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
山堂小志》、赵转运之璧《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江都汪明经中尝慨志书考
古未精,于是撰《广陵通典》,于土地之沿革及历代人物典礼,言之详矣。后之
作者莫能或之先也,惟专考古事,略于近世,则以体裁有如是耳。
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
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
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
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自甲申至于乙卯,凡三十年,所集既多,
删而成帙。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按扬州郡城之地,自上方寺至长春桥为
草河,自便益门至天宁寺为新城北,自丰乐街至转角桥为城北,自瓜洲至古渡桥
为城南,自古渡桥至渡春桥为城西,自小东门至东水关为小秦淮,而皆会于虹桥。
于是自“荷浦薰风”至“水云胜概”为桥东,自“长堤春柳”至莲性寺为桥西,
而会于莲花桥。又自“白塔晴云”至“锦泉花屿”为冈东,自“春台祝寿”至尺
五楼为冈西,而会于蜀冈三峰。依此次叙之为卷帙,其工段营造之制及画舫之名
附于卷末。凡志书所详别无异闻者概不载入,或事有可录而闻见有未及者,遗漏
之讥,亦所不免。倘有以益我者,俟更为续录以补之。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仪征李斗记。
●卷一
◎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自北桥始。乾隆辛未、丁丑、壬午、乙酉、庚子、甲辰,上六巡江、
浙,江南总督恭纪典章,泐之成书,谨名《南巡盛典》。内载向导统领努三、兆
惠奏自直隶厂登舟,过淮安府,阅看高邮东地南关、车络坝等处河道堤工,拢扬
州平山堂,渡扬子江至金山,三百七十七里,分为八站,此江北地也。又自崇家
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湾坝,
一里金湾新滚坝,二里西湾坝,六里凤皇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
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盛典》载御制诗云:“清晨解缆发秦邮,落照维扬驻御舟。”谓此自天宁寺行
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寺行宫,计
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寺行宫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
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又云:徐家渡至直隶厂,由小五台
至平山堂、高寺等处,由钱家港至江宁府,由苏州至灵岩、邓尉等处,由杭州
至西湖,由绍兴至禹陵、南镇等处,俱系旱路。盖江南皆水程,其由小五台至平
山堂、高寺等处旱路者,乃由于十六年天宁寺未建行宫,香阜寺皆设大营。由
香阜寺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此一段为旱路,即今之北桥御道也。由陆路至江南
清江浦为水程,御舟向例在清江浦,仓场侍郎及坐粮厅司之。舟名安福舻、翔凤
艇、湖船、扑拉船,皆所谓大船也。其余上用船只,装载什用等物及随从官兵船,
例给票监放。御舟前派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各二员,前引船只派两对出两边行
走,船旁令一人骑马在河路行走,以备差遣。拉船帮纤,侍卫四员,四副撒袋,
令在拉帮纤侍卫后行走,纤手用河兵沙飞马溜,添纤用州县民壮盐快,不敷,雇
民夫。升跸御舟,凡御前大臣、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船,及载御马船,上驷院侍卫、官员批本奏事军机处、侍卫处、内阁、兵部官员
船,以有事承办,俱在前行走。两岸支港汊河、桥头村口,各安卡兵,禁民舟出
入。纤道每里安设围站兵丁三名,令村镇民妇跪伏瞻仰。于应回避时,令男子退
出村内,不禁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