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
(1155年、1156年),享年七十二三岁。自号易安居士,偶尔署作易安室,出身于诗书官宦之家。祖父佚名,父亲名格非,字文叔,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曾为郓州(今属山东)教授等,官至礼部员外郎。《宋史·李格非传》说他博学多才,廉洁奉公,是一位俊迈出众的人物。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在北宋末年新旧党争中,因站在苏轼一边而被诬为“元祐奸党”,相继被外放、罢官,卒于故里。平生著作甚丰,现已大都散失,文只有《洛阳名园记》一卷传世,诗只有三首完篇和一二断句留存至今。
关于李格非之妻,有二说。一是《宋史》本传所云:“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二是根据宋朝庄绰《鸡肋编》卷中和宋神宗元丰宰相王珪之“神道碑”记载,王珪的长女嫁李格非且早卒。至于李清照之生母,上述二说不能并存,她当是王珪的外孙女,王拱辰的孙女是她的继母,李迒当是她的异母小弟。
对于李清照的生平只有《宋史·李格非传》:“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极为简略的记载。根据对其他有关载籍的研究分析可知:她襁褓丧母后,在原籍生活到约十五六岁时,来到了汴京(今河南开封)父亲身边。十八岁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妻,一度生活很美满。不久其父被诬为“奸党”,她受到株连,不得居京而回归原籍。在她重返汴京不久,赵挺之被罢相病卒。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在这里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之文,伉俪之谐古今罕见。此后赵明诚连任莱、淄(今均属山东)知州。1126年冬“靖康之变”,翌年春赵明诚赴江宁(今属南京)奔母丧,不久北宋灭亡。是年8月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年底青州兵变,赵家十馀间房屋所贮书画文物被焚,李清照由青州逃往江宁。起初她尚有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寻诗之雅兴。一年后赵明诚因所谓“缒城宵遁”,即临乱逃脱被罢官,夫妻离开江宁,辗转于今之苏、皖、赣等地,曾在池阳(今安徽贵
池)安家。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夏,赵明诚奉旨知湖州(今属浙江),由于冒暑骑马奔驰赴行在建康(今南京)领旨,途中染疾,于同年8月病卒。金兵加紧进逼,时局十分危急。在李清照走投无路时被人秘密弹劾,传言赵明诚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即所谓“玉壶颁金”之诬。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惊惶,就想把家中的铜器进献朝廷以资湔雪。于是她就沿着宋高宗逃跑的路线,在两浙追赶。几次扑空后,曾寓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在这里被穴壁盗去文物五竹箱。宋绍兴二年(1132年)定居杭州,又在重病中被张汝舟骗婚。由于此人靠谎报举数取得官职,李清照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关于李清照再嫁之事,在宋代有多种确凿记载,到明代出现了为之辨诬之说,认为她绝无再嫁之事,对此至今仍有不同看法)。再嫁风波稍有平息,李清照就着手整理赵明诚的未竟之著《金石录》,并为之作序,是为《〈金石录〉后序》。紧接着金、齐合兵犯杭州,她逃往金华(今属浙江)避难。约半年后,又发生了诏令其缴进《哲宗皇帝实录》之事。不久她便返回杭州,直至去世。
根据李清照的上述简历,本书将其生平和词作的时空归属,将沿用已久的“前、后二期”说,改为“早、中、晚三期”说。具体
划分为:
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亦即从李清照出生之年,至十五六岁自原籍诣汴京待字。结婚仅一年多,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一度被迫回归原籍。返回汴京不久,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止,共二十四年,是为前期,亦可称为“齐、汴青春期”。
中期,亦可称为“青、莱、淄、宁时期”,即从宋大观二年(1108年)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去世前),李清照二
十五岁至四十六岁,共二十一年。
从宋建炎四年(1130年)到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四十六七岁(丈夫去世),到七十三岁前后的谢世之年,共二十五六年,是为晚境。这期间李清照曾流寓江浙,居于绍兴、杭州、金华。
这一“三期说”,虽然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弥补了“二
期说”的诸多不足,是本书解读《漱玉词》的基础,也是体现和贯穿本书新貌的重要方面。
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47首。本书所收也是47首,其中45首与唐本相同,只有四首不同。四首中的《新荷
叶》一首是在唐编出版和重印后,由孔凡礼先生补辑的,自然不见于1965年出版的《全宋词》;而1959年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所收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一首,唐先生认为不是李清照所作。本书则视此二词均为李作加以收录。而对《全宋词》所收的《怨王孙》(帝里春晓)和《浣溪沙》(绣面芙蓉)二首,笔者则认为并非李清照所作,未予收载。
本书对所收47首词,不仅进行了前人和他人未曾有过的编年、一一按自已所厘定的写作顺序排列,并依其题材和题旨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豪迈倜傥的风景词。这又可分为秋景词如《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此首调名原被误作《怨王孙》)和《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此类词现存虽只有这么两首,但却为作者赢得了:“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沈曾植《菌阁琐谈》)和“独树一帜”(陈廷掉《白雨斋词话》卷六)的称誉,其所显示的豪迈风格为“雌了男儿”的北宋主流词坛吹进了一股清风,令人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