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经管]李嘉诚论经商【全本】

王宇(现代)
《李嘉诚论经商》 作者:王宇
第一章 靠自己打开财富之门
第一章 靠自己打开财富之门
拿破仑将军说,“雄犻的目标只有一个——前扑”,可见向前扑冲是成大事者的姿态。但怎样才能前扑有力呢?显然,这需要有超人的能力。凡是有能力者,总能找到突破人生之点,并以此成就一生大事。有一部分人说,成功之道最难把握,况且因人而异,皆有不同。尽管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但恐怕,更多的时候,还是得靠自己来决策,做大事者都离不开能力,而且能力越强者,总是在关键时刻能先拔头筹。李嘉诚是一个立下决心要打开人生新天地的强者,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计划落空,而是脚踏实地,勤奋劳作,力图在困境中变成一个能力超人的强者。这是他的“能力致胜术”。
1.大胆迈开人生前进的步伐
生活或者工作,每一个人都好像生存在一个漫无边际的沙漠中一样,没有谁会告诉我们怎么做,也没有谁会为我们做主,在不需要汇报不需要请示,我们怎样把握自己的方向?怎样迈开前进的步伐?最根本的,是我们有没有
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楚的目标?而有了目标之后,又有没有大胆迈开人生前进的步伐呢?如果你没有迈开人生前进的步伐,就不会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大胆地去做,看看自己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在广东省潮州市出生了。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从事的职业是教书。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对《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已经能通读了。 但好景总是不长,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但是都没有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父亲生了病,根本没有钱去住医院,而且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
诚深感心痛。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小嘉诚和他的父母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他们过着忍饥挨饿过日子,无奈之下,他们一家人逃到了香港避难。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1943年,还不到40岁的李云经就离开了人世。这个时候,李嘉诚刚上了几个月的中学,但他不得不辍学。
那时到处都是兵荒马乱,失业的人当然也不在少数,李家孤儿寡母,就更难找到工作了。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非常孝顺母亲,他不能不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到处找事情做。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16岁的小嘉诚,从这个时候就开始踏入了纷纭复杂的社会,这也标志着他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从此开始了。 在茶楼里,李嘉诚呆了一两年,他对这段生活从来没
后悔过。他说,茶楼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能看到听到。久而久之,在这个环境中练就了他一种很特别的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这也算是社会心理学吧!这时练出的本领,他一生的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李嘉诚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为自己的事业准备着。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他把一间灰暗的小厂房租了下来,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但李嘉诚对此并不在乎,他选择“长江”作厂名,是有深刻用意的。他说:“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河。一个干实业的人,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与
别人一起工作!”把一个实业家的眼界充分显示出来了。厂子刚创办,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每天一大早,他出门去联系业务,这个时候的他,既是采购员也是推销员;到他回厂后,厂里一天的生产才能开始,这时他是师傅、老板;晚上搞设计,以便工人们在第二天能够照图施工,他又成了工程师……那时,他每天的工作量都在16个小时左右!
刚开始,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却忽略了质量的问题,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的收入下降了很多。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没想到当老板也有那么多的风险。看到李嘉诚的这种情况,朋友们都劝李嘉诚算了,还是卖掉厂子,还了债,自己到别人的厂里去做工。凭他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待遇也一定会不错。
怎样才能把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挽救出来?李嘉诚靠的就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在经营上犯的错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被辞退的工人随时都可以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了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也渐渐有了起色,没过多长时间,他又设立了自己的分厂。
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也为李嘉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那次以后,李嘉诚大胆地迈开人生前进的步伐,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长江”不久便大举涉足房地产市场,1979年又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22.4%和记集团股权,使“长江”成为第一个控制英资大行的华资财团。1986年,李
嘉诚进军加拿大,把赫斯基石油逾斗数的权益购买了。
把一切顾虑都抛弃,大胆前行,不要对别人的评论过多地计较。许多害羞者在行动前过于追求完美,担心失败,害怕别人的否定性评价,这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肯定会影响能力的发挥。结果越担心、害怕,就更有可能会失败。 大胆地迈开自己前进的步伐吧,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应该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否定自己是对潜力的扼杀,是能力发挥的障碍。虽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起码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在以后的交往中就可以扬长避短。鼓起前进的勇气,敢于迈开前进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当一个人迈开第一步后,伴随着从未有过的成功体验和对自己的重新评价,便会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人们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模式,就一定能大胆地迈开前进的步伐,当你迈开了前进步伐后,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功。
2.天道酬勤,好汉不怕
出身苦
即使你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你也不一定一辈子就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不怕出身苦,你就有可能成功。 现在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不都是来自于贫民家庭吗?他们不是照样获得了成功吗?
可能你没有很好的出身,但只要你拥有一颗进取的心,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奋斗,一定会成功的。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中国成功的中上层人士中,有小城或农村背景的比例正在逐渐地扩大。
在金融界,像马蔚华、杨贤足这样的风云人物,商界风云人物的王志东、求伯君、刘永行、刘永好等都来自小城和乡村,考察一下在北京大学任教的57名院士,竟然有40名来自小城或乡村。天道酬勤,英雄不怕出身。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主要是由其心态所决定的。
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贫民,那你今生将永远是个穷人。
一位名人说过:“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已见分晓。”你看看身边那些成功的人士,有
多少是有家庭背景的人,他们大部分的出身都不好。
在华人眼里,一提起“李嘉诚”这三个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学徒到超级富豪,他的奋斗过程是所有梦想成功的人的一个最好的范例。他的财富不是靠祖业继续而来的,而是真正的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点一滴赚下来的江山。因此,无论是在华人世界,还是在全球富豪企业家里,李嘉诚“世界经济强人”的称号都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事业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岁月风云的洗礼,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他都挺立过来,屹立不倒,也可以这样说,李嘉诚所领导的集团已经成为了一个香港经济繁荣的象征。 李嘉诚这样说过:“在我创业的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及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李嘉诚在潮州一个书香之家出生,父亲李云经是当地的小学校长,饱读诗书的他对儿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以
诚为本,以诚待人,将来能取得一番成就,因此给儿子取名为“嘉诚”,李嘉诚小的时候,虽然家庭并不是太富裕,但日子还是过得很平和的。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李嘉诚在童年的时候,真可谓是生不逢时,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炸弹正落在李嘉诚的身边,他死里逃生,一年后,全家从汕头逃亡到香港。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念书。因为老父的病,我便时常去买些有关医学的旧书来看。我的童年岁月很艰苦,苦在没有人可以倾诉。父亲过世前一天,他没有什么话要说,反过来问我,有什么事要跟他说。细想一下,觉得很悲伤,但我当时很自信地安慰他: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很好的!”李云经去世后,一家人的重担压在了年仅14岁的长子李嘉诚的身上,这时的他还在上中学,命运为什么总是那么残酷呢!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该怎么撑起这个家庭呢?
自从李嘉诚的父亲去世后,他家里的生活就更艰难了,幸亏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店接纳了小嘉诚
。小小的孩子,从学徒做起,当客人来商店看货时,还可以向客商价绍一些有关商品的东西。因为他的机敏和才干,才15岁就在分店做了店员。但是,少年心事当拿云,李嘉诚并不是做了一个店员就满足了,他要干的是更大的事业,在17岁的时候,他辞去了钟表店的工作,开始到一家五金制造厂做推销员。
刚开始,由于李嘉诚没有做推销工作的经验,没少碰壁。为了做得比别人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 经过不断地努力,他成为该公司的总经理。小小的成功并没有使李嘉诚头脑发昏,他开始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新材料塑胶。1950年,他开办了“长江塑胶厂”,工厂主要生产家庭用品和玩具,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市场对此种产品需求量很大。李嘉诚运筹帷幄,初战告捷。1957年,李嘉诚突然决定,塑胶厂不再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改为生产供家庭装饰用的塑胶花。由于李嘉诚独到的眼光,使他的商业神话得以延续。当塑胶花在各大商场刚一露面,就
被顾客抢购一空,有的人买花是为了布置房间,有人买花馈赠亲友,香港一时形成塑胶花热。为了让自己的塑胶花有更多的样式,他还跑到意大利的工厂去偷师学艺,把自己经理的身份放下,做个小工人,目的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的塑胶花生产技术。
而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岛和新九龙中心地段地价猛升。李嘉诚洞察先机,统率“长江”先人一步跨入地产界,并在此行来中成为一支积极的劲旅。 后来,经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李嘉诚成为了华人首富。虽然李嘉诚的出身很苦,但出身苦并不代表不可以改变命运,李嘉诚就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命运彻底地改变了。
天道酬勤,无论一个人的出身怎样,只要他努力了,真正的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这也正验证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命运就会垂青于你。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理,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无
论出身多么不好,你也能够取得成功;只要耕耘,付出终有收获。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一个成功的人,是靠勤奋取得成功的。
人的一生如电光石火般沉浮,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出身,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即使你的出身不好,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的人们。 即使一个人的出身再好,有超常的天赋能力,又有丰厚的资本,但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那么他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而那些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李嘉诚的例子也正说明了一个人的出身对于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并没有多大影响,主要还是看你自己是否肯努力,天道酬
勤,即使有一个好的出身,自己不奋斗最终也会变得一无的有。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只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的人们才会得到它,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懂得珍惜这美好的东西,因为它是来之不易的。
3.激发自己迎接挑战的斗志 在人生的道路上,山高路险,能够激发起昂扬斗志,对于每个人来说,勇于登攀,才能领略到那无尽的风光。李嘉诚正是因为接受挑战的“创富意识”,才使他不断掀起创业的高峰。
潮州人有两个特色,而作为潮洲人一员的李嘉诚当然也具有这两个特色:一个是浓厚的家族观念,另一个是对长上权威的遵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在开始创业的时候,父亲就已经病逝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至亲人士的死亡,在潜意识里会造成一种严重的失落与哀伤,为了把这一失落与哀伤克服掉,在潜意识里我们就会向亲人的意见认同。
在病榻前,李嘉诚的父亲的临终之言和托付之词,就像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不断地在李嘉诚脑海中
翻滚,把他驰骋商场的斗志和决心激起。
李嘉诚十四就开始了“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的童工生活,在每天完成15个小时以上工作的情况下,他放弃了一个少年成长需要的休息时间、玩耍时间,到旧书店里买旧书,开始读书、学习,给他本来就很艰苦的生活又增加了一份艰苦。正是这艰苦中的艰苦,才造就了李嘉诚的少年商业智慧。父亲去逝,李嘉诚不得不终止学业去做工,可他还是很想读书。但对李嘉诚来说,读书既没有时间来读,也没有钱来买书读,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发现有人收购旧书,他就想到一定会有人做旧书生意。他就四处打听,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断。于是李嘉诚就到旧书店廉价地买来自己要用的教材,一次只买一两种。用工作后的时间来读,学完以后,又将旧书卖回书店,再重新买回自己要用的“新教材”。 经年之后,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和世界级富豪的前列,就是现在还在不断前进着。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
兵,不想当经理的职员也不是好职员。”只要每天都不碌碌无为地活着,不苦于平凡,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越是困难的工作,越是自告奋勇地迎接挑战。虽然可能会完成得很狼狈,但其中却得到了不少的锻炼。从现在开始,激起自己迎接挑战的斗志,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为努力奋斗吧。
人们常说:“悲哀,莫大于心死”,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说明了激发斗志的重要性。教育实践家魏书生曾说过:“人,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理想、信念。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就是因为他们在面临任何的不幸和困难,始终有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信念”。有一位著名学者也讲过:“人生,应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如果有了这种精神,虽没有辉煌的昨天,但可以有光辉的明天;如果失去这种精神,即使有了辉煌的昨天也会失去更加美好的明天。” 每一个人都应该激起生命的斗志,追求生命的图腾,让掉进泥潭的你振奋,让深陷迷途的你回心转意,纵然一无所有,但你有自信和友谊。纵然结局很
惨,成功依然会来,要将希望和理想的火炬传承,用今生无悔的选择把春秋的华章铸就出来。
在生活中,工作是,一个人有对立面,是很正常的。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经济利益、精神利益、政治利益是客观存在。想做点事情,总要触犯到某些人的某些利益。你想往前走,就触犯了不想走、甚至想后退的人的利益;你想往后退,又会触犯想往前走的人的利益,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激起了一个人的斗志。
有人说,没有魔鬼,人们就不需要天使。有对立面,未必是坏事。
只有一个人有了对立面,就可以把自己的斗志激起。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处于一种亢奋和清醒的状态,激发自己生命的潜能和活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许多犀利、尖锐、泼辣的好杂文,产生的环境也就是这种与政敌思想交锋的过程中。
人们迎接挑战的力量就是一种斗志,这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东西,有很多人喜欢把精神和灵魂联系起来。人类有没
有灵魂,我们不去探究,但是我们坚信人类有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人类的支撑,人类失去精神就意味着失去意志、失去了斗志。
