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朱德的非常之路TXT下载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学民(当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9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188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冬月初六),在寒风刺骨的大雪天里,在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李家(今丁家)一户佃农家的灶台旁,一个幼小的生命“哇!哇!” 落地,来到贫苦的佃农家里。

他,就是朱德,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中国红军之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

“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到四川。

早在明末清初时,由于连年战乱,瘟疫流行,四川遇到百年不遇的天灾人祸,百姓大量死亡,赤地千里,田园荒芜。

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便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地大量移民。

到了清康熙年间,移民数量大增,前后持续有百年之久。

当时,从湖广道管辖的湖北、湖南、广东一带移居四川的人为最多。

所以,就有了“湖广填四川”一说。

朱家入川的第一代人是朱仕耀。

他携儿带女,千里跋涉,一路艰辛来到四川。

先后在广安、营山一带以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

到了第三代朱文先时,才在营山落了户。

乾隆末年,朱文先带着四个儿子朱自成等从营山迁到仪陇县的马鞍场,开荒种地,养家糊口。

传到朱德这一辈人,已是第八代了。

朱德的家谱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以二十八字的韵文:“发福万海从四克,有尚成文化朝邦。

世代书香庆永锡,始蒙技术耀前章”排列,朱德的曾祖父是“朝”字辈的,叫朱朝星。

祖父是“邦”字辈的,叫朱邦俊,排行老三。

大祖父朱邦楷,二祖父朱邦举,四祖父朱邦兴,五祖父朱邦久。

父亲是“世”字辈的,叫朱世林。

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憨厚、朴实、勤劳的农民。

在朱德父亲朱世林的墓碑上明文记载着:“籍起粤东,分支蜀北,自先世文先公移居兹土,世业为农”。

朱德出生后,论朱氏家谱,朱德是“代”字辈的,所以正式取名为“代珍”,入私塾时,先生为他取字“玉阶”;参加县的科考时,改名“朱建德”;后来,报考云南讲武堂时,才改为“朱德”。

朱德的伯父朱世连,是朱德的养父。

他为人忠厚老实,治家严谨,精明能干,识字虽然不多,但持家有方。

他的眼光远大,所以竭尽全力支持朱德读书上学。

平时,他常常为朱德的祖母出谋划策,安排全家大小十多口人的生计。

伯父给朱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他一生成长道路的选择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朱德的伯母刘氏,是位善于操持家务的农村妇女,她和伯父恩恩爱爱、和睦相处,从不吵嘴打架。

他俩没生儿女,朱德一生下来就招他们喜欢,两岁时由长辈们作主,过继给他们抚养。

从此,他们待朱德如同亲生骨肉,十分疼爱。

朱德的祖父朱邦俊,在世94年。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朱邦俊上一辈还有祖业田30挑(五挑合一亩),但到了他这一代,兄弟四人,全家20多口,仅这一点土地已无法养家糊口。

到了1882年,他便把七挑多土地和三间茅草房典了300吊钱,租下琳琅山下李家地主人称“丁阎王”的80挑田地耕种。

从那以后,朱家便沦为苦难深重的佃农了。

在朱家享有统领权的,不是朱德的祖父,而是祖母潘氏。

她十分勤劳肯干,善于操持家务,有组织指挥才能,又有经济头脑,在全家中威信很高,男女老少都听她的话。

她突破了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旧习俗,掌管着全家生产和生活上的大事小事,实际上是全家的主持者。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