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作者:李卫东

_3 李卫东(现代)
中国关于第二次开天辟地的神话有以下几则:《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曰: " 当其(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占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 这则记载主要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淮南子·天文训》载: " 昔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这则记载主要讲述天地分离的过程,其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即 "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我们在后面将详细解说。《淮南子·览冥训》称: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糮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 它说到天地分离的后果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还有两条记载说得比较模糊,《尚书·吕刑》说: " 蚩尤唯始作乱,延及平民,目不寇贼鸱羲,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杀戮无辜。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只,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德,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同有降格。 " 这则记载后人添加的成分过多,象仁德、兼爱等思想,而且把黄帝和颛顼等三个人的神话溶为一体, " 绝天地通 " 的是颛顼而不是黄帝。《国语·楚语》中有一条旁证: " 颛顼受之,乃令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
通观这几则神话,线条是相当清楚的,一场战争后天地发生了分离。在上一章里,我们认为,这场战争是外太空人之间的内部冲突,他们进行的战争,类似人类的热核战争,我们在地球上已经找到了许多这方面的证据。有趣的是中国纳西族《创世纪》史诗正好可以印证我们的以上假设,它讲的也是第二次开天辟地:
野牛大喘气,
气喘震山岗。
野牛眨眼睛,
好像电闪光。
野牛伸舌头,
好像长虹吸大江。
天又在摇晃,
地又在震荡。
不重新开天不行了,
不重新辟地不行了。
松树遭雷轰,
轰成千段;
栗树被地震,
震成万片。
细读这首史诗,给我们的感觉是,它不是在说一条野牛,简直就是在描述一场战争:巨大的闪电,火红的光芒,炸开了地上的石头和树木,天在爆炸中摇晃,地在爆炸中震荡,在剧烈的震荡和摇晃之中,天地被开辟,地、月发生了分离。
说到这里,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在世界上关于第二次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唯独中国的神话讲得最为详细、具体;在世界所有民族中,也唯独中国有对天的奇异崇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月球就悬浮在北方地轴附近,而且靠近中国,我们的先民比世界其它民族感受得更为深切。这个推测的证据,就是中国关于 " 天梯 " 的各种传说。
在世界范围内, " 天梯 " 或 " 天柱 " 的看法几乎只存在于中国的神话中。 " 天梯 " 、 " 天柱 " 是联系天与地的中间桥梁,起着支撑天地的作用,同时还有天地间通道的功能。中国关于 " 天梯 " 的神话十分丰富,最早盘古开天的神话里就有天柱的影子,是他在天地中间一站就是一万八千年,实际上,盘古本身就是一根天柱。后来的神话,将天梯分为两类,一类是树木,一类是高山。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 " 建木 " 相连。《淮南子·地形篇》记载说: " 建木在都广,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 《山海经·海内篇》说: " 有木名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楼,下有九拘,(建木)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 事实上,支撑天和地的不但有建木,还有一种叫 " 若木 " 的大树,《淮南子·地形篇》云: " 若木在建木西,未有十日,其华照下也。 " 这种叫建木或若木的大树,一方面支撑着天地,一方面作为天上神国和地上人间往来的一条通道。《山海经·海内经》就说: " 建木……太皞爰过。 " 太皞是中国五方天帝之一, " 爰过 " 就是上下于天的意思。《淮南子》也说: " 建木……众帝所自上下。 "
除了大树以外,天和地中间有石柱或高山相连。共工战败后,一头撞倒的不周山就是连接天地之间的大石柱。昆仑山在神话中也常常被用来联系天地,《淮南子·地形篇》说: " 昆仑之岳,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调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 大家知道,太帝就是 " 天帝 ",是中国神话中神格最高的一位天神,他居住的地方自然是神仙府地——天国啦!那么,昆仑山自然也就成了联系人间和天国的桥梁,在本质上讲也是一根擎天大柱。神话中当作天梯的,除不周山、昆仑山外,还有肇山。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在华山青水的东面,有一座大山,名叫肇山。有个人名叫柏高,他勇敢地攀登上肇山到了天国。另外,还有一座叫登葆山的也是天梯,《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 " 巫咸国在登葆山,群巫所以上下也。 " 除了以上这些 " 天梯 " 或 " 天柱 " 外,中国神话里还有一条天通道,就是颛顼 " 绝天地通 " 的那一条,只是我们已经不知道这撑天巨柱现在何方,也许就是以上提到的 " 天梯 " 或 " 天柱 "。
为什么在全世界唯独中国有如此丰富的 " 天柱 " 记载呢?按照我们以前的种种推测,这只能说明,当时月球就悬浮在中国的上空。因此,天地分离的事件也正发生在我们的头顶上。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月球人与反叛者之间在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酷烈的战争,月球宇宙飞船也被迫加入了战争的行列。美洲奥里诺科河上游的沙里瓦·阿卡瓦部落曾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 " 善良的神和邪恶的神为争夺对宇宙的统治权,双方发生了战争,善的神从天空发出强劲的闪电来保护盟友(大地) "。在 " 可怕的战争 " 中,我们曾见到过这种叫做 " 闪电 " 的武器,它是一种能产生高爆、高热的武器。当然,反叛者也会轰击月球大本营,很可能月球宇宙飞船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创伤,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也许是损坏了先进的反引力装置,使它再也无法留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否则,地球的巨大引力可能会将它彻底摧毁,所以它不得不上升到一个受地球引力影响相对小的安全轨道。从盘古神话中我们看到,月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损坏严重,几次差点坠毁地球,最后,它还是顺利地盘旋而上,天地发生了分离。
地轴会偏移吗?
我们之所以肯定天地分离是事实,而不是杜撰,还因为天地分离的神话里,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凭人类的想象就可以创造出来的。《淮南子》在描述天地分离时,曾说到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即 "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除非一次巨大的天象变动,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够凭空想象出这个情节。当时的人肯定在天地分离时看见北极星等其它一些定位星辰相对于地轴的指向,并非像现在这样基本对准北极星,地轴在人类大灾变(包括天地分离)中发生过严重的偏移。
那么地轴以前的方位是怎么样的呢?
《山海经》是中国重要的一部上古文献,它涉及地理、天文、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本上古文献,我们了解得很少,甚至有许多内容至今读不懂。后人在研究山海经时发现,这本书的定位与我们目前的定位大不相同。《山海经》第一卷是南山经,依序各卷为西、北、东经,其海内、海外经均按南、西、北、东的方向记述。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奇怪的定位法呢?各家意见很不相同。最近,有一位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从南半球向北半球旅行,最后定居丸州(中国),因为在地球北部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在地球南部则刚好相反。
这个观点有合理的成份,但却没有证据。《山海经》定位的原因,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解释。我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后人追记前人事迹的作品,因此,它很可能是按前人生活时的方位来记述的,即现在的南方在远古的时候很可能偏向东,这是因为地轴向现在的西北偏移造成的。有这种可能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些其它证据。
大家知道,现在的地轴是南北向,与赤道平面几乎成 90 度角垂直。在地轴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造成的。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随着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太阳光直射范围逐渐向北、向南移动,但最北不超过北回归线,最南不超过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地区就长期见不着太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极也会有相同的情况。因此,南北两极的年平均所气温都在-10 ℃左右,既使在最温暖的季节也不会高于 8 ℃,而且为时甚短。
然而,在历史上南北两极并非像现在这样寒冷。在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北冰洋并没有处于封冻状态,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洋,《列子·汤问》里,黄帝就曾担心海上 5 座仙山会漂流到北极去沉没,所以派了 15 只大龟轮流驮负。《山海经·海内经》中说,北极地区有幽都城,上面住着鬼魂,实际也在变相地说明北极可以居住。
不久前,荷兰的一位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座很大的古城。发现时,古城的 90 %已被冰雪覆盖,只有一些建筑物的顶部露出冰面。现在已在这座古城中发现宫殿、寺院、讲坛等遗址,但建造这座古城的人已经消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明是什么人建造的古城。据推测,这座古城已有 1 万多年的历史。
早在 19 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内发现煤层,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 1985 年 8 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是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 1986 年 6 月 25 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 6 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烨、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情况说明,在人类已经懂得建造城市的时期,北极还是一片鸟语花香、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来到南极考察,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许多矿物,除各种有色金属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的蕴藏量估计有 5000 亿吨,石油的蕴藏为 400 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想起了 1929 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条件应该是对等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必定温暖。图五 现在的和远古的地轴
南北两极被冰层覆盖已有 15000 年的时间,上面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太阳照射的角度。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改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行不通,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一经形成就以这条固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看来只能是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两极脱离极地,变得温暖起来。根据古史里的其它证据,我们判断: 15000 年前地轴是向现在西北一东南方向偏移的(见图五)。
《山海经·海内经》: " 有木名曰建木,百仞无技,(上)有九楼,下有九枸。(建木)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 《淮南子·地形篇》称: " 建木在都广,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 据考证,成谓的 " 都广 " 就是现在的成都。这则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但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颗大树在太阳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呢?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林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接近赤道影子越小。而现在的成都在北纬 30 度线上,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照下无影的情况。但是,如果地轴向西北一东南偏移一个很大的角度,成都就有可能进入北回归线之内。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制造钟表的,大约是 14:12,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及南北纬线 15 度范围内。可是,上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 30 度线上。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很可能当时埃及正位于这个时区内,这也说明地轴不在现在的位置上。
雅利安人曾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这本书说,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在他们头上出现一次, 1 年好像是只有 1 个白天和 1 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极地。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渐渐的这个地区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只好迁移。这也反过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之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向。
根据以上这些证据,地轴在很久之前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而是向西北——东南偏了一个很大的角度。大约在 1 万年前一场巨大的事变,使地轴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上。这个事变,我们认为就是天地分离。被击坏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产生的巨大引力使地轴迅速向现在的位置上移动,整个过程大约只有几个月。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巨变,产生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大洪水是怎么发生的?