当人们生活在风景优美,条件优越,生活安逸的环境下的时候,往往就失去了落难时候的斗志。理想是人生的远大目标,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精神则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动力源泉,而实现理想的信念的动力则是斗志。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旺盛的斗志,就不会有昂扬的精神。人生的追求需要有信念的支撑;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需要认真负责、勤奋进取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需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勇创一流的斗志。 人类往往有这样一个天性:认为普通事情都是单调沉闷的,因此对好坏消息总忍不住想夸大其词。过去一年收到了大量的坏消息,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只有那些坦然地接受打击的人才会有这种抗争的现象出现。
商业社会与体育或其它人类的活动是一样的,除了需要具有专业才能之外,它还是一个智力游戏。如果一个
人自信能胜出,那其他所有机会均等的人也都可能会成功。如果失败的话,除了各种常见的障碍之外,自己消极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原因。假设一个拳击手耸着肩膀来到拳击场,疑虑重重,那么,即使他的身高超过了2米,他心里也会想着如何逃避比赛。
一个人悲观的情绪愤世嫉俗都蕴涵着失败,而乐观和自信则隐含着成功。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但为什么总给自己施加那么多的压力呢?甚至超过生活本身带来的重压呢?如果在竞争中自己束缚自己,而我们的对手却没有这些自我限制妨碍,我们就不会从中得到任何有利的条件。 4.敢闯敢拼,成功需要胆量
人们都说潮汕人是很善于经商的,并且有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东方犹太人”的称号,犹太人是以善经商而闻名世界的。而潮汕人经商智慧,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
潮汕人的善于经商,也受一些潮汕的地理原因、潮汕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和人文的心态影响,文化和历史在进一步地发
展着,以及潮汕平原频临海洋的原因,逐渐形成了潮汕人善经商的原因。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可以说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这些形成潮汕独特人文心态,这些也正是潮汕人能在商业界获得巨大成功的独特而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特点和基础就是“敢闯敢打,有做事的胆量。”
胆量是什么?那就是勇气,不怕艰辛,不怕劳苦,不怕荆棘,不怕险阻,自己立定了目标之后,就勇往直前。当然,胆量并不是做一些违反法纪之事。胆量是要和理智配合的。那些违反法纪的人,他们也有胆量,不过却是匹夫之勇,而且在没有理智指导之下,只会闯祸。所以说,做一个成功人物,一定要有胆量,更是在合法,合理之下,以理智驾驭,订立下个人目标之后,以这种心态去尽力而为,使自己最后取得成功。 人的胆量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如果说成功还有什么捷径可寻的话,恐怕只有胆量了。自信和胆量两者是紧密相联的,自信是建立在胆量的基础之上的,是经过思维后智慧的胆量。自
信就是不服输,不向困难、无知和贫穷低头,自信就是创造力和表现欲的化身,自信是成功的摇篮和守护神。试想,没有胆量的人,自信从何谈起。中国有一句这样的古训“才、学、胆、识,胆为先”。有人以为胆量算不上什么,但是,对我们周围的人仔细地观察一下,你就不难发现,天下其实永远都不缺少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真正有胆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做事冷静沉着,看问题仔细清楚,破解事物的本领到了惊人的程度,但却不能把事情做成功。有时正是由于他们的精明,一生平平淡淡,淹没在自己的所谓智慧里。据美国企业家协会的调查统计,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做一个有胆量的人,比做一人有能力的精明人要难很多。
而潮汕人之一的李嘉诚就是一个以理智驾驭自己,胆量过人的成功人。在李嘉诚二十岁之年,就以经因为工作表现比其他员工杰出得多,而得到老板赏识
,提拔他由一名推销员而晋升总经理。这真是万中无一的例子。李嘉诚在二十岁时,就已经贵为一家塑料工厂的总经理,对于这一个职位,很多人一生向上爬,也未必能够做得到。不过,在二十二岁时,李嘉诚毅然放弃了这一份对其他人来说,是高薪厚职的职位,要创一番事业,自己创业,自己办厂,不在居于人下。
如果是普通人,有一份这样安定的工作,早已心满意足,不会再有他求。舍弃总经理这个前途大好的职位,而自行创业,甘冒风险,普通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胆量,但李嘉诚却不是普通人。李嘉诚是一位有理智,亦有胆量的成功人物。其他人不敢做的,李嘉诚却认定,自己有能力,肯拼搏,肯吃苦,而且待人诚信,将来自己一定会有成就,因此他就毅然地舍去总经理的这个职位,只身出来,再向亲友们借了一些钱,就踏上了创业之路。由此李嘉诚的事业就发展到今日成为跨国大企业。 李嘉诚勤劳刻苦,耐得住考验,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敢闯敢拼,也正是这些精
神影响着潮汕人,促使着潮汕人不断的努力创造,潮汕人也因此成了一个特殊的旅群。潮汕人在经商方面的成功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李嘉诚了,他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也是潮汕人引以为豪的。自70年代以来,李嘉诚这个名字就一直震撼着世界,特别是地产界和金融界。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意味着是财富。李嘉诚成功的因素包括他敢打敢斗的胆量、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独到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以及善于用人。李嘉诚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富。
现代社会,创业的过程中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关键是要有胆量,找到方法,敢于突破,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机遇也会在你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中丧失,当别人到达了成功的高峰时,即使你内心不服,也没有什么用。李嘉诚在创业之初,周围的舆论和环境远没现在宽松,面对今后的未知和前景的莫测使他顾不上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他完全是凭着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胆量
,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造就辉煌,虽然其中有很多的失败和挫折,但全当这些因素是今后成功路上的点缀和装饰,因而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他多年积累的胆量也在他自己的人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的生活中,学士、硕士、博士,一个个出来,他们都很热衷于为别人打工,尤其是给那些没读过几年书的集团老板鞍前马后使唤而乐此不疲。在他们的意识中,根本就没有敢闯敢拼的精神,没有创业的冲动,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和风险,因而胆量不足。民间流传过这样一个成功之道:一胆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胆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科学管理或专业技术)。这是创业时期所需要三方面的排列顺序。几十年前,许多知识分子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言语中满是不平和愤慨,现在看来其实也不应有非议,为什么呢?在你安逸、稳定的环境里别人承担风险、忍受辛苦,他赚钱是理所应当的,而你不敢冒风险,只是隔岸观火,瞻前顾后,难道机会和幸运会
走进你吗?很多时候,成功者都不是靠专业严谨的训练和知识塑造出来的。
诚然,白手起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也推崇有的放矢,借力借势整合资源和人脉,而不鼓励冒冒失失单打独斗似的急功近利。要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存在风险的,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的事业。在创业路上,假如我们过分畏惧而裹足不前,那就会丧失我们的未来。所以,想创业的人们,千万别怕,练练胆量,勇往直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用自己的敢闯敢拼的精神圆自己的成功之梦。只要执著地去追求,永不停息的努力,就让人说白日做梦和不知天高地厚吧,胆量是需要幻想的力量来支配的。首先,你要敢想,就有了胆量;你只要不怕失败,不怕羞辱,你就是有胆量的人。胆大而才能更大,有识无胆,亦是枉然。信不信你可以观察,凡是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胆小如鼠的,只有那些敢打敢阅拼的人才能淋漓尽致、锦上添花地把机会和才能发挥出来。 成功是需要胆量的,胆大,其本身从心理上
就是一种释放,是一种放松,智慧便不受束缚随之而来。老实说,知识是一辈子也学不了多少的,也是学不完的,但胆量却不同了,他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出来。
所谓的胆量,说的是失与舍,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甘心承受。这种胆量,指的往往是承受失败的勇气和胆量。 李嘉诚的胆量,出了身在高位却断然舍去,自行创业之外,其他很多情况,我们都见到,李嘉诚一生的商旅生涯都是胆量过人而得到成就的。就譬如在1980年到1981年,当时长江实业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了。这一年,根据分析,长江实业整家公司,市值6.9亿港元。但在1980年,长江实业却开始购入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股份,最后在1981年,成功的收购了当时市值为63亿港元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当时的市值差不多是长江实业的十倍。但李嘉诚却有胆量,以小并大,以弱胜强,即使是比自己市值高出近十倍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认定收购这家公司对整个集团有利的话,就
一往无前。事前有谁可以想象得到,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这家大公司也竟然会被市值只得自己近十分之一的长江实业吞并?能够吞并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显出李嘉诚的胆量。只要是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分析研究,是可行的话,而且是值得的话,李嘉诚从来不会畏缩不前,只会在商场内越战越勇。超人的美誉,其实也表示李嘉诚胆量过人。
在平常的生活中,谁没有事就想着去折腾,然后承受失败的恶果呢?精明人,有能力的人,大都不愿意这么做事,更不愿意这么生活。只有有胆量的人,不怕挫折的人,甚至是不怕死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凡天下大事,要做得起就应该有胆量。 当然,胆量并非代表盲动。盲动,譬如铤而走险,违反法纪的人,虽然也有胆量,却错误地应用。胆量是要和理智配合的。没有理智的胆量,是匹夫之勇,是盲动,是失去理智。有理智的胆量,是成功致富之道。这一点我们从李嘉诚的成功,就可以得到验证。我们更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为自己的成
功打好基矗5.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有了坚定的信仰和志气,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做出不懈的努力。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这也正是真正的“有志者,事竟成”。
其实,贫困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不想办法解决。正如我国南朝学者江革所说:“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正确的,践行邹韬奋先生曾说过:“赚钱要坚守着合理正当的途径,决不赚不义之财。”他们有更崇高的理想、更远大的目标、更执着的追求、更坚强的意志,不畏路途艰难,把一切困难都克服掉了。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说过:“千金难买幼时艰。”经过艰苦环境的锤炼之后,他们能
够战胜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贫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贫而无谄”、“贫而无怨”、“贫不可欺”、“贫不足羞”等古语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
艰苦的环境对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也只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才可能会取得成功。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所以,每个想为国做出贡献的人,其志向必须是坚定的。 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就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是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有两种含义:一是人的意志是有目的、自觉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而远大的生活目标,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一个人有了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它就能够按照目标自觉的去追求,如果不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会轻易地放弃。
懂得在生活中接受磨练,在磨练中坚定意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界
中的成功人士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当这些人讲述自己早年磨难和日后成功的关系时,他们的故事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李嘉诚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经历过千千万万次痛苦后成功了,但为什么其他的一些人不能像李嘉诚一样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向艰苦的环境所屈服了。 在李嘉诚的生命里,赢得财富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勉好学,刻苦耐劳,创立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数年前,李嘉诚便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千亿富翁”。如今,他财产的增长仍然呈几何级数的方式上长,他在商业领域的每一个动作,都被世人极度关注。对于千千万万正在为事业前程苦苦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李嘉诚的故事也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指路牌。
李嘉诚刚来塑胶裤公司做推销员的时候,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当时李嘉诚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推销员,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
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李嘉诚在这场竞争中,显然是处于劣势。
而李嘉诚这个人呢,偏偏又心高气傲,他不想输给别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他也就有了奋发拼搏的动力。在港岛的西北角,有一个坚尼地城,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别人工作8个小时,他就比别人多工作一半的时间。在创业的过程中,无论李嘉诚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于那种身强体壮的人,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好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很好的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常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颜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还需要做的有什么。李嘉
诚正是因为接受着艰苦困难的磨练,所以他成功了。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可能都是温室花园,而有时候却是遍地荆棘,布满困难和艰险。有的生命,在困难与险境之中,不能经受起困难的阻挡和困难的折磨,在生命的进程中退化或夭折了;有的生命在优越的环境中丧失了与困难和挫折抗争的信心和能力;而有的生命,却一路上踏着坎坷的泥泞,忍辱负重,以坚强的信念和毅力、高昂的姿态,冲破不幸的陷阱和困境的牢笼,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命力更旺盛、更顽强。 生活在优越条件中的人们,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这并不是说我们正常人的耳朵不灵,是我们自己放弃了。再譬如说,有些人虽然失去了上臂,却能够用脚来完成日常生活,甚至可以用脚进行写字、画画、篆刻等艺术活动,而四肢健全的人有很多都不能做到这些。许多人在大病之后就懂得了珍惜健康,在遇到困难时就感悟到生命的不容易,
在失去珍贵的东西,就知道它对自己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逆境让生命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辉煌。世界上那些生活阅历丰富、有成就的人,他们往往都有过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受过挫折,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过,当然也有人在顺境中走向成功,但面对困难和挫折,艰苦的环境更能孕育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困难曾击倒过一些人。
环境越是艰苦,困难和挫折越多,越能造就顽强而神奇的生命力,艰苦的环境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艰苦的环境淘汰、被挫折击倒,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同时与困难和挫折抗争的能力也丧失了。 6.挑战自我,做自己的老板
一个人想要挑战自我,就需要坚忍不拔,需要锲而不舍,需要持之以恒。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正如古文中所说的那样:“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是挑战自我的一种,“卧薪尝
胆”同样也是一种挑战自我。在人的生命中,根本不存在着极限,他给每一个挑战自我的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时,只有挑战自己,给自己一个目标,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进,自己的目标才有可能会实现。始终牢记“胜不骄,败不馁。”不管顺境逆境,都要不断挑战自己。每一次新的起点都给自己新的动力,既不自卑,也不自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更不让懒惰潜滋暗长。挑战自己,我们应该像瀑布一样充满生命力,勇往直前地前行。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敢于挑战自己。
