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985年。
那年我七岁。一天为了去公园玩,把院子里的废品卖了七分钱,花五分钱坐公车到公园玩儿了一个下午。春天的阳光很淡,池塘中有蝌蚪,许多细节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晚上回家时,口袋中只剩下一个两分的钢板,被售票员阿姨发现。我低着头红着脸,不敢看她严肃的表情。父亲信奉不打不成才的道理,幼时的我没少挨打。刚到家门口就有小朋友通风报信说全家人都在找我,找疯了。这应该已算大事件,我心中作好了被暴打的准备。可那一次,父亲没有打我,只说,你已经长大了,以后不要总让父母操心。我不知道,如果那天父亲作出相反的举动,我今天是否还能成为一名职业旅行者。1988年。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结束,暑假近在眼前。姑姑问,小鹏,夏天去哪儿玩呀?巴黎、伦敦、纽约……一长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报菜名一样。姑姑笑了。之后几年,我一想起这个牛皮就会觉得脸上发烫。
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
说一声再见,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说一声再见,因为飞翔是我的梦想;说一声再见,可能今夜我会感到难过;说一声再见,即使我真的不愿说再见。借个背包就出发2001年6月中国,阳朔几年前看过一篇关于阳朔西街的游记,其中这样写道:“在西街一个酒吧里,一个台湾来的胖哥,拉得一手美妙的小提琴。还有一个吹笛子的本地人,笛音空灵悦耳,当小提琴遇到笛子,那声音竟是不可思议的动听。音乐的确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从梁祝到邓丽君,从罗大佑到甲壳虫……每一首旋律开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不会唱的跟着打起节拍,早就忘了自己的国籍、年龄、身份。一曲唱罢,纷纷举杯,高呼cheers!”正是这段描述,让我对西街心生向往,并把这里当成毕业旅行的首选目的地。在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之间正好有十几天空闲时间。答辩结束后回宿舍收拾好背包,当天就坐上南下的火车。从天津到桂林,24小时硬座,身体虽然辛苦,心中却已隐隐兴奋。下火车后没有在桂林停留,而是直接跳上开往阳朔的中巴车。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在阳朔西街找到那家在网上十分著名的四海客栈,讨价还价后以15元钱入住。三楼的一间四人房,临街,便宜干净。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胃开始抗议了,去了那家同样著名的“没有”餐厅。看到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没有不好喝的啤酒,没有不好吃的食物”,名字起得很聪明。点了一杯啤酒和一份牛排,面朝西街,一边吃一边看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西街首先是背包老外发现的,某位仁兄在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下文简称l.p.)里介绍了阳朔西街和周边的田园风光,西街就成了许多背包客的集散地。有人说中国人开始背包旅行就是从阳朔西街开始的,这话有点儿道理。以前中国人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远行,简直是一种奢望。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这种无奈:“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等社会开放了,大家终于有钱有时间可以去旅游了,可跟着旅游团又不舒服,于是那些不想被束缚的旅行者成了背包客:拿起背包就走,喜欢哪里就待在哪里。其实到了西街,哪儿都可以不用去了,坐在街心的露天酒吧里,一杯咖啡、一本书、一盘cd。要我做神仙,我就会反问,那我现在是什么?阳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去结识陌生的朋友。抛下烦恼,让自己放纵于酒吧音乐中,午后阳光下,寂静老街里。很多游客经过时,经不起这份诱惑,留下来,数月数年,成了这儿的隐士。大隐隐于市,他们中很多人在西街有一家店,但他们又和普通生意人不同,他们坐在一起谈论的是丽江、香格里拉、喀纳斯与西藏。或者消失一段时间,再回来,又带回一段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