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_4 柯延 (现代)
"你知道你在同1个侵略者谈话吗?"蒙哥马利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毛泽东会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见面语,一时竟回答不上。
身材魁梧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你在同1个侵略者谈话。在联合国,我被扣上这样的称号。你是否在乎同1个侵略者谈话呢?"幽默的谈吐,一下子使蒙哥马利感到与这位"侵略者"的距离缩短了。直爽、毫不掩饰的话语,给元帅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他感到西方世界对这位政治巨人的描绘和攻击是多么荒诞无稽。
飞机飞行了1个多小时,便到达目的地。蒙哥马利在李达上将陪同下,前往汉口胜利饭店下榻。蒙哥马利稍事休息后,特意整了整自己的衣装。元帅虽已年逾古稀,但仍有着十足的英国绅士派头。他身着考究的浅色西服,雪白衬衣上系一条深色起白点的领带,显示出元帅的庄重和潇洒。稀疏的头发往后梳得一丝不乱,清癯的面孔呈长型,在鹰隼似的鼻子上有一双碧眼透着深邃的目光,体现出他的敏捷思维和洞察力。
晚上6点半,蒙哥马利来到碧波荡漾的东湖畔。没有任何仪式一切都显得简单、朴实。在东湖客舍甲所的红色地毯上,毛泽东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了元帅的手。
"Howareyou!"毛泽东微笑着注视来客,双目发出锐利的目光,他用英语向元帅问好。
蒙哥马利听到英语,备感亲切。可惜,元帅不会汉语,否则他会用汉语"您好!"向毛泽东致意。
晚餐席间,两位老人举杯,互祝身体健康,气氛轻松愉快。他们平时都不喝酒,今天却都喝了几口葡萄酒。
会见在甲所客厅举行。蒙哥马利知道眼前这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对香烟有着特殊的嗜好,特送一盒"三五牌"香烟。
他们已是老朋友,谈话无拘无束,客厅里不时响起爽朗笑声。
蒙哥马利单刀直入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主要考虑的是哪些头痛的问题?现在考虑的又是哪些问题?对解放以后的中国怎么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是否还适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毛主席对他提出的"三原则"有什么意见?中国对西方,特别是对英国有什么观点……等等。
毛泽东坦率地逐一作答,还特别肯定了元帅提出的"三原则"。最后蒙哥马利问毛泽东多大年纪了?毛泽东回答说68岁了。他反问蒙哥马利多大了,蒙哥马利回答说74岁了。毛泽东又指着坐在旁边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说:"他是这里的省委书记,年轻有为得很呐,将来是我们中央的接班人。"熊向晖和翻译浦寿昌以为蒙哥马利最关心的继承人问题要涉及了,但蒙哥马利却没有提出来……9点30分,蒙哥马利站起来说:"今天同主席谈话使我学到很多东西,""我想主席一定很忙,还有别的事要做。我能否明晚再来谈谈?"毛泽东起身送客,并告诉蒙哥马利:"我明晚要到别处去,很抱歉。"蒙哥马利稍感遗憾,与毛泽东道别。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77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0)
元帅返回胜利饭店,准备次日取道广州,经香港回国。
9月24日,星期天,恰逢中秋佳节。
凌晨4时,武汉市交际处的负责同志接到紧急通知:把蒙哥马利的公务车留下来,主席改变了计划,决定今天下午再同蒙哥马利会谈一次。
当蒙哥马利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得连声说:"OK!OK!"下午2时30分,还是在东湖客舍甲所,毛泽东与蒙哥马利再次相聚。寒暄几句后,毛泽东就说:"元帅是特别人物,相信能活到100岁再去见上帝。我不能,我现在只有1个五年计划,到73岁去见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已经走访了大半个中国的蒙哥马利深感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热爱毛泽东。所以他对毛泽东说:"如果我知道马克思在什么地方,我要请他等一等。这里更需要你。"元帅的话逗得毛泽东哈哈大笑。他说:"中国有句话,73,84,阎王爷不请,自己去。"蒙哥马利似乎不相信这种说法,但他终于借机提出了接班人的问题:"主席,我认识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我注意到他们很不愿意说明他们的继承人是谁,比如麦克米伦、戴高乐等等。主席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刘少奇之后呢?是周恩来吗?""刘少奇之后的事我就不管了……"蒙哥马利说:"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很需要你这位主席。你现在不能离开这艘船放下不管呀!""暂时不离,将来学丘吉尔的办法。"稍停顿一下,毛泽东又接着讲了起来,"我随时准备死亡。我这人有五种死法:被敌人开枪打死;坐飞机摔死;坐火车翻车翻死;游泳时淹死;生病被细菌杀死。"他还说:"这五条,我都已准备了。人死后最好用火葬,然后把骨灰丢到海里喂鱼去……"谈话一直延续了2个多小时,然后,他们驱车来到长江岸边的码头。毛泽东特邀蒙哥马利一同畅游长江。蒙哥马利由于肠胃功能不好,抱歉道:不能奉陪。
毛泽东更衣后,身着一件游泳裤,从容下水了。毛泽东兴致很高,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舒展身臂,极目楚天。
一副军人风貌的蒙哥马利这天身着一件鲜红衬衫,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格外夺目耀眼。他站在韶山轮二楼甲板上,怀着极大的兴趣,始终注视着毛泽东在宽阔的水面"胜似闲庭信步"的英姿,并不时竖起大拇指,表示对毛泽东的钦佩。他不禁自问:像这样的伟人会去见马克思吗?近1个小时后,毛泽东上船穿好衣服,望着蒙哥马利说:"你下次访问中国时,我们做横渡长江的比赛,好吗?""好,我们做横渡比赛。"元帅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走上岸,毛泽东请蒙哥马利同坐一辆轿车,亲自送元帅回胜利饭店。在五楼的会议室,毛泽东与蒙哥马利又畅谈了好一会儿。分手时,毛泽东赠给蒙哥马利一幅当日凌晨4时亲笔书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蒙哥马利双手接过这幅墨宝,喜出望外,他虽然不懂中国诗词,也不懂中国书法艺术,但经翻译解释后,他对毛泽东畅游长江的豪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敬佩这位伟人改天换地的雄伟气魄。端详着行草兼备、遒劲有力并且还飘着墨香的书法,元帅连声向毛泽东致谢。
此时已是万家灯火,中秋皓月当空。蒙哥马利元帅满载喜悦和兴奋,乘当晚23次列车加挂的公务车离开了武汉。
广交小国、弱国朋友1960年,应我国工、青、妇等全国性人民团体分别邀请,6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朋友到北京参加"五·一"劳动节。节后,外宾分批去外地参观。去郑州的人数最多,共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3个国家的工会代表团101人。
