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_2 方舟子(现代)
“飞碟”事件追踪(4)
绝大部分UFO的报告都是由没有经验的、未经训练的、没有准备的或异常激动的观察者提供的,信息非常模糊和不准确,因此通常不可能做出确定的判断。既然大部分UFO都被确认为捏造的或自然现象,那么少部分因证据不足无法确认的UFO也属于捏造的或自然现象的可能性,显然远远高于它们是天外来客的可能性。我们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必要证据,而不是因为外星人在捣鬼。奇怪的是,发现UFO的报告极少或几乎从来没有来自天文学家、气象学家或天文、气象爱好者,他们要比一般人花多得多的时间观察天空,应该更有可能发现空中异常才对,这究竟是外星人在有意躲着他们,还是因为他们作为专家,不容易把自然现象当成UFO?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准不准?(1)
1998年,中国媒体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士中,年龄分布从15岁到50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则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乃至自学成才者都有。接受问卷者对于“1999年大劫难”或“诺查丹玛斯的预言”百分之百“听说过”或“好像有印象”。诺查丹玛斯这位16世纪的星相家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这首预言诗也可谓脍炙人口:西方最著名的预言家、法国人
诺查丹玛斯(1503-1566)。
一九九九年,七月,
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蒙古大王重新出现,
这期间,战神以幸福的名义主宰世界。
这是他在《诸世纪》近千首四行预言诗中,唯一一首平白无误地写明了时间。如果在1999年的7月或8月(取决于你相信哪一种历法),从天空掉下什么东西带来世界性的灾难,大概都可以算是“恐怖大王”。不幸的是,1999年风平浪静地过去了。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该成为笑柄了吧?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纽约的恐怖主义事件震惊世界,诺查丹玛斯又风光了一阵。香港《苹果日报》声称:
“在由香港作家黄易所著,以解释诺斯(即诺查丹玛斯)“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声称诺查丹玛斯对此已有准确的预言。预言的《惊世大预言》内指出,在预言诗战争的规模是世界级的,著名的大城市亦会受到侵袭。其中一首便提到纽约,诗是这样说的:
“‘天将在四十五度燃烧/火将降临那伟大的新城市/巨大扩散的火焰立时冒起/当他们想要得到“诺曼”的证实’
“黄易又指出,诺斯惯以新大陆代表美国,新城市则是纽约,而纽约正位处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所以上述一段应该是说纽约。至于一连串灾难后,便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黄易的解释发表于几年前,如果真的预言了纽约将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倒也还可算准确。可惜不是。《苹果日报》没有告诉读者的是,黄易在《惊世大预言》中预言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1999年爆发,在“有限度和地区性的核子战争”中“纽约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恐怖主义袭击扯不上关系,世贸中心的倒塌虽然给纽约造成重大损失,也算不上“毁灭性的灾难”。要预言如果世界大战爆发,纽约作为世界第一都市会受到攻击,并不需要天才。诺查丹玛斯的这首诗也难以跟纽约挂上钩。如果“新”是指的纽约名称中带了个“新”字,那么世界上同样还有许多大城市名字带了“新”字(如新德里、纽瓦克、新奥尔良)。纽约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如果诺查丹玛斯真的贯以“新”字指美国(这当然是黄易的一家之言),比纽约更年轻的其他美国大城市更有资格。纽约也很难说“正位处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而是正位处北纬四十度和四十一度之间,距北纬四十五度远达400公里。“北纬四十度至四十五度间”把北美许多大城市都包括了进去,波士顿、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匹兹堡、克里弗兰、多伦多、密尼亚波里斯就都在这之间,而且除了匹兹堡,都比纽约更靠近北纬四十五度,该纬度线还刚好从密尼亚波里斯穿过。发生于这些城市,不,发生于世界上任何在诺查丹玛斯死后创建的大城市(对诺查丹玛斯来说当然都是新城市,“四十五度”也不一定指的是北纬度)的任何与火能沾点边甚至不沾边(“火”可以只是象征嘛)的灾难,都可以被用于证实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准确性。至于“诺曼(诺查丹玛斯时代对法国的称呼)”能和这些灾难扯上什么关系,又有谁知道?
“9·11”之后互联网上流传的诺查丹玛斯预言要准确得多。最早出现的一则称:
在神的城市将会有一个霹雳,
两个兄弟被混乱分开,
当城堡忍耐,
伟大的领袖将屈服,
第三次大战将在大城市焚烧时开始。
“两个兄弟”用来形容世贸中心的双塔倒也还算贴切。可惜的是这首诗并非出自诺查丹玛斯之手,而是加拿大的一名学生在90年代一篇研究诺查丹玛斯的文章中模仿诺查丹玛斯的口气杜撰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用诺查丹玛斯的写法,可以很容易地被认为准确地预言某件事情。这名学生的试验显然很成功。另一首在互联网上流传颇广的诺查丹玛斯预言诗更令人惊讶: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准不准?(2)
在第9月的第11天,
在新的城市,
两只金属鸟将撞进两个高大的雕像,
而世界将在不久后终结。
1555年出版的初版《诸世纪》。唯一的问题是在诺查丹玛斯的原著中找不到这一首。
伪造诺查丹玛斯预言诗并非最新的创造。从《诸世纪》面世的时候起,各种赝品就不断地出现。诺查丹玛斯在1555年出版了《诸世纪》的一部分,据说其中有一首是:
年青的狮子将战胜年老的
在一场单对单的战斗里
他将刺破金笼中的双目
两个伤口合成一个
他死于残酷的死亡
四年以后,1559年7月,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与一名年轻的贵族比试枪法,枪尖穿透黄金头盔刺入眼中,亨利二世在痛苦中死去。亨利二世有时以狮子为徽章。看来这首诗准确地预言了这个死亡事故,被信仰者认为是诺查丹玛斯预言中最准确的一个,甚至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诺查丹玛斯与亨利二世的一段对白,诺查丹玛斯当着国王的面念了这首诗,预言其死亡。这都是编造的。据法国历史学家近年来的考证,1555年出版的这首诗与现在的版本并不一样,并非如此清晰,而是和其他预言诗一样模糊不清。在亨利二世死后,由于流传着诺查丹玛斯做了预言的说法,该书的出版者在以后的版本中,便对这首诗做了修改,让它变得更为准确,并且捏造了诺查丹玛斯与国王的对话。
诺查丹玛斯最被其信仰者称道的,是“准确地预言”了希特勒的崛起。黄易在其《惊世大预言》一书中,引了两首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诗,证明这一点:
离开云尼斯不远处
亚洲和非洲最伟大的两位
与莱茵河的希斯特
哭喊声起于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海岸
饥饿的猛兽令河流颤震
大部分土地会置于希斯特之下
在铁笼里伟人被拉曳
德国的子女视法律如无物
他声称,希许多人相信诺查丹玛斯预言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兴起。斯特就是指的希特勒,云尼斯指的是威尼斯,不远处的布伦纳罗山是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三次会晤之地。“亚洲和非洲最伟大的两位”一个指的是国家日本,一个指的是人物,即入侵非洲的墨索里尼。
但是黄易在“翻译”时,已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了窜改。如果从原文(古法语)直译,这两首诗可以较准确地翻译为:
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年,在维纳斯的不远处
亚细亚和阿非利亚的两个最强大者
从莱茵和希斯特,将据称已来临,
在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海岸有喊叫和眼泪。
