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世间已无张居正TXT下载

世间已无张居正

作者:宏瞻(明)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古典
大小:52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言
  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精彩。
  大明王朝早已远去,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已化作历史符号,今人耳熟能详,却又不明就里。
  有一种淡忘叫耳熟能详,有一种冷漠是高唱赞歌。
  历史人物是解析历史的最好切入点,拨开遮蔽望眼的浮云、还原真实历史是个艰难的技术活,而探究张居正其人其事的真相更是难上加难。
  张居正身后一败涂地,深陷于“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的生死两重天,文苑领袖王世贞亦有“心服江陵之功,而口不敢言,以世所曹恶”之语。数十年中,反对派操纵舆论,对他的口诛笔伐一度甚嚣尘上,是非恩怨,真伪难辨。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而丰富的表情往往会伪造历史的容颜,使得本就纷繁的历史更显扑朔迷离。历史虚无主义者叫嚣着:历史从来为胜利者书写,无可信之处,甚至小说都比历史更真实。
  诚然,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许一些事实真相因为种种原因如沉入大海的沙砾,后人无法觅得,但综合当时各类人士的文集笔记、稗官野史,经过分析考证、去伪存真,尚可还原一些历史画面。
  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无法游离于所处的人际关系链锁之外,研究历史人物就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整体中,置于不同政治理念、不同器实品质的人际关系网中来审视。他们或刚直不阿、石交不渝,或面谀心非、随风向而变色,或有恩或有怨,或恩怨交错,钩织出一幅生动的大明百态图。
  同样一个张居正,在不同场合、当世不同人眼中,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各种面貌。
  风云际会中,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独断专行。他饱读经书,倜傥豪放,又有不择手段、揽权擅政之虞。伟大与渺小、无情与重义集于一身,这就是四百年来说不尽道不完的张居正。
  本书中所叙琐碎逸事,皆非空穴来风,乃笔者经多方搜集,从各种政府邸报、文人笔记、正史野史、墓铭方志及今人研究专著中摭拾而来。笔者对资料加以斟酌整理、修饰熔炼,从众多繁琐的史料中理出头绪,力求全面客观,不溢美、不隐恶,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完整的张居正和他所处的波澜壮阔的晚明时代。
  序
  互联网这种现代传媒,将相隔千里且从不相识的人群联在一起。我与作者宏瞻君从未谋面,却对她的向学之志和人生追求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其管道便是网上的交往。我曾经在明史交流QQ群中,见证了她的活跃,领略了她在研究张居正方面的刻苦、细致和孜孜不倦。她对围绕张居正的各种文献了如指掌,许多网友向她咨询相关文献时,她都能信手拈来并予以贴出,且经常是比较偏僻的古籍文献。
  这不能不让我对这位神秘的“张粉”感到好奇,也曾打听过她的一些情况,比如她年方二十余岁,从事财经工作,从未读过历史专业,等等。一个非历史专业出身的业余的年轻的历史爱好者,对张居正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如此精通,让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同时也引出我的许多思考。
  其一,加深了对历史价值的认识。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布洛赫指出,历史所具有的永恒魅力是其存在的唯一理由,这种魅力使人产生强烈的兴趣,直至乐此不疲、为之销魂的地步,因此历史具有娱乐功能。像作者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在工作之余,将全部时间、精力付诸历史,达到了废寢忘食的境地,正说明了历史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和娱乐价值。他们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游刃有余,优哉游哉,毫无功利色彩,全凭个人兴趣,与其他人利用业余时间打麻将、玩游戏具有同等快乐,甚至更加乐在其中。