把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克服掉,才是你一生的努力和一生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崎岖不平都是阻挡前进的障碍物,我们只有敢于面对这些挑战,踏平坎坷路,才能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
每个人只要敢于挑战,则将表现得更卓越。探金的人告诉我们,在适当的地方就可以找到金子:也许在河床上,
也许在山里。寻找有勇气的人也一样:也许在穷乡僻壤的小木屋里,也许在金碧辉煌的城堡中。无论你现在何处,穷或富,只要你下定决心,就等于你已加入这个追寻伟大目标的队伍中,并且向前迈进了。
只要是了解李嘉诚的人都对他的能力有着极深的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甘于平庸:寄人篱下,做一个小小的打工者。他刚刚步入商场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学生的心态,除了像学习功课一样地努力工作外,李嘉诚把自己的做人准则还放到自己的工作中,放到处理与他合作的老板和工友的关系中。以诚待人,这个少年对环境的老实姿态,延续成为他的做人方式,因此,李嘉诚在商场上拥有很高的信誉。数年之后,他已是经理人了,并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塑胶公司,那样近乎手工作坊的企业,李嘉诚命名为“长江”。从塑胶企业开始,他也就开始了挑战自我,掌握自己命运的征途。 父亲的“盈亏有定”的教育在实证中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涉足地产业,每有举动,都好像是
逆流行事一样,但他每一次也都取得了成功。60年代他虽然一度入籍新加坡,但总的来说,在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也显示出了李嘉诚难得的定力。在歪打正着的印象背后,他是一个掌握了人生辩证法则的大师。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在香港,他这个商人已经小有名气了。
李嘉诚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追求第一。在每一领域里,他都追求最好的,不仅要在地产业超越百年老店英资置地,而且他把公司包装上市,他收购英资,在市场上最重要的领域里,他与英资的竞争取得了胜利。与其他华人资本家一起,取代英资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力量。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使得李嘉诚在众多的领域里都能进入最高境界。 他有时把塑料杂志上的信息转换为他工厂的主要产品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香港产业发展的方向;能够熟练地应用股市来进行他的企业扩张;能够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上市公司的合理
股价;甚至紧随全球经济波动确定他在其它地区不同领域的投资。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李嘉诚的发展已超越商人一词的简单含义,从一个街上遇人就推销的混生活的少年进入了当代世界精英人物之列。在传统的产业里,李嘉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在新经济里呼风唤雨。他不仅与世界著名的企业家银行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与一些国际政治家成了朋友。他的家族市值一度占全香港的1/4。他一个人的财产相当于我们中西部几亿人的财产总和。用古人的话,他已经“富可敌国”。在大陆、台湾的政治神话远遁之后,李嘉诚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神话,黄金白银时代的神话。人们不用强迫即释服,不用劝说即跟从。这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以实际行动证明只有挑战自我才能获得成功的超人。
做自己的老板 挑战自我,也就是说要做自己的老板,把握好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就是“做自己的老板”。做自己的老板,跟自己是不是老板没有关系,自己做老板的人反而
可能身不由己。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常心,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这就是真正的做自己的老板。
人生无坦途,困难和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擦干眼泪,吸取教训,以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取得更大的成功。 李嘉诚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
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要来没有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约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后来,他好不容易凑了5万港元创业资金。其中较大的一笔,是他几年来推
销产品的提成,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来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交往中,李嘉诚都会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家都觉得他诚实稳重,将来定会大有前途,都乐意资助他创业。所以,在借钱时,并没费太多的周折。
李嘉诚雄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于是,他就把厂名定为“长江”。资金有了,厂名有了,厂房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李嘉诚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了一间破烂不堪的厂房。 当时,数十万内地人涌到香港,使香港的房产一下子水涨船高,房租高得吓死人,李嘉诚手头的资金实在太紧张,他只能找最廉价的厂房,建起厂来再说。筲箕湾山青水秀,但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实在不是办工厂的好地方。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也让李嘉诚费了一番周折。
李嘉诚当然也明白办工厂应该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谁让自己
穷呢?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讨价还价,李嘉诚便租下了这间厂房。
李嘉诚想,创业之初,到处都需要钱,就这么点钱还是尽量用在生产上,等以后羽毛渐丰、收入有余时,再迁入市区吧。然而,厂房破旧得不能再破旧了,只能破旧成那样了,没有一扇窗户是完好无缺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再就是窗扇直接斜掉,房顶窟窿百出,束束天光从上面射下来,香港春夏多雨,一到下雨天,那雨水从房顶哗哗往下漏泄,工厂不能正常开工,李嘉诚不得不花一笔钱整修一番。 厂房里的机器也都是破旧不堪,是购买欧美国家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香港增加许多塑胶厂,业主多是小本经营,就有人专做旧机器买卖。李嘉诚资金短缺,不能购买新机器,只能购买这些被淘汰的设备,勉强先做起来。
当时的长江塑胶厂惟一能透出一线新迹象的就是那块挂在门口的写着“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整个厂子就只有这个厂牌是崭新的。业主李嘉诚正踌躇满志,下决心
把这个小地方作为人生的第一步,开创他崭新的事业。也正是这一步的迈出,敢于挑战,做自己的老板,他才有了以后的成功。
人生就好像是一个坐标系,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直线、曲线汇集在一点,要我们写出有关这个点的方程式,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无数个答案蕴含在这个点上,别人是对的,你也是对的,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不被参考别人的意见而动摇,坚持己见,做一个有主见的老板,即使下属是自己,不是别人。 7.强化品牌,全方位展开经营方向
“品牌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的确,只要是想把自己公司品牌做大的人,打出自己的品牌,无疑等于占有的市场的大份份额。靠品牌致胜才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李嘉诚延期是一位全面打造品牌的高手,他善于以一点开始突破,对自己的产品也是精雕细刻,不断强化产品的质量,去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竞争力。李嘉诚对推销能力非常注重,并把它作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现在的市场
上风云变幻莫测。作为中小型企业,如果不深入市场最前沿,就很难感受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地了解市场离,就不难发现如今的消费者50%以上都是看中品牌及其好的包装才去掏腰包的。因为一个品牌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了惯力和印象。因此,好的品牌好的印象,给企业带来的财富是无尽的。
这种战略意识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在一时之间就可以看到利益的,它只能通过一段时间验证才能证明当时决策的正确。 一个品牌再好,也只是其青,其根本是可靠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发展的保障和消费者信赖的试金石,所以现在不少企业为了争得市场的主动权,大力往自身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品牌的基础,离不了好的产品质量,只有质量有了保证,企业才会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个企业长久地生存下去靠的是质量,而信誉却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搞企业也和做人一样。现在不少报纸在广告上向社会、向消费者发出承诺,目的就是在社会上有一定的
信誉,赢得更多社会力量的认同和支持,好让自己的市场空间扩大,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最终把产品推向市场,取得占领市场的最大可能。
很多人都说香港人经商的服务是很到位的,如果遇到一位买鞋的,卖鞋的人可以跪在买鞋人的跟前,帮他脱掉鞋子,穿上新鞋,再系上鞋带,让买鞋人掏钱买个舒心,然后卖鞋人就会狠狠地宰上顾客一刀,而且这一刀还宰得合情合理——这就是服务。有口皆碑的结果是把品牌进一步又扩大了,这关系是相辅相承的。恰恰相反,现在中国不少的中小型企业,对此注重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个问题不解决,最终品牌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影响。 一个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品牌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内涵,或没有注入一些新的内涵,这种品牌的发展就会出现危机。在内涵上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是品牌自身的内涵,一是品牌及企业自身的内涵,前者是就品牌而品牌,后者是在企业中表现出的企业文化。
李嘉
诚说:“以前人们常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而如今,酒好也要勤吆喝。今天的市场大战,其前哨的硝烟却是广告宣传大战造成的,如果不做一定的广靠宣传,无论是谁,是很难在市场上一夜成名的。作为中小型企业,更要注重广告的投入。由于受资金困扰,可采取游击战术、灵活机动的麻雀战术,以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战术,慢慢而有步骤地把品牌做好、做大。因为,无论一个品牌在世界上多么的响亮,它也只是“高楼大厦平地起”。
在一些大的企业中,营销部门都在努力追求着“全方位营销”这个“圣杯”,这个词表明:企业正日益渴望利用更多样的手段进行与顾客的沟通。 很多的企业都开始采用了全方位营销,反映出两个基本因素。一是企业正对电视广告失去信心,而电视曾是企业的主要广告媒介;二是企业正对互联网以及其它选择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营销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因为科技进步使消费者有能力避开广告。数码录像机让观众
跳过电视商业广告,而软件让人们阻止网上的弹出式广告和不想要的电子邮件。
广告业有两种基本的反应。一是营销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地方做广告,从在男士小便器上方,到手机显示屏。二是他们正开始把任何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当作是一次很好的营销机会。 这样的一种想法,在顾客碰巧会出现的任何场合吸引顾客,换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一种全方位手段。于是,广告公司现在已不仅仅考虑电视商业广告了。它们正努力思考,当消费者打电话到公司寻求资讯或进行投诉时,公司该做出怎样的回答。它们正寻求让购物体验更加有趣,为产品包装和店铺陈列注入新的活力,并使其科学性逐步地增加。
在全方位营销中,人们的想法是,资金应当流向传导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但也正是因此才让营销流程在组织管理方面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全方位营销的过程中,广告客户感兴趣的不再仅仅是“达到”顾客,而是要与顾客“接触”。它们在寻找那些留意它们的营销
信息的顾客,还有一些顾客可以被说服,而把自己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热衷传递给别人。
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有品牌培育的战略眼光。想到入世以后带来的挑战,不可再等闲视之或坐以待毙。要从眼前做起,打实基础,高起点、严安排、认真做,树立培养品牌的各种意识,市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没有任何温情和侥幸可言。只有靠拼打,再加上品牌运营的巧打,在入世后才有望寻到自己的一片市场,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8.寻找最有力的突破口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想要寻找出一个有力的突破口,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最重要。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各有不同。适合别人的,对自己来说并不一定适合。因此,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年龄、环境、心理特点、性格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在商海中生存,人们常常比较注重
对竞争对手的考察与分析,即重于“知彼”;而很多人却忽视了对自身的认识和分析,也就是忽略了“知”。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只看到对方的强大和自身的种种不利因素,而不能通过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发现自身的长处,未战之先,就先被对方显示出的强大优势给吓倒了,或一味机械被动地应付,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先认识到自身的优劣所在,才谈得上在具体实施中如何扬长避短;只有先认准了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才说得上去寻找到一个更好的突破口。
想要找到一个有力的突破口,不仅是因为面面俱到、亦步亦趋地与别人抗衡,会使自身陷入被动应付的境地,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还因为,这样一来,自己于别人也就不能区分开了,更不能把自己的特色体现出来,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何以找到对一件事物的突破口。 所有的优势与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总是以一定的条件、一定的人为转移。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客观因素本身
的优劣,而是能不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无限的财富。
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做事首先考虑找到一个有力的突破口,已成为加快百应发展的应有之义。百应的航船已驶入新的征程,发挥优势演好百应公司的“拿手好戏”,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成新世纪经济建设的强音。有道是,反思才会明理,反省才能明智。不能动不动就吃优势的老本,别经常地在发挥优势上“得罪”经济规律,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寻找突破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扬长避短。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很难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的。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明确自己的优势,应该做到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处于塑胶花畅销世界的局面下,李嘉诚却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塑胶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塑胶花行业,这就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好日子很快会过去”,于是,他就在心里默默地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了。
这一次,李嘉诚看准了房地产业。 香港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弹丸之地,到了50年代末期,经济慢慢地就恢复了,世界各国冒险家、投机家纷纷拥入香港,由于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很快出现了短缺的苗头,所以地价也在一直上升。李嘉诚和夫人经过反复商讨之后,果断地决定转向房地产业。幸运的是,这时,恰好有一个经销塑胶产品的美国财团,为了充分地得到货源,愿意以300万港元的高价买下长江塑胶厂。李嘉诚在心里盘算,他的厂子最多也就值100万港元,而这人却愿意以300万港元买下,就是再经营三五年,也不一定能赚到200万港元,所以决定把塑胶厂卖掉,用这笔资本开始买进房地产。几年之中,房价果然暴涨,先走一步的李嘉诚一下子变成了亿万富翁。
到了60年代中期,内地发生了一嘲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事件,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乱成一片。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
停工,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即使是把房子建成了,也不会有人买。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一定会输得很惨的。
处于这样一上惊涛骇浪的时代,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认为香港不会就此沉沦下去,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房地产的价格也一定会得到回升。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所有的资金都用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如果怕的话就不要干这一行。” 当然,李嘉诚又一次获得了成功。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在香港,成了当时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李嘉诚把眼光放到了房地产事业上,这也是他