因饥饿而疯狂的野兽将游过河流,
大多数军队将会对抗希斯特。
伟大者将被拉进一个铁笼
当日耳曼的儿子将观察无物。
在前一首中,希斯特与莱茵并列,表明它也应该是地名。在诺查丹玛斯的时代,希斯特的确是个地名,是多瑙河地区的拉丁文称呼。在当时,亚细亚往往指的是小亚细亚,亚细亚的最大者当指当时西方各国的头号敌人土耳其,而阿非利亚的最大者大概指的是埃及。它很可能预言的是在诺查丹玛斯的时代将会发生的事,需要对原文做歪曲才能牵强附会地与二十世纪的德国联系上。
诺查丹玛斯能成为西方最著名的预言家,不是因为他的预言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巧妙写作方式。他在写预言诗时,用的是中世纪的法语,许多词汇有歧义,在许多地方又不加标点,语义含糊不清。他大量地使用象征、比喻,使读者可以随意地联想。比如“魔鬼”一词在其预言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任何坏人坏事都可以被称之为“魔鬼”。这些预言诗的诠释者,便通过随意地增加、删除、重排词语,有意无意地误译,以及对象征、比喻的任意解释,而“揭示”诺查丹玛斯预不断地有人“发现”诺查丹玛斯“准确无误”地预言了诸多历史事件:拿破仑的兴起、原子弹的爆炸、肯尼迪总统遇刺和阿波罗登月等等。言的“真相”,其结果,其实已与诺查丹玛斯的原文相差甚远,但是却可能与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挂上钩。《诸世纪》的近千首诗并未按时间顺序排列,极少说明具体的时间(唯一的例外是1999年7月的大灾难,偏又说错了),每一首都可以单独抽出来,在诺查丹玛斯身后400多年来所发生的任何历史事件中寻找对应,而400多年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是如此之多,要找到对应也非难事,更何况注释者还可以做任意的加工。因此也就不断地有人“发现”诺查丹玛斯“准确无误”地预言了诸多历史事件,而且毫不奇怪地集中在我们最为熟悉的20世纪:飞机上天、汽车出现、希特勒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诺曼底登陆、德国战败、墨索里尼死亡、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苏联女宇航员进入太空、苏联入侵捷克、中东战争爆发、全球性污染与温室效应、“挑战者号”爆炸、戴安娜王妃身亡等等。还有人开玩笑地从中发现了对“奔腾2”芯片出现纰漏的预言,其“准确性”并不比其他预言差。问题是这些全都是马后炮,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回头从《诸世纪》中发现了“预言”,从来没有人能事先根据《诸世纪》做出准确的预测。语义含糊的预言不是预言,只能在事后回顾的预言更不是预言。
“神秘现象”有多神秘?(1)
以善于表演“飞翔术”、“悬浮术”和让大型物体瞬间消失的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到中国巡回演出,引起了轰动。中国媒体上出现了一些破解其魔术秘密的文章,不管这些文章是否真说中了机关,都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我曾多次在电视上见过科波菲尔的表演,也往往想不明白他究竟采用了什么障眼法。但是魔术的魅力正在于此。你知道它是假的,但是又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有了一种迷人的神秘感,而一旦被说破,就趣味索然了。所以,还不如保留和欣赏一个神奇的艺术梦境。对智力正常的人来说,不会把梦境与现实混淆,当然也不会因为不知科波菲尔的窍门何在就把他当成了神人。
但是却偏偏有人要把魔术当现实,把科波菲尔当神人。不知科波菲尔在知道有人相信他真的会飞时做何感想,反正他一直保留着魔术师的身份,用正当的方式谋生,并没有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不了解其魔术的秘密就宣布自己具有特异功能,否则我们倒是要请他在舞台下也飞飞看。但是有许多技术比他低得多的业余魔术师却把魔术表演当成特异功能招摇撞骗。一般的人不容易觉察其手法,但是因为没有预先知道是魔术表演,就很容易身在梦中而不觉了。不过,这种欺诈手段很难逃过职业魔术师的法眼。何祚庥、林自新和庆承瑞在《张宝胜败走麦城》描绘了这样的一幕:
主持人宣布,张宝胜将表演另一个项目,将一块糖塞在刚才由何祚庥签名的密封的信封里。接着,张宝胜就将这一“密封”的信封卷在一支钢笔上,让坐在一旁的×部长握在手中。为了“培养情绪”,张宝胜离开了会场。
这时,魔术师提曰利说:“×部长,你能否‘打开’一下,看看你拿的信封,是否仍是何老师签字的那个信封?”×部长打开一看,果然已经“掉包”。这已不是原先署有航天生理所的那只信封,而且封口敞开,里面什么也没有!至于那个签上6个“何”字,并“密封”的信封,已被张宝胜掉换去进行“透视”了。
如果不是碰巧有一位魔术师在场,张宝胜又会加一重神奇色彩。对这种有意骗人信以为真的魔术,必须揭露也应该揭露,因为那是欺诈,而不是艺术。有人狡辩说:“即使有99次特异功能表演被证明是欺诈,也不能证明第100次就一定不是真的。”说这种话的人,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被某人欺骗了99次,是否还会心甘情愿地再相信一次?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有1次被证明了是欺诈,就有理由怀疑其他99次都不是真的,只不过没有被逮住而已。
有时候,骗局是无意中造成的。英国作家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在1901年出版过一本讽刺小说《重访埃瑞璜》(Erewhon Revisited),描写一位名叫希格斯的人访问一个叫埃瑞璜的边远国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乘气球逃离。20年后他故地重游,惊讶地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个崇拜他的宗教。他被当成了乘坐“太阳车”升天的神,被称为“太阳之子”,在“太阳之子城”有一座庙宇专门供奉他,他以前的谈话成了“圣经”。我们先别嘲笑埃瑞璜人的愚昧。这个故事并不那么离奇。1947年7月一个军事气球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坠毁,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坚信那是一架外星人的飞碟。而许多所谓不明飞行物,其实也不过是气球一样的一点也不神秘的人造物体。
还有许多“不明飞行物”,则是自然现象,在未经训练的眼中,才变得神秘。那些迷信神秘现象的人经常开大自然的玩笑。1996年,两位青海作家声称在青海德令哈市白公山下发现了许多“神秘铁管”,据说“即使它不是外星人的作品,也很难相信它是自然力形成的”。初步化验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可能是由铁管经万年风化作用形成。人类在5000多年前才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万年前的铁管只能是外星人的杰作了。这两位作家因此在其文章中将发现“铁管”的山洞称之为“外星人洞”。最近国内报纸又纷纷炒作此事,声称在青海发现“外星人遗址”,事情越闹越大,地质学家们只好出来澄清说他们早就研究过那些“铁管”,学名叫铁质结核,是铁元素经过水流的侵蚀,与水中的硫化氢结合,自然演化形成的,“连奇特都谈不上”。
“神秘现象”有多神秘?(2)
谜底揭开后,有人撰文指责这些地质学家扫了大家的兴,破坏了一个旅游资源。当初炒作此事的目的,也许不过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旅游胜地。领导建造了第一个人工核反应堆的美国核物理学家费米(1901-1954)。这是美国纪念费米诞辰100周年发行的邮票。
曾有人故作神秘地说:“非洲有个加蓬共和国有铀矿石,这个国家比较落后,自己不能够提炼铀,把它出口到先进国家。1972年,法国一家工厂进口了这种铀矿石。经过化验发现这种铀矿石都是被提炼过、利用过的。觉得很奇怪,就派出科技人员去考察,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去考察。最后证实这个铀矿是个大型核反应堆,而且布局非常合理,我们现在的人都不可能创造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建成的呢?是20亿年前,它运转了50万年。”