在解释这场人类大劫难之前,必须搞清楚这场洪水的几个特点。
据现有资料,这场洪水主要发生在地球北半部大陆,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
这场巨大的洪水持续的时间很短。据《圣经》记载说,洪水持续高涨了四十天, " 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 "40 天后,洪水开始退去,到第一百五十天完全退尽。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是世界上记载大洪水最完整的资料。据说,这部史诗是根据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西纳比斯亲口述说的传说写成的。诗中记载,大洪水一共持续不断高涨了 12 天,然后开始退去,到第一百二十九天彻底退完。中国西南部伏羲的传说也说洪水退得极快,使伏羲父亲坐的船一下子从空中摔了下来。
据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从东南方向退去的, "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以往研究大洪水,都是把它作为一个孤立事件来研究,这样虽然能使具体问题得到深入研究,但却不能完整解释整个事件的发生,有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统不到一起。我们把大洪水放到一个连续不断的事件中去研究,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大洪水是海侵事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淹没大陆高山的水,绝不是来自降雨,虽然在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天降大雨的情节,但这决不是导致洪水发生的原因,只能看作是洪水发生时天气异常的表现。
那么,大洪水是怎么发生的呢?
索菲亚天文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地星(其直径 770 公里,约是月亮的 l/5 ),从地球半径 6 倍的距离( 37800 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比普通涨潮大 10 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当被击损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以前的正北)缓慢离去的时候,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的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所有的生灵。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 1000 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汪洋中一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好像一个一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地月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地轴向现在所在的方向移动,住在一些高原和山区地带的人们发现,北半球夜晚的许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好像西北方的地势越来越高,天空从西北方坠落下去一样(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相反,东南方向的夜晚却出现了许多新的星辰,就好像东南方的大地在天空中越陷越深(地不满东南)。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距地球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侵的海水随惯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在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沧海桑田,据考证,这句成语出自《神仙传》,仙女麻姑见到仙人王平后说了这么一番话: "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 这就是 " 沧海桑田 " 成语的由来,它的本意指大海变为农田,农田又变为大海的过程。现在多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仅仅出于人们的想象吗?沧海桑田在地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的确出现过多次,但地球的自然演变过程极其缓慢,几千万年未必有多大变化,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根本不会看到地球的这种自然演变。所以,我们认为 " 沧海桑田 " 的源头,肯定与大海浸事件有关。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幸存下来的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看到巨大的海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吞没了平原和高山的情况,也看到了海水向东南退去露出陆地和山脉的情形,所以才能把看到的这个全过程用一句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 " 沧海桑田 "。这是大洪水发生过的又一有力证据,而且说明大洪水是按我们猜想的方式发生的。
消失的大陆
地月分离时的强大引力以及地球旋转轴在向现在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地壳在这一巨变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特异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更加剧了地壳的大变动。大陆架上的许多陆地及海洋中的不少岛屿滑向大海沉没了。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变形,在不少地方又出现了 " 造山运动 "。
上引《列子·汤问》中 5 座仙山中的岱舆、员峤二神山漂流到北极沉没于大海,是中国最早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巧的是,在西方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那就是大西洲之谜。
大西洲最早见于古希腊圣贤柏拉图的记载(大约是在公元前 350 年)。据柏拉图的记述,埃及大祭司曾于公元前 590 年,对到埃及访问的雅典立法者梭伦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名叫 " 大西洲 " 的岛国,其面积有 2000 万平方公里( 20 万平方公里?),大致位于赫尔克里士柱石以外的区域,其上居住着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阿特兰蒂斯王国。后来大约在梭伦访问埃及前 9000 年,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大暴雨把这一优秀的民族统统埋入了地底。大西洲也沉没于海底消失了。希腊人只不过是这个聪明而高贵的种族的后裔。柏拉图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应该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中(大西洲即因此而得名),正好直布罗陀海峡古又称为赫尔克里士柱石。
几千年来寻找大西洲的人们蜂涌大西洋,企图在哪一个地方找到远古时代沉没的大西洲的断壁残墙。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类除了发现一望无际的浩浩波涛外,连大西洲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1772 年的复活节,荷兰远征军雅可布·罗格温的舰队驶进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后来被命名为 " 复活节岛 "。岛上的古老传说又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心:首领发现他的土地正在慢慢地沉入海中,于是便将所有的臣民集中起来,乘上能够远涉大洋的大船,当他们航行到天涯时,只找到一块叫做毛利的小岛,而整个大地都沉到了海底。人们相信这是又一块大陆沉没的记载,人们想象在浩瀚的太平洋可能存在着已经消失的大陆,并称之为太平洲。欧洲人虽然没有在太平洋里找到沉没的太平洲,不过,他们发现,太平洋上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虽然相距都十分遥远,但岛上的居民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习俗等。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也发现,这些众多岛屿上的动物和植物分布基本上差不多,它们在远古以前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有的人因此推断说,在很久之前,这里是一片大陆,后来海洋淹没了大陆,太平洋中的岛屿,只是那片大陆山脉的顶端。从目前来说,我们还看不到能够支持这一推测的证据,但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一定能在太平洋底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不论以上陆地沉没的记载是否属实,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海底大陆架上确实发现不少水下古城或海底建筑物。发现的地点有:大洋洲、美国、古巴、墨西哥、秘鲁、直布罗陀海峡等。在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中,人们也发现海底有不少古河道的遗迹。这些事实都无可辩驳地指出,在很久以前,的确有些陆地在巨变中沉没到了海底。
地月分离的时候还诱发了大地震、火山等巨变,造成地壳发生严重的扭曲,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地貌。居住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丹麦领属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中间流传的古老的神话说,大灾变以前,这里的地形不是这样的,当时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出现了山地。另一份古文献《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记载着由于喷发了炽热的熔岩而形成了红色的山。在中国也有许多造山的传说,比如像南方地区 " 飞来峰 " 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被《西游记》的作者吸收到故事中变成了 " 五行山 " 的来历。《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写道:孙悟空在天庭官封弼马温,但他嫌官小职微,大嚷着 " 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 ",结果发生第二次大闹天宫的事件,打得众天兵天将无法招架,打得玉皇大帝不敢出来。正当他得意洋洋一路打下去的时候,刚好碰上玉皇大帝从西方请来的如来佛祖。两个人打了一赌:如果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跳出如来的手掌,那么玉皇的宝座就归他。结果孙悟空输了,正耍赖逃跑的时候, " 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个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 ' 五行山 ',轻轻地把他压住。 " 这个故事的情节与 " 飞来峰 " 的传说相差不远,看来他们是来自同一神话原型,大约就是 " 愚公移山 " 的神话。
《列子·汤问》记载说: " 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徽出人之过也,聚室而谋曰: ' 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 ' 杂然相许。遂率子孙即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齿,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北方愚公曰: ' 汝心之固,固不可,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这就是著名的 " 愚公移山 " 神话。千百年来人们只从中看到 "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 的气势和精神,而没有人去想一想这个神话形成的背景。我们认为, " 愚公移山 " 和 " 沧海桑田 " 形成的背景是相同的,它反映过去的时代里地壳曾发生巨大的变动给我们先民留下的记忆。 4 、幸存的人类
埃及大祭司告诉雅典立法者梭伦:大灾变杀死了全部住在海边和河边的人,而安然活下来的,都是住在山里 " 粗野、无文化的牧人 "。
神话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神话产生于山区,少数平原地区的神话也是从 " 山区神话 " 演绎而来。《山海经》整部书基本记载的是大山和高原。
中国古代所有封禅大典为什么一无例外都在泰山举行?
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泰山拜祭的不是天,而是水。是大洪水后幸存者拜祭亡灵的遗俗。
《绎史》引《归藏》云: " 蚩尤金九淖以伐空桑。 " 空桑即今山东曲阜,与泰山处同一纬线。
《史记》中说: "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 为什么又借用泰山来比喻其重,比泰山重的山多得是为何不用?
