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粟裕TXT下载

粟裕

作者:谢远学(当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75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湖南,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土地,历史上曾诞生过不少济世豪杰,在中国大革命的洪流中又产生了一批震撼五洲的伟人。1907 年8 月10 日降生在湘西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里的粟裕,便是这些伟人中的一个。
  1922 年盛夏。湘西会同县城。
  骄阳似火,大地冒烟,人畜热得喘不过气来。
  狭窄的街道两旁摆满了乡下人的生意摊,卖爪果、蔬菜的,卖鸡蛋、柴草的,吆喝声满街回荡。一些乡下人,忍着酷热,一边擦着满脸的汗珠,一边眼巴巴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巴望着有人来买什么。
  忽然,从街西头传来粗暴的叫囔声:“让开!让开!”
  “快!‘北洋军’来了,快收摊子!”惊恐万状的生意人一时手忙脚乱。
  已经来不及了。
  那些“北洋军”,趾高气扬,气势汹汹,一路脚踢枪挑。一时间,满街鸡飞狗跳,乱作一团。粮食、蔬菜撒满街道,瓜果、油罐遍地翻滚..老百姓乞哀告怜,叫苦不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北洋军”就是当地的“太上皇”,得罪不起!
  这时,一群叽叽喳喳的青年学生沿着街道走来,这是县城里的高等小学放学了。他们一看满街的乱糟样儿,就知道是眼前这伙横行霸道的“北洋军”士兵所为。
  只见为首的一位青年,个头不高,文弱沉静,宽额下生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紧蹙眉头,转身与同学们低语几句。很快,这群学生便迅速地站成四路纵队,手挽着手昂首阔步地向那伙士兵追去,追上了,故意用胳膊肘撞击士兵的腰。那些兵拿学生没办法,但这仇是结下了。
  这位出谋划策的青年便是日后叱咤风云,立下赫赫战功,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
  会同县城。城隍庙广场。
  这天,城隍庙广场唱戏。那个年代,在一个小小县城里的广场上看戏是没有座位的,大家都站在广场上。粟裕和他的同学们又与“北洋军”相遇了。
  士兵站在学生前面,这已经使粟裕他们肚子里窝火了。而偏偏有个士兵挑衅似地登上一张长凳,挡住了后面的学生看戏,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拉下来!拉下来!”学生们高声喊道。
  那个兵充耳不闻,还是站在凳上大模大样地看戏。
  学生们被激怒了。粟裕他们一个个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看你下来不下来!”几个学生几个箭步,伸手把那个士兵拽了下来。
  那个年代,“北洋军”的士兵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抡起长凳就打。学生们也不示弱,双方扭成一团。
  顿时,整个广场秩序大乱,戏也唱不下去了。这时,不知谁喊一声:“土匪来了!”戴白边大沿帽的保安队慌慌张张朝天放了几枪。人们吓得四散乱跑。
  “快走!”粟裕喊了一声。
  趁着混乱,粟裕带领同学们一口气跑回学校,回身把校门紧紧关上。这时,追来的士兵已把学校团团围住。
  “粟裕!你太胆小了!”一个学生生气他说。
  “不是我胆小!他们有枪,我们赤手空拳,现在与他们斗,我们会吃亏的!”粟裕解释道。
  但事情并没有了结。那些当兵的扬言:只要见到粟裕他们高等小学的学生,就要打,就要抓,就要杀!
  事隔不久,当兵的果然抓了一个高小的学生,那个学生很机灵,撒谎说不是高等小学的学生,才得以逃脱。这件事在高小引起轩然大波,全体学生一致罢课抗议。有些学生担心惹麻烦,离开会同县到外地去求学了。
  粟裕咽不下这口气,对一个同学说:“我要到外面闯一闯搞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看我带回来找这些作威作福的军阀算帐!”
  这一年,粟裕才十六岁。
  会同县每年都要挑选几名学生到常德县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这年录取两名,粟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
  这天,县里发榜。粟裕举着录取通知书兴冲冲地跑回家。
  “妈妈,我要到常德去念书!”
  妈妈看了通知书,沉思了一会,迟疑他说:“孩子,现在外边不太平啊,等到外边太平了再出去念书也不晚呀!”
  粟裕决心已下,怕父亲阻拦,就瞒着家人上了路。到底是年轻没经验,粟裕连路费也没带。步行一百多里到了湘西水陆码头洪江,买船票时才发现钱不够。没办法,他只好给家里写信要路费,并在信上写道:如果家里不给我寄路费,我“讨米也要走”!
  粟裕的父母一见信,又心疼又着急,立即回信说给他筹集路费、学费,要粟裕先回家“从长计议”。
  粟裕接读父亲的信,很高兴。但他多了一个心眼,怕父亲扣留他,在离家十来里的地方住下,写信要家人把路费和学费送来。
  父亲见到这封信后,立即派哥哥来接他,许诺说筹足钱一定让他离家求学。粟裕这才放心地回到会同县家里。
  父亲没有食言,尽全力凑足了几十块银洋。临行前,父亲郑重其事地请来了亲朋好友,特地为粟裕饯行。席间,父亲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动了感情,拉着粟裕的手,泪水潸然而下。果然,这一别,父子再无相见之日。粟裕离家不久,父亲溘然逝世。
  1924 年3 月,粟裕终于到达了八百里以外的常德。这时,考期已过。他只好通过一位远亲堂叔的关系,进了常德二师附小,插班在高小三年级读书。
  1925 年春。常德二师。
  粟裕终于考上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成了二师的正式学生。为此,他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前一年夏天,他就从二师附小高小毕业了,但二师的入学考试是在春天,他就又考入了常德平民中学。这是个教会办的学校,以英文授课为主。此前,粟裕对英文闻所未闻,学起来非常吃力。但要强的性格促使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两个月下来,他累出了一场大病,咳嗽、吐血、脱发。由于脱发,同学们都戏谑地称他“癞痢头”,后来,粟裕的头发从未浓密过。
  大病后的粟裕逐渐变得沉静起来,尤其在沉静中思考。社会的现状,国家的命运,人生的意义,青年的责任..他感到茫然、苦闷。有时,就独自一人抱把月琴,拨弄琴弦,打发着彷徨的日子。
  1925 年,粟裕在二师读书时,国民革命军已经积极准备北伐了。
  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已经在二师扎下了根。学生思想活跃,学校政治空气很浓。
  二师的学生大体有两类,分属两个阵营。一是国家主义派控制的“体育会”组织,参加的人是官宦和富庶人家子弟。他们有钱,随便挥霍。另一营垒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会”,参加的人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他们求知欲旺盛,对社会现状不满,投考师范是因为学校供应伙食,上学期间吃饭不花钱。粟裕参加“学生会”组织,它的领导人是共产党员滕代远。
  二师的党组织以公开组织“读书会”为掩护,秘密传递革命书刊。粟裕常从进步同学手中借阅《向导》、《中国青年》、《共产主义ABC》等书刊。
  这些书使他眼界大开,明白了许多大道理。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