人类第一个核反应堆是1942年12月在费米的领导下,在芝加哥大学的体育馆建成的。如果早在20亿年前就有了核反应堆,那是多么神秘的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铀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两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即U238和U235,这两种都是放射性同位素,会缓慢地发生衰变,不过半衰期都非常长,分别为约45亿年和7亿年,前者与地球的年龄大致相当,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时的U238还有大约一半保留到现在。U235比较容易发生裂变,可用它做核燃料,但是它在自然界中占的比例很低,在现在,每100,000个铀原子中,只有720个是U235,即比例为000720。在用铀做核燃料时,需要提炼、“富集”U235,使其比例增加到大约3%。
1972年6月2日,法国一家核燃料加工厂的一名科学家在分析一批铀矿时,发现U235的比例偏低,为000717,似乎曾经被使用过。一开始,他以为是有核反应堆的核废料掺杂在里头奥克劳天然核反应堆遗址分布图。,但这个可能性很快被排除了,因为这批样品并没有核废料所应该有的很强的发射线。追踪这批铀矿的来源,发现它们来自加蓬共和国的奥克劳(OKLO)铀矿,那里出产的某些铀矿与其他地方的铀矿都不同,有比较低的U235比例,氩、铅等核裂变产物的组成也与现今的正常值不一样,这表明它曾经有过以U235为核燃料的核反应堆,现在发现的是其“化石”。因为该核反应堆的历史悠久,而铀裂变产物的半衰期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年,这些裂变产物到现在已经衰变完了,所以检测不到核废料所该有的强烈放射性。这个现象,因此被称为“奥克劳天然核反应堆”。
自然界中也会存在核反应堆?这听上去很奇怪,但是在专家眼中,并不神秘。其实早在1953年,加州大学的乔治·维色里尔(George W.Wetherill)和芝加哥大学的马可·英格兰姆(Mark G.Inghram)就指出20亿年前的铀矿石可能产生天然链式反应。在1956年,美国阿肯萨斯大学的日裔核化学家黑田和夫更归纳出了天然核反应堆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在奥克劳铀矿的数十个矿床中,有十几个恰好都符合。第一个条件是U235在铀中的比例必须比较高。由于U235的半衰期比U238要短,在以前U235的比例自然要比现今的高,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知,在大约20亿年前,U235的比例可达到人工核反应堆所用的比例,即3%。也就是说,天然核反应堆应该产生于20亿年前。通过测定奥克劳铀矿中各种同位素的含量,我们可以推测其核反应堆的确在约20亿年前开始运行,大约运行了1百万年。这个“大型”核反应堆的功率其实非常小,在1百万年间总共只烧掉了约5吨U235,功率只有区区十几千瓦,比任何一个发电站都小,而位于加州中部的一个核电站一年就要烧掉3吨U235,功率高达2301兆瓦。预言天然核反应堆存在的日裔美国核化学家黑田和夫(1917-2001)。
第二个条件是铀的总含量比较高。在奥克劳,有数十个矿床(这些矿床最大的有双人床那么大)含有高浓度的铀,有的纯二氧化铀的含量高达70%。
“神秘现象”有多神秘?(3)
第三个条件是矿床中中子吸收剂的含量必须足够低。一个U235原子吸收了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分裂成两种裂变产物,同时释放出两三个中子,新产生的中子又可被其他U235原子吸收,引发新的裂变。但是如果周围存在镉、硼或稀土元素等中子吸收剂,将裂变产生的中子吸收,就会终止了这个链式反应过程,从而无法发生持续的裂变。在奥克劳的一些铀矿矿床中,基本上不含中子吸收剂,使得链式反应可以持续下去。
第四个条件是减速剂的含量必须足够高。核反应堆中的减速剂能使裂变产生的中子减速,这样它们不会快速逃逸,才能继续和其他U235原子核反应,产生新的裂变。在人工核反应堆中,一般采用石墨做减速剂。黑田和夫当时也把石墨的存在作为天然核反应堆的必要条件,因此未能在全世界的铀矿中找到满足这一条件的。现在我们知道,水中的氢原子核也可以做减速剂。在奥克劳,曾经有大量的水流经铀矿,铀矿的孔隙中保留了足够的水作为减速剂,使链式反应得以持续。
最后一个条件是反应堆的截面积必须足够大,这样裂变产生的中子才会多于逃逸反应堆的中子,才有足够的中子供链式反应使用。在奥克劳的反应堆中,截面积长度最小为1米,宽度最小为15厘米。一个反应堆的截面积如果比这还小,那么即使核反应能够发生,也不可能维持足够的时间。奥克劳第15号天然核反应堆遗址。
总之,奥克劳反应堆不过是大自然表演的“魔术”而已,科学家早就预测了其存在,并无神秘可言,无需乞灵于“史前文明”。如果你耳闻目睹了神秘现象,就应该想想那是不是有人故意或大自然无意所做的“魔术”表演,是不是谁都像你一样疑惑不解,不知其中奥秘。记住,你自己无法解释的,不等于就一定是谁都无法解释的。
“湖怪”是活着的恐龙?(1)
 大家都听说过尼斯湖怪的传说吧?尼斯湖是位于英国苏格兰的一个大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记载说那里有怪兽杀了人。到现在已有好几千人声称亲眼见到尼斯湖怪。闹得最凶的是1933年,当时英国伦敦一家马戏团的老板高价悬赏捕捉尼斯湖怪,引起广泛关注。1934年有人公布了一张抢拍到的尼斯湖怪的照片,更加轰动。这张照片虽然不是很清晰,但还是显示出了人们心目中湖怪的形象: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露出湖面,很像是一种早在七千多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蛇颈龙。
1934年公布的尼斯湖怪的照片。有人临终忏悔说这上面的湖怪是他和其他四人用玩具潜水艇和塑料制作的。已在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蛇颈龙的化石。因为这张照片,尼斯湖怪名扬全球,给当地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旅游收入,据说累计达200多亿美元。并引发了多次科学考察活动,动用了先进探测设备,看能不能捕捉到湖怪的踪迹。但是都一无所获。人们对尼斯湖怪究竟是什么,提出了很多种推测,说得最多的是,它可能是一种在其他地方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1994年3月,尼斯湖怪的名声受到了重大打击。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斯伯灵的90岁老人临终忏悔,供出那张著名照片上的湖怪是他和其他四人用玩具潜水艇和塑料制作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尼斯湖怪的照片被认为是伪造的。但是也有几张照片被认为比较可靠。最近,有一位英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尼尔·克拉克博士把这些看来比较可靠的照片和大象在水中洗澡的情形做了比较,发现它们非常相似。克拉克博士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在屏幕上逼真地再现了大象洗澡的情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象在洗澡时,经常是把长长的鼻子伸出水面,露出头顶和后背。克拉克博士因此提出,尼斯湖怪可能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伦敦马戏团老板为了炒作故意制造的假新闻,所谓的湖怪其实只不过是在水中洗澡的马戏团大象。在1933年,该马戏团在尼斯湖周围地区巡回演出,马戏团里的大象在演出完毕后,喜欢跳进尼斯湖洗个澡。大象在湖里洗澡的时候,人们只能看见大象鼻子和后背,给人的印象是,那是一头长着长长的脖子的怪物。
这张著名的尼斯湖怪的照片其实是在斯里兰卡拍摄的,是一头游泳的大象。在湖中洗澡的大象看上去很像湖怪。
但是后来尼斯湖边的马戏团基本上绝迹了,还是时不时会有人声称看到了湖怪,这就没法用大象理论来解释了。因此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对尼斯湖怪的存在深信不疑。其实,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传说。包括咱们中国,传说有湖怪、水怪的地方就很不少。比如20年来已多次有过游客在新疆的喀纳斯湖发现湖怪的报道。前一段时间还有北京游客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把喀纳斯湖怪拍摄了下来,交给媒体。我曾经看过从摄像截取的画面,可惜过于模糊,看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怪物。据目击者说,是“两个不明黑色大物”,单个长度目测约10米左右,跃出水面,一前一后,像鱼那样跳跃行进,大约2分钟后便隐藏到水下。为揭开喀纳斯湖怪之谜,据说有人要搞耗资巨大的探秘活动。自从1980年以来,也一直有报纸报道说,在长白山的天池有多人多次目睹过“天池怪兽”,足有3米多长,而且成群结队。此外,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河南泌阳的铜山湖、湖北洪湖市的一个水潭里等等都传说有怪物出现。甚至我老家的河流中,也历来传说有“水鬼”害人。“喀纳斯湖怪”录像的截图。你能看出那是什么吗?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存在大型“湖怪”、“水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不可能。体型巨大的动物只能是鱼类、爬行类或哺乳类动物,而这类高等动物是不可能只靠一对雌雄,或者少数几头来传宗接代的,因为那样的话,就会出现近亲繁殖。大家知道,近亲繁殖生下的后代,身体状况、生存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很快会导致整个群体灭绝。要避免出现近亲繁殖,一个动物群体至少要有几百头个体。动物是要吃饭的,体型越大吃得越多,一个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的湖泊并不具有长期维持一个数百头大型动物的生态系统。何况,一个地方如果真存在数百头大型动物,就不会那么难以发现。除了“湖怪”的传说,各地还有神农架野人、“雪人”、“大足怪”等等类似的传说。这些传说之所以不可信,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湖怪”是活着的恐龙?(2)