河图洛书、气功八卦、瑜珈术、金字塔……大灾变造成上古文明的断裂,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不得不在人类文明的浩劫中重新破译、重新探索、重新开始——
两次世界大战留给人类最惨重的损失是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就在本世纪初,紫禁城内的中国皇帝们也决不会想象电视机为何物。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以几何级数飞跃发展的,同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地球居民来说,科技的普及又是梯度渐进的。就在今天,中国还有上亿人口的文盲存在——按照专家们的估计,实际的文盲数字有可能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如果设想将中国这上亿人口的文盲集中起来成立一个自治区,这个自治区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地月分离引发的诸多灾难(主要是大洪水)毁灭了人类当时的文明世界,极少数幸存者就沦为文化的乞丐,又无处乞讨。
无论在神话还是在宗教中, " 天传神授 " 给人智慧的故事是屡见不鲜的,甚至在传说中也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例如周朝的姜太公,汉初的张良,都是得 " 天书 " 而有智的。考察宗教我们会发现,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中,都是极其重视 " 科技人才 " 的培养的,基督教的神学院更不必说,就是佛教、道教培养人才也都是有传统的,天文、历法、数术、化学、医药、哲学,门类繁多,甚至还有像少林寺那样专门教习武术的场所。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我们神充当人启蒙教师的假说,可以看作是神人相杂期形成之传统对后世的延续——神的传道者们秉承神的旨意继续对人启蒙。
因此,幸存的人类在老师离开之后从头学起,学习那些原本就不懂得的 " 天书 " 就显得格外吃力,他们往往记住了 " 公式 " 而忘了 " 原理 ",背会了 " 单词 " 而不懂 " 句法 ",就象我们只知有经络、穴位却不知经络、穴位为何物——顺便说到,在神话中经络、穴位之说是神教给人的。
这里还要附带提及 " 诺亚方舟 " 的故事。这则故事说,上帝在大洪水之前告诉诺亚预先建造一艘大船,将地上的物种(动物、植物)装进船中,以便在洪水后继续让它们繁衍。这则神话故事在我们看来,就是 " 寓意 " 幸存的人类神的启示下,继续他们以前的文明,以免中断。
从高山走下来的牧羊人
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大劫难成因的全新假说:由于地球与月亮的分离,导致了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世界上一直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神话,有许多把月球看作是宇宙大灾变的罪魁祸首。例如,芬兰的故事诗《卡列瓦拉》和南美洲的各种传说,都认为字宙大灾变的原因在月亮上,这与我们的假说不谋而合。可悲的是,这场宇宙巨变并非出于自然原因,而是因人为因素造成。
我们不该指责那些创造了我们的月球人制造了这场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洪水,因为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在生存的面前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尤其是以我们地球人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这一事件的好坏,那就更加没有道理了。相反,我们还得感谢那些神创造了我们的生命,是他们使许多人逃脱了这场灭顶之灾。
在现在的记载中,我们发现在暴发大洪水之前,少数的洪水幸存者都得到了神的警示,比如,中国伏羲的神话里,伏羲兄妹正是得到了雷公的警示,躲进从雷公牙里长出来的葫芦中才逃得了性命,我们才有了祖先。这类事例在其他民族的神话里记载也颇多。
在巴比伦的叙事诗中,谈到水神埃亚向科希斯特劳斯的国王发出有关洪水将要到来的警告,他说: " 乌巴尔的儿子特乌特啊!拆了自己的房子造船吧!不要考虑自己的财产,如果生命得救,请为这件事高兴吧,别忘了在船上装上各种动物。 " 在阿其斯台卡的古写本中,神也这样说: " 停止用龙舌兰造酒吧!再挖空大杉树的树干造一个独木舟,到特索斯顿特里。这月,洪水滔天时,请进到这个独木舟中! "
《圣经》记载说: " 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上帝就对诺亚说: ' ……你要用哥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 "
在太平洋诸岛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徒,向人们发出了关于灾变即将降临的警告。根据传说,凡听了使徒的话,造了筏子的人都得救了。缅甸的《编年史》中记载说,从最高僧院来了一个人, " 他穿着黑色的衣服,出现在人们集中的地方,在全国到处周游,以悲痛的声音,向人们发出关于近期内即将发生灾祸的警告。 "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毕竟是无情的,在它肆虐陆地的时候,吞没了人类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美好家园,吞没了大家的亲人和朋友,从感情上讲,人们不可能轻易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在洪水过后的神话中,人们产生了对神的敌视情绪,把他们说成是想把人类斩尽杀绝的刽子手。比如,住在墨西哥的阿斯台卡人传说,一位名叫奇特拉卡凡的神,向名叫那塔的人发出了关于势必降临的大灾变的警告,并告诉他造一个方舟逃命。大洪水果然降临了,地上的人都死光了,而那塔和他的妻子却逃脱了灭绝。当洪水退去之后,那塔和他的妻子开始点烧鱼。烧鱼的香气四处扩散,阵阵飘到天上。诸神判断一定有什么活下来了。他们生气地叫嚷: " 谁点火了吧!为什么这样烟气冲天? " 愤怒的诸神,想要彻底灭绝人类。但奇特拉卡凡却请求其他诸神帮助逃得性命的人,这样人类才没有被灭绝。
大家知道,圣经中的神话传说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的,它直接发源于古巴比伦的神话。在古巴比伦神话中也记载说,当洪水过后,幸存的人们开始点火做饭,诸神闻到烧烤动物的香气, " 像苍蝇一样集合在一起 ",纷纷议论,从这香味上,诸神知道了肯定有人逃脱了这场洪水,他们也像墨西哥的诸神一样感到十分愤怒,想彻底杀死逃脱性命的人。这时,曾向人们发出洪水来临警告的水神埃亚,极力调解诸神的愤怒,人类才幸免一死。从这几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制造洪水的诸神怀有极大的敌视情绪,这是一种悲愤的犯恨,神不再是人们颂扬的对象,不再是善良的象征,而是一群想灭绝人类、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人类真是多灾多难,在神与神的战争中人类被无辜殃及,许多人、许多城市和居民点被化为灰烬,紧接着又是一场无端的滔天洪水,人类没有在这一系列灾难中灭绝,已属不幸中的万幸。可惜的是,人类在 " 神 " 的指导下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第一次文明(史前文明)竟随着滔天巨浪湮没了,人类文明发生了断裂,幸存下来的人们,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没有能力使上一次文明延续下来。
看一看我们这代文明的分布特点,大家就清楚了,现在世界上不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乎都在大平原或谷地或沿海岸线等地方。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往往会在上述地点建立居民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地势平坦,众多的河流使大家便于交流。那么,上古的人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上一代文明的遗迹,一般都具有以上的地理特点。象中国,巴比伦、印度、埃及等。在这些地区,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发展速度也快一些,我们以前谈到的外星人对人类的早期教育也多集中在这些地区。但也有一些民族或部落散居在高原或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相互间的往来很困难,相应的发展速度也就十分缓慢,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根本无法与平原或谷地的文明相比。但历史证明,他们是幸运的。北侵的巨浪首先吞没了文明发达的平原和谷地,那里的人类和文化统统在洪水中消失了,而那些高山或高原上十分落后的牧羊人却幸存下来。看看世界上关于少数人幸存的神话吧!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逃到高山上才幸免于难的。我们相信这类神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在那场大洪水中唯有高山或高原地带的人类有机会幸存下来。据说,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在埃及访问的时候,遇见埃及的一位大祭司,他告诉梭伦说:大灾变杀死了全部住在海边和河边的人,而安然活下来的,都是住在山里 " 粗野、无文化的放羊人和放牛人。 "
大洪水过后,从高山上走来了牧羊人,可惜,由于他们自身发展就十分落后,根本没有能力把上一次文明接续下来,只在记忆当中保留了上一次文明的一点灵性,当他们从高山下到平原后,把记忆中的那点灵性记载下来,这便成了我们今天谁都无法解读的东西。然而,他们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是大洪水的见证人。于是,他们将看到、听到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来,又经过几千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经过无数人的不断加工、改造,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今天保存下来的神话,在剔除后来传讹附会的成分后,我们会嗅到很浓、很浓的火山气息。
比如说,中国神话中许多神的事迹大多可以在盘古、伏羲的事迹中找到蛛丝马迹,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来自西南山区地带。还有美洲印第安神话,绝大多数来自于山区的土著居民。纯属平原地区的神话极少,许多都是从山区的神话演变而来的。再者,我们从神话里发现,神话离不开高山,绝大多数的神都居住在高山上。中国《山海经》中记录的神话最多,但这部书基本记载的是大山和高原,书中几乎所有的神都住在高山或高原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从高山来到平原的人们对他们的早年生存地有着一份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口传所看到的历史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将这种感情带进了神话。我们之所以强调神话原型的重要性,其原因就在这里,这其中有我们人类已经丢失或早以淡忘的记忆。
泰山拜祭的真相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围绕泰山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千古流芳的奇文妙句。从泰山脚下一路上去,到处可见各种摩崖碑刻,据说这一坏习惯最早发端于秦始皇,他在东巡的时候在泰山上刻石鼓文为自己歌功颂德,后世也就纷纷效仿起来。但为什么泰山在中国文化里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谁也说不清,很可能来自一种古老的习俗——泰山祭天。
