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川德·亚瑟·威廉·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维多利亚时代
政治家约翰·罗素(John Russell)勋爵的孙子,1872年生于英格兰。儿童时代的罗
素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后来被送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罗素的兴趣从来不仅仅局限
于对本专业的学术探讨,他常常卷入大量的社会问题,但是在那之后的二十年中,
他的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哲学的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以他坦率的
反战立场而受到关注,并因此而坐了六个月的监狱。战争结束后,罗素的活动日益
激进、声名鹊起。创建革新学校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的目的是使天才儿童能够
自由发挥,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在此期间,罗素撰写了一系列著名的作品,并依
此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在1931年世袭了伯爵爵位的罗素再次陷入困境,纽约
市立大学就因为他危险的非正统立场,拒绝邀请他去讲学。后来他沉寂了一段时间。
罗素的天才最后获得承认,是在他荣获英国平民最高荣誉的一等勋章和诺贝尔文学
奖之后。但是争议并没有就此结束,罗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致力于谴责核武
器带来的危害,他也非常公开地抗议美国对越南的战争。1970年,在朋友、家人以
及第四任妻子的陪伴下,高龄的罗素在威尔士安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伯川德·罗素是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可以无愧地与罗基(Locke)、
休莫(Hume)以及他自己的(非宗教的)教父约翰·斯陶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并列。他的主要成就,特别是他与剑桥同事、哲学家兼数学家阿尔弗莱德·诺斯·
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合作成果,是在较早的时期完成的。在合著
的三卷权威名著《数学原理》中,他们试图论证一种称之为“逻辑主义”的哲学。
按照逻辑主义,追根求源,数学真理是遵循逻辑规则、通过演绎和推理获得的。不
幸的是,由于某些佯谬的存在,这种哲学显然无法得到证实,至少没有一个简单明
了的证明方法。而克服那些佯谬,则需要对“逻辑规则”的适应范围进行几乎不可
能的推广。在有些时候失败比成功还具有更多的价值,这里的情况就是如此。在逻
辑及其关的领域中,罗素的成果,对本世纪的哲学和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和
他的周围的人,直接地改变了我们思维的方向。
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职业哲学家往往对罗素通俗的作品给予较少的关注,然而却
正是这些作品使他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罗素写作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他一天可
以打出三千个字,而不需要作一个字的改动,他在三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本
65000 字的书!他快速的写作从来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他的作品清晰、直率、布
局协调,不失大师手笔。诺贝尔奖可谓实至名归,而《宗教与科学》是为他赢得奖
项的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在1935年第一次出版,至今虽然已经再版二十多次,
但是读起来仍然是那么新颖。
为了弄清文章的条理,我们首先综述一下科学与宗教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在罗素
看来,科学是遵循法则了解经验世界的一种尝试,而宗教作为一个复杂的现象,则
先验地断定(一种教条)存在一个终极的东西和一种道德准则。对待宗教与科学的立
场,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种立场认为科学与宗教处于一种对立的战争状态,两个系统对现实的看法是完
全对立的。拘泥于对圣经字面理解的创世派和进化论者的冲突,就是这种立场的一
个典型例子,这种冲突在今天的美国依然存在。前者认为,《创世纪》头几章的记
载,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六天、亚当和夏娃、堕落和大洪水,世界上的一切都
是在过去的六千年中出现的。而进化论者则人为,世界已经存在数十亿年了,所有
现存的生命都是缓慢的自然进化的产物,或者是从某些简单的、完全不同的生命形
式演化而来的。
第二种立场则企图把科学与宗教完全分开。坚持这种立场的人辩称,由于科学与宗
教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探讨、解答不同的问题,因此根本不应该存在冲突。
今天新教的神学家所代表的就是这种立场,尽管他们在注重宗教礼拜和道德方面与
正统宗教有着相似的态度。对于象《创世纪》这样的问题,信徒们则直接避免与科
学家进行争论。他们宣称,科学处理的是“怎么样”的问题,而宗教回答的是“为
什么”的问题。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不是打算告诉我们人是怎么样出现的,而是教
导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那样做,特别是我们人类与地球及其地球上的其它生
物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到底是动物和植物的绝对拥有者,还是仅仅是它们
的服务员,并且对它们承担着随之而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