观光客偶尔目击到的“湖怪”,更可能是某种已知的普通生物,甚至是非生物。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眼中,水里的鱼、水獭、马鹿、棕熊等动物,乃至木头、岩石、阴影,远距离看来都可能变成怪物,并夸大了它的大小。特别是在传说有湖怪的地方,游客本来就有寻找湖怪的预期心理,就更容易捕风捉影了。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组到长白山做了调查,采访了“天池怪兽”的目击者,并向专家请教。他们认为,人们看到的“天池怪兽”可能是生活在天池水中的一种哺乳动物——水獭。水獭的形态、习性与几位目击者对“天池怪兽”的描述完全吻合。水獭喜欢捕鱼,每年的夏季从松花江顺流而上,寻着鱼的踪迹来到天池,难怪几乎所有的湖怪目击者事件都是发生在七、八月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有关“天池怪兽”的报道时,曾
1980年根据目击者描述绘画的“天池水怪”。据说水波中间的那个黑点就是“天池水怪”。
引起朝鲜政府的注意。朝鲜警方派人对天池进行了大约三年的监视,仔细观察后,认为那头被当成“天池怪兽”的黑乎乎的动物原来是一头熊。
其实,长白山天池是在大约1000年前才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根本不可能还会有史前动物。而且在天池形成之后,火山还喷发过三次,最近的一次是1702年。就算有什么史前动物,也早就因为火山喷发被灭绝掉了。地质部门探测到天池火山岩浆含有比较高的放射性物质,有人就会想到,会不会像一些科幻电影描写的那样,放射性物质引起了天池中的某种动物发生“基因突变”,变成了怪兽呢?这是只有科幻电影才会出现的情况。放射性辐射的结果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是一些生存能在喀纳斯湖捕捉到的哲罗鲑。力比较差的畸胎,不可能说一下子让动物后代变得特别大,又特别适合于生存。
那么喀斯湖“湖怪”又是怎么回事呢?据目睹过喀斯湖“湖怪”的生物学专业人员说,“湖怪”可能是哲罗鲑。哲罗鲑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之一,体长一般在40-50厘米,有的可长达1米以上。在喀斯湖捕捉到的哲罗鲑并没有超过2米的。目击者声称看到“湖怪”或哲罗鲑时,目测其大小在10米左右,并不可信。目测是很不准确的,而且有可能把一群鱼看成了一条鱼。
眼见并不为实,人们的眼睛是很容易受欺骗的,照片、摄影也会骗人。现在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存在“湖怪”,根据生物学知识也不太可能存在“湖怪”。媒体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大肆炒作“湖怪”并不足取,如果地方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故意推波助澜,更是等而下之了,我们对此不要轻信。
骇人听闻的“人体自燃”现象(1)
《科技日报》2001年9月7日登了一则要闻《萧山老太“自燃”是真是假》,报道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朗村88岁老太颜文英会“自燃”,据其自述和家人报告,家中家具、衣服经常被烧毁。自从老太“自燃”现象发生后,村干部多次对老人的赡养纠纷进行了调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就没有再出现过“自燃”现象云云。如郭正谊先生所指出的,这实际上是社会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可能是老太通过装神弄鬼来解决赡养问题,也可能是老太的家人传出“闹鬼”传闻以达到“家丑不外扬”的目的,或想借机把老太太送走。然而,却有两位浙江大学的“人体科学专家”把这当成了科学问题加以解释。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人体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田某称:“这实际上是人体潜在的特殊生理现象。这一现象过去也有报道。……我认为,老妇发火引燃,就是因为她在无周围因素干扰的安静状态时,身体的某些部分的细胞流动趋于同步化,细胞代谢产生了能量的聚集,身体某些部位或全身发热,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燃物体。”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浙江省人体科学研究会理事毛某的说法更玄乎:“关于萧山颜文英老太太人体自燃现象,可以从耗散结构和混沌科学来解释。……人消化粮食,在人体内生成葡萄糖。人消化葡萄糖反应称糖酵解,有13个反应步骤。其中有两个步骤是耗散结构振荡,生成成分NADH(即辅酶A)的振荡波。后来发现:这些振荡波的频率,与人的人体信息波的频率重合。这就说明人体内存在由于消化葡萄糖而产生的某种人体信息波。这种人体信息波可以在人体周围形成一种人体信息波场。人体信息波在体内运行过程可以产生能量的积聚。人体信息波在经历无数次迭代之后,突然产生某个窗口,使人体信息波的能量密度增大到多少个几千万倍。这样大的能量可以使人周围的可燃物体燃烧。这就揭开了人体内的人体信息波能量急剧增大的机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积聚,只有像颜文英老太太这样极少数人在身体条件极佳时才可能产生。这个迭代所产生的高能,产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偶然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不确定的。”
这都是典型的伪科学解释。“细胞流动趋于同步化”、“细胞代谢产生了能量的聚集”、“耗散结构振荡”、“人体信息波”云云,都是堆砌杜撰的术语捏造出来的貌似科学而其实不知所云的伪科学说法,如果体内能量能大到他们所说的那样,萧山老太早就没命了。毛某称“能产生人体自燃现象的人,几百年前就已发现”,其实以前的所谓“人体自燃现象”,并不是像萧山老太这样只点燃东西不烧伤自己,而指的是身体“自己”起火,受害者往往被烧死,甚至烧成了灰。这种说法,的确是几百年来一直有人在主张,也一直有人在驳斥。
1853年,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出版长篇小说《荒凉山庄》,里面有一个名叫克鲁克的邪恶酒徒,最后自燃而死,狄更斯以此象征社会邪恶终将自我毁灭:“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以任何名字称呼这种死亡,将它归咎于某个人,或声狄更斯《荒凉山庄》中克鲁克自燃身亡的情景。称你可以如何避免,但是它一样是永远的死亡——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由邪恶的身体的腐败体液所自己产生的,并且是唯一的——自燃,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死亡方式。”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约翰·亨利·列维斯(John Henry Lewes)因此批评狄更斯是在宣扬迷信,德国大化学家李比希在同一年也指出:“人能够自燃的说法,并不是建立在死亡因素的知识之上,而是走向知识的反面,建立在对引起事故的所有因素和条件完全无知之上。”狄更斯援引历史上有关人体自燃的记载为自己辩护。他引用的一个例子发生于1725年2月19日法国莱茵,一家客店的女主人米勒太太被发现在厨房火炉旁边烧成灰烬,只剩下部分头颅、下肢和一点脊椎,部分地板也被烧过。她的丈夫被认定谋杀了她,并被判处死刑。上级法院推翻原判,将死因改为“上帝的惩罚”,释放了她的丈夫。狄更斯举的另一个例子发生于1731年4月4日的意大利,一位62岁的公爵夫人被发现身体烧得只剩下部分头颅和四肢,骨灰中有“油腻、发臭的潮湿物”,空中漂浮着烟垢,窗口“滴淌着油腻、令人恶心的黄色液体,发着异常的臭味。”1745年,一位调查者向伦敦王家学会报告这起事故时,也将原因归于人体体内可燃物质在酒精的作用下自燃。其实这两个例子都可以找到外在的火源。在第一个例子中,米勒太太是个天天喝酒的酒棍,她到厨房大概是像往常那样在火炉边喝酒,而她的残骸就倒在火炉边。很可能,她喝醉了以后,衣服着火了。第二例子中,人们发现地板上躺着一盏布满灰烬的空灯,显然公爵夫人弄倒了油灯,并倒在上面而被点燃。
