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名人。
——安迪·沃霍
1962年8月4日,玛丽莲·梦露自杀于家中。一位叫安迪·沃霍的青年艺术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此之前,他刚刚举办了由一张张Campell汤罐构成的奇怪画展。此时的他,正在探索一种奇怪的绘画方式,利用绢印来复制肖像。他已经复制了猫王与伊莉莎白·泰勒等明星,而梦露那张更富个性的脸将为他带来不朽的生命。
一位纽约作家这样评论道:“沃霍尔创作的梦露系列绢印肖像画犹如流水线出产的福特汽车一样,每一辆车都与别的车相同但颜色不同……批量生产和独一无二会有何区别呢?例如电脑,抽象的程序是惟一的,但输出的结果却可以无穷地复制。也许就是由于这些因素才使保罗·比安奇尼坚持人为波普艺术代表了美国第一次真正突破欧洲传统。从而推测它是对抽象表现主义不可逆转的反叛……”
这段评论终于将安迪·沃霍尔推到了他渴望的明星地位。长期以来,这个内心脆弱、虚荣心膨胀的艺术青年一直在等待这样的评价,在等待成为杜鲁门·卡波特(美国60年代著名作家)式的有钱有名的大人物。早在60年代初,安迪就不断地对朋友说,将会出现一场新运动和一个新人物,同时暗示自己即是那个新人物。
历史把安迪·沃霍尔等制造的运动称作波普美术。而今天,Campell汤罐、重复的梦露肖像已经成为上个世纪最经典的记录之一,它与滚石乐队与柏克莱学生运动一样承载了美国的60年代。
而安迪·沃霍尔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他至少局部地表明了,人类文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进行了显著的变革。我们长期尊重的艺术观念突然变得一钱不值了,新生代们叫嚣着革命,打倒过去,并在头脑并不清晰地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混乱、喧嚣、矛盾、无体系、本能,来视作新生命与新时代的标志。安迪·沃霍尔应运而生,利用歇斯底里式的天才来不断震惊时代。
这本平庸之作《安迪·沃霍尔传》,提供了一些我们依旧陌生的材料。安迪所代表的气质贯穿了60年代至今。安迪艺术手法的机械化、不可抑制的表演欲、成名欲,成了几十年来世界的主流。更富预见性的是,那位评论家所说的“安迪的艺术手法与电脑类似”。60年代,电脑依旧是罕见的产品;今天电脑已经普及,安迪的精神事实上亦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这个日益复杂与加速发展的世界中,我们更加恐惧被遗忘,内心早已失去了平静。因而安迪·沃霍尔著名的论调“未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名人”成为我们新的座右铭。不管是《楚门的世界》(TrumanShow),还是,名躁一时的网站Star.com都是为满足普通人成为明星的欲望。而安迪意味着无序、偶然与复制的艺术乃至生活观念,在今天更加变本加厉,只是我们已经熟悉与麻木。
对于安迪·沃霍尔来讲,世界不过是一个录影棚,他在其中不知疲倦的作秀。因为先天性的身体缺陷,他将之中作秀视作能量的惟一出口。他在绘画、地下电影、杂志出版之间游荡,拼命地吮吸声名带来的快感。从中我们或许可以触及到我们的时代所蕴涵的真正改变,即终极意义的消失,而且是赤裸裸地消失,无需任何略表羞涩的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