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传
第一章 庄园童年
1818年10月28日,在奥廖尔省诞生了未来的伟大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孩子的父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一个军官,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卢托维诺娃是一个富有的女地主。在小伊凡出生后不久,全家从奥廖尔迁居到斯巴斯科耶—卢托维诺沃。在母亲的大庄园里,屠格涅夫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时光。
斯巴斯科耶庄园是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从她叔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在她的精明打理下,田庄逐年扩大着。在屠格涅夫的记忆里,庄园就是树木的世界。茂密无路的松林,绿荫如盖的沙土小路,灌木丛生、坑坑洼洼的桦树林,还有林木花草构成的一条条转弯抹角的过道。园林里各种树木应有尽有,简直是个世外桃源。所以,屠格涅夫后来在晚年时常回忆起自己的幼年时代和一位家奴去园子的隐蔽角落去读诗的情景,他写道 :“这些树木,这些绿叶,这些高高的青草遮住了我们,把我们跟其余的世界隔了开来,谁也不知道我们置身何处,我们身为何物——我们与诗歌同在,我们心中充满着诗意,我们陶醉在诗中……”屠格涅夫传 ・3・
父母的专横、任性和古怪对童年时代的屠格涅夫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作用于他后来的思想和创作。父亲并不过问家务事,总是忙着骑马出猎、玩纸牌、酗酒、向邻庄的少女献殷勤。屠格涅夫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自己的中篇小说《初恋》的自传性质,说其中描写的就是自己的父亲,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如《初恋》里描写的那样古怪 :“他几乎不过问我的教育,但也从来不委屈我;他尊重我的自由,对我甚至很客气……只是他不让我接近他 。”孩子们的前途并不太使父亲焦虑,他主要是忙于自己的事,为自己的娱乐,为自己的安逸而操心。
如果说父亲对孩子不甚关心,那么母亲则如作者的短篇小说《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 以一个草原女地主的全部热忱对他进行着教育 。”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是个性情乖戾、激动易怒、心胸狭隘、任性甚至残忍的人。对待孩子,她有时焦虑不安地关怀着,简直温柔过分,有时又狠毒地虐待他们。作者在童年时代,常常为了一些琐碎小事就受到惩罚,挨打成为家常便饭。她对待农奴的残忍就更不用说了, 随心所欲, 任意鞭打侮辱他们。“我爱杀就杀,爱赦就赦 ”,这是她的口头禅。家中使唤大量奴仆,外出有整整一个车队跟随,任何人要见她,在一里到一里半路之外就得摘下铃铛,以免打屠格涅夫传 ・4・搅了她。庄园里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她就迁怒于下人,大发雷霆。奴仆一见她神经质地飞快数着琥珀念珠,就明白她要大发雷霆了……
童年时期对斯巴斯科耶这段生活的印象深深地铭刻在屠格涅夫的心灵上,后来,这些印象在他的小说里都得到了反映。他曾说:“我的传记在我的作品里。”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的一些性格特征常能从屠格涅夫笔下的某些女主人公的形象中看出来。《贵族之家》里傲慢的管家婆格拉菲娜・彼得罗夫娜,中篇《普宁与巴布林》里威风凛凛的外婆,《 地主私人事务所》里离不开琥珀念珠的太太,都能看出屠格涅夫母亲的影子。中篇小说《木木》中的哑巴农奴、小狗木木的故事就是取材于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的实际生活。
笼罩着斯巴斯科耶的专制气氛使屠格涅夫少年的心灵上产生了对农奴制度的憎恨情绪。他从来不把周围那些来自人民的人们,看作是“受过洗礼的财产 ”,他把农奴首先看作人,把他们当作朋友。有一次,母亲要把一个农奴丫头卖给一个最凶恶的邻居女地主,屠格涅夫则帮助把姑娘藏了起来,并拿着手枪冲着县警察局长和见证人说 :“我要枪毙你们 !”结果警察局长和母亲不得不让了步。屠格涅夫甚至把农奴当作自己的老师。第一个使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艺作品发生兴趣的是庄园里一个酷爱诗歌的家仆。作家在一部屠格涅夫传 ・5・中篇小说里提到过他,是以普宁的名字来描写他的,叙述了他带着“我”偷偷跑到庄园的树林里隐蔽起来读书的情景。