骇人听闻的“人体自燃”现象(2)
从18世纪至今,大约有四十多起案例被宣称是属于“人体自燃”。事实上,从来没有人亲眼看见人体自燃,这些都是宣扬者根据事后记载的推断,并且有意忽略了可以说明起火原因的重要细节。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发生于1951年7月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这一天8点,房东卡宾特夫人替67岁的寡妇玛丽·里瑟(Mary Reeser)签收调查人员在调查里瑟老太太被烧死的现场。了一份电报,当她走到里瑟的房间门前时,发现房门的把手滚烫。她大喊“救命”,两名油漆工从街道对面跑过来帮忙,打开门一看,发现房间里热气缭绕,里瑟已被烧成灰烬,只剩一只穿着黑拖鞋的脚和一个“缩得很小的头骨”(可能是颈椎),里瑟所坐的沙发椅也已烧毁,只剩弹簧堆积在灰烬中。调查人员赶来后,注意到天花板和墙壁的上半部被熏黑,墙上塑料插座、浴室里的塑料杯子和衣橱中的蜡烛也融化了。一个电子钟停在4点20分,改插到其他插座后还能走动。调查人员估计里瑟的体重为175磅,被烧得不到10磅,就像是在火葬炉中烧过一样。消息传开后,人们提出了种种解释。有的说里瑟老太太是被人用喷灯谋害的,有的说她是吃了爆炸性物质被炸得粉身碎骨的,也有的说她是被球状闪电击中的。当然,有许多人说她是自燃而死,这个案例因此被宣扬为人体自燃的“有最佳记录的现代案例”。
这些宣扬者经常忽略了一些能说明问题的重要细节。在前一天晚上8点30分,里瑟的儿子在探亲完毕回家之前,里瑟告诉他她已吃了两粒安眠药,并准备再吃两粒。晚上9点,房东透过窗口看到里瑟老太太穿着由易燃布料制成的睡衣和外套,坐在沙发椅上吸烟。因此,起火的原因并不是那么难以想像的:里瑟在吸烟时睡着了,烟掉到衣服上引起了火灾。
如果我们把这些“人体自燃”的案子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一,所有案例都发生于室内,并总是致命的。死者总是已独处了很长时间,发现者即使在附近,也从未听到任何惨叫或高喊“救命”的声音。
二,死者大部分是女性,往往身材肥胖,有酗酒恶习,而且死亡经常发生于饮酒之后。
三,死者被焚烧的程度一般要比正常火灾严重,但是身体的焚烧程度并非均匀分布的。四肢通常未烧毁,而躯干被烧的程度最严重,在许多案例中,躯干完全被烧毁,骨头被烧成了灰烬。
四,火势局限于人体和附近,而没有蔓延开去,周围的家具一般未受损或损害不大。
五,尸体、骨灰下面的地板往往覆盖着一层气味难闻的、粘稠的黄色油状液体。
六,焚烧从来不是自发产生的,在死者的周围总可以找到火源,例如油灯、蜡烛、火炉、香烟。另外,有些所谓“人体自燃”的案例,实际上是谋杀案。
既然对这些案例的记载都相当清楚,而火源又总可以找得到,还有什么神秘之处?在很长时间内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死者为什么会被烧得那么彻底。人体大约80%是水,是很难独立燃烧的。这是那些试图焚尸灭迹的凶手要面临的难题,如果不添加足够的燃料,他们很难将尸体焚毁,更难以将之烧成灰烬。只有在很极端的条件下尸体才能被烧成灰,例如在火葬炉中。但火葬炉的温度要比住宅火灾高得多,而且在那样的条件下,尸体的焚毁程度是均匀的,决不会还有一部分保存完好。“人体自燃”虽然总能找到火源,但这类火源都是香烟、蜡烛之类的小火,令人难以想象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摧毁能力。即使是星火酿成巨火,把整幢楼都烧毁,尸体也不会被烧成灰烬,总是能发现烧焦的骨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19世纪,那些主张人体能自燃的人认为这跟酗酒有关。他们注意到,大多数死者在死前都大量饮酒,因此他们认为酒精在体内组织堆积,能增加人体的可燃性。有的人还主张酒精在体内分解后,产生了氢气或其他可燃气体,遇到一点火花就可能导致爆炸。生物化学的研究否认了酒精能在体内产生可燃气体的说法。即使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不足以对人体组织的可燃性产生任何影响,在血液酒精浓度能达到影响可燃性之前,酗酒者早已中毒身亡。在一项实验中,一只老鼠被在酒精中浸泡了一年之后点燃,其皮肤和表层肌肉都被烧毁,但是内部组织和内脏并未受影响。对博物馆中那些在酒精中浸泡的时间更长的动物标本所做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不可否认,酗酒的确与“人体自燃”有关,但这并不是因为酒精能增加人体可燃性,而是因为人在酒醉后,对火源不小心,被点燃后也不感到疼痛,不会惨叫或喊救命。
骇人听闻的“人体自燃”现象(3)
还有人提出了种种奇谈怪论试图解释人体自燃,例如说人体肠道内充满可燃的气体、人体组织内含有磷之类的可自燃的化学元素、体内核物质发生大爆炸、外星人发射死光、类似于“气”的体内神秘能量的爆发甚至是由于“怒火中烧”(美国1966年发生于美国宾州的一起“人体自燃”现场,死者只剩一只脚。
著名小报《世界新闻周刊》在1986年11月18日曾报道有一位旧金山的传教士在布道时,由于怒气冲天,炸得粉身碎骨。《世界新闻周刊》上的所谓新闻基本上是捏造出来逗人一笑的,国内有的报纸不知此中奥妙,经常正儿八经地转载它的报道),这些说法,就跟田某、毛某的说法一样,都属于凭空设想的无稽之谈,不值一驳。只有两种解释有些科学依据,值得考虑。一种认为“人体自燃”是静电引起的。人体能够产生几千伏的静电,某些人甚至能高达3万伏。这些静电通过毛发放掉,在正常环境中是无害的,但是在某些极端的环境中,比如在周围充满可燃物质的工地,人体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爆炸。不过,这类爆炸虽然发生过多起,却没有一起是像“人体自燃”那样,人体被炸得粉碎,而房间、家具的受损程度却很小。另一种解释是说“人体自燃”的受害者是被球状闪电击中的。这也从来没有被目击过。
既然在“人体自燃”案例中,调查人员总能找到火源,又何必求助于像人体静电放电、球状闪电这类无法证实的新火源?问题是,像烟火、烛火那样小的火源,如何能把人烧得粉身碎骨?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一种解释是“灯芯效应”(也称做“蜡烛效应”)。这个解释在大约100年前就已被提出,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个理论,酒醉或昏睡中的人穿的衣服被火点燃,皮肤被烧脱落,皮下脂肪融化、流出,衣服被液化脂肪浸湿后成了“灯芯”,而体内的脂肪就像是“蜡”,源源不断地提供燃烧的燃料,于是尸体就像蜡烛一样慢慢地燃烧,直到所有的脂肪组织都被烧完。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上面所归纳的“人体自燃”的特征。妇女和身材肥胖的人体内脂肪含量高,因此容易成为“人体自燃”的牺牲品。多余的脂肪通常储存于躯干和大腿,因此这些部分的烧毁程度最严重。没有衣服覆盖的身体部分不会被烧毁,因为融化的脂肪需要有衣服做“灯芯”才能充分地燃烧,但是液化脂肪流到这部分的身体后,会将那里的皮肤烫伤,而死者残存的身体部分的皮肤的确有烫伤的症状。脂肪燃烧时会产生浓烟,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死者房间的天花板和墙壁会被熏黑。有些融化的脂肪会流出体内,流到地板上,由于没有衣服做灯芯,它们不会燃烧,而残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在死者身下的地板总能发现黄色的粘稠物质。
1998年4月,加州犯罪学学院的约翰·德·哈安(John De Hann)博士做了一个实验首次验证“灯芯效应”。他从屠宰场买了一头死猪(猪的脂肪含量与人体相当)裹上毛毯,放进一个模拟房间中,房间里有一个木架,上面放着一台电视机。他往毛毯上浇上少量的汽油后将之点燃。猪油流出后浸泡毛毯,使之成了灯芯,火焰便以猪油为燃料持续燃烧了7个小时。大约5小时后,猪骨头被烧裂,流出了骨髓,骨髓大约含有80%的脂肪,因此继续燃烧,直到把骨头烧成了灰烬,甚至比火葬炉烧得还要彻底(火葬炉焚烧后,还会残留一些骨头)。而猪身体没有脂肪的部分,像脚的下部,则保存完整。周围的家具都没有着火,只有电视机受热融化了。这一结果与所谓的“人体自燃”完全相同。星火可以燎身,一点小火的确可以把人烧得粉身碎骨,并无神秘之处。
植物有没有感情?(1)
