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581-兰室秘藏

_8 李东垣(元)
黄(二钱五分) 炙甘草(八分) 红花(少许) 五味子(二十个)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秋冬每夜五更嗽连声不绝乃至天晓日高方缓日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进饮食
麻黄(八钱) 苍术(五钱) 黄 (一钱五分) 草豆蔻(六分) 柴胡 羌活(各五分) 生甘草 当归梢 防风(各四分) 炙甘草 黄芩(各三分) 五味子(九个)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临卧服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清利头目宽快胸膈
人参 蔓荆子(各五分) 防风(一钱) 葛根(一钱五分) 黄 (三钱) 甘草(四钱)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热服
以夹衣盖覆不语须臾汗出为效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黄
苍术(二钱) 麻黄 炒神曲 橘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一钱) 桂梗 半夏 草豆蔻仁猪苓(各五分) 黄 (三分) 炙甘草(二分) 杏仁(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盗汗
炒黄柏 炒知母(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为粗末生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打扑闪损腰痛不可忍
乳香 没药(各钱) 白莴苣子(一两炒黄) 乌梅(一个) 白粟米(一抄炒黄)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空心下<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表中虚热或遇夜则甚
黄 (一钱) 柴胡(七分) 生甘草 黄连(酒制) 黄芩 芍药 地骨皮 生地黄(去血热) 苍术(各五分) 当归身 升麻(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如身体力困者加麦门冬五味子(各五分)人参甘草(各一钱)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升麻 羌活 苍术(各一钱) 防风(八分) 柴胡 甘草(各七分) 当归 本(各五分)
橘皮(三分) 冬加麻黄(不去节) 春加麻黄(去节)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后以葱醋汤发之得微汗为效<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表有风证因连日酣饮其证复来右口角并眼颇有侧视及左手左脚腿麻木疼痛天麻 芍药 神曲(炒) 羌活(肢节不痛去之) 茯苓(各三分) 人参 黄连(各四分) 当归(五分) 黄 甘草 升麻 葛根 黄柏 苍术(各六分) 泽泻(七分) 柴胡(九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或加猪苓(六分)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艰难防己(酒洗一两)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炙甘草 栝蒌根(酒洗各五钱) 泽泻 防风(各三钱) 苦参(酒洗) 川乌(各一钱) 肉桂(五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风汤下空心服<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此药又治汗后发热白术(一两) 生地黄(炒) 地骨皮 泽泻
知母(各七钱) 赤茯苓 人参 炙甘草 柴胡(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如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一半)
如有刺痛一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七钱)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久疟热多寒少不止
白术 白茯苓 人参 甘草 柴胡 薄荷叶 黄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候服<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发热昼少而夜多太阳经中尤甚昼病则在气夜病则在血是足太阳膀胱血中浮热微有气也既病
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气不在脏腑是无里证也外无恶寒知邪气不在表也有时而发有时而止知邪气不在表不在里知在经络也夜发多而昼发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之生地黄(酒洗炒) 熟地黄 蒲黄 丹参(酒炒) 当归(酒炒去土) 汉防己(酒洗炒) 柴胡(去芦) 甘草梢(炙) 羌活(各一两) 桃仁(去皮三钱汤浸)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治面有 或生疮或生痤痱及粉刺之类并去皮肤燥痒去垢腻润泽肌肤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捣) 好升麻(八两) 楮实子(五两) 白芨(一两细锉) 甘松(七钱)
HT砂(连皮) 白丁香(腊月收) 三柰子(各五分) 绿豆(八合拣净另捣) 糯米(一升二合)
上为细末用之如常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白丁香 白芨 白牵牛 白蔹(各一两) 白芷(七钱) 当归梢 白蒺藜 升麻(各五钱)
白茯苓 楮实子(各三钱) 麻黄(去节二钱) 白附子 连翘(各一钱五分) 川椒(一钱)
上为细末用之如常
<目录>卷下\自汗门
<篇名>自汗论
属性:麻黄 升麻(去黑皮) 防风(各二钱) 羌活(去皮) 当归身 白芨 白檀(各一钱)
上用小油半斤以银器中熬绵包定前药于油中熬之得所澄净去渣入黄蜡一两再熬之为度<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外物惊宜镇心以黄连安神丸若气动所惊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风丸治风辛温之药必杀人何也
辛散浮温热者火也能令母实助风之气盛皆杀人也因惊而泄青色先镇肝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气大禁凉惊丸风木旺必克脾胃当先实其土后泻其子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补土误矣其药有
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矣青橘皮泻肺金丁香辛热大泻肺与大肠脾实当泻子今脾胃虚反更泻子而助火重虚其土杀人无疑矣其风木旺证右关派洪大掌中热腹皮热岂可以助火泻金如寒水来乘脾土其病呕吐腹痛泻痢青白益黄散圣药也今立一方先泻火补金大补其土是为神治之法<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服加白芍药尤妙此三味皆甘温能补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之邪夫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丸之类皆治脾胃寒湿大盛神品之药也若得脾胃中伏热火劳役不足之证及
服热药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之证用之必伤人命夫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活膏疗慢惊风误矣脾虚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致脾土中金旺火衰风木自虚矣损食多进药愈前药是也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治胃中风热