  其二,兴趣是成功的最好老师。历史人才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培养,一种是个人兴趣的滋润。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弊。通过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制度培养的历史专业人才,具有规范化、系统化、学术性和理论性的特征,然而,由于它被纳入实用性的高考和考研体制,因此成为部分人“为稻粱谋”的终南捷径,被动地从事历史学习和研究,未能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最后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而后一种形式属于自学成才的模式,纯属个人兴趣的驱动,毫无功利目的,其以前的缺点是独学无友,而今网络时代则能结成群组,相互交流,甚至吸引一些专业历史学者加入,使得他们在自学过程中,也获得了学术交流带来的相互磨砺和学术增值。作者及其群友们的经验,证明了后一种模式的意义。当然,后一种模式也有比较大的弱点,便是容易走向“粉丝化”,对研究的对象倾注过多的个人感情。如果能够将两种模式结合,将对历史有强烈兴趣的人纳入现代教育体制,则无疑是如虎添翼。但现代教育体制“求全责备”的特征,常常将“学术偏才”拒之门外。怎样改革现代教育体制,是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其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火爆和成功与其说是栏目和讲史人的成功,毋宁说是它引爆了业余历史爱好者对历史潜在的热情所致。原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想到在人海茫茫中经商、从政的各色人等,都有了解历史的愿望和冲动。通过该节目的走红,让人忽然发现原来社会上还有如此之多的历史爱好者,他们关注着历史,感受着历史的无穷魅力。通过宏瞻们对历史的痴迷,可以洞悉《百家讲坛》成功的原因。
  谈完了以上的感想,再来谈谈宏瞻这部《世间已无张居正》。由于作者属于第二种人才成长模式,因此她采用了业余历史爱好者常走的通俗史学之路。本书不像一般的历史专业学者所撰述的规范的学术专著,而是通过叙述形式,生动讲述张居正的人生道路和为政经历,偶尔在叙述中夹杂作者的一些议论和评价。
  这部书看起来只是在叙述史实,其实中间蕴含着许多作者的研究心得,一些不起眼的表述中,凝结着作者的考证成果。其中对张居正与同僚、同乡、同年之间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微妙关系的描写,就多有自己的发现。比如张居正夺情时阳明学者耿定向对他夺情起复的看法,从侧面反映社会名流并非都拘泥于纲常名教,折射出当时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又如张居正与王世贞的恩怨情仇影响张氏身后几百年的毁誉评价,张居正与陆光祖的争执反映出张居正改革的艰难以及他和主流政治理念的冲突;门生傅应桢弹劾张居正引来状元门生张元忭的劝谏以及张元忭对老师夺情事件的态度,以此窥见张居正与门生的相处之道。
  特别是作者指出,一贯反对张居正的邹元标,在张居正死后并未如一些史书所说,积极为张居正的平反奔走呼号。作者认为,以邹元标为代表的东林清议对张居正其人其学其治国之术始终存在分歧。此外,有些学者批评张居正晚年自称“孤”是其权力膨胀的结果,有僭越之罪,而作者则指出,明人父母去世,居忧时或有以“孤”自称的风习。方弘静《千一录》载:“自称者,生、仆、走、不肖,其来旧矣,非不雅也;乃有称不榖,居忧称孤者,不知其不可也,盖当时风气如此。”
  这种历史的细节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专业历史学家那里或被忽视,而本书则通过细微的考证,揭示出许多生动曲折的历史情节。
  世间已无张居正,但世间永存张居正。有张居正建立的丰功伟业,有历史学明史专业和政治史专业的严肃研究,有像作者这样更广大的历史爱好者的热切关注,张居正不再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与现实日益相联的文化现象,永远存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是为序。
  


第一章 天降文曲
  就历史而言,张居正是一位“盖棺不论定”式的人物。身为明代最具争议的一代权臣,张居正无论生前身后,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
  张居正只手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挽救了自正德、嘉靖以来的颓势,造就了晚明数十年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富庶,从而使万历朝成为明末清初士大夫缅怀的太平盛世。但他专断独行的行事风格和刚愎偏狭的性格弱点,又使他背负了数百年的骂名。