植物会有像人一样的感情吗?这本是一个傻问题。人以及某些其他动物会有感情、知觉,乃是因为有中枢神经系统,而植物则连最简单的神经都没有,又如何能够有感情?某些众所周知的植物“情感变化”,例如含羞草之闭叶“含羞”,早已被证明不过是机械振动等自然因素所致。但是有人不仅提出了这个傻问题,而且给出了言之凿凿的肯定答案,甚至将之作为科学普及的依据。2002年一开始,沈阳出版社推出一套“人与地球丛书”,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组织编写出版,声称有百名地球科学家联合推荐。其中《触摸山脉》一书,即有这种说法:“植物是有感情的,能够感受到痛苦、绝望、饥饿、憎恨。”“莫斯科农学院的实验人员,将植物的根部放到热水里烫,连接的传感器立即传出植物的悲惨呼号。”“美国耶鲁大学搞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两株植物并排放到屋子里,让某人当场毁掉一株。之后,‘凶手’混在6人队伍中一一从另一株活着的植物面前通过,这6人均戴上了面罩。但这株植物仍旧认出了他,当‘凶手’走到它跟前时,仪器记录纸留下强烈的讯号显示。”作者之所以做如此宣扬,是为了说明万物有灵,所谓“天意”是也,而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起因就是天意:“这的确是场奇怪的大火。这难道是上天在向人类启示毁灭,启示废墟?是天意在警告人类应挽救森林及人类自身?”最终,则是要鼓吹为了保护环境人们应该“信天信神”(参见该作者另一篇“环保”文章《拜谒高原》)。
关东马、陶世龙等先生在新语丝和五柳村网站对这套丛书的编写提出了质疑,2002年4月19日出版的《科学时报·读书周刊》,发表了记者就此事向作者、丛书总策划人、责任编辑采访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那些名字被印在扉页上的138位地球科学家其实都没有读过这套书的书稿,遑论推荐。对植物有感情一事,该作者有个奇怪的辩护:“她赋予了自然界、植物以生命,用的是拟人手法。她说只要通读上下文就很清楚,批评文章的作者没有读懂。”既然在文中列出了研究植物感情的科研机构并描写了实验过程,完全是作为科学事实来写的,《植物的秘密生活》是一本宣扬植物中的神秘现象的畅销书。哪有这样的“拟人手法”?
该作者当然不是把“植物有感情”当成科学事实宣扬的第一人,甚至也不是在中国宣扬的第一人。声称发现了植物有感觉的美国测谎仪专家巴克斯特和他的试验对象龙血树。不过,所有的宣扬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把这当做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然后作为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是邪教信仰的依据:“信天敬神”、“新时代宗教”,甚至其他邪教。
这种伪科学论调往往被邪教所利用,因此值得加以深入的剖析。批评者要求该作者提供科学文献出处的请求未被理睬,某邪教的宣传品倒是列出其文献出处,可知都是来自一本名叫《植物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的小册子。这本书是美国记者汤姆普金斯(Peter Tompkins)和园丁伯德(Christopher Bird)合著的。汤姆普金斯热衷于介绍神秘现象,还写过不少以“秘密”为题的书籍,例如《大金字塔的秘密》、《大自然的秘密生活》、《土壤的秘密》等。这本书初版于1973年,国内早就有编译本。某些人的说法无疑就是根据的中文编译本,只不过在转述时又做了加工,例如,某作者为了强调其权威性,硬是把赃载给“莫斯科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而邪教领袖不仅发明了一个新物种“牛舌兰”,而且谎称“各个国家的植物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研究,我们国家也在搞”。
只有对植物学极度无知的人,才会突发植物有感情的奇想。的确,发现“植物有感情”因而成了这方面的最权威人士的人并不是植物学家,而是一位没有受过任何科研训练、不具有科研基本功的测谎器专家,也就是某人说的“美国有个人”。此人名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原是纽约市的警察,退休后以开测谎器培训班为生。虽然他在1996年曾从一所野鸡学校获得“补充医学”(江湖医术的代名词)的“科学博士”学位,并因此到一所研究“人体之为三二维结构”的伪科学机构“加州人体科学研究所”任职,但其主要职业到现在仍然是在加州的圣地亚哥市办测谎器培训班,只不过“植物首要知觉”的发现者成了其广告招牌而已。
植物有没有感情?(2)
据巴克斯特的回忆,他是于1966年2月2日在他设在纽约市的“实验室”灵机一动做出了这一发现。他所谓的“实验室”其实只是一间他用于培训使用测谎器的房间,那个房间里有一盆观赏植物(一种龙血树Dracaena Massangeana,属龙舌兰科)。那一天,他突然想到要看看给这盆植物浇水的话,水从根部抵达叶子要经过多长时间。在为植物浇完水后,他想:“我有许多测谎器放在周围,让我将测谎器的迦伐尼皮肤反
巴克斯特所用的测谎仪。巴克斯特所测得的龙血树“心理变化”曲线。
应区搭到叶子上看看。”测谎器的迦伐尼皮肤反应区测量的是微弱电流通过皮肤时的电阻。根据测谎器的设计原理,人在撒谎时由于紧张皮肤会出汗,从而使皮肤电阻降低,因此据说通过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可以辨别人是否在撒谎。不过巴克斯特是想用它来测量水从植物根部抵达叶子的时间,其设想是:随着水抵达叶子,叶子含水量增加,电阻也跟着逐渐降低,因此可以用测谎器画出叶子电阻变化曲线。但是他得到的曲线却与预料的不符,据说看上去就像一个人面临着会使他们陷入困境的问题时的反应曲线。于是巴克斯特改变了主意,不再想测量浇水抵达叶子的时间,而想要测测植物是否有人一样的反应。他想到测量植物面临“威胁”时的反应,比如把叶子浸到温暖的咖啡中。他做了13分钟55秒试验,还是没有看到植物的反应。然后他突然想:“我知道我将做什么:我将要烧掉那个植物叶子,那片连着测谎器的叶子。”巴克斯特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想,令人困惑,因为如果真的烧掉了那片叶子,失去了水分,就更不可能测出电阻变化,更不要说测谎器可能因此损坏了。不管怎样,巴克斯特没法做这个实验,因为他找不到火柴。然而,据他说,就在这时测谎器的笔头突然“猛烈颤动起来”。如果是别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浇在根部的水终于抵达了叶子而引起电阻的变化,或者某种环境变化影响了测谎器的稳定性,但是我们这位奇想叠出的研究者想到的却是植物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在想什么,而他试图烧掉叶子的念头使得植物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有其他更自然的、更普通的因素会使测谎器颤动起来。
接下来,为了证实这个大胆的假设,巴克斯特做了他自认为是小心的求证。他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取来火柴,在植物旁边点燃火柴,他的预测是这会使测谎器颤动得更厉害,不过他随即意识到测谎器已颤动到极限,不可能再更厉害了。然后,当他的搭档进来的时候,巴克斯特让他来重复自己的实验。巴克斯特如此介绍其搭档的实验结果:
“只要他试图烧掉植物叶子,他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他假装烧掉植物叶子,它(植物)就不会有反应。它能够区分你假装要做的和实际试图去做的,从植物心理学的角度看这非常有趣。”
很显然,巴克斯特无法得到一致的实验结果,而他把实验结果的不同归于“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的差异。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区分“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有反应的就被归为“试图烧掉”,没反应的就成了“假装烧掉”,正是典型的主观偏向,乃是科学实验的大忌。如果巴克斯特受过科研训练,如果他真正是要小心求证,那么他应该设计更严密的实验。他应该使用比测谎器更稳定、更精密的设备测量电阻变化。他不应该在做实验之前给植物浇水,以排除水分变化造成的影响。他应该做对照实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比“试图烧掉”和“不试图烧掉”的结果。他应该做双盲实验,让其搭档在不让他知道的情况下分别记录“试图烧掉”和“假装烧掉”的心理状态,在他获得测谎器数据后,再与搭档核对哪一个是“试图烧掉”状态下的数据,哪一个是“假装烧掉”状态下的数据,以避免他在纪录数据时受主观偏向的影响。他应该做统计实验,重复一系列相同的实验,获得统计结果。客观、有对照、双盲和统计,是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但巴克斯特对此一无所知,就急忙忙地宣布诞生了一门新学科“植物心理学”。在用同样不严密的方法做了其他类似实验后(包括在植物旁边杀死其他生物也能让植物有反应,以及某作者所提及的植物能够辨认伤害植物的“凶手”等等),巴克斯特决定发表其结论。当然,这样的结果只能发表在伪科学的杂志上。1968年,巴克斯特在一份名为《国际超心理学杂志》的伪科学刊物上发表了其结果。