庄园的生活是丰富的。每到傍晚,设有舞台和乐队的正屋大厅里总要上演家庭戏剧,由农奴中的戏子、乐师、舞伎、歌手表演。有时在花园里点起油灯和各色灯笼,演戏招待客人。屠格涅夫后来还模糊记得搭在花园里大树下的露天戏台。他小时候在老家的储藏室里看见过著名诗人茹柯夫斯基到斯巴斯科耶庄园演出时戴过的饰有金星的魔术师的尖顶帽子。
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喜欢看书,尤其是法文书。在斯巴斯科耶大院的石头长廊里,有一间很好的图书室,藏有许多俄文书、英文书和德文书,但绝大多数是法文书刊。图书种类齐全:古典作品、现代小说、百科全书派的厚本巨册、历史和神话著作、世界各国的游记,还有很多植物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在屠格涅夫七八岁的时候, 他就同那个他称之为老师的家仆一块儿偷书看。他偷看的第一本书是《象征与图谱》, 后来在《贵族之家》里叙述拉夫列茨基的幼年时代时提起了这本书。屠格涅夫在家庭藏书中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大师,诸如莎士比亚、拜伦、席勒的原著。稍后不久,他又醉心于歌德的《浮士德》。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普希金的作品,对普希金的热爱贯屠格涅夫传 ・2・穿着他的整个一生。
少年的屠格涅夫,除了看书,吸引他的是大自然。他把斯巴斯科耶这个大庄园当作他的儿童乐园。他喜欢在这个大园子里游荡,喜欢钻进枝叶繁茂的树林里读诗。斯巴斯科耶花园尽头的池塘是他最爱去的地方。池塘里有很多鱼,甚至还有那时已经到处都逐渐在绝灭的嘉鱼。他就在这里喂鱼玩,把面包屑、麦粒丢给它们吃。7岁左右他就学会了设陷阱和用小网捕鸟,在斯巴斯科耶的花园里各种鸟雀应有尽有。
斯巴斯科耶的守林人和猎人发现这孩子对打猎有浓厚兴趣,就给他讲飞禽的生活、鸟类的飞行和习性。天气好的日子,他们就带他到森林和沼泽地去打猎,教他打枪。这样,他对打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种爱好使他很早就接近了平民,帮助他亲眼观察到真正的农民生活。
屠格涅夫是在贵族庄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童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和文学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农奴的尊敬,对平民的了解,对他说来具有重大意义。
屠格涅夫9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莫斯科。孩子们被送进一所私立贵族寄宿中学,这里的教学情况并不好。作家的短篇小说《雅科夫・巴生科夫》就是他在寄宿中学里的感受的反映。在寄宿中学的学习,给屠格涅夫传 ・7・屠格涅夫留下鲜明印象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扎戈斯金的长篇小说《尤利・米洛斯拉夫斯基》。 俄语老师在业余时间给学生们讲述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他们屏息凝神地听着基尔什、强盗奥姆里亚施的奇遇……尽管这是一本很好的神奇小说,但屠格涅夫却认为它“没有表现出一点崇高的、巧合性的东西”。 还在童年时代,屠格涅夫就充满了带浪漫色彩的美好幻想。那些“巧合的”情节,“ 崇高”的形象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离开中学以后,屠格涅夫和哥哥所受的教育便由一些家庭教师来进行了。诗人伊・彼・克留什尼科夫、莫斯科大学硕士德・尼・杜宾斯基都曾做过屠格涅夫的家庭老师,他们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家里的课堂上,屠格涅夫还学了医学、自然学、历史、绘画、德语、法语、英语等课程。
屠格涅夫传 ・8・
第二章 国内上大学
1833年莫斯科大学的入学考试很严格,167名考生中只录取了27名。其中就有15岁的屠格涅夫,他考入了语文文学系。
莫斯科大学是当时俄国教育的中心,俄国的很多青年都以进此大学为荣。像赫尔岑、奥加辽夫、别林斯基、斯坦凯维奇、莱蒙托夫、冈察洛夫、屠格涅夫等这些卓越人物都在30年代初期就学于这所大学。
30年代的俄国,继沙皇政府迫害十二月革命党人之后,又开始了残酷的反动统治。警察迫害和镇压制度猖獗一时,目的是要扼杀一切自由思想。尼古拉一世把大学看作自由思想的温床,而莫斯科大学成为他特别注意的目标。这所大学是当时进行政治探索的中心。斯坦凯维奇学生小组以及赫尔岑、奥加辽夫小组,后来成了开展社会政治斗争的最初的基层组织。