中国人崇拜虚无的天帝,这种崇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古老的宗教仪式——祭天。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早在黄帝时就有人立庙拜祭天帝,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有争议,但这条材料至少说明祭天的宗教仪式十分古老。一般来讲,祭天的地点都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平常都在山顶,如果没有山,就用土筑起一个坛,以象征高的意思。古时祭天有三种仪式:庙祭——在天帝庙里拜祭;效祭——每年两次在城郊拜祭;封禅大典,这是祭天的最高形式,几乎都在泰山举行。
中国是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宗教祭典也分出许多个等级。祭天是天子的专利,任何人不得染指。但春秋以后,由于周天子地位衰落,代之而起的各方诸侯篡夺了周天子的祭天权。据许多记载说,春秋时曾有 72 次祭泰山的仪式;《太平御览》卷 68 引《汉官仪》就记载说: " 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 " 可大家知道,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战乱不休,泰山又处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境内,怎么可能发生七十二次诸侯亲自到泰山拜祭的事件呢?为什么史书中从未有过因封祭泰山而导致战争的记载呢?对此,史学界争议颇多,至今意见无法统一,但许多人以 " 绝对不可能 " 彻底否定了古代的记载,这是不公平的,不能一碰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怀疑上古记载的真实性,如果总以这种方式疑古论古,那么我们就成了古史的创造人,何必再去研究。因此,我们的讨论必须站在承认古史记载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考虑、假设,找出不合理背后的合理性。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地区,海拔 1524 米,是山东全境海拔最高的山,也是中国沿海、尤其是中原地区(古时的中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濒临大海最近的一座高山。我们承认泰山以其雄浑的气势震撼人心,故历史上有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的说法,但这决不是诸侯冒生命危险巴巴地跑来拜祭的原因,也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大度宽容不加阻挡的理由。从泰山所处地理位置上,我们怀疑古时在泰山拜祭的不是天,而是水。
当地月分离时,引发了一场水位高达 1000 米的大海浸。中国沿海和中原的许多地方统统沦为波涛汹涌的大海。高原及高山地带的人逃脱了这场劫难。当洪水向东南退去后,很可能山东半岛泰山以东的地区在一定的时间里还浸泡在海水中。《淮南子·本经训》记: " 共工振滔洪水,以落空桑。 " 《绎史》卷五引《归藏》云: " 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 " 空桑就是现在山东的曲阜地区,正与泰山处在一条纬线。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追随大海退去的踪迹来到了泰山,面对汪洋大海,为了祈祷洪水早日退去,这些山区居民很自然地在泰山上举行了他们的祈祷仪式。这种仪式一代一代传下去,随着岁月的流失,几千年过去了,后人对洪水的印象越来越淡,泰山拜祭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以至后来人们根本不知道先人在泰山祭的是什么,只知道这种祭典十分重要。因此不知不觉把这一隆重的祭礼与祭拜最高的天神——天帝相联系,使泰山祭拜从祭水变成了祭天。由于泰山封祭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所以即使在诸侯林立、战乱不休的年代,大家也都墨守着祖先的成规,齐国不加干涉,各诸侯国也不随意生事,一切都在虔诚、庄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这才有 72 家封祭泰山的可能。
旁证泰山封祭是祭水而不是祭天的另一个证据是泰山府君的观念。
十代同罗是地狱中的鬼王,他们是随佛教一起从印度进口的。可大家也许不知道,中国自己也有一套地狱体系,鬼王就是泰山府君,他掌管着中国人的生生死死。《后汉书·乌桓传》记载说,乌桓人死后 " 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归泰山也。 " 《初学记》卷五引《道书福地记》云。 " 泰山多芝草玉石,下有洞天,周迥三千里,鬼神之府。 " 《史记》曰: " 死有重于太(泰)山,有轻于鸿毛。 " 为什么有泰山是地狱的说法呢?学术界至今搞不清楚,上古的记载里没有一点痕迹说明这个习俗的由来,只知道它大约起源于东汉。
我们认为,泰山祭水和祭鬼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大洪水吞没了许多平原地带的人类。洪水的幸存者们,在泰山举行祭水的仪式中也祭奠那些在洪水中丧生的亡灵,这就是泰山——地狱的起源,也是后代祭天与祭鬼合而为一的理由。
萎缩的文明
马奥利族曾经是一个自由驰骋在太平洋的航海民族,可悲的是,在他们定居新西兰之后,就逐渐脱离了航海,以至后来把所有的航海技术都完全忘掉了。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把这种现象用 " 第二次野蛮 " 这个词来加以形容。这种文化倒退回原始状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曾有一个 " 马达加斯加 " 计划,即把所有的犹太人****流放到马达加斯加岛,剥夺他们一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万幸的是这个计划随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而流产,否则犹太人很可能会发生一次文明的大倒退。
我们人类在洪水过后就曾发生过文明倒退的现象。从高山上走下来的落后的牧羊人,很快就意识到知识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他们在洪水退去的废墟中仔细寻找上一次文明留下的知识,当然,他们的寻找是有收获的。据说,在这场洪水之前,有人预感到人类将要毁灭的命运,所以有意保留下了一些知识。
根据古代埃及历史学家马奈敦的著作,在大灾变到来之前,传说性人物贤哲特特卡,决定把自己的重要知识保留下来。为此,特特卡作为赐与人类文字的知识之神,在埃及诸神的万神殿中受到祭祀。
阿拉伯古代历史学家马斯乌蒂,根据当时的资料,作了如下记载: " 一位洪水之前还活着的帝王斯利德,命令祭司们造两座大金字塔,将他们得到的知识和各种艺术以及科学成果藏在里边。这是为了使这些成就躲过灾难,让后代的人知道。这位帝王还把星辰的及其周期以及其它知识记载下来。 " 同样的事情,在阿布·巴尔库希的著作中也有记载,贤哲们已经预见到大灾变, " 在下埃及用石头建造了很多金字塔,作为灾难开始时的避难所。这些金字塔中的两座长、宽、高均为四百罗科奇(大约二百米),比其它金字塔都出色。这两座金字塔都是用磨过的很大的大理石修造的,石块砌得严丝合缝,好像根本没有接缝。在这些金字塔内部,写有贤哲们打算保存的、令人吃惊的各种知识。 "
巴比伦的历史学家,祭司拜罗索斯(公元前 3 世纪)也曾谈到洪水前保留知识的情况。根据他的记载,帝王科希斯罗斯在知道洪水降临不可避免对,曾命令 " 写一部关于一切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的历史书,将其埋到太阳城希帕尔中。 " 另一位古代历史学家、博物学家约瑟夫·弗拉比记载说: " 他们想,他们的发明成果不要在广泛被人知道以前就被遗忘,于是他们建了一根砖柱和一根石柱,把他们的发明写在上面。之所以在砖柱之外又建了石柱,是为了即使前者被洪水冲倒,后者仍可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使柱子上写的知识广泛被人知道。 " 据说这根石柱在公元 1 世纪仍然存在,就在太阳城的旧址希帕尔。
不管怎么说,高山上的幸存者在洪水过后的平原废墟中发现了大量上一次文明的记载,有一些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但更多的却是他们无法理解的。理解的被保留了下来,更多不理解的除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外,绝大部分被毁灭了。在人类后来的多次战争中,保留下来暂时无法理解的史前文明又被大量毁去。看看巴比伦的历史吧!他们被外来的入侵者彻底毁灭了。再看看埃及的古文明吧!他们同样毁于外来入侵。这种毁灭人类文化的悲剧,一直到近代尚有发生,当西班牙人侵美洲时他们毁去了多少玛雅的文献;当西方人登上澳洲,当最后一个土著居民被残杀,随之而去的又有多少文明的精华。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文明发生了严重的萎缩,甚至倒退回很原始的状态,文明不得不重新开始。
第三章 修复月球
太空人在驾驶月球临近地球时,曾发生过与另外一些太空人的战争。这场意外的战争使地球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使月球受到了创伤。这期间,几乎有十艘与月球相差不多的飞行器飞临月球左右, " 女娲补天 " 和 " 后羿射日 " 的传说,都是当时修复月球和空中战争在人类早期留下的残存记忆。
无论从历史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神话都具有完整的 " 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更是如此。这里,我们之所以说 " 更 ",是强调了中国神话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最著名的神话中,似乎都有着相互的连带关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娲伏羲、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不难发现,女娲的故事可作为这众多传说的一个中心事件。确实,有学者在一本社会通俗读物中曾写道,女娲补天是拥有最多听众的中国神话。
提出女娲补天是历史的真实,是建立在广泛的民俗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时援引人类探月的有关资料作为佐证。如果抛开这些让作者论证这一命题,那便无从谈起。
深入探讨这则神话,我们有必要指出其如下特点:一是如上所说它的广泛性,在我们看来这无疑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口授身传中,这则神话居于数一数二的地位。换句话说,远古先民认为必须要把这则神话世世代代传下去。二是它在神话中的作用,它 " 生发 " 出更多相关的神话故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故事一般的逻辑关系。三是它奇特大胆的 " 艺术 " 构思,足以使任何一位当代作家自叹弗如。四是它与现实人类世界天衣无缝的结合, "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故日月星辰移焉 ",简直如同在气象卫星上观测到了地球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移向 20 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对照一下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
在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中,失败的记录多是控制失灵。近年来,由于太空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正试图对失灵的太空航天器进行 " 修理 " 、 " 回收 ",例如对哈勃天文望远镜的维修等等。
