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古今奇案TXT下载

古今奇案

作者:佚名(唐)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古典
大小:29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太子谋反案
太子者,储君也,是皇帝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唐代初年太子李承乾却在酣畅淋漓地作了嘲天子梦”之后,醒来时,已从曾经实实在在的天子堂,一下子跌入了做梦都想不到的民间,成为成千上万田舍郎中的一员。
承乾是唐太宗长子,他自幼聪明伶俐,深得太宗宠爱。太宗即位初,立承乾为太子。
起初太子的确很出色,每逢父皇出巡,他奉旨监国,总是能把国事处理得有条不紊。可是后来他变了。
承乾有两大嗜好:声色和游猎,他整天沉迷于这两件事,又怕父皇知道,便准备了两付面孔。每天一朝参,承乾便拿出他并不情愿的一付面孔,振振有词地大谈特谈诸如忠孝之道这样的话题,于是博得太宗的满心欢喜和信任。一旦退朝,承乾便恢复本来模样,在东宫尽情与下人厮混,折腾得昏天黑地。
东宫大臣中也有人看不过,每想劝导太子,承乾总是能揣摩出来人的用意。承乾会毕恭毕敬地把来人迎进房中,然后做出一脸的虔诚廉恭,痛心疾首地引咎自责一番,直到搞得来人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最后反而夸奖太子一番,负罪而去。这样,太子在宫中的劣迹外人无从得知,很长一段时间内,时人谈及太子都无不称赞其贤能。
在外界还回荡着一片颂扬之声的时候,太子承乾却早已完全变了一个人。这个放荡不羁的浪子最大的特长便是挖空心思地寻求刺激。
承乾曾造过一座高八尺的铜炉和一只内有六隔的大锅,其用途令人吃惊,他专门召募那些逃亡的奴隶来为他偷老百姓家的牲畜,太子亲自把偷来的东西放在六隔锅里用铜炉烹了,然后与小厮们分享。每当这时候,太子才真正感到自由、轻松和快乐,他的天子梦也就从此开始了。
承乾对突厥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十分偏爱,也许是突厥的生活方式投合了他狂放的性格,使他着迷。承乾还在东宫专门蓄养了上百人专学胡人的样子:梳椎髻、穿彩衣,学胡人说话以及他们的音乐、舞蹈。东宫常常都是鼓乐喧天。
要么,太子就选一些长得酷似胡人模样的汉人来,给他们穿上羊皮袄,梳上发髻,扮作牧羊人,每五人编成一部住在一张毡房里,他自己则住在一个大穹庐里,外面插上饰有五只狼头的大令旗,下令每部交纳牛羊来,承乾把纳来的牛羊烹制,边烹边用佩刀割着吃,其气势着实令人惊骇。
有一次,承乾又想出了一个更刺激的玩法,他对下人说:“我现在是可汗,死了,你们来仿效他的丧礼给我看。”说完他仰面直挺挺地躺在地上。
众人不敢怠慢,立刻号啕大哭,并按北族人的规矩,骑马在“尸体”周围疾驰,当经过“死者”身边时,还要割破脸使血流满面以示痛悼。众人哭着哭着,地上的“尸体”忽然一跃而起,说:“有朝一日我得了天下,一定要带领一支万人骑兵队到胡地狩猎,然后就散发为胡人,如果能委身思摩首领麾下为一走卒,我一定不会比任何人逊色。”左右随从惊骇地看着眼前这个狂徒,有胆大一些的还在窃窃私语:“莫非是个妖怪?”
汉王元昌是太宗之弟,他因行为不轨曾多次受到太宗谴责,为此他对太宗心存怨气。看到太子不务正业,又是棵大树好乘凉,便主动接近。叔侄二人倒是臭味相投。
他们在一起时,常常把随从分为两队,叔侄各率一队,两队人马披毡甲、操竹矛,摆开阵势,等二帅大喝开战,随从们便展开厮杀,刀光处血花飞溅,二帅则以此为乐。如果发现有人不卖力,便吊起来毒打一顿,有时甚至把人打死。就这样,承乾还感到不尽兴,他说:“假如我今天作了天子,明天我就在苑中造座万人营,我与汉王各统一半,观看他们战斗,岂不乐哉!”
太子承乾越来越不检点,东宫大臣孔颖达、于志宁、张玄素等纷纷上书切谏,太宗为了激励太子从善,并鼓励大臣帮助教育太子,凡上书谏太子者都予以重赏。然而太子非但不听劝谏,反而派人暗杀上书之人。他还曾对汉王说:“我要是作了天子,将任情纵欲。谁胆敢言谏我就杀了他。大不了杀几百人,看谁还谏!”
太子一天天堕落,不可救药,因此一天天失宠于太宗,而他的四弟魏王泰却在宫中博得了贤能的美名,并越来越得到太宗的恩宠。魏王泰看到太子劣迹逐渐暴露,他自恃贤德,于是暗怀夺嫡之志。兄弟二人暗中勾结朋党,斗智斗勇,积怨日深。
太宗为太子大伤脑筋,他听说东宫有位小乐童深得太子溺爱,便下令把乐童杀掉以杀太子的邪气,同时被杀的还有几个太子的亲信。小乐童年方十余,生得俊俏伶俐,又能歌善舞,承乾狂热地迷恋着他,给他取名“称心”,与他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形影不离。称心被杀后,承乾悲不自胜,一连多日没有朝参。
承乾认定称心的事是魏王泰告发的,于是派刺客纥干承基等几位壮士去为称心报仇,同时,承乾还在苑中为称心建造墓冢,并私自树碑赠官,朝夕凭吊。太宗不会想到,他杀掉一个小乐童,会把儿子推上与他决裂的道路。
失去称心的承乾不仅感到父皇的无情,而且也感到了魏王泰对他的巨大威胁,他开始寻求自己的出路。承乾主动结交了对太宗心怀不满的勋臣侯君集,与汉王元昌的交往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虽动机不一,却都成为支持太子谋反的主要力量。
贞观十七年三月,太子承乾以及洋州刺史开化公赵节(其母为高祖之女长广公主)、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其妻为太宗之女城阳公主)、侯君集、汉王元昌等一起血为盟,共谋兵谏,誓同生死。行动日期尚未定下来,就传来了齐王在齐州反叛的消息。太子听到这消息,洋洋得意地说:“我东宫和西宫,一墙之隔,也就是二十步之遥。大家与我共同举事,他齐王能相比吗?”