以后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他取得以后的成功也就更容易了。不仅是李嘉诚可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力的突破口,这样,对事业的成功会有很大的帮助。想要找到一个有力的突破口,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从劣势中找优势,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步,不能盲目地乱闯一气,事前要分析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等有利和不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打有准备之仗,这样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损失也会相对地减少。找准市场切入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结果相反。所以,闯市场之前一定要多动脑子,寻找一个最有力的突破口,尽量把风险降到最校。
-------------------------------------------------------------------------
第二章 靠他人拓宽财富之路
第二章 靠他人拓宽财富之路
对于商人来说,靠他人拓宽你的财路,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你在力量有限的时候,必须学会借人之手成已之事,要想把自己的势力做大,也需要你借势发挥,扩大自己的商热。不精通此道者,都是不合格的商人,充其量史能玩些小把戏。有很多商人不明白借人之计的奥妙,总以为光靠自己的能耐,就能闯出天下,实则是小巫之见。一个成功的商人,总会使用巧劲的,他们在过程中,都善于用借计打开难境。李嘉诚就非常善于运用“借花献佛,反吐获利”。李嘉诚的这种经商巧借,常令人叫绝。李嘉诚认为精通借计,乃智人所为。可以说,李嘉诚掌控商道与借计相当密切的。
1.朋友是你的生财路
俗话说:“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天下之事理无穷。在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闭关自守,自以为是根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惟有放开手脚、扩大交往方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从这方面来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少一个朋友少一门窍。人无友,好似树无枝、花无叶、鸟无翼、畜无足。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也无论做什么事情,朋友是不可缺少的。
成功的要素是朋友,知识是力量,友谊也是力量。一根柱子撑不起草棚,十根柱子能盖一座竹楼。有时候,个人可以成就某项事业,但是,就多数而言,事业的成功需要合力。志同道合,共尝甘苦。朋友的美德是最好的镜子;朋友的规劝是最好的药方。 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关系最亲密的朋友。或许有的人刚听到这样的观点,多多少少会有些怀疑,但是,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几年前,有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在讨论会上,一个发言人在演说过程中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请大家拿出一页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是和你最亲密的6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算出这6个人月收入的总和,最后把他们月收入
的平均数算出来,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月收入的多少。”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那就是交际的力量,也就是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其实,这两句话的道理是一样的,说的都是什么样的朋友与自身有着莫大的关联。 其实,人脉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没有它,根本就不可能会收敛财富。不是吗?即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又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还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促成一次商谈。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相信如果你再出马的话,一定会很顺利的。
越丰富的人脉资源,也就有越多的赚钱门路;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的钱就来得越快、越多。这已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了。
人们常说:孤掌难
鸣、独木不成桥。一个人只要涉足社会了,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即使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他也必须这样做。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铆钉。何况我们大多烂泥一团,没有多少真材料。不过,“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对你不太熟悉的人,关系很一般的人,他们一般都不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他人”中只有一种人能够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那就是一一朋友。这些贴近你的亲朋好友,总是极时地给予你帮助,你遇有危难紧急,总是他们帮你排忧解难,渡过危急。或者当你吉星高照时,也是他们为你抬轿唱喏。朋友,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圈子虽小,但其作用却是难以估测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际关系不同,而必须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的高明之处。 在社会中,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他人
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朋友是你的生财路,借朋友之力,是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的好方式。借人之力,成己之实。
当有一天你想要创业的时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便是资金。而资金在银行里。
然后是技术,而技术在哪呢?这也不用担心,因为有人以贩卖技术为生,所以你当然也能够买得到。即使找不到,与其他的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所以,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而且经常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便是人。
李嘉诚说:“人、技术、资金这三大条件的核心就是“人”。如果你有足够丰富的人脉资源,那么资金和技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人”。
朋友尤如资本金,对创业者来说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是至
理名言。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交朋友,没有几个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人”才是决定你事业成功的关键”,朋友才是你的生财路。
2.大胆开设一个感情账户 当今世界首富李嘉诚他也早已完成了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跨跃,但我们从他早期经历仍然能隐约看到一个勤勉、诚实、踏实肯干,爱动脑子的打工者形象。李嘉诚十几岁的时候,就为生活所迫,很早地走上了社会,他从学徒开始干,在刚开始的几年中,始终都扮演着一个打工者的形象,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二十几岁的他已经是一家工厂的业务经理了。现在,无论哪一个人都会承认李嘉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老板之一。就像当年同样不会有人否认他是香港最好的业务经理、最好的业务员和最好的学徒一样。也正是由于李嘉诚的勤勉、诚实、踏实肯干,他才建立起了自己丰厚的感情账户,同时,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也与他丰厚的感情账户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同的人的机遇和成功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
的:走好你的第一步,只有这样,在人生的阶梯上,你才能一步步地高升。直达顶峰。明明看见同事忙得团团转,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着急上火,而你在旁边冷眼相看,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搭把手帮一把他又是什么感觉?其实,同事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往往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则没有互助互利;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在同事交往与关系中,要重视情感因素,不断增加感情的储蓄,就是积聚信任度,让亲密的互惠程度保持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与同事的交往实际上也是一本账。只有那些肯吃眼前亏的人,才能争取到“长期客户”,签到一笔大的定单。
在感情账户上,如果你不停地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信任拿出来。你如果犯了什么过错,也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你如果没把话说清楚,有点小脾气,对方也一定会理解你的。所以我们最应当
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如果说建议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诀窍的话,惟一可靠的诀窍就是这。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别人,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一定会不断地增加。 俗语说得好:“世上只有亏好吃。”
为自己大胆地开设一个感情账户,做到利人利己,即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不忘他人的权益,谋求两全其美之策。在一般人看来许多事情非强即弱、非胜即败,但世界那么大,人人都有足够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他人失去的也可能是自己以后得的前提。
朋友之间要诚信,也就是要诚实守信,对人对己诚实,真诚的对待他人、与人为善。如果人对自己都不诚实了,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对人没有诚信,欺骗损害他人,也谈不上利人。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是没有办法与他人建立起长期的人际关系的。
有广阔的心胸就是豁达,豁达缘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相信世间有足够资源,人人都可以分享,所以在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人。人际关系的成功并不是要把别人压倒,而是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豁达也是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的前提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利人利己观念上的人际关系的,有厚实的感情账户基础,彼此互信互赖,个人的聪明才智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整天相互猜忌对方。人际关系不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歧见,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从利人利己的基础上出发,人际关系的沟通将变得更为直接、简单、通畅、可靠。
每一个人都愿意与诚信的人打交道,不愿意向自己不了解、不信任的人下保证、订合同。如果从利人利己的观点出发,就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别人当然就会乐意、放心地与你交往了。可以说,利人利己就是要建立一种彼此都希望对方处于良好协商环境之中的关系。所以双方不仅会
彼此融洽地协商,从内心里,就会期待这种交易能够达成。
因此,做人就要做到利人利己、平等互利,为自己大胆地开设一个感情账户,才能获得人格上的尊严,人格的力量将促使双方相互契合,既为自己打算,也为他人考虑,进而形成一种谋求共同利益的良好关系。有了基础,还要进一步寻找双方共同的利益或双方互补互利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力争解决关键分歧或重新调整利益目标,最终使自己的感情账户更丰厚。 3.靠合作做大局面
两个企业之间,既可以是竞争关系,又可以是伙伴关系,与生物链上的动物一样,是息息相关的。有对手,才有自身发展的动力,蓄意毁灭对手,最终也会把自己毁灭。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应该在竞争中互滋互补求团结,在团结中取长补短求发展,在团结中靠合作把局面做大。
“同舟共济”,获得共同的利益。如果我们把利益的种子散播开,给予别人以利益,利益会循环归还给我们。利益在我们之间不停地循环运转,使
他人得到利益。从而做到:“百应为人人,人人为百应”。
所谓的“合作”就是指两个人两个团休一起完成某件事情,如果一个人要做很多事的话,那不就太累人了吗,所以很多人一起完成工作,非常轻松地就把事情做成了。 70年代中期,李嘉诚的长实击败置地,投得地铁公司那块位于中环旧邮政局的地皮。虽然如此,但当人们问起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并没有说把置地击败,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当时的地铁公司需要现金……首先,要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一下: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是有钱赚的。”现在,合作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不单单是一种精神了。新世纪的生存之路绝不比我们以往的路好走。途中有无数的挑战等着我们。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却不懂得合作的重要,他们不明白如果在一个组织或集体中同其他人合作会创造出一个个人无法做到的奇迹。
有些
人心里总是想着“万事不求人”,这样的人只会吞下自我封闭的苦果;团结一致,紧密协作,才能走向成功。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想要获得成功,每个人都是需要他人帮助的。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这也正体现出了合作的能力。
有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生活中,只有合作,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合作才会成功。单独的一个人去尽力,比不上几个人合作走得远,当几个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时,力量就增加了好多倍,所以古语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成功是建立在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的,而往往在竞争过于激烈时,人们不会想起合作。人生的道路上,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在社会上呆的时间越长,就会渐渐地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愉快并且
成功的与他人合作的人,他的人生之路将会顺利而且精彩。可以说,合作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真诚与信赖作为基础,把团结之心化做力量。在人生之路上,当我们做到近乎完美的时候,往往同时也伴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产生,出现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要不断地运用这门艺术,在合作中获得成功。
如果每一个人都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相反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想自己做事的话,那就太费力也太费时了。合作也是力量也是友情,人越多力量越大,友情更坚固,如果人愈少力量愈小,友情变得脆弱,也使你变得脆弱,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 李嘉诚现在已经成了华人首富,但他现在还是很重视合作,他想靠合作做大局面。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昨日联合发布公告,称其将以新成立合营公司的名义,与广州方兴房地产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方兴”)合作开发广东增城市22万平方米土地做住宅物业。而
广州方兴则以土地作价直接入股新公司。广州方兴是与李嘉诚没有任何关联的一家公司。
为了拥有上述土地的一切权,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于2005年11月29日成立了间接全资附属公司Golden Castle Management Limited,然后在2005年12月21日和土地的所有者,也就是广州方兴签定了合营的合同,从而成立广州御湖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为新的中外合作合营公司。这个项目公司惟一的业务便是拥有及发展广州增城的22万平方米左右土地,这个项目定位成住宅物业。 2005年2月6日,合营合同有了进一步的修改,按照修改及重新订明合营合同的条文,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及投资总额分别增加至人民币10.4064亿元以及15.4432亿元。
根据签订的两次合同,李嘉诚将向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出资现金人民币4.7584亿元,相当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45.7%,而内地的一些合作人则将向项目公司
投入该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也就相当于在项目资本中占54.3%。
从注册资金的分配比例看来,虽然广州方兴占有54.3%,比李嘉诚旗下合资公司的注册资金比例高出很多。但是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条款,日后的利润及资产分配比例为80:20。同时,项目公司的董事会包括4名由合营公司提名的董事,以及1名由内地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这种注册资金的比例和利益分配的比例并不是那么相符。像李嘉诚这样的人还重视与别人的合作,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你,就更应该注意与别人的合作了,因为只有与别人合作,你才能把局面做大,才会更快地取得成功。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不止一次合作。”跟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嘉诚合作过的人,哪个人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牨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来看李嘉诚的箴言:“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
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的成功原因时说:“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苦干。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 “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间最有冲劲的公司。”
