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的使命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迈向生命的圆满"这个主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有着太多的人不晓得"人活着为了什么?"因而糊里糊涂地糟蹋了大好人生,而且也不只是与草木同朽而已,甚至用自己的错误酿造着人生的苦汁,在生活的历程中呈现出太多的黯淡、凄苦、无奈,当然更不晓得"何以生而为人,以及怎样活下去",因而偏离了人生的方向。
如项羽看见秦始皇出巡,辇从甚众,声威烜赫,就艳羡地说:"彼可取而代之"。曹操唱完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时,紧接着就遭到赤壁之败。
人,大多数都趋向功利主义,追求生活享受,但物质的满足,何尝能填满心灵的空虚?有些人恣意追求欢乐,但欢乐过后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空虚;有的人成天找刺激,而所能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寂寞;也有人努力创造人生的高潮,殊不知没有低潮又怎会有高潮?高潮一过去,接着就是低潮。在这相对的纠缠中,往往使人迷失自我,背离了人生的使命。
人生的使命是什么?《圆觉经》中有一个很宝贵的启示:金刚藏菩萨问布大:"一切如来,什么时候会再退转成为众生呢?"布大善巧地说:"当金子从矿石中提炼出来,成为纯金以后,这纯金什么时候会再恢复成为矿石呢?"我们知道从矿石中提炼出纯金,固然很困难,再要让纯金恢复到原来的矿石,就几乎是不可能了。
可知人的出生,是一件庄严的大事,而人生的使命更是神圣无比的。所以人生也必须经过一段由痛苦而觉醒、由陶冶而净化的时期,才能摆脱那无常的幻灭,把捉到生命的真实、永恒。也唯有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起码要能做到无罪一身轻),才能保持内心的安祥、心灵的和谐,进而廓除生命的阴暗面,达到光明圆满,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使命。如果不能清除掉生命的阴暗面,就没有办法得到光明、喜悦、安祥的心态,最后难免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它去"地再次迷失了。
所以人生真正的使命,应该是修行 ── 修正想念行为,以恢复原本自在解脱的生命原态。人要修行,首先要透过真理智的抉择,厘定目标,确定路线,这是首要的问题。
佛教的宗派很多,没有洞彻法源的浅见之徒,难免会相互非难;但就佛法的本身来讲,诚如佛陀所言"譬如食蜜,中边皆甜"、"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什么优劣。但为什么又分出那么多宗派呢?须知佛陀并不专属于任何一宗,后来人的智慧、心力,只能了解和弘扬一部经,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宗派。但"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无论哪一宗,只要能一门深入,而且所归依的不是徒拥虚名、追求名闻利养之辈,而是真正具眼的宗师,都会帮助你去掉心中残余的杂质,完成生命的净化。也只有生命净化后,才能证得生命的永恒,摆脱一切烦恼的纠缠、煎熬与无奈。也只有脚踏实地的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才能够从容乎中道,以到达生命的圆满。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得到完全适合他、完全符合他主观愿望的环境,不管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都只能活在或多或少的无奈之中。
孔子周游列国,在宣扬大同理想的过程中,曾有过陈、蔡绝粮之困。佛陀也不只一次地遭到他堂兄弟提婆达多的陷害、毁谤。
基督抱着一颗爱心,告诉人"如何放弃自私,活得光明、活得无愧",但走到哪里也都有人驱逐他、陷害他,最后被弟子出卖。
你我凡夫固然活得无奈,即使是圣人,也一样有着"把手拽伊不肯入"的无奈,否则众生岂不早已度尽?只不过圣人的无奈,仅是发自悲悯的淡淡轻愁,并没有我、法二执的困惑。而你我的无奈,则是发自一我之私,来自"自我我欲、自我保存"的蚀骨椎心、仰天泣血、悱恻缠绵、新愁旧恨......等障蔽本心、动摇根本的无奈。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应该迸发出生命的潜力,来追求生命的圆满,赢取人生彻底的胜利,而证得生命的永恒。这绝对不是妄想,往圣先贤既留有"典型在夙昔"的榜样可循,也留有金口亲宣的宝贵经教可学,我们应该精研覃思,朝向解脱的大道迈进。
二、向上的基础 -- 诚、敬、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