齐王叛乱很快被平定了。在审理齐王反叛案的过程中,查出纥干承基与齐王暗中勾结。纥干承基被捕后,为了立功以求免死,将太子承乾密谋的事统统招了出来。
贞观十七年四月,诏敕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兵部尚书李与大理寺、中书、门下共同审理太子一案。依唐制,国之要案,都要由三司共同审理裁决。经审核,太子承乾谋反属实。案件审理完毕,法司却不敢判决。依照法律,谋反罪一律死刑。
太宗召问群臣如何处置承乾,群臣都屏声敛气,没人敢言语。良久,机灵的通事舍人来济上前进言道:“要能使陛下不失为慈父,而使太子得以尽享天年,方是最好的处置。”太宗采纳了来济的意见。同月,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流放黔州。汉王赐死,其余同谋全部伏诛。
承乾临行前见太宗,太宗责备他不该谋反,承乾十分委屈地说:“儿臣身为太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是怕被魏王取代,才与朝臣共谋自安之术,没想到被奸人利用了。”枉做了一嘲天子梦”,梦醒之时,却反而远离天子而去了。两年后,承乾死于流放地。所幸的是,承乾毕竟是天子之子,他死以后,太宗并没有以庶人待他,而是为他罢朝致哀,并以国公之礼将其安葬。
泄露天机案
侯君集,幽州人,是玩弓箭长大的,胸无点墨。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见他勇武健壮,将他收在幕府。之后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侯君集勇猛善战,屡建功勋,而且在诛建成、元吉的“玄武门之变”中,诸君集足智多谋立了大功,所以日益受到太宗恩宠。自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以来,侯君集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贞观九年,大将李靖用侯君集计讨平北方吐谷浑,侯君集因此又建奇功,贞观十二年,拜为吏部尚书。既然在吏部任职,免不了要典选举,定考课,侯君集此时方恨少不读书,于是发狠地啃开了书本。没过多久,侯君集便能舞文弄墨,且对吏部之事应付自如,诸事处置十分得当,得到朝臣们的赞许。
唐太宗看到侯君集不论在军为将,还是在朝参政,都能得心应手,而且颇负美名,对他倒也满意,只是觉得侯君集出身行伍,连一点兵法都没学过,未免美中不足,于是亲自点将为他请了一位老师。太宗为侯君集请的老师正是战功赫赫,精通兵法的老将军李靖。
侯君集也还算是个好学生,他学习兴趣很浓,对学习一如在战场,任何问题都穷追不舍。
但学了一些时候,侯君集突然私下对太宗说:“李靖想造反。”太宗问何以见得,侯君集回答说:“李靖教臣兵法,只教一些简单的皮毛,他把兵法中的精华部分都隐匿了。”太宗以侯君集的话问李靖,李靖愤然说:“我看侯君集才想造反。如今四海安宁,臣教给他的已足够治理全国了,为何还要刨根问底,穷究一些绝技。”
江夏王李道宗也对太宗说:“君集志大而才疏,自负而功微,他一向以位居房玄龄、李靖之下为耻,虽已官至吏部尚书仍不满足。为臣之见,他早晚要作乱。”太宗对待他的功臣们一向是很器重、也很大度,有时未免也过于娇纵。
他说:“以君集之才略,什么职位他都当之无愧,不是我吝惜重位,只是现在按资历排下来还轮不上他罢了。”太宗接着又责备李道宗说:“你不要妄加猜测,随便怀疑他。”以学兵法而引出的谋反的话题没有人再提起,但谋反的故事却尚未开常李道宗的怀疑也许是无稽之谈,但他的猜测却真的应验了。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承乾谋反案发,侯君集被告发收审。
在审问时,侯君集最终对自己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使本来不相信侯君集真会造反的唐太宗大失所望。太宗这时才对李道宗说:“卿果言中了。”话中不无愧悔之意。
侯君集仕途得意,又受太宗宠幸至极,怎么会起谋反之意呢?这要从三年前说起。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奉太宗之命西行七千余里、越两千里戈壁讨平高昌,功震朝野。然而凯旋之日,迎接他的却不是封赏庆贺而是监狱。
侯君集降服高昌以后,自以为将在外可以不受朝纲约束,便私自将当地一些无辜的百姓杀害或流配,并且他还私拿了高昌城中应收归国有的珍宝,他的部下看到主帅如此,也纷纷效中饱私囊。
侯君集因为怕自己的事被捅出去,也只好对手下人睁只眼闭只眼。一时间盗宝之风雀起,搞得一发而不可收拾,终于再也掩盖不住了。有司的奏本事实俱在,太宗虽不忍侯君集受牢狱之苦,可也找不出正当理由为他开脱,只得诏令将侯君集下狱。
但不久就有位叫岑文本的中书侍郎上书,声称国之勋臣不可轻辱,太宗见书,顺势作个纳谏姿态,便将侯君集释放了。然而侯君集似乎并不领情,自以被劾遭囚禁后,他一直怏怏不乐,对太宗心怀不满,于是萌发背叛之心。
古今奇案 在线阅读:
第 1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