毛泽东主席在天津海河南边的中心广场和当地群众一起欢度了60年代第1个国际劳动节。随后,主席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陪同,乘专列去南方视察,预定途经郑州时,会见在那里参观的外宾。为此,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临时组成的包括我(指熊向晖)在内的工作组,赶到郑州进行准备。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78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1)
工作组住在河南省委的招待所。1958年11月和1959年二三月间,主席曾两次在这里召开会议,纠正他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主席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就在这里一栋楼房的2层。河南省的领导人这次仍安排主席在此居留。楼下一进门是大会议室,可以作为主席会见外宾的场所。
工作组把这间大会议室布置成接见厅。紧靠里墙中央部位的讲台上,安放一张条桌和几把椅子,作为主席和主要陪见人的座位。在讲台两侧各放一张长桌和几把椅子,作为译员和工作组其他成员的座位。从大门到讲台留出通道,在通道的两边面向讲台安放的桌椅,作为外宾和陪同译员的座位。
6月7日上午,杨尚昆来到宾馆。他说,主席在专列上工作到凌晨才休息,现在还没有起床,主席可能今天下午会见全体外宾。杨尚昆看了接见厅说,这种布置官气太重,主席喜欢同被会见的朋友靠得近些,这样显得亲切。他指示:讲台上只为主席放一把椅子;通道两侧的桌椅环绕讲台排成半圆形,第一排要紧靠讲台。会见结束后,主席可能同外宾一起照相,地点就在接见厅的门外,分几行站在台阶上,其他的中国同志都不参加,主席不喜欢前呼后拥。
近午时分,刘宁一接到尚昆同志电话:主席决定今天下午2点30分会见非洲朋友,明天下午两点半会见拉丁美洲朋友,后天下午2点30分会见亚洲朋友。主席指示,对弱小国家的朋友要特别尊重,不允许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这些朋友不要搞神秘主义,不要搞突然袭击,要马上把会见的时间通知这些朋友,就说毛泽东请朋友们谈谈,生病的、身体不好的、年老体弱的不要来;不愿来的听便,不要有丝毫勉强;对不愿来的不要有任何歧视。主席指示,要向这些朋友讲清楚,这次来到郑州的外国朋友,有非洲12个国家的54位,有拉丁美洲8个国家的25位,有亚洲3个国家的23位,先见后见,是根据这一点安排的,并没有其他含意、绝不是厚此薄彼,要请这些朋友理解。
刘宁一派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向外宾转达了主席的话。外宾们非常兴奋,非常感动,盛赞主席伟大而又谦虚。外宾没有1个不愿来的,有病的也坚持要来。
1点50分,刘宁一带领工作组的同志在接见厅门外迎接主席。不一会儿,一辆小汽车驶来,到接见厅门外停住,从车上走下三个人:主席、杨尚昆和一名卫士。
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挥挥手,走进接见厅,在讲台上看了看,同杨尚昆走向二楼,刘宁一和卫士跟在后面走,刘宁一吩咐工作组的礼宾人员,待外宾到达后,安排他们依序坐好,再到二楼请主席接见。
大约2点15分,自远而近响起一长两短的汽车喇叭声,这是事先约好的外宾所乘车辆的信号,想不到主席随即走下楼来,站在接见厅门外左侧等候。杨尚昆让法语、英语译员站在主席身后,其余的人——包括他自己——都不出去,免得分散外宾的注意力。
3辆大轿车在指定地点停放好,外宾和陪同译员相继下车。一位外宾突然用英语高呼"毛主席"。其他外宾也发现了"目标",振臂高呼。"毛——泽——东,毛——泽——东"或者"毛——毛——毛"。有几位外宾想走过来。另一些外宾用法文或英文叫喊:"注意秩序!""排好队!""不要乱!"礼宾人员和陪同译员协助他们按顺序排成单行,他们快步(实际上是跑步)走向主席。主席微笑着依次同他们握手。每个外宾都想同主席多握一会儿,说几句话,可是身后的外宾不让,早就把手伸向主席。礼宾人员把同主席握过手的外宾引到接见厅各自的位置,但他们都不肯就坐,转身向门外观看。主席和排在最后的外宾握完了手,健步走进大门,走向讲台,全体外宾热烈鼓掌,高呼"毛——泽——东","毛——泽——东",他们的眼睛盯着主席,头和身体跟着主席逐渐向里转,主席走上讲台,向外宾鼓掌,外宾的掌声和"毛——泽——东","毛——毛——毛"的欢呼声更加响亮,不少外宾激动得流下眼泪,主席频频挥手,外宾仍然站着鼓掌欢呼。主席开始讲话,外宾才安静下来,掏出各自的笔记本坐下来记。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79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2)
主席说:欢迎朋友们。我没有去过非洲。今天请朋友们当老师,给我上一课,讲讲非洲的主要情况,讲讲非洲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外宾显然出乎意外,大家愣住了,但很快有几十位外宾几乎同时举手。
主席说,很好,这么多朋友愿意给我上课,我很高兴。
主席坐着认真聆听,在拍纸簿上记了要点。12位外宾代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发言。他们说明,我们绝不是作为教师向主席上课,而是作为学生向主席汇报非洲人民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情况。他们发言后,主席又请尚未发言的外宾讲。一位外宾说,现在已经用了1个多钟头,不应该再侵占主席的时间,我们在这样宝贵的机会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荣幸。我们请求毛主席给我们上课,教导我们如何战胜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主席站起来,亲切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和你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主席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他说,从前我们中国人也怕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中国人一步一步觉悟起来,逐渐不怕了,我们从敌人那里学会了打仗,在战争中夺取敌人的武器,结果我们闹了几十年革命,还不是胜利了!因为我们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团结起来了。主席强调,还是人要紧,武器是第二位的,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掌握着武器,就不怕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主席说,非洲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不是1个国家,而是很多国家都在革命。不只是在几百万人中间,而是在几千万或者更多的人口中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斗争。我代表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表示完全同情你们,完全支持你们,我们认为你们的斗争支持了我们,帮助了我们。
主席高度评价了古巴人民的抗美斗争,并说,有人认为最近几年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比较低落,但是现在南朝鲜、土耳其和日本的人民掀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的斗争。主席着重指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这就分散了敌人的力量。
主席说,我讲了一些意见,也许你们不一定赞成,我们是交换意见的性质,再请你们讲一讲好不好?你们的情况和意见我很愿意听。
