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下午三点,我如约前往。到永定门外时,已找不见昨夜那条冷僻的胡同。夜间清静空荡的街道,此时已被一大片破烂嘈杂的旧货地摊覆盖。在寒流过后的灰白色的阳光下,到处是垃圾一样的旧家具、旧自行车、旧瓷器、旧衣服,甚至破锅破木头都堆出来叫卖。我在这半城半乡的人流中辗转寻找。昨夜的冻土已被无数双脚踩化,脚下污水横流。我片片断断地搜寻着记忆中尚存的关于那个胡同的每一个细部,忽而明了忽而依稀。正在焦灼之际,身后忽有人唤。
“海先生,早来了吗?”
我回头去看,正是吕月月。从装束上看,像是出门才归。我问:“你出去了?”
吕月月不苟言笑,只简短说:“啊,跟我来吧。”她那张标致如画的脸上,依然冷淡如冰,头也不回地引我透迄前行,穿过地摊,走进胡同,又进了一个院落。我们低头穿过悬挂在院里晾晒的万国旗一般的湿流派的衣服和床单,来到最角落里的一个矮檐下。吕月月掏着钥匙开门。门打开后她进去了,并没有招呼我,我自己跟了进去。
这屋子很小,一张床,靠墙的床边用木板架着一个箱子,箱子上摆着镜子和梳子擦脸油之类,门口有一只小的铁炉子和一堆蜂窝煤,地上放着脸盆和拖鞋,以及两个无漆的小凳。
除此再没有别的家具。因为窗户太小,又糊了一层白纸,屋里很暗,吕月月进屋便先开灯,然后捅炉子。炉子灭了,她扔下通条,看着我说:“灭了,我呆会儿就得上班了,别生了,你冷吗?”
我问:“你们歌厅不是被封了吗?”
“我们老板托了托关系,今天又让我们开了。”
“那你晚上下班回来怎么办,回来现生火?”
“不用,我习惯了。”
我脱下羽绒服,说:“我帮你生上吧,我会。”
吕月月没有反对,于是我帮她生上炉子。因为我小时候家里是烧蜂窝煤的,生炉子的方法我还记忆犹新。吕月月从邻家借了一只炭煤和几块劈柴,我烧火,很快屋里便有些暖气了。
吕月月坐在床上,看我。
“关于那小提琴,你想知道什么?”她问。
“来龙去脉,都想知道。”我说。
“那是个很罗晓的案子,三两句说不清楚。”
“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随叫随到。”
吕月月低头,半晌不语,我也低头,去看炉子里渐渐烧红的煤眼。
吕月月说:“你要能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跟你说。”
我说:“什么条件?”
她说:“第一,你的剧本写完后要给我看,我讨厌无中生有的东西。”
我说:“这没问题,写完一定给你看,你要我怎么改,都行。”
“第二,这个案子你可以听,可以写,但剧本不能拿出去发表。你不是就为了好奇吗,那我满足你的好奇心,但你不能拿这故事去赚钱挣稿费。”
我一下犹豫了,“为什么?”
“你不同意就算了。谢谢你昨天送我回来,谢谢你今天帮我生炉子。”
吕月月把头歪过去看墙上的挂历,我说:“我没说不同意,我只是想问为什么。”
“别问为什么,我不愿意拿自己去充做人家作品的角色。我只想平平静静地生活,我不想有人打扰我。除非我死了,那你爱怎么发表就怎么发表。”
我咬了咬牙,决定先应下来,“好,”我说,“我同意。”
吕月月转过脸看着我:“你发誓吗?”
我说:“我发誓,我保证……”
“拿什么保证?”
“…拿,良心!”
吕月月的眼睛一动不动,好半天才垂下长长黑黑的睫毛,“但愿还有良心这东西。”她说。
“那,你看,我以后就到这儿来找你吗?你白天都在吗?”
“我每天下午在,上午我有事要出去,你要来就下午来吧。三点以后,我们可以谈一个多小时。我七点上班,五点就得从这儿走,路上还得吃饭。”
我看了看表,已经快五点了,似乎我应该告辞了。我说:“吕月月,我向你做了保证,你能不能也保证一下呢?”
“我保证什么?”
“保证不反悔。”
吕月月笑了一下,在我印象中这是她第一次像个普通人那样对我笑。她的笑很迷人。
“当然,我不反悔。”
“那我明天就来行吗?”我趁热打铁。
“行。”
于是我们从第二天就开始了这场双方都必须守约的访谈。吕月月除了晚上在夜总会上班外,每天上午都照例出去有事,是什么事我开始并不知道,也不便去问。有时候她下午也不回来。我们断断续续谈了两个来月,从我的访问记录上看,一共谈了二十六次。记录都给她本人审阅过。我因此也终于放弃了那个与名家共荣的系列剧创作的机会。
遵照我自己的诺言,对吕月月的访谈记录一直没有发表。而这些记录在今天终于面世的原因,我以后自会给读者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