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这也说明了“人合”的重要。特别在当今社会更需要有合作的意识,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精细,而人的智力、知识面却总是有
限的。人们为了竞争,为了达到那一个共同的目的,就一起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合作在现在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了主要模式了。
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这不也正暗示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吗? 4.人才是最大的资源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知道人才是最大的资源,并且懂得如何用人。越有本事的人越要用人,越要用能人。商场如战场,无论将领是多么的优秀,身边如果没有精兵强将,也不能把敌人打败。同样,虽然骏马品质是优良的,能日行千里,闯难走险,但是,如果让它去干犁地的活,它却不如耕牛;坚固的车子虽然能载大量的货物,但如果把它当渡河的工具用,却比不上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马、牛、车、舟各有其长短;使用时必须是各用所长、各适其所。人才是最关键的,用人也是如此。
李嘉诚出身寒门,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
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他的勤奋和聪明必然是不可少的,但提起他的成功之时,李嘉诚却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今日成功的前提,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
李嘉诚在创业之初,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得理和专业人才也是不同的。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李嘉诚突破了重重的阻力,把一批创业之初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干的“难兄难弟”劝退了,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他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李嘉诚自己也为自己请了家庭教师教给自己知识,自学着英语。 李嘉诚组建了一个高级领导班子,在这批人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
勃勃、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可以这么说,李嘉诚能够取得现在这么大的成就,他的集团能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集团,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有着重大的关系。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在外,特别是在西方,这些西方人不但是李嘉诚接洽收购的先锋,而且还成为了他集团向西方市场进军的向导。
李嘉诚精于用人之道,他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的时候,注重把人才的特长发挥出来,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传李嘉诚左右手与“客卿”并重;在这些精英人士中,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过人,集律师与会计师于一身的李业广和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后者为李嘉
诚在股票发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立了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在1987年香港股灾之前,为李嘉诚的企业成功地集资100亿港元。
李嘉诚在总结自己的用人心得时,他形象地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也都会有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部分作用。” 李嘉诚的这一番话把他的用人之道点了出来。
要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努力使人才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人才统计的准确性和人才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达到和谐、协调,把人才规划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实现了。以业绩和市场需求为现代人才观的价值取向,破除唯学历、文凭、资历和职称的老眼光,积极建立起一个人才施展本领的平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激励机制;人才至上,集思广益李嘉诚对下属的管理之道很特别,就是首先
要让下属喜欢你。他认为:管理一间大公司,不可能每样事情都亲力亲为,所以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长江实业公司的高级职员也表示,李嘉诚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掌握时机,乘机吸纳;且能够做到速战速决,在最有利情况下达成交易。
今日的世界不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还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世界。世界经济贯穿在这种划时代的大变革之中,也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商业竞争态势,而这种激烈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人才和智慧的竞争。李嘉诚正是其中主宰和操纵这些竞争的高手。 潮州人周千和、上海人盛颂声,都是5O年代初期就跟随李嘉诚南征北战的创业者,是李嘉诚创业兴家的将相之才。
长江实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和发掘人才。他打破东方家族式管理企业的传统格局,构架了一个拥有一流的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而且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内阁”,来配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庞大的李氏王国。
一家评论杂志这样写道:“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李嘉诚所拥有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而围绕在李嘉诚身边协助他经营的得力助手,即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斯、长江实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千和以及董事周年茂、霍建宁、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马世民,以及长江实业董事洪小莲。 周年茂曾经由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的专门人才,当年3O余岁,被送往英国攻读法律,是周千和的儿子,书生型的周年茂是经营地产的老手,1983年就被李嘉诚选为长江实业董事和公司指定发言人。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霍建宁,1979年在美国留学归来后,就进入长江集团,处事低调的霍建宁,有着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本领。一开始出任会计主任,其后又考得澳洲会计师资格,到1985年被委认为长江实业董事。
为李嘉
诚立下汗马功劳的精明能干的“女强人”洪小莲,在6O年代末期,也就是长江实业尚未上市之前就作为李嘉诚的秘书,跟随李嘉诚长达21年之久,直到今天仍是长江实业董事,深得李嘉诚信任。
不仅如此,深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李嘉诚,不断从古代圣贤的做人风范中,学习和领会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 在60年代初期李嘉诚就开始注意回避东方式的家庭化的企业管理,并在当时就开始大胆起用洋人。李嘉诚高薪聘请了Erwin Leissner来出任总经理,他是一位美国人,主要负责日常行政。不久又聘请了美国人Paul Lyons为经理,他的任务是配合原来的2O0余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自此长江实业的管理格局更加蔚为壮观。
甚至可以说,李嘉诚能有今日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集中西方企业管理的精华,大胆起用外国人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诚财团今日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财团,正是他周围这些外
国人既出谋献计,又充当“大使”在前方“冲锋陷阵”的结果。
李嘉诚广罗天下之才且以诚相待,用思想和行动成功地证明了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每一个凡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当然李嘉诚获得成功也离不开他的独到的“眼力”,他能看到机遇,并很好地把握机遇。 人才要尊重,要激励,才能发挥作用。善待人才,以感情、事业、待遇留人,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偏才、怪才、傲才。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用事业凝聚人才,就是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事业呼唤人才,事业成就人才。人才都是想干事业的,都具有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荣誉感。事业成功没有保证是人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优势发挥不出来,“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者,用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现实情况也表明,人才外流,有的是为了物质条件,但大多数是为了学以致用、业有所成,寻求展现自己才干的更大空间。由此可见,使用出人
才,事业聚人才。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在需要的时候,让他们在适合的岗位是建功立业、各显其能。
5.学会借花献佛 从前,有一个小镇,那一年蝗虫闹得特别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再加上猛兽也经常下山来把鸡鸭吃掉,镇里的人整天都不得安宁,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也把猛兽驯服了。
镇上的人对佛祖万分感谢,其中有一位穷人特地为佛祖献上一束鲜花。当释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手里却捧着一束很美丽的鲜花,忍不住就说:“你家需要我帮忙吗?”献花人说:“佛啊,我不敢欺骗您,我家里的确是很穷,就连这束花都是我去借来的,可是,这是我一片诚心,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释迦牟尼十分感动,便让镇上所有的穷人都摆脱了贫穷,从此以后,大家都幸福地生活着。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然而事实上,成功者只是少数,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平凡的。
很多人都想掌握“芝麻开门”的咒语,但到最后他们却没有得到。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成功的人总认为是自己命不好,没生在富贵之家、权力之帮,他们怪父母,怪上帝,却从不怪自己,他们从来没有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
那些出身不好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没成功之前,更是少之又少。这个时候,人有必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达到目的,促进成功,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借花献佛。
只要学会了借花献佛,就会给人节省很多时间、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们艰苦的一生中,人少不了去“借”,借花献佛只是其一,还有借鸡下蛋和借风使船,这三借在人的成功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李嘉诚的经历,当初他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靠的是什么?是借的道理。他有本事向银行贷款,会向有钱人借款,他懂得借花献佛,懂得用别人的钱给自己的
发展铺路。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热心人,善良人,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你终会找到一些出色的人,他们会在关键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借和成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明白了借花献佛的道理,并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
古语中有一句“善假于物”,其实也就是善于借助外力来成就自己的意思。其核心是“借”。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从范围上讲,“凡是企业自身不具备的客观条件,都可以通过“借”的途径来获得。我们再从具体内容上去分析,它包括技术、设备、人才、市尝资金、天时、地利等企业经营所不可缺少的各种条件。再从涉及的对象来说,既可以从内部借,也可以从外部借;既可以向竞争对手借,也可以向与自己合作的人去借。
“善假于物”,“善”这个条件是很重要的。善借就是精通借的技巧,具有借的经验,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借”来自身所不
具备的客观条件,不达到自己的目的,就绝对不会放弃。善借的灵魂是巧借,方式方法得当。如有偿借,无偿借,通过正常手续借,利用人际关系借等等。但是,无论用何种手段通过何种方法“借”,都要注意一下“借花献佛”的方式。
“借”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缺乏的最关键事物有所了解,知道是什么。要过河就须借船,借不来船就无法过河;其次要清楚“借”的对象。你缺少的东西,人家也不具备,怎么借给你呢?再次“借”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不能把“借”建立在对方吃亏受损的基础上,如果那样,十有八九是一无所获。 如果一个人想创业,首先要科学、准确地掌握他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积累出来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和方法,也可以让自己有一个以老板的身份和观点去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锻炼,从而为自己当真正的老板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无论哪一个人,不可能仅仅靠自身的力量,不借助他人
的力量而成就一番大事业,经商谋财也是如此,每一个致力发财的人都要善于借助外界力量。如果按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做生意就要有本钱,但你要超越一般人的寻常想法。一般人以为借别人的钱、借别人的物、借别人的智慧只能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殊不知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你自己没有本钱,又不肯求助于他人,难道钱会像变魔术一样自己出来吗?创业没有本钱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你要有足够的胆识,敢于借,敢冒风险。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富翁。
古人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也曾形象地说明了善假于物的作用:站在高处招手,胳膊还是那样长,但远处的人们却能够看得见;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人们却听得非常清楚;乘马车的人,他的脚并没有多大的劲,但可以行千里之遥;坐船的人,不一定熟悉水性,但可以渡过江河。他们的先天条件和一般人是一样的,只是善于借用外物罢了。荀子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于凭借和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可
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本来情况,使人们收到“风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特异功效。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学会“借花献佛”才会加速成功。
6.用他人的钱赚钱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月收入比你高出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难道他们比你聪明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可能你什么也没有做错,但你应该了解成功者都做对了什么!很多人打工拿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工资,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资还不过千。几十年来都省吃俭用,但买房子还是要借别人的钱。脚踏着同样的大地、头顶头同样的蓝天,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条件,为什么有的人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而有的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钱是靠头脑赚来的,钱会往有头脑的人的口袋里钻,正所谓: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脑子里想的东西不同,有人长期走入赚钱
的误区,一想到赚钱就想到开工厂、开店铺。不能把这一想法突破,就抓不住许多在他看来不可能的新机遇,仔细想一想,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只不过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别。
生活在现今的这个世界里,我们要提高认识,在这个竞争激烈而又千变万化的世界上,我们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创造、新的发明、新的理财技巧、新的赚钱之道……只有做到这些,成功才会长久地停留在你身边! 最快捷、最明智的赚钱之道就是用别人的钱赚钱。
台湾的人常说:“人两脚,钱四脚,用钱追钱比人追钱要快得多,而且省力得多”。当今社会,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支配自己的行为,不把常规打破,那就会越走越艰难。因为你是不是能赚到钱,并不在于你投资多少,有多少好的产品,而是你有没有把握社会发展先机的胆量。想不想开发你的天赋与潜能以智招财,而不是以“苦”换财。无论现在或将来,它都会对你的人生经济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实人的潜能