一位外宾提出:再过几天——5月16日就要在巴黎召开美、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据说大国首脑协商,可以避免世界大战,巩固世界和平,请问主席对四国首脑会议怎么看?主席说,世界大战我们是反对的,我相信朋友们都赞成不要打世界大战,避免打世界大战,按照我们中国的说法,要两条腿走路。四国首脑会议,或者大国协商,是跟他们在桌子上谈,这是一条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又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世界大战就难于打了,我们支持四国首脑会议或大国首脑协商,同时我们更支持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各国人民有权利反对他们的压迫。
主席说,我很高兴看到非洲朋友有这么多人破除了迷信,人常常是有很多迷信的。迷信帝国主义是迷信的一种,再有一种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觉得西方世界行,我们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都是不行的,这也是一种迷信。怎么不行呢?我不相信。白种人可以干的事,我们都可以干,而且可以比他们干的好些。对白种人要加以区分,白种人十分之九是好人,或者暂时受人欺骗,不觉悟,总有一天他们会觉悟起来的,这就是无产阶级,还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所以全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同盟军是很多的,主席说,帝国主义已经削弱了,十个指头已经砍掉1个、两个、三个了。帝国主义制度是要灭亡的,全世界人民是要站起来的,这是从战略上讲;从战术讲,我们要谨慎,每1个步骤都要好好研究,要认真办事。合起来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才能敢想敢说敢做。
谈话结束后,主席举起茶杯说:祝贺我们的团结,我们一定会胜利,让我们团结起来取得胜利。全体外宾起立,热烈鼓掌。主席邀请外宾到门外一起照相,主席含笑同外宾一一握手告别,外宾们依依不舍,礼宾人员好不容易才请他们上车,他们边走边回过头来高呼"毛——泽——东","毛——毛——毛",到车上又摇下车窗玻璃,探出身来向主席鼓掌、欢呼,主席站在门外向外宾挥手,一直到外宾所乘车辆驶离很远后,主席才停止挥手,回到2楼休息室。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0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3)
7月8日和9日,主席分别会见拉丁美洲和亚洲朋友。主席都是事先在门口等,合影后在门口送,礼遇与对非洲朋友完全相同,而这些外宾的热情表现也与非洲外宾毫无二致。
主席送走了非洲朋友,我去食堂吃饭。刘宁一忽然匆匆走来说,主席指示,今天会见非洲朋友要发表消息,等你去写。我跟着刘宁一走进主席办公室,主席靠在木制大躺椅上吸烟,我向主席问好。主席说,不握手了,坐吧。今天让你做"秀才",桌上有烟,自己抽,增加点"烟士披里纯"。
我坐在办公桌后的高背木椅上,刘宁一和杨尚昆坐在单人沙发上。福哇txt小说下載
主席说,人家要开大国、强国首脑会议,我就开小国、弱国人民会议。3号在济南开了一次,今天又开了一次,这些小国、弱国的人民不简单,破除了对帝国主义的迷信,比赫鲁晓夫高明。天下事千奇百怪,赫鲁晓夫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硬是迷信帝国主义,列宁不是讲过嘛!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制度是一切战争的根源。赫鲁晓夫不赞成列宁。他说,现在有了那么多原子弹,能够毁灭全人类,所以,当代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反对帝国主义,而是避免战争,保持和平。他说,避免战争、保持和平必须依靠大国、强国的首脑,首先依靠美、苏两国的首脑,只要他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互相信任,友好合作,达成裁军协议,就能让一切国家化剑为犁,天下就能永远太平。
主席说,赫鲁晓夫去年9月访问美国,同艾森豪威尔会谈。他宣扬艾森豪威尔是爱好和平的。他9月30日来到北京,一下飞机就大放厥词,一吹他的美国之行如何如何成功,要我们不得破坏和平气氛;二吹他的裁军主张如何如何美妙,要我们相信帝国主义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我们国庆十周年的招待会上,他含沙射影,污蔑我们用武力试探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
主席说:赫鲁晓夫想控制我们,前年,他要在中国建立什么长波电台,搞什么潜水艇联合舰队。我们说,这涉及中国的主权,连半个指头也不行,他原来答应帮我们造原子弹,还签了协定,后来他说不帮了,不帮就不帮,我们不稀罕。中、苏两国之间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坚持原则,在内部对他进行批评,同时照顾大局,不由我们公之于世,在国际问题上,赫鲁晓夫不支持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不支持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还帮助帝国主义进行恐吓,说只要燃起一星火花,就会引起世界大战,必须马上扑灭。他美化帝国主义,散布和平幻想,麻痹世界人民,实际上助长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再保持沉默。今天4月22日列宁诞生90周年,我们发表用红旗编辑部名义写的《列宁主义万岁》,对国际上重大原则问题正面说明我们同赫鲁晓夫不同的观点,我们没有点赫鲁晓夫的名,注意维护中苏团结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这篇文章的内容不错,就是太长了,引经据典,书生气太重,一般人不爱看,所以在四大国首脑会议之前,我先开小国、弱国人民会议。3号在济南,我同拉丁美洲和非洲14个国家工会和妇女代表谈话,尚昆没有参加,刘长胜和曹孟君参加了。我说,要发表简短消息。我有些"官僚",没有看稿子,第二天报上登出来,虽然简短,内容有些不妥,写了人家唱《东方红》。写这干什么?大国沙文主义!今天再发表一次消息,写上非洲朋友讲话的要点,写上我讲话的要点,要表明我们的反帝立场。不要长,要快,半个钟头够了吧。
我说,我就试试。
我稍微考虑了一下,用圆珠笔在拍纸簿上写。写完后看了一遍,做了个别增删。一共写了四段:第一段:"新华社郑州7日电毛泽东主席今天下午在这里接见了正在我国参观访问的来自非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以及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和代表。他们是:(代表团名单容即增补)"第二段:"在接见中,各个代表团都作了热烈的发言,介绍了他们多少年来在帝国主义压迫和榨取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介绍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情况;表达了他们争取彻底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并且表达了他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于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爱。"第三段:"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对于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表示完全同情和完全支持。毛泽东主席还表示同情和支持南朝鲜人民、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爱国主义斗争。毛主席感谢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祝贺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伟大团结,祝贺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第四段:"今天陪同接见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刘宁一"。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1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4)