然而,反动派的猖獗行径不仅仅针对进步学生,还涉及到整个大学的教育体系,按政治上是否可靠的原则挑选教授。所以,屠格涅夫便只好听一些枯燥无味的讲课。
但是,也有进步的善于思考的教授。其中最受爱屠格涅夫传 ・9・戴的是米・洛・巴甫洛夫教授。他讲的是物理和农业,但他常常引导学生们去关注哲学问题,他是德国哲学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屠格涅夫对哲学的浓厚兴趣就在此时显露了出来。
屠格涅夫在一年里听完了俄罗斯语文、通史、物理、拉丁语和法语这些普通班课程。在升级考试中,他总分得了36分,13名学生中有6名升到了二年级,他是其中之一。
但是,屠格涅夫已经不能再在莫斯科学习。1834年夏,他转入了彼得堡大学哲学系的语言专业。他的哥哥这时已经在彼得堡开始担任军职,全家都迁到了首都。到彼得堡不久,屠格涅夫的父亲就中风死去,他的过早去世对亲人们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父亲去世前不久,屠格涅夫就开始创作诗剧《斯节诺》。该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是阅读拜伦作品后受的影响。戏剧题材取自意大利生活,具有与库科尔尼克趣味相投的传奇剧效果。两年以后他把自己的长诗交给普列特涅夫教授评判,屠格涅夫在大学里曾经听过他的课。
屠格涅夫在彼得堡生活的第一年,会见了诗人茹柯夫斯基。屠格涅夫的母亲想要诗人想起她( 在她做姑娘的时候,诗人曾去斯巴斯科耶庄园参加家庭演出),就派屠格涅夫给他送去她自己绣的天鹅绒靠垫。屠格屠格涅夫传 ・10・涅夫怀着激动而又胆怯的心情来到诗人居住的宏伟宫殿,诗人温和大度地和他攀谈起来。就是这次短暂的会见也足以使屠格涅夫在后来能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日趋衰老的诗人轮廓。
屠格涅夫在彼得堡大学同彼・亚・普列特涅夫教授最为接近。普列特涅夫是当时著名作家、诗人及批评家,他和普希金、茹柯夫斯基、巴拉登斯基、果戈理是朋友, 是普希金最亲密的友人之一, 普希金的《奥涅金》就是献给他的。屠格涅夫把剧本《斯节诺》递交给普列特涅夫教授。普列特涅夫读过后,对它作了严厉的分析批评,但又指出作品中还是“有点东西”的。屠格涅夫受到这几句话的鼓舞,很快又带给教授几首诗,普列特涅夫指出其中两首 :《傍晚》、《致维涅拉・美吉采依斯卡娅》最为成功,并邀请屠格涅夫到他家里参加文学晚会。屠格涅夫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文学初试。
屠格涅夫在彼得堡大学当学生的时候,果戈理在那里讲授古代世界史和中世纪史。但是学生们没有认出他就是著名的《狄康卡近乡夜话》的作者,并且对他的任教评价并不好,他讲课无精打采。据屠格涅夫证实说,他“总是那么忸忸怩怩的”。 果戈理之所以非常喜欢历史,是把它视为一种艺术素材,而不是当作一门教学课程。他的讲课并没有影响屠格涅夫对他屠格涅夫传 ・11・的尊敬 :“他生来就是做同时代人师长的,只不过不是讲台上的师长而已 。”
当屠格涅夫还是二年级学生时,他和后来的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季莫菲・尼古拉耶维奇・格拉诺夫斯基成为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他们是同乡。两人都喜欢艺术、文学、科学,都醉心于诗歌。两人每次会面,都有诗歌朗诵这一项,有时是他们自己写的诗,有时则是他们喜爱的诗人的诗。
普希金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但奇怪的是他们既崇拜普希金,又赞美别涅基克托夫的工体诗。但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别涅基克托夫的庸俗文学给了坚决的打击,这打开了屠格涅夫的眼界,使他看到了别涅基克托夫创作的实质。过了一段时间,他就不再读别涅基克托夫的作品了。别林斯基的名字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印入了青年时期的屠格涅夫的脑海中。屠格涅夫当时也没想到,后来他同伟大批评家的个人交往在他一生中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1936年,他看了果戈理《钦差大臣》的首次演出,这次演出轰动了全彼得堡。虽然当时的屠格涅夫还没有能够透彻理解这一事件的全部意义,但该喜剧确立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暂时潜藏在他的意识深处,为他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