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1月17日
主持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如果在座的同学还有一点记忆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的学术界,可以说不仅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有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是很多,真正有独立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也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一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但是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那么这一位哲学家和诗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国平教授。
周国平
1962年秋,刚满17岁的周国平离开上海,只身奔往北京投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大学毕业后,先后有近10年时间在农村工作;
1978年,33岁的周国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之后成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汝信的博士研究生,其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让他一举成为国内著名的尼采专家。处女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重印10多万册。
身为哲学家,却以文学语言写作人生感悟而获得一片喝彩。
那么今天我想问的就是,周国平先生有人说您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哲学家,因为在搞哲学的人中间,在畅销书的书架上头,能够自己把自己的自选集摆一架的人,大概只有您一个人,您认为你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哲学家吗?
周国平:从什么角度看了,如果是说一个哲学家就是应该对那个哲学的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的话,找各种资料,然后做出一些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做过一些,譬如说尼采,尼采我写过两本书,但是如果说我还愿意更多地做一点,那就算不务正业的话,我可以算不务正业。如果说哲学家只能用一种方式来写作,就是学术专著,如果你写了学术专著以外你还写别的东西,譬如说散文那就算不务正业,那我可能就算了?
主持人:好,就是您觉得不务正业这个词,你很坦然受之,并不认为就是一个对您有什么很影响的事,是吧?
周国平:其实我就觉得这个正业,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正业和副业之分呢?
主持人:到底谁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