我把稿子交给刘宁一。他和杨尚昆传看后,改了几个字,请主席过目。
卫士打开躺椅后的立灯,把木板架安置在躺椅上,把稿子放在木架上,主席一边吸烟一边看。在审阅过程中,主席问:"代表团名单容即增补",增补了没有呀?我说:我正在搞。
主席继续审阅,说,对非洲朋友的讲话,概括得还可以,有一句要不得,他让卫士递给他一支圆珠笔,画去了几个字。又加上几个字。
主席问:代表团名单搞出来没有?我说,搞出来了。
主席要我递给他,他看后问:名单为什么这样排?我说明理由。
主席说,排名单要能讲出道理。搞不好,人家会有意见。这个排法我赞成。我说,主席真细致。主席说,在济南做了一次"官僚",现在"辞职"了。
主席要我从头到尾念一遍。我发现,杨尚昆、刘宁一把原稿最后一句的"祝贺"改成"并且确信","彻底"改成"最后";主席把原稿第二段的"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画掉了;在第三段最后一句"并且确信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后面加了1个逗号,在"取得最后的胜利"前面加上"一定会"。
我念完后,主席说,就这样,下点毛毛雨,捅出去吧。刘宁一说,已经让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在招待所等。我说,我就去办。
我回到餐厅,把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雷行找来,他看了稿子,要拿回发。我说,稿子上有主席亲笔修改的字句,我要留作纪念,让他另抄。这时,刘宁一赶来了,把稿子拿走,说,主席还要再看看。
雷行说,他马上给北京新华社总社打电话,报告这件事,总社要通知全国各大报,留出明天头版的版面。
不一会儿,刘宁一又匆匆来了,说,主席口授,他笔录,加了一段,内容非常好,主席让你再去谈谈。我随即跟他回到主席办公室。主席仍靠在躺椅上吸烟,我看到在原稿第二段"毛泽东主席还表示同情和支持南朝鲜人民、土耳其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爱国正义斗争"之后,刘宁一笔录了以下一段语:"他认为:南朝鲜人民和土耳其人民的这种斗争,表明亚洲各国受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将会有更大的兴起。这个斗争对于非洲人民、拉丁美洲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都将是一种支持。主席说,所以,全世界人民的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我看完后说,刚才宁一同志对我讲,主席加的这一段非常好。的确非常好,把主席今天同非洲朋友讲话的主要内容突出出来了。
主席说,找你来了,不是让你讲"非常好。非常好"。我临时想了这几句,来不及推敲,你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我又看了一遍说,在文字上有几点小建议。开头的"他认为"。改成"主席认为",这样,前后比较连贯。主席说,可以。还有呢?我说,在"亚洲各国受压迫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之后,加上"风暴"两个字,主席今天同非洲朋友讲话,几次讲了"风暴","斗争风暴"比"斗争"更有气势。赫鲁晓夫经常鼓吹,现在国际关系晴雨表的指针,不是指向暴风雨,也不是指向阴天,而是指向晴天;改成"斗争风暴",也是间接驳赫鲁晓夫的。
主席微笑着说,你对赫鲁晓夫的讲话倒有点研究。还有什么要改的?我说,最后那个"所以"似乎可以不要,主席说,我常说"所以",有点习惯了,刚才不知不觉说了出来,刘宁一就记了下来,这里不必要形成文字,主席风趣地说,所以,"所以"2个字可以删掉。
主席又让我把这条新闻稿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完后,主席说,三个臭皮匠,凑成1个诸葛亮,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杨尚昆说,很好了,没有意见了,早点发出去,再迟,新华社就难办了。
我说,我这就去办。并说,今天《人民日报》第五版的新闻很重要,请主席看看。主席说,今天还没有看报纸,有什么重要新闻?我说,美国一架飞机侵入苏联领空,被苏联打下来了。
主席说:美国的侵略行动搞到苏联头上,赫鲁晓夫还在幻想"加强普遍和平"。我看,我们将来应该出赫鲁晓夫全集。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2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5)
主席对杨尚昆说,通知北京,帮赫鲁晓夫一把,公开表示我们支持苏联打下美国的飞机,支持苏联对美国的抗议,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警告美帝,对苏联挑衅就是对中国挑衅,就是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挑衅。
主席说,时间很晚了,大家散了吧,我也要回火车上去了。
5月8日下午2时半,主席会见拉丁美洲客人。落座后,主席首先说,欢迎朋友们。拉丁美洲距离中国很远,各位朋友来到中国很不容易。利用这个机会,请朋友们向我介绍拉丁美洲的主要情况,并且欢迎朋友们对中国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
几位外宾分别发言,主席坐着认真听取,有时在拍纸簿上记下要点。
一位外宾说,我们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到中国的,现在请主席给我们作指示。
主席站起来说,我讲一些情况和意见,不是作指示。
主席在详细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后说,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交换经验。中国的经验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的,中国有中国的条件。经验不能照搬,只能参考。还希望朋友作分析,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有哪些是成绩,有哪些是错误,现在我们工作中还有一些错误,我们用整风的方式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批评。中国犯的错误,你们研究也有意义,可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主席针对外宾们提出的反帝斗争的问题,反对战争与争取和平的问题,作了生动的深刻的阐述。
主席送走拉丁美洲朋友后,我回到卧室。不久,刘宁一来找我,说主席指示今天还要发消息,等我去写,我随他走进2楼主席的办公室。