用得越多,就有越多可以用的潜能用,成功者只是比普通人多用了一点潜能,你的潜能可能还没有真正发掘出来。以你的能力加上属于自己的那些机遇,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李嘉诚有了实力,首个目标物是置地旗下的九龙仓。尖沙嘴的海港城、海洋中心、游轮码头及货物装卸区可重建的地皮,这些东西是最让他垂涎欲滴的。九仓的股价长期不振,1977年尾,每股只是十三、四元,而资产值达五十元。大股东置地只持有九仓不足两成。李嘉诚暗中不动声色,在市场秘密收集九仓股份,准备杀置地一个措手不及。闻风的置地亦同样在市场回购股份部署反收购。翌年三月,九仓股价被抢高至四十六元高水平,如果想拿到控制权,必须持有五成一,审慎的李嘉诚,明明知道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加上置地母公司,台和请来汇丰大班沈弼做说客,李氏惟有鸣金收兵,把手头两成九仓股份转让给船王包玉刚,套回三亿多元资金。后来,包玉刚八零年去世后,李嘉诚在汇丰银行提供
的二十三亿贷款下成功地把九龙仓从置地手上夺了回来,李嘉诚成为首位华资大户,成功地把英资“大行”收购了回来。
其实,李嘉诚本人的商界生涯中,汇丰银行一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60、70年代开始,在形成今天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集团为核心的李嘉诚财团的一系列收购过程中,如果李嘉诚没有了汇丰银行在财政方面的全力支持,李超人纵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一显身手。而在李氏王国雄霸市场的同时,汇丰也获益不少。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欠债是贫穷的标志,是只有穷人才能有的行为,而今天,许多“富人”也开始借钱,他们常常通过贷款的方法把经营范围扩大。对于许多两手空空想通过创业来发财者,就更离不开借贷这种积累资金的方式了,而且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另外,用别人的钱赚钱还有两大好处,首先,它会强迫借贷者不断努力。众所周知,如果是向银行贷款,要付利息的,而且还带有一定的风险,强迫自
己借钱,就等于给了自己一种压力,使自己陷入背水一战的局面。如此一来,你只好强迫自己不断努力,尽快地使资金得到周转。借钱的另一大好处是,能使你的企业或你所从事的经营能够更加适应于目前的经营形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借钱生钱是一切精明的商家都会采用的招数。李嘉诚在这方面可称绝顶高手,他的发迹及扩张就大力借助了这一法宝。当然,用别人的钱赚钱并不是非得向银行借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从亲戚朋友那借来一笔钱作为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这样的话就更好了。 7.踩住跳板,以快补晚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在这些机遇中,不免会错过一些,但是总不能每一次都错过吧,不要总以为自己有很多的机会,已经错过了一次,下一次再遇到机遇的话,一定要踩住这块跳板,以快补晚。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在商海博击中,有许许多多的一念间,很多不朽的传奇也就成在这一瞬间。如果李嘉
诚没有看到塑料花的潜力,就根本不可能会有今天的长江实业。
生活中的如果太多了,可是我们不想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抓住这个如果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踩住机遇这块跳板。 任何时候我们身边都会发生一些失败或者是成功的事,他们的原因各有千秋,但并不是说那些成功人的机会就比失败人的多,相反,我们却看到大部分成功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社会的精英,而是普通甚至是低层的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山村里可以考出来状元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的领域,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山村里,有的人一辈子还走不出来,而有些人却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很多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世界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顿一个人。
可能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富贵命,一出生就在社会的上层家庭里,而有些人却一出生就在乞丐家里,这就是不公平,如果乞丐的儿子要奋斗到和富人家的儿子一样,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越
是这样的人,就越应该珍惜机遇,因为机遇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只有踩住机遇这块跳板,才能一飞冲天。
当一个行业赚钱的秘密连外行的一些人都知道了,这个行业离赔钱还会远吗?大凡在热潮中抓住机遇的人,都是在热潮来临之前就已提前进入了,而看到热潮来临就去追赶热潮的脚步,一定是步步为迟,步步踏错。 在我们的生活中,机遇就像一块跳板,只要抓住它,就可以使自己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我们常常说“我们要抓住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这里的“机遇”有它的偶然性和客观性,但“抓住机遇”却有了一个“通过锲而不舍努力而获缺的含义,能把我们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显示出来。另外我们还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这个事情我有机会一定给你办,现在确实没办法”在这个“机会”中,也包含着一个“等待”的意思,也就是主观上非常积极,需要等待客观上的“机会”来临。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那些与机会
擦肩而过的人,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甚至因为自己错过了机遇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想要抓住机遇,首先认识机遇,理解机遇。机遇,意思是好的境遇,在企业中,机遇和机会其实并不能完全划上一个等号,机会随处可在,但机遇难得。机遇,可以理解为重大的机会,它有“遇”的色彩,有可遇不可求的味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机遇是靠自己把握的,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就会转瞬即逝。 想要抓住机遇,就要有能力驾驭机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事业的成功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主观努力、二是客观机遇。针对企业出一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要灵活应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毋庸讳言,那些出类拔萃的经营者之所以能获得超额利润,他们具有把握和利用机遇的能力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要抓住机遇?为的是通过寻求机遇而获得利润。这就要求经营者针对机遇,把工作的重点确立出来,确立
新的盈利目标,着眼新的实际,把新的经验总结出来,探索新的路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通过最小化使企业导致的企业收入最大化来把最大化的利润实现。
想要抓住机遇,就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首先,应具备领导思路的前瞻性、经营战略的可操作性以及职工思想意识的趋向性。领导思路的前瞻性,对企业发展的连续性有直接性的影响。 李嘉诚说:“我1950年或是在我12岁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全靠努力、吃苦、求知,甚至到我开始创出事业的时候,最初5年也不是靠机遇,全是我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后来机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那么机遇有了,最要紧的就是你要充实,多了解外面的情况,无论政治、经济,最新的行情你都要尽量知道,这样,机遇来的时候才能有能力去抓住它。假如一个人很懒,机遇就是跑到你面前来,也会错过。还有,你去找机会难,但是机会来找你容易。因为我公道公正,以前很多人跟我合作
愉快,因此直到现在,很多机遇都是跟我合作的人送来、追来给我的。这是我的一个秘密。当你跟一个骗子合作,你跟他讲合作、讲信用,那你是傻瓜。所以自己应该多学习知识,知识能力一高,判断力也就高。机遇无论大与小,只要来了,即使是普通的机遇,你也要抓住它,好好地运用它,一个中等的机会可以发挥变成一个大机遇。”
上世纪80年代经济的大趋势全球化,李嘉诚抓住这大好机遇,搭上世界潮流顺风车。在加拿大、在英国,在美国,根据不同的国情,李嘉诚奇招迭出,众人对他的举动都叹为观止。 李嘉诚确实有很多的机遇,并且他还很好的加以利用了:他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点,并做了正确的事情。从1980年到1997年,香港殖民政府出台了限制供给新建筑用地的政策,致使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李嘉诚富上加富。李嘉诚在港口和集装箱业务方面同样大获成功,直接带动香港成为国际贸易枢纽。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香港经济在通向繁荣的
道路上也是快马加鞭。1997年,金融风暴肆虐东南亚时,其他商界大亨损失惨重,但由于港币实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李嘉诚依然能够巍然不倒,傲视金融危机。任何一个曾跟李嘉诚共过事的人都对他把握机遇和对市场的发现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一个影响全球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的企业王国遍及全球41个国家,总部在中国香港,但最需要也最能领会他的一生商道的,还是内的那些年轻而庞大的企业家们。 李嘉诚从“赚钱的艺术”讲到“奉献的艺术”再到“管理的艺术”,他的思考是递进的、连贯的。“赚钱的艺术”讲的是“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说“如何抓住时机”,是大企业经营之道。“抓机遇”被认为是华人商业的共性和精髓,人们把李嘉诚看作“机遇之神”,“很多人说我懂得抓住时机。抓住时机的背后是什么?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前面。”知己知彼,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持,这四点是李嘉
诚说的“抓住时机”的四个重要因素。
80年代初期,摆个地摊就能发财,但很多人都不信。 90年代初期,买支股票就能挣钱,但很多人都不敢。
21世纪,开个网站就能赚钱,但很多人都没试过。
正如李嘉诚先生说的:互联网是一次新的商机,每一次新的商机的到来,都会造就一批富翁;每一批富翁的造就都遵循同一原则:在别人还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干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也取得了最后成功!这就是踩住机遇这块跳板,以快补晚的作用。
8.借壳上市,让自己势力更大
借壳上市的意思是企业通过收购已经上市的“壳”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购入后以现成的上市公司作为外壳,首先拥有了上市的资格和地位,然后再通过定向配股,注入资本和业务管理,或是发行新股和债券,迅速获得发展资金,达到一个很好的上市目的。
实际上,借壳上市是
指借壳公司通过协议方式、资产置换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依法收购壳公司,并取得该壳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再由借壳公司对壳公司的人员、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以实现借壳公司的发展目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般情况下,一家公司若按正常途径申请在股票交易所上市,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是相当多的,而且还有诸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要做:聘请会计师审核账目、物色投资银行安排上市细则、包装推销新发行的股票等等。如果把其他已经上市的公司的资格加以利用,“借壳上市”则可规避许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上市进程也会更快。想上市的公司首先在股市内物色一家“壳公司”,通常为蚊型股,其资产和营业额都很少、股权分配明晰、公司的内部结构也较为简单。 接下来再通过收购“壳”公司的全部或大多数股份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也就是借壳包装,顺利披上上市公司外衣。接着,便可
按自己的意愿改组壳公司,重组董事会、更换高层管理人员、变革经营方针等。于是,一些公司借其他已经上市公司的躯壳,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股坛上以全新的面目出现。
1979年,在李嘉诚的世业发展史上,可以说是转机最大的一年。时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获得了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与中资美资合作,在香港首次作重工业方面的投资,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时年9月25日,“长实”赢得老牌英资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而且还在1983年1O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在香港,成为第一个控制英资财团的华资财团,也成为在香港第一个入主英资财团的华人总裁,华资集团创出在香港获取成功的先例。1979年1O月2日,李嘉诚应荣毅仁邀请,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主要负责引外资的引进工作。
1985年5月15田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系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同年,把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收购了,斥资百亿港元,计划1O至15年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1987年,李嘉诚又相继收购了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35.6%股份,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近95%股权。1988年间,李嘉诚又把青州英坭公司全面收购了,大规模发展茶果岭、鸭俐洲、天水围(与中资合作)等物业。先后投得蓝田地铁上盖发展权(与中信合作)、葵涌七号货柜码头发展权。与有关财团及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协平世博发展有限公司”,而且还得到了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发展权。在新加坡,则与香港20位企业家合作,成立“新达私人投资公司”,并在竞投中获得在新加坡展览中心发展权等。4月7日,李嘉诚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
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到了东南亚上空预先设计好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与1986年相比,增加了2倍还要多。
其实,实施借壳上市的手段,也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的势力不断地扩大。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汀入进上市公司名现借壳上市。对于经商者来说,懂得借壳上市之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成为你成功的一大手段。 9.善借“东风”
如果你想创业发财,但是又身无分文,那么没有比借钱投资更好的办法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胆识,敢于借,敢于冒风险,借钱也就等于借到了“东风”,想发财的梦想就指日
可待了。
在我们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你想办实业而又身无分文,你想做百应的代理商而经济力量又不足,你想施展经济才华而苦于没有舞台,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妙计或者是一条捷径来尽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较为切实的途径是负债经营,借得钱来,开展业务;赚回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务。这种经营谋略,其实也就是一种善借“东风”的行为。 自己没有资本,就少不了向别人借“东风”了。“借钱生财”的缺点是难免的,你必须要承担风险,想不冒风险地成为富豪是不可能的。
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将无往不胜,它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别人的成果拿来为自己所用,少走一些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心怀大志的人,要想早日取得成功就要善于借助千里马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否则,总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很可能收获甚微,最后落得“永无出头之日”的结果。
人们经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
达到千里之外,如果能借助千里马之力,到达目的地就是很轻松的事了。因此,每一个创业者,如果要想早日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凭借“东风”。
无论一个人他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其拥有和熟悉的各方面知识及专业技能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样样皆懂、路路皆通。也许,你在从事某项事业之前,可能会涉足过一点,对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常识已略有所知。但当你一旦真正开始创业、开始从事某项事业时,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简单是太少了,是远远不够用的。这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最好的办法便是:当你拟定你的宏伟计划后,你不妨来个借马学艺,使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所需要的全面知识和技能,而又不冒任何经济风险,这是一个最佳的致富途径,而且还可以一举多得。 世上的“借”字可分为三种:借人、借势和借钱。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它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
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使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得到弥补。这很容易令人想起《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此计告诉人们:“借”可以帮助自己成功。
“利用”这个词似乎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但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的确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养成“他山之石亦可攻玉”的合作之道,这样的人一定会有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事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力是重要的财富,借人力可以使自己少费些力。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没有资源,其实,每个人本身都是一种宝藏,重要的一点是这座宝藏是被自己用还是被别人用。
在自己人生的规划中,就应该把这一条充分地体现出来,也是修炼阶段的一课。借鸡生蛋、以小搏大,其基础都是有力的支援。
如果学会了善借“东风”之力,那就又快又好又省力。虽说自己创业完全靠个人打拼,但借鸡生蛋的技巧是很有效果的。
看看中外创业成功的大亨们,有谁不包括在“借
鸡生蛋,以小搏大”这个规律中?