  不管怎样,张居正五十八年的人生岁月里充满着个人的激情、时代的激荡以及历史的落殇。
  白龟的诞生
  四百多年前(公元1525年),梅子黄熟的五月初五,大明王朝的百姓们吃着香粽、划着龙舟,热闹非凡。
  荆楚大地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张府,有着比过节更令人激动的喜事,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婴儿的呱呱坠地。
  端午节本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而今年端午时节,在屈原故里,诞生了一位日后将改变明朝,甚至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
  自古不凡之人出世多伴有异象,江陵张家这个婴儿还没出生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一般人娘胎里待十月出世,个别心急的孩子还提前出来见爹妈,可他倒真沉得住气,愣是拖了一年才悠哉游哉地来到人间,似乎要和神话故事中手套金镯、腹围红绫的哪吒比上一比。
  奇异之事远不止此。张居正乳名唤作白圭,取自谐音“白龟”之意,这乳名背后隐藏着这样一段趣闻:
  在他出生前,其曾祖父张诚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在一个万籁寂静的不眠之夜,张诚一个人走进院子,抬头望着那月朗星稀的夜空,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他捋一捋胡须,正想赋诗一首,忽见空中皎洁的月亮迅速下坠。
  那月亮越来越近,只听得“扑通”一声巨响,这月亮不偏不倚坠入了院里的水瓮,照得满瓮亮晶晶的。张诚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水瓮,只见水中的明月瞬间化作一只白色的乌龟,从水中慢慢浮起。万分惊喜的张诚没能仔细欣赏这只白龟,就被一道闪光惊醒。
  过了几日,张诚的曾孙降生,全家人苦思冥想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张诚想到了那个神奇的梦,想到了那只可爱的白龟,这个曾孙正如那梦中的白龟,是上天赐予张家的珍宝,于是就为他起名“白圭”。
  张居正便这么获得了“白圭”的乳名。白圭是家中长子,后来,其母又给他添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再来说说江陵张氏。张诚的先祖张关保原是淮西凤阳定远人,早年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因屡立战功,受封到归州(今湖北秭归)做世袭千户,就这样入了湖广的军籍。因此,张氏门宗也算将门之后。
  按照明代的卫所制,地方部队分为司、卫、所三级,5600人为一卫,每卫下设五个所,每所设千户一人,统兵1120人,千户所下再分百户所,各统兵112人。
  张关保这个千户,属于中级军官,虽说是无名之辈,但这军籍对张家的子孙后代影响重大。
  张关保千户的职务已由在归州的长子承袭,因此张白圭的曾祖父张诚不再拥有军职和俸禄,千户的荣耀自然也没能传到张白圭头上。也幸好没传到他头上,否则,明代只不过多了一位“千户大人”,却少了一位治世能相。
  在归州无法继承祖上的千户职务,张诚成家后索性就从归州搬到了江陵。
  张居正因此常自称“江陵张太岳”——他名居正,号太岳,后人索性称他为“江陵公”、“江陵相君”或“张江陵”。
  张诚是一个有军籍而又要自谋生路的平民,他生性豪爽,急公好义,自家生活不甚富裕,却尽力周济穷人。张居正言谈举止也豪迈仗义,颇具其曾祖父风范。
  张诚对孩子们寄予很高期望,希望后人有无坚不摧的锐气,所以他给儿子们起的名都是金字旁的。张诚的三个儿子,长子张钺擅长治产,家道日渐殷实;三子张釴爱好读书,补县学生;而次子张镇既不读书,又不治产,终日游手好闲。
  张诚偏偏最疼爱老二张镇。既然老二不如他的兄弟出色,那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能生一个好孙子上。老二张镇生子文明的时候,张诚对天祈祷:他一生帮人无数,希望上天能馈赠给他一个优秀的孙子。
  张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二十岁补上府学生,但考过七次乡试,始终没有被录取,在悠悠岁月中又耗去了二十个春秋。直到他儿子张居正进了翰林,三年秩满以后,眼看“长江后浪推前浪”,张文明这朵“前浪”认输了,掷下考篮,彻底放弃了科举考试。
  他终于明白,原来他名字中那个“文治武功、公卿明相”的理想是为他那个天才儿子准备的。
  成名须趁早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