主席说,非洲朋友们很热情,拉丁美洲朋友也是这样。弱国、小国人民会议开得好,有共同语言。主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我们就宣布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但是我们的领土主权决不容许别人侵犯,谁来侵犯,我们就要自卫,这同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致的。我们希望有1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对我们进行建设有利。我们也同帝国主义打交道,譬如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同美国在华沙的大使馆谈判还在继续。我们坚持原则,不抱幻想,同赫鲁晓夫不同。对世界大战,我们说了两条,第一,反对;第二,不怕。赫鲁晓夫和我们半同,半不同,他反对世界大战,又害怕世界大战,越怕越有鬼,越怕世界越不和平,如今连苏联的领空也不和平了。世界为什么不和平?怎样才能和平?赫鲁晓夫同我们的看法不一样,赫鲁晓夫完全依赖大国协商,我们强调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小国、弱国的人民同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所以,还要发消息,让世人听听小国、弱国人民的声音,听听我们的声音,照昨天的规矩,不要长,要快。
根据昨天的经验,我事先做了考虑,并且已写好第一段的导语,听完主席的指示,我着手写正文。写完交给刘宁一。刘宁一同杨尚昆、孔原传阅商量后,做了一点改动,送给主席。主席先让我念一遍。我念道:"新华社郑州8日电毛泽东主席今天下午在这里接见了正在我国参观访问的来自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们。
"接见中,毛泽东主席首先表示了对拉丁美洲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们向毛泽东主席谈到在中国参观访问的观感。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称赞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称赞中国人民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他们还谈到了拉丁美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历史联系的日益发展的友谊。他们说,拉丁美洲人民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帝国主义,他们介绍了古巴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情况。他们表示,拉丁美洲人民团结起来,并和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主席说,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一样,长期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团结,依靠各国人民的支援,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现在正在建设着自己的国家,改变着'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因此需要时间,需要和平,需要朋友。主席说,古巴的人民,拉丁美洲的人民,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帝国主义以及他们的走狗则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很少。主席说,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主席对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示钦佩。主席说,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斗争帮助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斗争也帮助了古巴和拉丁美洲各国的人民。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3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6)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等。"我念完后,主席要我递给他,卫士安放了木板架,主席摆在上面看,亲笔做了修改,让卫士送还我,我发现主席改动了三处:把第二段中"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改成"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在这段最末一句"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之前加上"一定会";把三段第一句"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中的"称赞"改成"友谊"。
主席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后胜利"只表达了可能性,主席加上"一定会",就表达了必然性。"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太庸俗,主席把"称赞"改成"友谊",含意和格调就完全不同,非常亲切、具体。只是对主席对第一处的改动,我不理解。
主席问:有什么不理解的?我说,昨天写了非洲朋友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爱",这是他们的原话,主席把"中国人民伟大领袖"这几个字删掉了,说是"要不得"。今天写了拉丁美洲朋友"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也是他们的原话,也完全符合事实,我不理解主席为什么那样改。
主席说,人家那样讲,我们不能那样写。我们搞了这些年的建设,不能说没有成就,说"伟大"呀!我说,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这符合事实吧?主席说:为什么一定要说毛泽东的领导呀,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我把唯物史观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践证明,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你不赞成?我说,唯物史观并不否定杰出的领导人的作用。
主席说,这是半截子唯物史观。领导人和人民不能分开,也不能等量齐观,我讲了,今天你也写了,"人民是决定的因素",领导人不应站在人民之上,不应站在人民之外,必须站在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总而言之,必须突出"决定的因素",突出人民,决不要突出个人。
刘宁一说,主席的指示很深刻,我们要好好学习。这篇新闻稿就这样定下来吧!主席又要我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当念到"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时,主席说,这里有点突兀,在"一定会"前面加上"这样"。我照加了。主席想了一下又说,加上"这样",语气有些散,改成"就"字,"就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你们看怎么样?大家都说好。我涂去了"这样",加上"就"字。
