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第一部分 8、从俭学到勤工之路(1)
马赛,是法国南部的重要港口和工商业城市,地处罗讷河口和地中海之滨。
1920年10月19日,“鸯特莱蓬”号邮船驶入马赛港。船上的中国学生历经39天的时间,行程3万余里,终于到达欧罗巴的西部,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法兰西的土地。
法国中部的克鲁梭钢铁厂。我父亲、赵世炎、李立三等曾先后在这家工厂做工。
华法教育会已派人专程从巴黎前往马赛迎接这批新到的学生。《小马赛人报》10月20日报道:100名中国青年人到达马赛,他们的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穿着西式和美式服装,戴着宽边帽,身着尖皮鞋,显得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华法教育会学生处的处长刘先生给他们致了欢迎词。这些年青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欧洲,特别是来到法国,心情是非常高兴的,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冯学宗同学的记述,这批学生打点行李下船之后,当天即离开马赛,乘汽车直赴巴黎。
经过16个小时的行程,他们到达巴黎。据*回忆:“第二天我们来到巴黎,受到了许多勤工俭学学生的欢迎,其中就有在一年前就到法国的聂荣臻同志。我们在异国相逢,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和亲切之感。”聂荣臻由于先到法国,自然是学长。从法国时期开始,父亲便和他结下了战斗友情。解放后,从1952年到1957年,我们家和聂家曾比邻而居,我们孩子们常常穿过院墙的小门到聂伯伯家玩。聂伯伯也常常请我们全家去他家吃四川风味——豆花。1992年聂伯伯去世前,父亲已很少出去串门,但有时还是去聂伯伯家走一走。每次见到聂伯伯,父亲总是亲切地叫他“老兄”。他们自这次见面结下的友谊,历经72个春秋,历尽风风雨雨,深沉、深刻而又感人至深。
1921年,父亲与他同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远房叔父邓绍圣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