在里根时代,美国曾提出了 " 星球大战 " 的计划,试图构建一套强大的空间防卫体系,这在当时就使全世界觉得,地球人类之间的战争,已经拓展到了空间。到了布什时代,一场真实的海湾战争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只不过由于空中力量(包括空间技术、侦察等)的悬殊对比,这场战争进行到一半便戏剧般地结束了。如果伊拉克同样具有相当的空中力量,这场战争就别有一番景象了。
引出这些题外话是为了说明,我们在本书中提出的女娲补天是对神话的 " 破译 ",其内容情节尽管相似,然而主题却截然不同。
在神话中,女娲是人间的神,她补的 " 天 " 是地球的屏障, " 补天 " 目的是保护地球人既定的生存环境。
而在本书中,女娲是太空人,所补的 " 天 " 即是月球, " 补天 " 的目的是为了修复月球——自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国某些民间传说中,也确实有 " 补天 " 就是 " 修月 " 的观点。 1 、带伤的飞船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科学研究所的 B·列文博士提供的 253 张 " 探测者 " 卫星照片表明,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排列十分有序,甚至是直线分布。研究认为:这是遭受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的结果。
墨西哥古代《编年史》:天空已 " 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 "。《淮南子·览冥训》: " 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无不兼覆……火爁炎而不灭。 "
近年,科学家在南美中部及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陨石粉尘,有些含有大量的镍,普遍认为是宇宙大灾变的结果。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 " 天然 " 卫星,它不远不近地环绕地球飞行,犹如地球的忠实卫士。阿波罗探月资料表明,月球表面是百孔千疮的,多数人认为月球的伤痕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如果我们照此看法来衡量地球,地球未免太幸运了,地球受到陨石伤害的痕迹与月亮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这可不可以说,月球真的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了呢。
月球是一架飞船本身就是一桩谜案,现在又说月球是一架带伤的飞船,难免要使人怀疑它的 " 故事性 "。
翻阅史册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典籍众多关于神秘飞行器的报道中,有很多被古人认为是与月亮有关的,有的甚至明确指出是从月亮上 " 起飞 " 而来地球,古人的结论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但仅这说法就足以使我们想象月亮作为 " 航天飞船 " 的种种可能。请看《拾遗记》中的这段记载: "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搓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西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 "" 挂星槎 ",几乎明确点明是 " 挂靠于大航天器(星)的小航天器(槎) " !
作为巨大的、负有造人使命的航天器,月亮在它 " 灾难性的事变 " 中负伤,应当说是在情理之中的。
月球被轰击的证据
1945 年 8 月 6 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代号 " 小男孩 "。当奥本·海默组织研究原子弹工程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对原子弹的威力抱有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原子弹不过是声巨响而已。但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却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当场死亡 78150 人,受伤 51400 人,后来许多人因核辐射死亡,总计死亡人数已超过 14 万),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在原子弹升起的蘑菇云下化为一片废墟。要知道,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当量只有几万吨级,而美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就有 100 万吨级,目前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当量竟达千万吨级。
本世纪 50 年代,原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意味着远程运载火箭技术趋于成熟。六十年代末,美国又连续实施 " 阿波罗登月 " 计划,证明人类已具备远程攻击的能力。原子弹技术与远程运载火箭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产生了 " 炸掉月亮 " 的想法。美国特拉华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亚伯指出:地球上之所以一直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象火山爆发、海洋风暴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月球有关,甚至人类的某些疾病及精神文化也与月球有关。第一次轰击月球尝试的是原苏联。 1959 年,赫鲁晓夫将要访问美国,此时,苏联的空间技术已领先于美国。为了增加赫鲁晓夫在美国说话的分量,苏联决定搞一次威慑行动,将一枚远程火箭打到月球上。但不巧的是,这枚火箭在发射架上点火后并没有起飞。一位苏联将军为了邀功请赏,竟逼迫科学家在不抽掉燃料的情况下当即检修。然而,就在检修脚手架刚刚搭好的时候,火箭突然点燃,上升中的火箭被脚手架绊倒,燃料箱发生了爆炸,发射场一片大火,数十名科学家被葬身火海。事故发生后,赫鲁晓夫不得不推迟访美日期。人类第一次轰击月球的企图失败了。
人类虽然没有实现轰击月球的目的,但却意外发现月球存在曾被轰击过的痕迹。
大家知道,月球与我们地球一样是太空中一颗旋转的星球,它围绕地球旋转,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但我们只能感觉到月亮绕地球的旋转,它每月定期圆缺一次,周期刚好是 29 天。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月亮自身的旋转,它总是以一面向着我们,而把另一面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是因为月亮的自转速度方向刚好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方向相同。几千年来,人们总是猜想,月球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呢?当人类有了天文望远镜知道月球这一面的情况后,许多人都认为:月球的那一面肯定与我们看到的这一面差不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科学研究所的 B·列文博士,向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美国同行们展示了 " 探测者 " 卫星所拍下的照片。其中 25 张照片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情况,那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科学家们奇怪地发现,在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径 3-3O 公里的火山口,排列十分有规则,其中有若干呈直线分布。这种成串的排列情况与月球正面的火山无规则的分布大不相同。在自然环境下,不论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分布。显然,它们不像是自然形成的。看着这些照片使人想到一种分段标尺射击。比如说,一架俯冲扫射地面的飞机,由于射击速度一定,但飞机的运动会造成地面极有规则的弹孔。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照片后认为,这些火山一定是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在轰击发生时,由于月球的自转形成了成串分布的情况。也有一些人进一步推测,在蒙昧时期,银河系互有往来的生物之间,发生了一场悲惨可怖的战争。
月球曾受到过某种打击的情况在上古神话里也有记载。至今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瓦乌贝斯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 " 突然,晴空霹雳,一道闪电以万钧之势直捣天空……闪电把天空打伤了,鲜血从天上滚滚落下, " 在以前我们曾提到过叫 " 闪电 " 的武器,这个传说显然在说一种打击的力量,它从地面直射天空,这与我们现代发射火箭的情形十分相似,火箭带着一道闪亮的火光冲向天空。只是这个传说中没有打击的对象,我们认为,这道闪电攻击的目标正是月球,纷纷落下的鲜血,实际上是月球表面轰击后四散的岩石,有一部分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像鲜血一样,映得满天通红,这与我们以下将要谈到的人类曾经历过雨火的记载是相符的。如果说以上这则传说还不能肯定这道闪电是攻击月球的,那么,居住在智利阿乌干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却明白说到月球曾受到过攻击,神话说:一位大神用一只兔子打在了月亮的脸上,从此,月亮脸上留下了一个很难看的伤疤。假如我们把这两则神话传说与苏联 " 探测者 " 号卫星所拍摄到的月球背面情况联系起来,就会使月球曾受到智能生物轰击,并被击伤的假说立得更稳。
中国的许多神话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假说的可靠性。《淮南子》说,当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后,心高气做的共工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结果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造成天崩地陷,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这才有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在第二章里,我们已经论述过,上古神话中所谓的天,实际就是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天塌一洞,指的正是月球表面被崩塌一块的事实,这与以上月球曾受到智能生物轰击的假设再一次相符。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月球的确曾被击伤,这一假设有上古神话和现代科学发现两方面的证据。但月球果真是被银河系互有往来的智慧生物击伤的吗?这点我们不能肯定,因为凭我们今天的技术还没有发现在银河系内存在智慧生物证据。根据中国神话叙事极强的内在逻辑性,我们认为,将月球被轰击的事件放在中国神话里记述的一个连续发展的事件中是明智的,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再者,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发现有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迹,这说明地球上确实曾经历过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将月球曾遭到轰击与这场战争相联系是再自然不过了。月球是被反叛者从地面击伤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月球曾被它的反判者击伤的假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旁证,那就是在人类的记忆中曾有过一场天上降下火和发热石头的记忆,这也是人类大灾难记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祸不单行