杨尚昆说,今天的新闻稿比昨天的更有分量,就这样发出去吧。主席点点头。我辞出,把主席审定的新闻稿交给已在宾馆等候的雷行。
5月9日下午2时半,主席会见了西亚三国的客人。
主席在这次谈话中指出:根据中国的经验,团结人民的大多数才有前途。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政党、领袖应当是人民的代表,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要倒台,蒋介石为什么被赶出大陆?因为他脱离群众。人民中间最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他们是生产者,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主要的基本的是团结工人和农民,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代表他们的意志。还有别的人,主要是知识分子,中国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还是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知识分子——教授、教员、科学家、文化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少不了的,他们有缺点,但是可以改造。今天在座的人就有这样的例子,就是他(主席指着担任翻译的马坚教授)。他是1个穆罕默德,今年53岁,是专门研究可兰经的,今天没有他,我们就不能开会,我们不能脱离他。他信穆罕默德,我不信,但是我们两个并不打架。他信穆罕默德,又不是共产党,那没有关系。他不反对社会主义,不反对共产党,而且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那更好办事。有各色各种的人,并不都是共产党。中国有六亿五千万人,只有一千三百万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力争团结六亿三千七百万非共产党员。被打倒的阶级,譬如地主阶级,我们也要改造。主席说要战胜帝国主义,不是短期的事,要进行持久的艰巨的斗争,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只是不包括敌人在内。这是我们革命胜利的经验。中国的经验对外国来说,只能有选择有分析地来对待,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条件,外国的经验只能做参考。我所讲的话,只供朋友们参考。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4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7)
接着,三国外宾各有一位代表简短发言,感谢毛主席的接见和谈话,表示要加强本国人民的团结,加强同中国人民和其他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主席送走西亚三国朋友后,刘宁一把我找到主席的办公室。
主席说,晚上我有事,今天没有请亚洲朋友多发表意见,他们不会见怪吧?刘宁一说,不会。今天的气氛和前两天一样热烈。主席说,这次在郑州,用3个下午开了3次小国、弱国人民会议,收获很大,非洲、拉丁美洲、亚洲,这些小国、弱国人民都有一股劲,我看,世界大有希望。我3次讲话大同小异,发表消息每次有1个重点。前天的重点是,"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昨天的重点是,"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今天强调"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团结不包括敌人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继续进行艰巨的斗争。"加起来,就可以基本上说清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立场。
主席让我快写,我写完后照例送给刘宁一,他照例给杨尚昆传看后,送给主席,主席改了1个字,其余未动。
主席从躺椅上起来,说,我要回火车上去了。
乘主席整衣的机会,我把新闻稿交给雷行。回来时,主席已走出办公室门外,主席说,都不要送了,主席同刘宁一和我分别握手,在杨尚昆和卫士的陪同下,离开了招待所。但这3天我的经历,却始终离不开我的脑海。
《不怕鬼的故事》在60年代前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曾是党内干部整风的阅读书籍。从编选思路,到出版宣传,毛泽东都悉心过问,花了不少精力。毛泽东为什么如此注重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的背后,透出沉甸甸的历史内涵,并从1个侧面反映出他当时的思想心态,以及一代伟人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不怕鬼"、不信邪的性格特点。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进入多事之秋。一度意气风发的"大跃进",很快难以为继,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受到破坏,废弃的小、土高炉及炉边的渣铁随处可见,失却了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充满希望的尝试——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平二调,损伤了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公共食堂,炊烟散尽。
毛泽东敏锐地多少觉察出弊端。1959年11月,他号召人们认真阅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毛泽东为了领导全党纠正"左"倾错误。方法,自然是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所以要读书。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有了议论,党内党外也有了议论。有些议论还不大好听。
祸不单行。国际局势在这个时候趋于恶化。
1957年底,中美之间的外交会谈中断,台湾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大陆骚扰破坏。1958年8月,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美国增兵台湾海峡。
1959年3月,西藏发生反动武装叛乱,中印边界纠纷渐趋尖锐。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中苏论战爆发。
雪上加霜。国内经济形势也进一步恶化,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到来了!这一凝重的气氛,笼罩了毛泽东那充满诗意的笔端:"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
对这一切,应该怎么看?怎么应付?在毛泽东心目中,不啻是对人们意志和信心的考验。
