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苹果
美 影
去年最后一夜,我第一次遇到现实中的它。握在手中的一刻,我决定要得到它。
现在,它就躺在我的桌上,背景音乐是《恋爱世纪》的电视原声CD。
看《恋爱世纪》前,我在网上读到,由于这出日剧大热,铁芬尼公司的玻璃苹果竟然在中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脱销。我以为这只玻璃苹果会在剧中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它只是在适当时候像幽灵一样悄悄出现在屏幕的一角,身上慢慢写出“love generation”的字样,而从未被剧中人见到。看完之后便可以理解,这只标志性的玻璃苹果在日剧迷中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剧中主角木村拓哉和松隆子。
在很多爱情剧中,编剧总是喜欢找些物件作为信物,传情达意,回忆绵绵,甚至充当角色或线索,如《东京仙履奇缘》中的红伞,《星之金币》中的童话书《星之金币》。但是从来没有像玻璃苹果这种置身剧情甚至画面之外的用法,所以它显得尤为高超和脱俗。《悠长假期》中的广告牌,也有异曲同工的巧妙,它只是背景,但最后大家都记住了那句不知卖什么广告的话:“Don?蒺t worry, be happy。”
其实我并不喜欢玻璃制品,它的易碎与危险,总让我联想到流血、车祸、空难、自杀等乱七八糟的事。但这只如真实苹果般大小的玻璃苹果除了那小柄外,光滑结实沉重得让我几乎相信它会天长地久,永远不会破碎,不会有伤害。而它背后的联想,除了《恋爱世纪》外,还有铁芬尼。
当然我桌上的玻璃苹果,与铁芬尼毫无关系,它虽然标价380大元,小姐还毫不脸红地说它是只水晶苹果,但最后80元便成交了。我有一只铁芬尼的有盖瓷盒,装在非常悦目的浅蓝色盒子里,曾经有白色绸带扎着,但现在这件贵重物品还在盒子里寂寞地混迹于我厨房的锅碗瓢盆中。可能我觉得自己跟它的格调不相符,又怕它摔坏,还是国产没牌子的玻璃苹果让我舒服些。也许,我想得到的,只是一个平凡的恋爱世纪。
一切从亲吻开始(1)
何 言
从简单、羞怯的轻啄到深深的、热烈的、令人神魂颠倒的口舌交缠,究竟是谁发明了我们这个古怪的习惯?
“亲爱的,你好。你在寻找什么?在你有毒的、寄生的槲寄生灌木枯萎的复叶下面,有
我似啤酒般醇香的舌头。如果现在是我最幸运的晚上,你能否用你的舌头探索我的寂寞岩洞,在千百万个细菌诞生的地方,我看见了你雪白的花生豆。”民歌这样描绘激情之吻。
但是,对于人类学家来说,事情就不那么浪漫了。“吻比穿衣服更不自在。”一位人类学教授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说。
事实的确如此,吻并不是万能钥匙,不能在所有的文化中通行。
例如,在南太平洋Mangia岛上生活的人们,他们是火辣辣的热烈情人———但直至1700年欧洲人到达那里之前,从来都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吻”这个好东西。
即使在今天,一些文化也还把吻视为某种程度上的禁忌。在中国和日本,在公共场合接吻还是让人反感。10年前的《工人日报》曾经严肃告诫接受西方式接吻的年轻人,宣称吻是一种有害的行为,并且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尽管如此,许多年轻人在媒体和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开始了吻之旅程,今天在中国城市的街头看见接吻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如果吻被学习并且不是天生的,那么肯定有某对爱侣在某地最先开始接吻,并且使其他人也逐渐接受这种奇妙的行为。既然如此,究竟是什么人最先开始这冒险的舌头旅程的呢?
关于接吻起源的理论真是百花齐放。一些人认为它起源于人类之初,当女人们将食物咀嚼并且嘴对嘴地喂孩子的时候,食物送完了,孩子的小嘴还在寻找母亲的舌头,由此产生了舌头交缠的吻。但是这一猜想并不成立,因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南部非洲某些部落的女人,仍然在断奶之后用这一原始方式喂养孩子,但是直到欧洲人把吻带来之前,她们都不知道和爱侣接吻也是一种享受。
即使我们的祖先确实有过亲吻,在艺术描绘中对此也是非常的隐晦、羞怯。目前所知最早的记载之一,就是公元1500年前印度早期的梵语文章中的描述。其中记录了摩擦鼻子并且紧紧相贴在一起的习俗,人类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嘴唇接吻的先兆。
到公元6世纪,印度的《爱经》里充满对吻的介绍,它描述了在情人之间嘴唇接吻的3种“基本”类型,甚至口授天机,描述被吻者的反应究竟怎样:最正规合礼的吻是唇边的轻吻,对此,接受者不会显示出热烈反应;第二种吻也是嘴唇之间的接吻,但是两人的嘴唇紧密地来回摩擦;最热情的是第三种类型,用舌头寻找情人的嘴唇,并进而开始舌头热烈的交缠。
一切从亲吻开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