人类很不幸,在天地分离的巨变中,曾经历过一连串的苦难,真可谓祸不单行。一场意外的战争打破了人类平静、安宁的生活。幼弱无助的人们连同他们居住的城市,被一种可怕的武器顷刻间毁灭;太阳消失了,黑暗和严寒统治着大地;紧接着又是一场灭绝人类的滔天洪水。事实上,人类在天地分离事件中所经历的苦难还不止这些,在人类的早期记忆中还有一场天降大火与燃烧着的石头的灾难。
在巴西西部,有一则古老的传说: " 天宇爆裂,碎片砸了下来,砸烂了地上的东西,砸死了地上的生灵,天和地倒换了位置。 " 墨西哥古代《编年史》中记载说:天空已 " 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 " 《圣经·出埃及记》也说到天上曾下过一场大雹子,伴随大雹的是轰鸣和火光,它还特别提到 " 河里的水都变成了血了…… " 埃及古代哲人伊普沃尔记载这场大雹说 " 树林被毁,再也看不到果木牲畜,大雹使昨天存在的东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 我们怀疑 " 大雹 " 并非冰雹,否则不会造成这样大的破坏。中国《淮南子·览冥训》记日: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火炎而不灭。 "
这几则记载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有亚洲、南北美洲、非洲,在这样广泛的地域里记载了同样一件事,很难说是出于大家的臆造。在我们不知道的年月里,人类很可能经历过一场从天上降下滚烫的石头和燃烧着火的劫难:天空中仿佛破裂一般,大量的石头带着火光呼啸地冲向地球,整个天空被映得一片通红,像鲜血一般,大地上烈焰腾腾,一派凄惨之象。
这场灾难被地质考古所证实。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中心地区发现了大量陨石性物质。这种发现还不仅仅限于南美,地质学家 J· L·沃尔泽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白色灰层(厚约 5-30 厘米)。他对这层同一性质的物质形成得这样广泛和这么厚一事深感吃惊,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宇宙大灾变产生的。当时还了解到,在太平洋的某一层中,含有大量的镍。一些学者通过这一发现,认为白色灰层就是曾经落到地球上的燃烧后的陨石粉尘。
关于这场灾难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伊曼纽尔·维利考夫斯基在 1950 年出版的《碰撞的世界》一书里,把这场灾难归罪于金星。他认为,大约在 4000 年前左右,太阳系发生了破裂性震动,将大量物质从木星中抛出,这些物质形成了最原始状态的金星,它的运行轨道大约在地球和木星之间,但它又是一颗不稳定的行星,曾有几次从地球附近擦过,一些未完全凝聚的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坠入地球,形成了历史上雨火、雨石的记载。大约在 3000 年前,金星与火星相撞后,便占据了现在的轨道。但这个观点在科学界始终受到冷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最早还有另外一颗卫星,它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旋转轨道越来越低,当它不幸突破 " 希洛极限 " 时,地球巨大的引力将这颗卫星彻底肢解、摧毁。被摧毁卫星的碎片散落地球,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一些未燃尽的碎片成为陨石,带着极强的高温击向地球表面,造成了这场大灾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大灾难大约发生在公元前 1500-1450 年间,那时,地中海的桑托林火山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喷发,它的规模比曾经毁灭庞培城的维苏威火山要大得多。火山将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喷向高空。火山灰遮天蔽日,造成古代太阳消失的记载,而大量熔岩落向地面,形成了这场灾难。我们认为,这一假说漏洞太多,不论多么大的火山喷发都没有可能将熔岩洒落到全世界,更主要的是,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太晚,此时中国和印度等文明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该没有更多的记载,比如,我们上引的《出埃及记》的成书年代就比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要早,一些神话资料更是在此之前很久就形成了。所以关于这场浩劫至今还是一个谜。
我们认为,这场浩劫来自于月球反叛者对月球的轰击。中国神话里,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崩塌一个大洞。不周山的倒塌,与天的崩塌都隐含着碎石与尘土四处飞散的意思。在中国苗族居住的地区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有一个冒失鬼闯入了天宫,无意之中碰断了一根巨大的石柱,结果引来连天大雨。这个传说与共工撞倒不周山的神话隐含的意思是相同的。我们曾再三强调,上古的 " 天 " 指的就是近地轨道的月球,这在甲骨文中有明确的表示,那么, " 天 " 崩塌实际上就是月球的崩塌。让我们顺着这一思路设想一下:一些月球的反判者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发动了叛乱。叛乱者在地球上用一种高能武器攻击留停在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大本营。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部分外表防护层,顿时,月面岩石被炸得飞离月面,有一些飞舞的岩石被月球重新吸引回月面,但也有一些岩石受地球强大引力的作用落向地球,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这些月面岩石与空气发生摩燃烧,形成了一阵密集的陨石雨,就好像 " 天宇爆裂 " 了一般,燃烧的岩石和其它物质带着极高的温度击向地面,天空和河水都被火红的物质映得像血一样通红。
那么,月球被击伤的部位在哪里呢?或者说, " 天穿一洞 " 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月面的地形构成,你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说:在月海。 2 、月海之谜
中国神话中的 " 天穿一洞 ",在月亮的什么位置?在月海。
总面积 1125 万平方公里的月海,其深度平得像台球桌一样!阿波罗采回的月岩分析认为,月海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高防腐的金属凝固而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熔解以上合金需要 4000 ℃以上的高温。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惊呼:谁能将钛熔化并覆盖如得克萨斯州一般大的地域?
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铁和钛,而且它的纯铁颗粒不会生锈,说明曾经过人工的脱硫、脱磷工艺。
人类对于月球的神秘感,反映在大量的神话传说中。这些神话传说给我们留下了对月亮的种种疑惑。本世纪 60 年代末,阿波罗探月成功给地球人类带回了大量的月球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称得上月海。月海之谜也就成了关于月球的谜中谜。
我们在这里着重研究月海之谜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我们看来,月海与神话传说中的 " 天穿一洞 " 相联系,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历史真实。神话中说,女娲 " 采七色丹石,以补苍天 ",而探月证明,月海中的熔岩元素确有多种成分,熔化之时必定是 " 七彩 "。女娲之 " 补 ",月海之 " 洞 ",这一 " 补 " 一 " 洞 " 之间,谜底就十分清晰了。
自然,对于月海的种种假说,在科学界不止一端,我们也必须涉及,以求得比较、鉴别及合理的推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月球的地形分布。月球的地形分布极不合理,这使许多科学家大为惊讶!在月球的背面,有众多的环形山密密麻麻,构成起伏很大的地貌,很难找到一片平坦的地区。而月球正面(对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却相对少一些,并且有一个巨大的 " 月海 ",它包括风暴洋、澄海、而海、静海等,总面积有 1125 万多平方公里,占了月球表面的 1/3,而且月海一般呈圆形。科学家在深入研究月海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疑问:月海是怎么形成的?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平得像台球桌一样?
大家知道,依据现在的天文理论,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天体表面后留下的 " 星伤 ",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在月面 1/3 的地区内几亿年来没有遭到这种撞击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1969 年 7 月,美国宇航员万里迢迢从月面上采集回 21 公斤月岩(第一次登月的着陆点就在静海边上),按理月海的成因应该一目了然,可情况恰恰相反,科学家通过对月岩的分析,不但没有解决月海成因的问题,而且还推翻了许多以前对月球的结论,科学分歧越来越大。
分析的结果表明,月海岩石是由某种熔岩凝固而成的,而且这些熔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并且具有极高防腐蚀性的金属构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了十倍。现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发出高温的 " 力 ",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属后构成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 400O ℃,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怎样才能使月面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指出:谁能想象出,将钛加热到如此高温使其熔化,并覆盖了大小像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月海(月球静海)?而且谁能推测出月球曾经比地球的温度还要高?