1958年11月10日,新华社编印的第2504期《参考资料》送到了毛泽东手上。这类内部简报资料,是他了解国内外信息的重要渠道。他的许多重要指示,事实上都是读了这类材料后在上面写的批语。在这期《参考资料》中,以《美官员竭力诬蔑我人民公社运动,但承认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并说南(斯拉夫)十分注意这一发展》为题,刊载了合众国际社的电讯。电讯说:中国的成败取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这个办法是否成功,"毛泽东正在孤注一掷","这是一种冒险的计划","中国的饥荒,几乎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还说,毛泽东的做法"也是把潜在的反革命基础聚集起来,在事情不顺利时推翻他",等等。很有点幸灾乐祸,巴不得出点事情的味道。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5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8)
毛泽东在上述几段话下面画了横线,有的还做有着重号,这是他读文件材料的习惯。像往常那样,自然还应有些批评。不过,这次不同。他含蓄地在这则电讯天头和边白写下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高髻危冠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题为《赠李司空妓》。前两句写美丽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唱,后两句大意是:你这位"司空"(官名)看惯了这样的场面,觉得是平常事,而我这个苏州刺史却痛心断肠般激动。"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便源自此诗。毛泽东引这首诗对合众国际社的电讯举重若轻地做了回答——我们搞的旨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却让别有用心的人痛心断肠。
这个意思,毛泽东不久便更明白地说了出来。在1958年11月14日的第2513期《参考资料》上,刊载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西雅图商会发表的1个演说,其中对中国的集体劳动和公社化进行了直接的攻击。毛泽东在其各段内容前重拟了几个标题,其中便有:"杜勒斯批评我国的人民公社"、"表示他对我国大跃进感到恐慌"。然后指示,把这份演说印发八届六中全会的与会者。
毛泽东1946年8月6日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提出了1个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2年后,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他觉得有必要重申这个论断,因为尽管多年前"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看来还有一些人想不通,我们还得做些解释工作。"这些人为什么还想不通呢?因为他们面临着新的困难,新的挑战。
12月1日深夜,毛泽东奋笔疾书,赶写出2000来字的《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一文,除重新强调"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外,还说:历史的经验证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尽管曾是"活老虎,铁老虎,真老虎",但是,"它们终究转化成了纸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写罢,他又给负责中央日常工作的总书记邓小平写了封信:"写了一篇短文,请你看一下,如以为可用,请印发到会各同志。"当然,毛泽东不是单纯的乐观主义者,当时的形势也不容过于乐观。辩证法大师毛泽东深知此点。在这篇文章中,他告诫人们:一点不怕,无忧无虑,真正单纯的乐神,从来没有。每1个人都是忧患与生俱来。学生们怕考试,儿童怕父母有偏爱,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发烧四十一度,以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类,不可胜数。
这似乎是不甚关痛痒的泛泛之论,其实深有所指。所指,就是中国形势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在写这篇文章的头十天,即11月21日,在武昌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给党的干部们打过"预防针":"我是怀疑派,……杜勒斯、蒋介石都骂我们公社要亡国,我看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总有两种可能:一亡,一不亡。当然,亡是暂时的。"又说:"食堂、托儿所可以垮,公社不可以垮。我看什么时候都有两种可能性,一好,一垮。"12月9日,在中央全会的长篇讲话中,他把"两种可能性"的话挑得更明:"公共食堂、托儿所、人民公社,巩固和垮台两种可能都存在。""党的巩固和分裂,都可能",乃至"人民共和国,或者胜利,或者灭亡。"当然,在毛泽东看来,那个"垮"下去的"可能",不好的"可能,都只是"部分的和暂时的"。
这是毛泽东留下文字的讲话提纲里的话,可见他对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注重。在这段文字的结束处,毛泽东又引用了被他视为唯物主义思想的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话时,他给予了充分发挥。
对现实有忧虑,但更自信。这是毛泽东当时思想心态的基调。
1958年这一页,翻过去了。1959年初,毛泽东沿着纠"左"的思路做工作,但同时又担心由此从根本上否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信心。他似乎要进行两面作战。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6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29)
不管怎样,鼓励志气,增强信心,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应付国际压力这条路线上。
1959年4月15日,毛泽东在第16次最高国务会议通报当前的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他说:从去年8月起,出了两件事,都跟我们有关。1个是台湾问题,1个是西藏问题。接着回忆起1958年炮击金门的事:8月23日头一天,我们打了一万九千发,他们讲打了四五万发,那是夸大其辞,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十几分钟,没有什么很久很久。台湾的参谋长赵家骧就是这个时候打死的,另外还有1个副司令吉星文也打死了,俞大维身上也染了血。
这自然说明我们有力量,不怕打。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捍卫,别人(美国)管不着。所以,"我看要奋斗下去,什么威胁我们都不怕。"说到这里,毛泽东来了灵感,古代小说里不怕鬼的故事,成为他的语言素材:《聊斋志异》里有1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1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的脸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么长就是了。两个人就这么顶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这一仗打下去之后,现在台湾海峡风平浪静,通行无阻,所有的船只不干涉了。
一番话,说得人们哄堂大笑。据会议记录,有六处注明:"笑声"。
这是毛泽东在郑重的会议上,第一次讲不怕鬼的故事。在毛泽东看来,一切敌人、对手和困难,都属于"鬼",只有不怕它,才能战胜它,克服它。
