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晶体,是对时代状况的理论抽象和把握。因此,哲学
的根深深地扎于现实的肥沃土壤之中。现实的改变、时代的变更都会引起哲
学上的变革或新的哲学思潮的出现。研究哲学史同时就是反观现实社会的历
史。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危机重重,新旧制度更替时有
发生。与此相适应,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纷繁复杂之状。在西方,
社会危机四伏,经济发展受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二次世界大战的
残酷摧残及阴影,科学的负面作用等,使得社会充满着忧虑、恐惧、厌恶、
颓废情绪。于是,哲人们或是对这种社会情绪进行探讨,以人的生存为本,
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归宿等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现象学、存在主义;或是对
这种现实进行实际考察、无情批判,追求实用和合理的社会结构,提出了西
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实用主义、新实在论;或是离开尘世,面对
上苍,在上帝面前申诉现实的苦难,寻求公平和寄托,复古托马斯主义、黑
格尔主义,提出了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尽管新黑格尔主义貌似理
性,实为非理性;或是分析人的心理、潜意识和本能,以求为处于高度紧张、
焦虑重重的现代人找到一个科学的、医学的解释和摆脱之路,出现了弗洛伊
德主义;或是一反建构体系的传统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把全部哲学问
题归结为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活动,跳出哲学体系林立但于现实无补的哲学的
纷争,提出了分析哲学。
苏联及东欧各国,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上一声炮响,俄国的各种矛盾得
到了最后解决,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东欧各国的社会发展也有了
日渐明朗的前途。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胜利的东进,也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充分实现。为了使新生的苏维埃更加纯洁和巩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指导思想地位,苏联哲学界进行了三次大讨论,并创立了有自己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列宁哲学,也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化
的斯大林哲学。东欧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或早或晚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东欧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占领了东欧这块阵地。
东方的中国此时也处于激烈的社会冲突、动荡之中。“中国社会向何处
去”这一问题困惑着有志之士。他们或是因袭传统,或是效仿西方。正在迷
茫的摸索之际,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解开了中国走向何方的
“斯芬克斯之谜”。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扎根、
成长,运用于中国实际革命之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
东哲学。此时期,中国社会还出现了胡适的实用主义,以张君劢和丁文江各
为一方的“科学论战”,以及发展传统儒学的现代新儒学。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一批哲学家在经历苦苦探索日本国情,吸收和
消化西方哲学之后,开创了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哲学,其中,“西田哲学”、
“田边哲学”等影响颇大。与此同时及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浪涌到了
日本,形成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潮,进行了旨在推动、发展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民科”论战及主客体问题讨论。
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此时期正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前夜,以
泰戈尔、甘地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哲学家从传统佛学中吸取养分,创立
了“普遍和谐”哲学和崇尚“真理”及“非暴力”哲学,推动并取得了民族
解放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