为了解释月海的成因,科学家从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了 " 撞击熔化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的斯德纳克·柯帕尔认为,月海是由巨型陨石、小行星或慧星撞击月面时造成的极高温度形成的。但这一假说缺少有力的证据。诚然,巨型陨石撞击月面会造成足以熔化上述金属的温度,但撞击肯定会使这些物质向四处扩散,而决不会就地熔解,因此在撞击事件后应该形成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或环形山,而不该如此平坦。事实上,现在的月海根本看不出任何撞击后的痕迹。柯帕尔本人通过以后的研究也发现:月海的熔岩并不是撞击造成的高温熔化的,构成目前月海熔岩的金属物质明显是在陨石撞击月面之后很久才形成的。甚至可以说,月海是将以上金属成分熔解后填到巨型陨石坑里形成的。
另一种解释是 " 火山活动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月海熔岩是在火山活动中从月球内部流出来的,进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一位天文学家尤里博士否定了这种假说,他通过精密的计算证明,月亮火山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喷发,以至能形成占月面 1/3 的月海,因为月球的个头太小了,它担不起如此重任。再者,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把如此多的熔岩从月球内部输送到月面上来的通道。再一点,月海的密度极大,是由许多重金属极成的,即使我们承认月海是由月球火山喷发形成的,那么这些重金属又从何而来呢?因为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会在熔岩中下沉,决不会浮到表面上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这样说: " 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此之多,只怕我们只能采纳 ' 特殊火山活动 ' 这种假设了。 " 他所说的特殊火山活动,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某种放射性能源在月面上造成火山活动。一句话,将月海的形成归结为某种智慧生物活动的结果。
事实上,人们在对月岩分析中的确发现了某种智能活动的痕迹,因为人们在月岩中真正发现了纯金属颗粒,有纯铁颗料,也有一些近似纯钛的金属,这对科学家来说又是一个不解之谜。几乎所有的科学都证明,在星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形成纯金属状态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纯金属颗粒是由陨石带到月面上来的,但科学否定了这种看法。美国《纽约时报》的科学编辑约翰·诺布尔·维尔福德说: " 这种纯铁颗粒肯定不是陨石带来的物质,因为陨石中的铁成份应与镍等金属形成合金。 " 这一看法,也是科学界的普遍看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发现的纯的颗粒是不会生锈的铁颗粒,这说明它在形成时曾经过脱硫、脱磷的工艺,这在铁的自然形成过程中是办不到的。
月海还有一个使人不解之处,那就是它们几乎都呈圆形。如果是巨型陨石或小行星等撞击,是会形成圆形的环形山或巨大的陨石坑,可月海平坦如镜,根本找不到环形山或巨大的陨石坑,可月海平埋如镜,根本找不到环形山或陨石坑的影子;如果月海是熔岩喷发形成的,那么外流的炽热熔岩也应该是个极不规则的形状,决不可能几处月海都是圆形的。月海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呢?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带,那就是月海,以前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月海由于地势低洼,所以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差,这样从地球看去就是昏暗一片。可是,美国 " 阿波罗 "15 号的宇航员在登月之后也说:月海是个昏暗的区域。那么也就是说,月海之所以昏暗并非由于反射太阳光的强弱造成的,以往的解释大错而特错。错在哪里呢?现在的研究证明,月海几乎是由重金属构成的,所有月海都是由钛及其它金属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其中铁的成分最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报告说: " 在月海的玄武岩中有难以想象的铁。 " (地球岩石的含铁量是 3.6,而且岩中的含铁量却接近 20 ),科学家们终于搞清楚了使月海昏暗无光的真正原因——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至信的铁和钛,由于含钛的物质呈黑色,铁也呈黑色,所以月海看上去才十分昏暗。这样,月海的密度要远远大于月球的其它部分,简直是坚不可摧。
从月球的总体月貌分析,科学家一致认为月球的正南原来与背面是相同的,即根本没有月海,在现在月海的位置上应该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形山不见了,形成了现在的月海。许多人认为,月海的形成比较晚,大约是月球来到地球轨道之后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通过对月海岩石高温辐射的痕迹推测,月海形成是在 3 万-10 万年间,绝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很有可能还要晚于这个时间。
月海的诸多不解之谜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家的推测与上古神话之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形成的,而且月海存在许多智能生物加工过的痕迹,它实际上就是月球人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的产物。月球月海部分的环形山为什么莫明其妙地消失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球是被反叛者用高能武器击伤的。巨大的轰击,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的一部分(现在月海所在)防护层——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坑,月球人用极强的高温将含有大量铁、钛、铬、锆等金属物质熔解后,填入这些深坑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月海。月球在这番强力轰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造成了所谓的天地分离。 3 、十日并出与修复月球
女娲补天
神话 " 非常巧合 " 地回答了上述科学疑问。女娲 " 采石,以补苍天 "。
《酉阳杂俎》: " ……其人笑回: ' 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 ……。 " 月亮表面并不平坦是人类 17 世纪初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 800 多年前《酉阳铃俎》的作者如何得知?
修复月球即是填堵 1125 万平方公里的月海。这一浩大的工程离不开太空运输船。
十日并出及数日并出的神话普遍见于世界各民族。这些神话的结尾都是相同的:最后剩下了一个太阳。
科学分析表明,如果地球的天空真出现过几个太阳,地球早已不复存在。神话中最后消失了的 " 太阳 ",只能是在地球上看来与太阳差不多大小的行星体,它可以反射太阳光。
这种近地轨道的行星只能是智能卫星体,是用来修复月球的。《伊子·盘古》说: " 女娲补天,射十日。 "
结论:所谓 " 十日 ",是其它星系(星球)应召而来修复月球的飞船。
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人文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歌颂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在书本中,女娲补天首先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场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太空人女娲当月球穿一 " 洞 ",遭到严重损坏以至将要造成重大航天事故的当口,紧急动用 " 救护太空船 " 采石炼丹,修补了月海,保证了月亮船的 " 起飞 "。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中国神话所有涉及女娲的内容中, " 补天 " 与 " 天灾人祸 " 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其中的原因在于 " 修月 " 是一起综合事件,先有意外战争引发的重重磨难——如洪水、怪兽、天火、火山等等,后有抢险附带的种种 " 负效应 " ——如天行十日、干旱、伤病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神话中伴随女娲故事的,还有种种以前我们无从理解的神与神之间的战斗,那些描述无论内容还是情节,有许多甚至显得荒诞,例如驱使巨兽、鬼参加战斗,使用雷鸣电闪般的武器等等,现在看来这一切均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那就是女娲是一个具体的 " 太空人 ",还是一类 " 太空人 " 的代表,因为这也是有别于神话的——在神话中,女娲被描述为一个 " 神 ",在我们这里,女娲应当是一类(或一方面)的太空人,这同时也符合我们能列举的那些民间绘画:女娲手持曲尺——象征着她是拥有高超科学技术的神的代表,而不应该理解为单一的个别。
如果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推断,当月球智慧生物战胜了反叛者,驾驶着带伤的飞船,飞离近地轨道,上升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带(月球既不会受自然力的影响脱离轨道,又不会被地球的引力摧毁的地带)之后,他们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是修复破损的飞船。巧的是,在中国神话里正好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更巧的是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我们在第二章里已经引用,大家想必已经相当熟悉了!但神话里却没有说明女娲补天究竟在何处。我们怀疑,今天保留下来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有一部分内容遗失了,正像女娲造人神话遗失的内容一样。为此,我们在民间传说里,似乎找到了这丢失的内容。唐代《酉阳妗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的时候, " 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日: ' 某偶人此经迷路,君知向官道否? ' 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 ' 来此! ' 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 ' 君知月乃七宝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 因开袱,有斤、凿数事。 " 我们可以肯定,这则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关系,但其中 " 补天 " 的观念却不知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 " 补月 " 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保存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具体了——女娲补月亮。多么不可思议的神话,它几乎已经接近于事实的真相了。
上引这则故事中,还有一处令人十分惊讶!月亮的表面亮度很不相同。从地球上看去,有的地方十分明亮,有的地方却比较昏黑。大家知道,月亮明亮的部分实际正是月亮的环形山和山脉——即月球表面的突出部分,这些地区可以反射 7.3 %的入射阳光,所以看上去最为明亮。使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唐代的人会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而且十分确切地说: " 其彰,日炼其凸处也。 " 意思是说:月亮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射到月球凸出部分形成的。 1609 年,伽利略根据荷兰一位科学家的理论,设计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当他将天文望远镜对准月亮的时候,人们才第一次知道,月球的表面并不平坦,有山脉、有谷地、也有平原(月海),这时,人们才知道月亮之所以亮度不同的原因。而《酉阳杂俎》的作者生活在公元 800 多年的唐代,比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早了 700 多年,他从哪里知道 " 其彰,日炼其凸处 " 的道理?难道他也有一架天文望远镜吗?