植物有没有感情?(3)
这个结果很快被伪科学者和新时代宗教人士欢呼为重大发现,“理论家”们声称这表明植物能够感觉人的“生物能量场”的变化,并将此称为“巴克斯特效应”。无数的追随者纷纷宣布重复出了巴克斯特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了更耸人听闻的发现,有人发现植物不仅对站在八英寸远、八英尺远的人的思维有反应,甚至对八千英里远的人的思维也有反应!(可见八十年代严新“大师”在数千里外发功的实验也是有其“渊源”的)这也许很有趣,但是所有这些所谓实验都是由没有经过起码的科学训练的“业余科学家”从事的,他们的实验方法与巴克斯特的一样不符合科学实验的规范,因此即使重复再多次,也无济于事。
起先,科学界对巴克斯特的“发现”只觉得荒唐可笑,无人理睬。巴克斯特声称在小叶喜林芋面前将卤虫加到沸水中煮死,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直到1974年,巴克斯特的“发现”经过大众媒体的宣扬已广为人知,康奈尔大学霍络威兹(Kenneth A.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决定重复巴克斯特的一个实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据巴克斯特的报告,当他在小叶喜林芋(Philodendronscandens,一种天南星科观赏植物)面前将卤虫(一种水生节肢动物)加到沸水中煮死时,植物出现了电生理反应。霍络威兹等人根据巴克斯特发表的论文以及私下通信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在巴克斯特的同意下,做了两点改动:使用能更稳定地测定叶面电流变化的仪器,以及做了对照实验:每一组实验中,三次往沸水里加卤虫,两次往沸水里加水。霍络威兹等人对四株植株重复了该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往沸水里加卤虫和往沸水里加水,所检测到的植物电生理变化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植物对卤虫被杀死并无特别的反应。霍络威兹等人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学术会议上报告了重复不出“巴克斯特效应”,并在1975年8月8
日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其论文。在1975年的会议上,另一名科学家科梅兹(J.M.Kmetz)也报告了类似的阴性结果,论文发表在1977年的《美国心理研究会杂志》上。1978年,科梅兹为《怀疑探索者》撰文驳斥“巴克斯特效应”,指出巴克斯特在其研究中没有做对照实验,一旦有对照组可供对比,就观察不到植物对人的思维或威胁有特别的反应。巴克斯特所记录的测谎器曲线,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静电作用、房间里的机械振动、湿度的变化等等。
康奈尔大学科学家所做的对照实验:在往沸水里加卤虫(第二、三、四条曲线)和加水(第一、五条曲线)时,所测得的植物电生理曲线没有区别。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植物有感情”是一个特别的主张,然而其主张者所出示的证据却如此不值得推敲,一旦使用了更严格的实验条件,这个主张就被推翻。科学界对此已有了定论。并没有植物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植物有感情”的说法仍然被视为迷信。但是,一个早在近三十年前就已被否证的迷信不仅至今仍被邪教教主当作蛊惑人心的材料,甚至被作为科学事实一再写进中国出版的科普著作(据关东马的调查,除了《触摸山脉》,2001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一书也把“植物有感情”当作科学事实介绍)。谬误有时候要比真理流传得更为久远。
记忆能不能移植?(1)
2004年11月8~11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04年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研讨会”。这是我的朋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主编赵致真先生组织的一个国际性活动,已举办过两届,在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届深受好评。这一次共有19个国家184部作品参加了评比。我观看了几部参赛作品,也阅读了入围作品的介绍。其中有一部入围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由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选送的作品《移植记忆》,该片不久前曾在美国“发现”频道上播放过。大家可能还记得,1999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叫做“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考生由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而设想假如记忆也可以移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不过这部电视片虽然也与器官移植有关,却不是科幻作品。其简介称:
“当医学发展到新的前沿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挽救生命的移植手术。但是,在接受新的心脏、肺或肝的同时,接受者是否可能也接受了捐献者的喜好、憎恶、记忆、情感特征和性倾向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能。《移植记忆》讲述的是一个有力的人类故事,考查了一些奇异的事例,人们在移植手术之后立即从其器官捐献者那里继承了个性特征和记忆。它介绍了几个捐献者的家人,他们发现亲人活在另一个人体之内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也介绍了科学家们的工作,他们挑战我们重新思考记忆储存在哪里,它们是否能从一个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甚至在我们肉体死亡之后仍然存在。”
该片举了一些例子:一个8岁的女孩在移植了一名被谋杀的10岁女孩的心脏后,开始做噩梦,其噩梦帮助警察破了案。一个害羞、内向的妇女在做了器官移植后变得更为自信,并梦见了她从未见过的捐献者。一个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术后奇怪地有了和捐献者一样的音乐品位,等等。
这个“科学发现”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介绍到了中国。例如早在2000年,《北京青年报》上就有一篇文章,在介绍了美国女戏剧教师西尔维亚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对食物和衣服的口味都变得与捐献者一样之后,将之与中国古代神医扁鹊给人换心改变了换心人的记忆的神话联系起来,称:
“由此看出心脏移植的确将造成人的性格和记忆的一同转移,至少是部分的转移。这也就意味着扁鹊换心故事所反映的潜在科学意义。西尔维亚的奇异性格、爱好变化传到科学界后,引起了激烈争论。有的科学家认为,心脏细胞有记忆功能。心脏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以后,储存在心脏中的某些性格、爱好的记忆也随之转移到换心人身上。我国的中医早就有‘心之官则思’理论,而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不高兴的事时,常常不是‘头疼’,而是感到‘心里难过’。这样一想,你便会觉得心脏细胞有记忆功能的说法不一定是无稽之谈。换心人的奇迹会促使我们对心脏无思维功能的传统观念进行反思。也许,脑和心均为思之官,只不过分工不同罢了。”
移植器官后把捐献者的记忆也移植过去,这种传说在西方流传已久,甚至在移植器官的梦想变为现实之前就已有了这种幻想,例如法国幻想小说家雷纳德(Maurice Renard)在1920年出版的一本小说中,根据法国幻想小说家雷纳德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一个钢琴家由于移植了杀人犯的手而有了杀人的冲动。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钢琴家在一场事故中失去双手,移植了一名杀人犯手,从此这名钢琴家有了杀人的冲动,并掌握了那名杀人犯的扔刀术。类似的故事后来大量地出现在西方小说和电影中。1991年好莱坞出了一部电影《身体器官》,内容是有一名监狱心理医生在车祸中失去了一只手,被移植上一名杀人犯的手之后,对这只手失去了控制。影响所及,中文艺术作品也有类似的情节。几年前香港出了一部很叫座的电影《杀手仁心》,说的就是杀手被移植了警察的心脏之后,也移植了警察的性格与爱情。