黄 (二钱)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芍药(七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黄连(少许)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食前服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二月间有一小儿未满一百日病腹胀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色宜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曲末 升麻(各三分) 当归 浓朴(各一钱) 桃仁(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热服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未有食肠不能克化或生腹胀四肢瘦弱或痢色无常浓朴 青皮(各二分) 橘红 半夏 苍术 人参(各三分) 枳实 麦 面 神曲末(各五分)
上为极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忌饱食<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时初冬一小儿二岁大寒证明堂青脉额上青黑脑后青络高起舌上白滑喉鸣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目中常常泪下仍多眵胸中不利卧而多惊无搐则寒黄柏 橘皮 葛根 连翘 蝎梢 炙甘草(各一分) 升麻 黄 柴胡(各二分) 当归身麻黄(各三分) 吴茱萸 生地黄 地龙(各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半煎至六分去渣乳食后热服服药之后添喜笑精神出气和顺乳食旺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治黄疳土色为热为湿当小便不利今反利知黄色为燥胃经中大热发黄脱落知膀胱与肾俱受土邪
乃大湿热之证鼻下断作疮者土逆行荣气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者胃不足也面黑色者为寒为痹大便青寒褐色血黑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中有热治法当滋荣润燥除寒热致津液
防风 黄连(各一分) 黄柏 炙甘草 麻黄(不去根节) 羌活(各二分) 山栀子仁 柴胡茯苓(各三分)当归(四分) 大芜荑 白术(各五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一大盏半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治小儿面色痿黄腹 胀食不能下
白术 柴胡(各半分) 升麻(一分) 桂枝 麻黄 吴茱萸 浓朴 羌活 草豆蔻 神曲末
苍术 泽泻 白茯苓 猪苓 黄柏 橘红(各二分) 青皮 黄连(各五分) 杏仁(二个)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枳实 黄连(去须) 浓朴(各五分) 干姜 姜黄 猪苓(各一钱) 橘皮 甘草 白术(各一钱五分) 砂仁 泽泻 茯苓(各二钱) 半夏(四钱) 黄芩(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治惊论
属性:黄连(五钱) 黄芩(二钱) 浓朴(七分) 姜黄(五分) 干生姜 人参(各四分) 甘草(三分) 枳实(二分) 橘皮(一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疹论
属性:夫 疹始出之证必先见面烧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多睡惊并疮疹之
证或生脓胞或生小红 或生瘾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显上证而后乃出盖以上诸证皆太阳寒水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逆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导逆于面上故显是证盖旺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诸 证皆从寒水逆流而作也医者当知此理乃敢用药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主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夫人之始生
也血海始净一日二日精胜其血则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脉已旺精不胜血则为女子二物相搏长生先身谓之神又谓之精道释二门言之本来面目是也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间随母呼吸者阳气也而生动作滋益精气神饥则食母血渴则饮母血儿随日长皮肉筋骨血脉形气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恶血啼声一发随吸而下此恶血复归命门胞中僻于一隅伏而不发直至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下流合于肾中二火交攻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疹皆出于膀胱旺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故三番 始显之证皆足太阳旺膀胱克丙小肠其始出皆见于面终归于阳明肉理热化为脓者也二火炽甚反胜寒水遍身俱出此皆出从足太阳传变中来也当外发寒邪使令消散内泻二火不令交攻其中令湿气上归复其本位可一二服立已仍令小儿以后再无二番 出之患此内经之法览者详之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疹论
属性:治 证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希者再不生
防风 羌活 麻黄根 升麻 生地黄 连翘(初出者减出大者加) 酒黄柏(各五分) 当归身
黄连(各三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酒黄芩 生黄芩 苍术(各二分) 细辛 生甘草白术 陈皮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吴茱萸(半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夫 疹出者皆因内伤必出 荣气逆故也大禁牵牛巴豆食药宜以半夏枳术大黄益智仁之类去其
泄泻止其吐若耳尖冷呵欠睡中惊嚏喷眼涩知必出 也诸大脓泡小水泡 疹瘾三色皆荣气逆而寒复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汤中加当归身连翘此定法也如肺成脓 先嗽喘或气高而喘促加人参少加黄芩以泻伏火而补元气如心出小红 必先见嗌干惊悸身热肌肉肿脉弦洪少加黄连如命门出瘾疹必先骨疼身热其疼痛不敢动摇少加生地黄又加黄柏诸 疹皆为阴证疮须皆因内伤饮食脾胃不足荣气逆行虽火热内炽阴覆其外治法如前辨小儿 证
呵欠 嚏喷 睡中发惊
或耳光冷 眼涩
或辨复食
口热 或口醋气 奶瓣不消
或腹中痛
如 证少具其 未发乃与升麻汤三五钱带热服之待身表温和 疹已显服药乃止如其身凉其 未出辨得是 证无问服数直候身表温和及 疮已显然后乃止只时时与桔梗汤宽胸膈利咽喉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疹论
属性:如 已出只时时与之快咽喉宽利胸膈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炙)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大温时时服之不可计服数如见伤食证又见 证先与不犯大黄巴豆药克化过再与升麻汤如食重伤前药不能过再与犯大黄巴豆药过
如大便行当即便与升麻汤服之恐 子内陷以后临时作罪过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下项
<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疹论
属性:如 子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此药服之防后青干黑陷黍粘子(炒香)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各一钱) 柴胡 连翘 黄 黄芩(各一钱五分) 地骨皮(二钱)
上同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空腹服药毕且休与乳食<目录>卷下\小儿门
<篇名>疹论
属性: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满鼻流清涕脉沉急而数麻黄 草豆蔻仁 益智仁(各一钱五分) 吴茱萸 浓朴(各二分) 当归梢 甘草 柴胡生黄芩(各一分) 升麻 神曲 苏木(各半分) 全蝎(二个) 红花(少许)
首页 上一页 共8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