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创立之后,美国一个巨头客户将来香港寻找塑胶花合作厂商。这是一笔大买卖,但以他当时的设备和生产能力,几乎没有接到巨头客户订单的可能。 这时,李嘉诚做出了分两步走的决定。
第一步,立刻把生产设备全部更新,厂房暂时不变。钱远远不够,选择了高额贷款。这个风险可是很大的,但李嘉诚深问内心后,分析出四条理由:一、只更换设备,即使接不下订单,为了厂子将来的发展,这也是势在必行的行为;二、不靠漂亮的厂房来争取巨头客户的欢心,而靠厂里的优秀管理和员工技术、良好品质。对于李嘉诚来说,他本来就占着这一点的优势,就充分发挥;三、用自己旺盛的企图心和两个优势去说服巨头客户,即便签不下订单,香港现有的业务也可以在计划时间内还清贷款(有了再搏一把的力量,不会一战即溃,陷入无法控制的困境中);四、有了这种立于不败之地的信心,争取巨头客户的订单,是有很
大可能性的,用他的订金偿还贷款,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反而因为订单量而使成本大大降低了。
结果当然是如他所料的那样,他以旺盛的企图心和有备无患的信心,说服了巨头客户,争取到订单,同时,就以后的发展来说,也大进了一步。 如果自己没有资本,不要担心,你可以“借船出海”,走向世界,一是要继续善于学习,凭新的智慧,注重提升,需要借他人智慧,借高人睿智,合作研发,协作创新,企业要注重科技、品牌,提升品质,提升能力,还需要用新的思路拓展市场营销。二是要继续合指为拳,借群休的力量,从而取得成功。
古代有一个“借刀杀人”的典故,但现在这个“借刀杀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是借他人之手或他人之力来铲除异已或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杀人是广义的,也是狭义的。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借刀杀人的故事不胜枚举。在商场上,“借刀杀人者”,不需自己赤膊上阵,不需要耗费自己多少实力,更不会招致杀人凶手的罪
名,这招真是绝了。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仅阴险小人借刀杀人,即使是心怀坦荡的君子,在特殊的情况下,也会有“借刀杀人”的可能性。现代社会中,“借刀杀人”恐怕会与世长存,正人君子,即使不学会使用它,也得学会识破它,防范它,更不能莫名其妙地被人当刀用!借刀杀人在现代经商赚钱中也经常用到,目的是: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的身边也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对借他人之物怀有强烈的羞愧感,然而在生意场上我们务必牢记一句话:别人的东西永远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些东西可以是他人的钱、声誉、权力、智慧、技术等等。所以,我们最应该把羞愧感丢掉,迅速地加入到利用别人的条件来发自己财的这场快乐游戏当中。当你掌握了这个策略时,也正因为这个英明的决定,使你变得财气十足。 10.借瓶说钱
在华人中,最富有的恐怕要数李嘉诚了,而他对钱的“吝啬”程度也是罕见的。如果有一块钱掉在了地上,他也会
弯腰把它捡起来。面对公益事业需要,他时常慷慨解囊,但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会亲自过问的。
没多久以前,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到西宁访问。当时,在青海大学座谈会上,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资金800万元时,李嘉诚对光纤铺设等情况有了询问了一些详细的情况,没等校方介绍完,他便抓起桌前矿泉水瓶,走上前台,指着手中的水瓶说,本来生产这瓶水需8万,但在申请资金时却说需要10万,那么多余下来的2万元就是浪费了,办多少事就该花多少钱。当李嘉诚拿着水瓶走下台的时候,对迎面而来的青海省省长赵乐际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毫不犹豫地就会捡起来的。”后来在胜利宾馆听取青海省政府介绍的几个项目时,李先生再次举起桌前的矿泉水对在场的人说:“这个水瓶的厚度已完全够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花钱把它加厚呢!再有钱,也不能浪费;再花钱,也要把它花到该用的地方
。”
李嘉诚先生“借瓶说钱”的目的并不在于给予的多少,而是先教我们摆正办事和花钱的态度。 人们不是常说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吗?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正是因为坚持了科学办事的态度,李嘉诚先生才能长期挺立商海潮头,成为响誉世界的风云人物。而我们的一些决策者们,为什么老是“拍完脑袋拍屁股”呢?如果不把投资者的钱当自己的钱用,那么,投入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李先生用捡一元钱和拿一个亿这样巨大的数字反差作比较,委婉而又实在地对某些急于引资的西部人对待金钱的不正常心态的人进行了批评。
更多的时候,我们除了缺钱,更缺人,缺意识。西部大开发,首要的并不是引入资金,而是改变过去那种花公家钱办公家事,多点没事,错点不要紧的传统观念,同时找到了批会花钱的管理人才。
有一次,在上车前,李嘉诚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上下来把钱捡起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
回了这一块钱,所以李嘉诚给了他100元的小费。他说:如果不把那一块钱捡起来,当被水冲走时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由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浪费。
每一个人都喜欢财富,富翁们当然也都很喜欢财富,因为热爱并珍视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他们从来不乱花钱,对财富应有的价值很重视。这种“吝啬”也许并没有给他们的财富总值增加多大的数字,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财富的这种基本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使他们最终成为财富的主人。但他们又不囿于财富,他们为慈善事业捐献的数目是以亿计算的,他们让财富充分体现它自身的价值,也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价值体现了出来。 财富并不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它只属于它真正的主人,你如果没有驾驭它的本领,那么,它即使来得很快,也会去得很快。只有在长久的投资理财过程中掌握了真正的本领,养成良好的财富习惯,财富才会成为那个对你很忠诚的奴隶。
很多人
对节俭的行为不屑一顾;省能省下多少钱,只有赚出来的百万富翁,没听说有省出来的百万富翁,只有会赚钱才是真正的道理。
其实,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在今天这个社会,积聚财富的速度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传统想象。在十余年间,比尔?盖茨赚下的财富可以同一个国家的财富相提并论,新兴行业的新贵们似乎已改写了世界的进程和原有的经济规律。我们应该学习比乐?盖茨、李嘉诚等人,可问题是: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像他们那样,以比印钞还要快的速度赚钱。现实是,我们只能去赚那份虽不多但也不少的薪水,老老实实地把钱用在养家糊口上。 每个人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去开源,但也许我们的运气并不那么好,所以不放弃开源计划的同时,最好的办法还是抽时间听一下节流忠告。
如果你的月收入是5000元;如果你维持日常所用,应酬、娱乐等各项开支是6000元,那么你的利润是负1000元;如果你只需花费4000元,那么这
剩下的1000元就是你这个月的利润。如果维持这样的数字,那么对于你来说,成本开支(生存、娱乐、工作等项)占总收入中的80%,而利润则只有20%。
再进行另一个假设,如果你善于管理和经营,在维持同样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节约成本的措施,每个月再节省出500元,那么你的利润率上升为30%,或者说在维持20%的利润率的水平下,每月就相当于多收入了2500元钱。我们再一次进行假设,如果你善于投资,可以用这些利润去投资股票等,如能保持20%的年收益率,长此以来,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可以肯定的是,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问题不会再让你头疼,虽然你不一定会过上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一样的生活,但你的日子一样也会过得安逸而舒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一家银行的广告语,在市场经济中,也是真理。开源节流,投资理财,这些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富有,是经济上的安全和自由,是高质量生
活,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手段,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目标实现。
-------------------------------------------------------------------------
第三章 用经商技巧保证财源
第三章 用经商技巧保证财源
“商场如战潮,商场中充满着机会也充斥着风险,如何把握机会,趋吉避凶,长久以来都作为一个很大的问号盈于每一位从商者的脑中。李嘉诚说:“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要退出。你们没有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按祝”耐心等待,搏捉机遇,有智有谋,从长计议,这是李嘉诚的经商诀窍。
1.适应环境,才能打开局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不停的变化,更多的时候,我们仅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环境,根据适者生存的原理,多数的时候需要我们去适应环境,因为只有去适应它,我们才能够打开一个新局面。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弱点:很难适应环境,总被环境所束缚着,所以很难打开成功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缺乏顺应环境,缺乏改变自己的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英雄与时势的问题也就是人与环境的
问题。倘若要改变环境,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才谈得上改变环境。这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李嘉诚从内地踏上香港这块陌生之地,融入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感觉一切都变了。这里盛行拜金主义,一个满脑子诗书礼教的14岁少年,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活一家人,并创立一番事业,可想而知其难度是多么的巨大。到底该怎么做呢? 李嘉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就是从新开始,学做香港人,对于新环境,去努力地适应。虽然李云经与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可是,在环境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努力使自己与环境融合。他试着去面对现实,对儿子的教育有很大改观,他不再死抱着古圣先贤的风范训子,而是要求李嘉诚试着去做香港人。
学做香港人,首先必须完成两个要求:第一、学会说广州话,第二、攻克英语关。因为在香港,广州话是大众语言。广州话属于粤方言,潮
汕话属于闽南方言,彼此相差很远。不会说广州话,在香港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且还有,香港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其官方语言是英语,也是香港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上流社会,英语更是非常通用的一门语言。
李嘉诚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苦心。他把学广州话作为一件大事去完成,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练不辏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一口流利标准的广州话。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这其中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是不可分割的,掌握了英语,就能够更多更快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最初,在到达香港的时间里,李嘉诚不再是什么学校骄子,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就如同在听天书,简直不知所云。而其他的同学,听起来毫无困难,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了对英语的学习。
李嘉诚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因为他对自己感到深深的不足。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然而,李嘉诚清楚地
知道,想在香港做大事,就必须学会英语。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英语难关。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休息,便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每天,天一蒙蒙亮,他便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坚苦地训练英语会话能力。
虽然后来由于父亲过早病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打工,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英语。他害怕遭到茶客的耻笑和老板的责骂,通常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靠着墙角,快速拿出写好的纸片看一眼。李嘉诚因为从小好学,比较善于学习,记忆力也比较好,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英语难关终于被他成功地突破了,他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书写与会话。 我们能够从李嘉诚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看出,环境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所以不断地进行学习以适应环境,进而创造新的环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李嘉诚精明
识势,在艰辛的环境面前能够积极地面对,果断转变观念,懂得放下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事物,吸收新环境中优秀的东西,这才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并在其中建功立业。从这个意义来看,与其说香港改变了李嘉诚的人生之路,成就了一代商界俊杰李嘉诚,倒不如说是李嘉诚适应了香港、战胜了香港。
一个人适应环境是基础,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为适应新环境而把自己的某些方面给改变,这是可取的,不可取的是固执于既有的经验和封闭的心态。只有这样,那些在每个人身上已经存在的能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通过行动每个人也会发现自己身上所具备的更重要的能力——适应能力,即使在每个人身上表现的大小不同,可是只要坚持,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不会越来越校当你的适应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为更大的成功做好最坚实的素质基础,也就说明,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2.洞察世事,靠头脑不
断出新路
每个人的眼睛都有发现、洞察世事人性的作用,能够从中找到为己所用的知识、机会,以便让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宝贵的经验上起步。能够主动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人,通常都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 古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要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这八个字,特别是对于有志于经商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时,通常表现的是踌躇满志,自以为满腹经纶,可以有大的作为。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往往士气锐减,甚至变得消沉起来,因为事实上他的实际能力连那些小混混都比不上。小混混虽然缺少文化,却富于社会知识,懂得世态人情,而大学生虽然不乏书本知识,却不懂得社会,不懂得洞察世事,这样就会在社会中处于弱势。
因为家庭生活所迫的原因,李嘉诚不仅走向
社会很早,而且非常早熟,在他只有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体察世事人情了。这可以说是他远远聪明于一般后生之处,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矗李嘉诚在茶楼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每天店伙计们必须在凌晨5点左右赶到茶楼,为顾客们的茶水茶点做好准备。白天的时候茶客不算多,可是总有几个老翁坐在茶桌旁打发时光。在店里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呆在茶楼侍候客人。茶客最多的时候是在晚上,通常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后来李嘉诚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就说自己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站在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李嘉诚在后来对他的儿子谈起自己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 这仅仅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实际上他不敢有丝毫懈担每天,李嘉诚都把闹钟往前拨快10分钟