中国神话中 " 补天 " 就是 " 修月 " 的观点,正好与月球月海发现的有许多被智慧生物加工过的痕迹相吻合,这更加说明,月海的确是某种现代意义上的工程。月球系统的智慧生物用一种极高的温度将许多含有重金属的物质熔化后,铺敷到被击毁的月面防护层上,形成了我们现有看到的月海,这就是月海为什么密度、强度比其它部分高的原因,月海实际就是新一代的防护层,必须有能力抵抗巨大的冲击。
然而,有个问题不容忽视,即形成月海的物质从何而来呢?以上我们曾假设,月球的反叛者轰击月球。将大量月球物质炸离月面落入地球。那么,形成 1125 万多平方公里的月海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它来自月球的内部,那么月球是空心体的假说就不能成立了;如果说它来自月表的其它部分,我们又没有发现遗留的痕迹;再说,月球个头太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形成这么大一片月海的能力,我们只能认为:形成月海的物质来自于月球之外,它们很可能不是我们太阳系、甚至银河系的东西。说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就是为什么月海岩石及土壤有些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问题。到此,肯定会有人问:形成月海的物质是怎么来到月球上的呢?又是怎样熔化后铺设成月海的?这些都是谁干的?回答肯定出乎你的意料:它们与历史上的十日现象有关。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早期神话中,许多都记载过一种奇异的天象,即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伴随十日记载的还有一些英雄人物射日或博击日月的传说。
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尧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毒热的光芒把大地都烤焦了,所有的禾苗都晒干枯了,甚至地上的铜铁砂石都快晒得熔化了。这十个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他们都是帝俊和妻子羲和的儿子,住在东海外一个叫汤谷的地方,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 " 扶桑 ",有好几千丈高,一千多围粗,这就是十个太阳的家。平时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条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枝条上。他们轮流替代地出现在天空,一个太阳回来了,另一个太阳才开始出去值班,进进出出都由母亲驾着车子相送。
可有一天,可能是他们商量好的,十个太阳一起跑了出去,在天空中相闹不止。这下子大地可遭了殃,到处是龟裂的土地,枯萎的草木,人民没有东西吃,饿得肚子直打鼓。没有办法,人们只好把一名叫女丑的女巫抬到山坡上去曝晒,据说这么一来天就会下雨。可没想到,十个太阳一会儿就把这个女丑给晒死了,《山海经》记载说: "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下。 " 女丑的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中的雨水。万般无奈的人民只好祈祷天帝的慈悲了。天帝也觉得这样闹下去太不成样,就让天国中一个擅长射箭的天神到人间去,这个神射手名字就叫做羿。羿领了天帝的使命,带着妻子嫦娥降临几间,一气射下九个太阳,这就是后羿射日的神话。
台湾高山族中流传着一个神话,上古时天空中曾出现过两个太阳,一位英雄把一个太阳射成了月亮;纳西族民间传说,远古时天空中一下子出了九个太阳,也是有一位勇敢的青年人与九个太阳大战了一番,把其中一个变成了月亮,余下的七个变成了星星;哈萨克族也有七日并出的传说,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们发现一块距今 4300 多年的石刻,画面上有许多人,看上去像军队,但他们都翘首仰望天空,而天空上赫然有两个太阳。这样大规模的相同记载绝不是胡编乱造,它们证明,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年代里,天空中的确出现过几个发光巨大天体,它们看上去同太阳差不多。这些东西是什么呢?从一般的常识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体,它们决不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否则地球早已不存在。常识又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巨大的行星体都可以反射太阳光,如果它离地球足够近、足够大的话,都可以成为一个跟太阳差不多大小的反光体。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上古时所谓的十日并出,确切地应该说是十月或数月并出。
有人解释说,数日并出的奇异天象是由地球的另外一颗卫星造成的,它在环绕地球的运行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运行轨道越来越低,当它接近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分裂、燃烧,这种现象持续数日后,最后坠入地球。但 " 希洛极限 " 理论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当卫星还没有进入大气层之前就会被地球的巨大引力摧毁。再者,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天空中曾有过另外的地球卫星。
我们认为,数日(月)并出与修复月球宇宙飞船有关。
中国关于后羿射日的时间很乱,有的资料说十日并出在帝俊- 尧帝时期,有的资料却说在女娲时期,而帝俊- 尧帝与黄帝- 女娲这是两个不同的神话系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乱呢?原来,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信仰,当一个民族战胜了另一个民族时,战胜民族所信奉的神,理所当然成了社会上普遍信奉的神,而战败民族的神,除有些被胜利者吸收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在历史演变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社会的朝代是夏、商、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神话绝大多数成书于西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周族祖先所信奉的神就是黄帝、伏羲、女娲系列,因为他们是战胜者,所以神话保留下来的也多。但是,在周之前的殷,他们信奉的是帝俊、帝礐系列,由于他们被周战败了,所以神话传下来的特别少。后羿射日最早很可能是殷的神话,后来被周族继承过来。
当明白了中国神话以上特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证一下后羿射日的时间问题。殷民族的帝俊时期,相当于周民族的女娲、伏羲这个时期,所以在有的记载中就把后羿射日的神话与女娲的神话混合,变成了女娲射日,宋代罗泌《路史·发挥一》引《伊子·盘古》就说 " 女娲补天,射十日 ",这是两套神话系统的综合,但大体的时间是差不多的。还有一点,不论是按黄帝神话系列,还是按帝俊的神话系列,后羿射日就都发生在开天辟地的大洪水之后。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许多史书都记载说后羿射日是在帝俊- 尧帝时期呢?那是因为殷民族是战败的民族,所以从帝俊的神话到尧帝的神话之间出现了断裂。许多神话失传,这才出现把帝俊以及后来的尧帝相互联系的现象。
那么,十日(月)并出与女娲补天- 修复月球有什么关系呢?刚才我们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自身。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 1125 万多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的信号,散居在其它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援,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理好,然后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物体,看上去果然和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生物以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 4000 ℃,太阳表面的温度为 6000 ℃,由于工程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处扩散,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区分太阳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中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 "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 的记载。
《山海经》记载说: " 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 《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引《庄子》司马彪云: " 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 "。《楚辞·天问》王逸注曰: "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比皆死,随其羽翼。 " 这说明在十日并出的时候,天空中曾落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温度很高,像陨石一般。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仅仅解释为陨石的撞击,但他们没有解释清这次陨石撞击与十日并出的关系。我们以为,十艘或数艘宇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熔化月海物质的过程中,很可以有一些物质由于不慎落入地球,造成了上述陨石事件。
十日(月)就是月球人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月球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说:《隋书·天文志》记载说: " 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 " 时间是公元 548 年 6 月;《新唐书·天文志》也载日: " 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见。 " 时间是大约公元 618 年前后。汉以后所记载的数月并出的天象,如果在远古时肯定会被认为是数
第四章 迷途羔羊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第一系统指肉体,有形状、有重量,在现代化学的目光中,人就是一堆核糖核酸;第二生命系统有情感、有智慧、有善恶。第二生命系统来自另外一种更高智能的生物——太空人。他们赋于了地球人类这样一个系统,就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自制,有序、有目标地生存着,并使人种不断地 " 提纯 " 和 " 升华 "。如《圣经》所说:当收割之际,我要把麦子收企,将野草烧掉。
神为什么要造人?严格地说,这是本书 " 破译 " 之后的 " 再破译 ",并且没有这 " 最后的破译 ",上列各项 " 破译 " 就失去了基石。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存。一首很流行的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们问:什么是自由呢?以前我们讨论过自由的 " 阶级属性 ",现在我们借用这一概念,也不妨讨论一下自由的 " 人格属性 ",即是说,对于地球人普遍而论,怎样才算 " 自由 " 呢——没有法律、没有国界、吃穿不愁,这就算是 " 自由 " 了吗?这种 " 自由 " 别说与太空人相比,就是与现实的气功大师们相比,也差得太远了,气功大师穿墙过壁、辟谷食气、遥感透视,不是比你更 " 自由 " 吗?
人们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说穿了即是不知道造人的神,不知道神造人的意义。在《圣经》中,人被比喻为羔羊,上帝被称为 " 牧人 ", " 迷途的羔羊 " 不知所归,这就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今天, UFO 事件遍及全球,屡有发生,人们很希望 " 捕获 " 一个外星人看看, " 捕获 " 不到,就经常埋怨:太空人为什么不和我们人类主动联系呢?
在这里我们应当想到,人类是太空人制造的一项 " 生物产品 ",对于产品而言,配制的秘方掌握在制造者手中,就如同人类制造了智能机器人,尽管它有 " 思维 ",但永远不会反客为主,连 " 平起平坐 " 也谈不上。因此,人类追求的那种与 " 神 " 的平等交流是幼稚的想法。也就是说,只有双方智能具有大体对等的情况下, " 平等的交流 " 才是可能的。不然,人为什么不和海豚相互平等交流呢,为什么不打算和蚂蚁建立对话呢?
在智能不对等,尤其是在主仆关系下,这种交流虽然在形式上也是双向的,但内容却完全不统一。就象人在实验室里完成了试管羊,羊在人的视野中走出实验室迈向草场,这时候人对羊的关注与羊对人的希望肯定是不同的。人关注的问题大概有:羊毛、羊肉如何、羊的繁殖能力、长膘速度、自然环境适应性等等;而羊关注的问题也许是 " 主人给我什么料、羊圈冷不冷、鞭子会抽我吗…… "
现今在各种各样的玄学探索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理论认为,神对于人的关注与交流现在还不到时候,当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交流了,那时候 UFO 就会摆一桌酒席,邀请人类举杯共饮了。我们说,这是人类可悲的一厢情愿,人类永远不会与 " 神 " 平起平坐,这从哲学上讲也是必然的。在《圣经》中,夏娃就是因为吃了 " 知善恶 " 树上的命果,而被神逐出伊甸园。长期以来人们不理解,善良的上帝难道忌妒卑秘微的人类,不希望人类 " 知善恶 " 吗,事实上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不是上帝 " 忌妒 " 人,而是人犯了 " 天条 " ——所谓 " 天条 ",就是法则,人在神的面前,永远不可能 " 知善恶 "。再举例说,假如人饲养的一头家畜或一只家禽不在自己的圈内、棚内安分成长,却半夜跑进主人的卧室试图交流什么社会理想、道德情操,不是显得滑稽可笑吗?
相反,在现今的气功界、特异功能领域中,有一种现象倒值得我们深思。所有的气功大师、特异功能者毫无例外地都讲究 " 寻找信息 " 、 " 意念 ",讲究 " 找感觉 ",讲究 " 松静自然 ",为什么呢?这种形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们仔细分析便会觉得,气功师、特异功能者们的 " 寻求信息 " 往往是 " 被动 " 的,是 " 等待 " 信息传导过来,而不是 " 主动 " 把信息 " 抓 " 过来,比如没有一位大师能够举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动作、形体、甚或语言口号),只要一实行这种办法你就可以收到信息,大师们只是说:这靠 " 悟性 "。
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师们的练功如同是打开了电视机的开关,然后调整天线,至于哪个频道有节目信号传过来,是什么样的信号,大师们自己是无能力给出答案的,因为有没有合适的频道以及节目信号,这是电视台的事,是转播台的事,是电视机性能及安放环境的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