记忆能不能移植?(2)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记忆的机制是当前神经生物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细节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是人的记忆是储存在大脑皮层中的,不可能通过移植手、肾脏、心脏、肝脏之类的器官而加以改变,这是个科学定论。西方也一直有人鼓吹所谓“细胞记忆”说法,认为人的部分记忆是储存在细胞或DNA序列中,例如消化器官的细胞中储存着一个人对食物的记忆,DNA序列中储存着祖先或前生的记忆等等。这种说法在生物医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但是某些伪科学、邪教人士却大肆宣扬。美国邪教“科学教派”的教主哈伯德(L.RonHubbard)在其传教著作《丹尼提》(Dianetics)中就有这种说法(这本书曾经在1988年被三联书店作为科学著作引入中国)。
美国邪教“科学教派”的教主哈伯德曾经是一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细胞具有记忆,那些相信细胞记忆的人经常引用的就是移植记忆这种靠不住的“证据”。一个人在被移植了器官之后,出现了与捐献者类似的行为,这种现象是否的确存在,本身就很成问题。那些很奇妙的事迹,就像见鬼的故事一样,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某些不那么奇妙的事迹,例如器官移植后口味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并非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例如,在器官移植时或之后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术对心理的冲击,移植之后获得新生的感觉,自我心理暗示,等等,都有可能使患者的某些行为发生改变。特别是自我心理暗示的威力更是强大,而自己又无法觉察出来(潜意识里认为既然别人的器官长在自己身上了,自己的行为就应该变得和他一样)。每年全世界有50多万人接受器官移植,在如此多的人当中,出现某些巧合,甚至是很奇妙的巧合,并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也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人接受器官移植,更不应该以讹传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国内外都有许多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是从被处死的犯人身上获得器官的,吓唬他们会继承了犯人的记忆,是多么不负责任!更可怕的是,由于人体器官紧缺,医学界正在试验用其他动物特别是猪的器官来取代,如果记忆能够移植,岂不意味着将来被移植了猪心脏的人也有了猪的记忆,会出现猪一样的行为?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以制作科教片闻名于世,他们选送的另一部片子《蜘蛛威力》在开幕式上放映,获得了与会者一致的好评。但是即使是享有盛誉的科教公司也难免会有宣扬伪科学的劣作,影响也会更坏。
两亿年前的“鞋印”?(1)
新华社在2005年5月1日从新疆乌鲁木齐发出的一则报道称,乌鲁木齐中学一位退休地理教师30年来收藏化石上百件,其中有5件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展出后引起轰动:一件为2亿年前形成的“鞋印”化石,在一个古鳕鱼化石上赫然印着一个26公分左右的鞋印,而古鳕鱼生活于2亿年前;4件为长着胸鳍和尾鳍的鸟类化石,对达尔文进化论关于鸟类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学说形成挑战,被一些专家称作是“石破天惊的惊人发现”云云。
这些专家究竟都是谁,是什么样的专家,我想这是读者最有兴趣知道的,然而这篇报道却对此语焉不详。自从近年来在中国辽西发现了大量的带羽毛的恐龙和类似恐龙的原始鸟类的化石以来,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观点已被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辽西古生物群因此被视为20世纪最重大的化石发现之一,中外古生物学家为此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如果“长着胸鳍和尾鳍的鸟类化石”是真实的,说明鸟类是从鱼类进化来的,这将使我们对鸟类进化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革命,是比辽西古生物化石还要重大得多的发现。然而,我却找不到任何研究这些化石的论文和其他报道,唯一的消息来源就是这则新华社的报道,似乎从来没有古生物学家对其做过鉴定,其真实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那个2亿年前形成的“鞋印”化石,更是个“石破天惊的惊人发现”。根据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人类是在几百万年前才开始从古猿逐渐进化出来的,现代智人诞生于十几万年前,而人类文明只有大约1万年的历史。如果“鞋印”化石是真实可信的,说明在2亿年前不仅已经有了人类,而且已有了高度的文明。难怪一直在宣扬人类曾多次毁灭,几亿年前就存在所谓“史前文明”的邪教网站会对这则报道如获至宝,声称:“这个发现岂不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害人不浅吗?”
如此重大的发现,同样没有经过任何真正专家的鉴定。在报道中只有发现者本人的介绍,据称“此类化石被称为‘与地层年代不符合的发现物’,目前仅在美国发现一例”。其实,如果去宣扬神创论、邪教的网站看看,就会知道这类所谓“与地层年代不符合的发现物”据说已被发现了无数件,“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荒谬的学说”。不过,最出名的一例的确发生在美国,就是在德州巴鲁西河河床发现的恐龙时代的“巨人”脚印化石。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吧。巴鲁西河河床上的恐龙脚印和“巨人脚印”。
在巴鲁西河河床曾发现两串脚印化石,一串是恐龙的脚印,另一串酷似人的脚印,只不过脚印出奇的大,与恐龙脚印差不多大,神创论者声称这是基督教《圣经》所说的巨人留下的脚印。1970年左右,一些神创论者为它拍了一部电影,宣传恐龙和巨人的脚印混杂在一起,是恐龙和人曾经相处的证明。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广泛放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神创论者又借此大作文章,称之为否证进化论的最有力证据。
为了澄清此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组团到该地考察,很快得出结论:那些所谓“巨人脚印”跟周围的恐龙脚印一样,都是由同一种两足三趾的食肉类恐龙留下的,只不过由于踩在烂泥中,泥土向脚印凹陷,使得脚印变小,只有中心部分留下,看起来就有点像人的脚印了。但是神创论者拒绝这个结论。到了1984年夏天,由于长期无雨,巴鲁西河干枯,原来沉在水下的脚印暴露出水面,由于显色效应,模糊不清的脚印边缘也看得清楚了,清清楚楚地显示跟周围的恐龙脚印没“巨人脚印”其实有三个脚趾,也是恐龙留下的。有两样,也是三个脚趾。在科学家们的一再督促下,美国神创论的几位头面人物到现场观看这些暴露出来的脚印,被迫在神创论的刊物上登文承认那是恐龙脚印,并答应不再以此作为攻击进化论的理由。当地另外还有许多“巨人”脚印明显是人工雕琢出来骗人的。
两亿年前的“鞋印”?(2)
如果新疆那位地理教师手上的化石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兴趣而做出专业鉴定的话,那么我相信其结果会和“巨人脚印”化石一样,或者是伪造的,或者是其他古生物化石被误认为“脚印”、“鱼鳍”。科学研究有一条被普遍接受的原则: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进化论是被生物学界一致接受的科学理论,有无数确凿的证据。想要推翻进化论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不是靠一个不专业的发现者的自我宣扬和不专业的新闻报道就能证明的。
奔赴“死亡之约”的旅鼠
旅鼠被当成了盲从的象征。该漫画意味:旅鼠宣誓:“我保证盲目地跟从我的同伙,不管它们会去哪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