,定好响铃,清早第一个赶到茶楼。后来,他一直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而在今天,李嘉诚的手表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这件事,早已成为了商界交口赞誉、津津乐道的一段美谈了。
正是由于找工作的倍加艰难,才使李嘉诚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更加珍惜,他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在很短的时候内就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同时他也成了加薪最快的一个店员。 对于少年时的李嘉诚来说,这份工作的价值不止是一个“饭碗”。他深深地了解到,自己不可以一直做一个小小的堂倌,也不可以满足于养活一家老小,他必须把茶馆的工作还有自己当做一个学习社会、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机会。
茶楼可以算得上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三教九流,里面什么人都会出现。或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原因,对于茶楼里的人和事,李嘉诚有一股强烈的新鲜感。
在茶楼里,顾客们的谈古论今,还有散布小道消息都是李嘉诚所喜欢听的。他可以从这里了解到社会上和世界上的
许多事情。那些事情大多都是他在家中、课堂上闻所未闻的;许多说法,都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那一套大相径庭。世界的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一面展现在了李嘉诚面前。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得如一张白纸。虽然他的思维改变了很多,可父亲的遗训他仍然刻骨铭心,他在纷纷变幻的世界中并没有把自己迷失掉。
他逐渐地发现茶楼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在言谈举止间,有的表现得儒雅风流,有的显得默默无语,有的则粗俗不堪。于是,他在做好自己本身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暗暗地观察起每个顾客的特点。 首先,他是根据各位茶客的特征,猜测他们的籍贯、职业、年龄、性格、财富等等,然后寻求机会去验证。其次,他还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看他们喜欢喝哪一类的茶,喜欢什么样的茶点。
在最初的时间里,他一点也猜不透茶客的情况。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继续观察,不断总结规律。终于,他发现自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他心里非常高兴
,觉得观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嘉诚对一些常客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了如指掌。比如,谁爱吃干蒸烧麦、谁爱吃虾饺、谁爱吃肠粉加辣椒、谁爱喝红茶、谁爱喝绿茶,这些都像是一本帐似的在李嘉诚心中记着。甚至一个陌生人来到店里,李嘉诚也能把他的身份、地位、喜好和性情给揣摩出来。 李嘉诚投其所好,而且待人也非常真诚,顾客从他那里感到特别受尊重,高兴之余,自然乐得掏腰包。
能赢得顾客的喜欢,并能让顾客自己主动掏钱,自然也能获得老板的欢心。因此,李嘉诚更加自觉地训练起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他因此很快成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堂倌,并且很快地了解了各种人情世故。另外,茶楼也是一个传播生意讯息的地方,李嘉诚也暗自从茶客的谈话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做生意的技巧。
在当时而言,李嘉诚训练自己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主要是为了能胜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后来,他这种本领却派上了大用
场,成为他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假如没有这项本领,后来的他也不会有那么辉煌的成就。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付出多少,你想要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晦的,需要你去识别。倘若你得到一份低贱的工作,你总是抱怨它与你的身份不符合,与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的话,那么你将什么也得不到,倘若你将其作为训练自己的毅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手段,你将大有收获。此时干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等待最佳时机,抓住可及的财富
做生意就应该像草原上老练的狮子,勇猛且有耐心,静候在草丛后,一旦时机成熟便果断出击,使自己赢得眼前可及的财富。
等待是一个表面消极其实积极的概念。等待意味着什么呢?不任意妄为,不急不可待,不饥不择食,不铤而走险,不降格以求,不动辄得咎,不随风摇摆,不机会主义,不低级趣味,不蝇
营狗苟,不出卖灵魂。等待的后面是一种尊严,一种信念,一种节操,一种原则,一种大道。等待的同时能使你在商场上有更好的发挥。
善于等待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真正有信心、有能力、有头脑、有见解的人。 在战场上,是需要等待战机的,敌人来攻,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正盛,不能出战,等到再而衰,三而竭之时,敌人士气衰弱了,便是出战的好机会,可一战而胜。这是《战国策?曹刿论战》一篇中的著名作战思想。在伏击战中,时机也是很重要的,布好了一个口袋阵,等敌人来钻,前面的要先放过去,等到主力全部进了我方包围圈,再突然发动进攻,把口袋扎紧,毕其功于一役。经商也是如此。
“凡是想有大成就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太急躁,而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念去选择最佳时机。”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经商的重要法则。李嘉诚在兴建第一个大型屋村黄埔花园屋村项目的时候,就是以其惊人的耐力等到最佳时机,从而获得了巨大成功的。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时候,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采取了经济封锁的行为,港英政府不得不关闭对华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转口贸易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转口贸易是香港的经济支柱,对华禁运之前,香港的转口出口占全部出口的89%,也就是说,香港本地产品出口的比例只占全部出口比例的11%。 从二战以来,这是香港经济最大的灾难。悲观情绪一直徘徊在香港的经济界,可是很快就被蓬勃兴起的加工工业一扫而光。港府制定出新的产业政策,从此以后,香港经济由原来的转口贸易型转向加工贸易型。
香港市场有限,资源匮乏。“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香港加工工业的显著特点。原料和市场在海外,利用本地劳力资源赚取附加值。香港的工业化以纺织成衣业为首,塑胶、玩具、日用五金、手表装嵌等众多行业相继崛起,打造出了一个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活跃局面。地产、金融、交通、航运、通讯、仓储、贸易等,全都向加工业倾斜
或靠拢,加工业慢慢地成为了香港新的经济支柱。
李嘉诚把目光转向塑胶这一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塑胶业在世界也是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以本地为主,然后再迅速扩展到海外。 李嘉诚对推销这一工作可谓是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的被卖了出去。接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握着一大把订单,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的工作制是三班倒,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出货。
他不再是惟一的管理人员,他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在投产后一直都是那么顺利,可以算是一帆风顺。
1982年,中英双方展开了一场谈判,香港爆发出了信心危机,楼、股受挫,英资财团怡和更宣布迁址及纷纷变卖资产,对香港的前途表露出了怀疑。早知北京心意的李嘉诚却抓紧这个时机,发展大型住宅区,不仅表现出了对
香港的信心,事后亦证明为长实带来以百亿计的庞大利润。
李嘉诚在接管和黄之后,首先就部署将红勘黄埔码头拆卸重建,长实、和黄各占一半。初期政府批出补地价要38元,李嘉诚耐心的等到八三年,香港信心危机,楼价低潮时,长实才以极廉价的3.9补地价,并一口气发展九十四幢住宅,名为黄埔花园,成为继美孚新村后,香港另一个大型屋村。黄埔花园于1990年全部完成,一共为集团带来五十三亿元的利润。 2001年8月的一天,和记黄埔的德国3G的投标数字高达50亿美元。这笔令人目眩的巨额资金是包括和记黄埔在内的六家国际财团,用来竞投德国第三代移动电话(3G)六份营业执照的。但是,正在项目组员工打算大拼一场时,董事长李嘉诚却给总经理霍建宁一个指示——放弃!李嘉诚认为,胜算太少时应该等待机会再行动。李嘉诚懂得,只有审时度势,把握最佳时机,才能成为赢家,这种对时机的运用靠的就是商人敏锐的直觉和对市场的把握能
力。
一个人要善于等待,并在等待中时刻准备着,只有这样,在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它。 4.多元化是不败之基
李嘉诚说:“惟有多元化企业才能避开风暴冲击,新经济是一个持久的方向,企业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才会成功;但若要永续经营,仍需旧经济的诚信精神。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一个企业同时经营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经过多元化扩张才发展成企业巨人的,企业的历史越长,经营规模越庞大,所涉足的领域就越广泛。
不懂得该怎么运用多元化经营的商人,头脑都缺乏一些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意识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经历了数年的艰苦磨炼与奋斗之后,李嘉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他制定了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在大力向海外和内地开疆拓土的
同时,也把眼光瞄准了高科技产业。
1988年的时候,由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情况,以及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这一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比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这时已经具备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夺取第二电讯网经营权。 最终,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在1988年2月24日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打算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放卫星覆盖亚洲,想进行双管齐下。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把第二电讯网经营权交给有实绩的和黄。而这时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是他的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
港府的条件是投资承担最低线是55亿港元
,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和黄集团的首脑对是否在港重点投资举棋不定。最终,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得到了这个经营权。
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退出角逐。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亚洲卫星一号”的原作用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黄通讯负责经营。李嘉诚运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开始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卫星电视不仅为李嘉诚、李泽楷父子赚了大钱,并且成就了李泽楷出山的第一功。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和黄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开始涉足英国的电讯市常然而这一行动有点出师不利,新收购来的公司长期都处于一种亏损的状态。
1994年,李嘉诚又对电讯业务进行了重新的包装,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业务,并且还改名为“橙”(Orange)。起初并不被业界
看好,但后来渐渐被接受。此举不仅使和黄获得1130亿港元的巨额收益,而且成为德国最大流动电话公司曼内斯曼的单一股东,等到两公司合并在一起后,和黄能够更容易地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它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
和黄财务顾问指出,在全球中,这项交易是有史以来第22大合并收购,香港舆论则把它称作是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国际并购交易。 为了使这桩交易成功地进行,李嘉诚亲自指挥和黄,与曼内斯曼公司进行了共计一周时间的紧张谈判。虽然一周时间不算长,但也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都能够了解到最新消息,李嘉诚临睡前故意把手提电话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防耽误最佳战机。
这项交易完成之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
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惟一一位华人。
李嘉诚现在已经拥有了好几家上市公司,资产超过1千亿美金,其中和记黄埔拥有七大行业,包括电信、港口、基建、地产、零售、能源、财务等。这七大行业个别的息税前净利成长率最低-50%、最高是200%,但七大行业的加权平均息税前净利成长率最低的竟然只有-5%,而最高也不过是20%,足足小了十倍。所以说,这七大行业的之间有着互补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和黄。这个稳定正是和黄成功的关键之处。 李嘉诚的案例告诉我们多元化经营是可取的,各行业间的互补也是非常关键的,不然无法减低企业经营风险。大多数企业都希望通过不断投资、多元化经营来寻找扩大机会,对于招商会上的项目洽谈特别感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为。因为水力、汽车、电力乃至零售等等,大家所能想得到的行业,大部分的已经面临着投资饱和过度竞争,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可能是客观冷静的不可
行性报告,而不是雷同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5.竞争中寻求共存 商人求财,以和为贵。也就是说,商人不能与人争强逞能。风华少年之血气之勇,为商人所不屑。商人要笑脸迎客,用脑不用力。虽然商人不能表现得很懦弱,但应有谋还需有勇。然而,在商场的竞争中,和气生财是商人必须谨守的商业本质。
由于人是管理的主体,所有的管理活动又都是由人来操纵执行的,因此说,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善于与别人沟通。关注对方的需求,寻求双赢的利益,达成共识是操作时的要点。
一个人要让事业取得成功,固然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发现,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一个人如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那么他努力的成绩会在别人反对或制肘之下被抵消。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李嘉诚少年的时候,做的工作只是个茶楼
跑堂的,每天都需要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可以说天天处于疲乏之中。听茶客聊天,自然成了李嘉诚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那天,一位茶客在茶楼里喝茶,他与他的朋友们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经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是一件很神奇也很刺激的事。这时候,李嘉诚听得太入迷了,竟然抛掉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记及时给客人冲水这一任务了。 这时,另一名跑堂伙计看到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面前的杯子早已是空空的了,这名伙计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地拿起茶壶给客人倒开水。因为动作太匆忙,他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到了客人的身上。
李嘉诚心想,这下可糟了。他被吓坏了,只得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道歉。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侯的大爷。假如遇上的是蛮横的茶客,必定会甩堂倌几个耳光,并且还会把老板找来理论
个不休。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