首页 > 哲学.宗教 > 安邦之道TXT下载

安邦之道

作者:王绍光(现代)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现代
大小:1.55M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探索安邦之道(代序)
胡鞍钢
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和摧毁同时出现、并存、冲突以及此消彼长
的过程:经济增长特别是高速增长本身既是一个创造性过程,产生新的经济
增长点、形成新的产业、投资新的人力资本、促进新的社会成分成长;它也
是一个摧毁过程,摧毁旧的产业、旧的人力资本、旧的社会成分。不论是处
于何种发展阶段、采用哪种政治体制的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初始现代化的过
程中,一方面会享受到要素投入、知识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的相
应提高,另一方面也会碰到结构调整、利益分配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的迅速增加。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出现了持续高增长,正经历着人
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转型。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经济
年均增长9.7个百分点,并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创造了世界经济
发展史上的纪录。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两个方向的显著变化:从正面来
看,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6年的1175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
增长了5.7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6年的3587
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了5.7倍。从负面来看,迅速扩大的收入
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不断增多的城镇失业人口,大规
模的环境污染,高的能源消耗以及不断出现的腐败案件、群体抗争事件,成
为“另一个中国”的景象。
因此,对中国而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基础、社会模式、文化样
态,在竞争与保障之间、风险与机会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速度与稳定之
间实现合适的平衡,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实现中国的长治久
安、繁荣昌盛,始终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对中国领导人而言,就是如
何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对学者而言,如同王绍光教授的新
著《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就是在探讨中国如何在巨大社
会转型和经济起飞过程中的安邦之道。
《安邦之道))一书记录了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安邦之道的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和基本对策。我
探索安邦之道(代序)I 1
称之为一部十分难得的活生生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精品之作。尽管书中的大
部分文章曾经我之手,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上先后编辑发
表,但是现在重新读来仍有新鲜感,体现了他本人独特的研究风格,展现了
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理论含义。特别是作者把对民主、公平和公民社会的研究
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更为清晰完整的制度框架,是对中国转型过程中经
济、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解,对未来走向的深刻思索。因此,这不
仅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本能够启发读者思考的启迪之作,无
论对于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还是关注中国发展的普通公民,都是必读之
书。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并介绍一下相关背景,以便读者了解王
绍光著作的基本思路和学术贡献。 、
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主国家
作为一位严肃严谨和训练有素的政治学者,王绍光对民主的思考和研究
是一以贯之的。作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讨论了民主的
若干重要议题:民主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
BjE4t?中国的民主化处于什么阶段?中国在政治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实践?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前景是什么?
作者在《警惕对民主的修饰》中对民主的含义作出了清晰的界定,民主意
味着由人民治理的制度,或更准确地说,由所有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这是
一个更加接近于民主的本来含义的解释。熊彼特关于民主的程序性定义④显
然是非常狭隘的。而各种各样对民主的修饰词,诸如“代议”、“自由”、“多
元”和‘‘宪政”等,实际上阉割了民主的真髓,目的是为了把民主从难以驾
驭的烈马变成温顺的小羊,变成少数精英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民主是一种政治安排,最重要的是解决如何进行资源分配的问题,即谁
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如何获得等。对于民主而言,人民的决定权显然要比
代表的选择更为重要,因此,民主的基本要素是发言权问题,即不同地区、
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正如Prze-
worski所言,民主是一种“制度性妥协”。民主不需要修饰,真正的民主需
要回归民主的本意,即人民当家做主,不仅在政治上当家做主,而且经济和
社会生活中也要当家做主。
①熊彼特在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批判了“古典民主观”,给民主下了一
个程序性的定义,即只要一个政治制度允许定期的竞争性选举,它就是民主的。
2 I安邦之道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民主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制度安排,却是一种比
较不坏的政治制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民主化在世界各国不断扩
散,成为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民主制度都能够存活
并不断地得到强化,实现可持续的民主。那么,民主制度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才能坚持下来并发挥作用呢?西方学界一直把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充满活力
的国民社会以及强烈雄厚的国民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成功地迈向稳定的民主道
路的三个关键参数。王绍光在《有效政府与民主))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另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紧凑而有效的政府。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民主化的发
端往往是把基本的注意力集中在打碎政府的控制结构和降低政府干预经济和
社会的程度。但是,从非洲、拉丁美洲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经验来看,脆
弱的政府结构不仅不能促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反而使社会陷入腐败、犯罪
以及基础公共设施匮乏的泥沼。相反,民主化进展较为顺利的国家反倒是
东亚、南欧、中欧那些所谓的“大政府”国家。在民主化的过程中,我们
要逐渐削弱的是政府的专制权力,但却不能破坏政府的基本权力,简单地
说,民主化的过程要继续维持一个有效的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和
国家建设应该先于民主化进程,一个充满活力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是现代民
主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与其他类型的体制相比,民主体制可能需要一个
更有效的政府作为其基础,因为这样的体制往往允许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政治竞争。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