5月6日,中南海紫光阁。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这里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他们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对3月的西藏叛乱及随之陡然紧张的中印关系的态度。在周恩来、陈毅讲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番话:"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世界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别说道:"中国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接着又讲了《聊斋志异》里耿去病夜读,涂面伸舌与鬼相视的故事。
毛泽东对自己提出的不怕鬼的话题,似乎特别感兴趣。4天后,5月10日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民主德国人民议院访华代表团,谈到西藏问题以及中印关系问题时,毛泽东说得很轻松:"所以我们应该欢迎并迎接这种挑战,不要花多少力量就可以还击,不要用十个指头,用几个指头就行了。我对朋友们说,不要怕鬼,鬼是这样的,越怕它,它就越多;不怕它,它就没有了。你们德国文学中有无这种题材,说明有人怕鬼,有人不怕?"毛泽东接着说:"马列主义教我们别怕鬼。资本主义这个鬼确有其事,不过不要怕。希特勒是大鬼,蒋介石这个鬼也不小,在他以前还有袁世凯、清朝皇帝等鬼。"言下之意,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任何鬼都是可战胜的。
5月13日,外交部办公厅把毛泽东、周恩来、陈毅5月6日同外宾的谈话整理打印出来,分送有关中央领导。毛泽东看后,在自己的那一份上批示:"江青:第13页。不能看,请林克同志读给你听。"江青多年养病,但在中宣部文艺处挂着职,还是负责人。这份材料的第13页,正是毛泽东讲不怕鬼,并说要把中国小说和故事里不怕鬼的内容,编成一本小册子的那段话。
毛泽东提议编选《不怕鬼的故事》,经过就是这样。时间约在1959年四五月间。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7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0)
毛泽东说到做到,指示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专门落实这项工作。这位领导同志便把任务交给了当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并由所长何其芳具体负责。到这年夏天,《不怕鬼的故事》便基本编成了。
该书主要选自晋人作的《列异传》、晋朝裴启的《语林》、南朝宋时刘义庆的《幽明录》、唐朝戴孚的《广异记》、牛僧孺的《玄怪录》、裴的《传奇》、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宋朝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张师正的《括异志》、郭彖的《暌车续志》、上官融的《友会丛谈》、洪迈的《夷坚志》、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钱希言的《狯园》、朱国祯的《涌幢小品》、浮白斋主人的《雅谑》、王同轨的《耳谈》、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钱泳的《履园丛话》、黄钧宰的《金壶七墨》、程麟的《此中人语》,等等。所选篇目,短则几十字,多也不过千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不怕鬼并且有智有勇战胜鬼的故事。
例如,选自《夷坚志》的《漳州一士人》,里面的那个人物什么怪异都不怕,他说:"天下无可畏之事,人自怯耳。"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的《鬼避姜三莽》,说1个叫姜三莽的人听别人讲到1个捉鬼的故事,就天天晚上潜行在坟墓间,像猎人等待狐兔一样,准备捉鬼;然而却一直没有碰到鬼。这个故事的作者评论道:"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选自《子不语》中的《陈鹏年吹气退缢鬼》,写一缢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灯荧荧青色将灭。"陈鹏年这时想:"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他鼓气吹鬼,鬼最后被吹得如轻烟散尽。选自《金壶七墨》的《陈在衡》,里面的1个鬼作了这样的1个表白:"鬼实畏人。"这很像这些故事的总结。至于前面引述的《耿去病》和《宋定伯捉鬼》两篇,更是表现了人依靠自己的勇气或智慧战胜鬼。
何其芳把这个基本编成的小册子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是看了的。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还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印发与会者。
不久,1959年夏季的庐山会议,出现了毛泽东未预料到的事情,《不怕鬼的故事》的定稿工作中断了。
刚上庐山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比较轻松的。游览名胜和诗词唱和之风颇盛。7月2日晚,毛泽东还特意点了《思凡》、《悟空借扇》几出神话内容的赣剧,给各路要员们观看。
但是,1958年弄成那样的局面,人们免不了有所议论,有所评价,还想找找发生"左"倾错误的根源。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声音。
以7月14日彭德怀写给毛泽东的信为标志,庐山会议的形势急转直下。
7月23日召开大会,毛泽东劈头就说:"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不可以?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可见一些议论对他的触动之大。接下来,毛泽东又说道:"现在党内外都在刮风。……无非是讲得一塌糊涂。"毛泽东不满彭德怀等人意见的因素之一,是认为:"气可鼓,不可泄,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党内外刮的"风",在他看来,是泄群众运动之气。
于是,他要鼓气。8月1日,他在一份材料上指示:"将来我拟写文章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1个百花齐放,1个人民公社,1个大跃进,这三件,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庐山会议以后,在毛泽东心目中,那些"鬼"或"半人半鬼",已不单单是参加反华大合唱的国际上的帝修反了。他错误地发动的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无疑也有了"不怕鬼"的内容。
1960年,毛泽东指示何其芳,把已经编好的《不怕鬼的故事》的初稿,再加以精选、充实。遂成70篇,共6万多字。因是文言,每篇又相应做了不少注释。
全书定稿后,何其芳请毛泽东为这本书写个序言,以说明在这个时候编选出版这本书的用意,引导读者结合现实更好地阅读。毛泽东让何其芳先起草1个,再给他看。这样,何其芳几易其稿,写了一篇近万字的序言。"序言"说:"我们编这个小册子,目的不在于借这些不怕鬼的故事来说明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主要是想把这些故事当做寓言、当做讽喻性的故事来介绍给读者们。如果心存怯懦,思想不解放,那么人们对于并不存在的鬼神也会害怕。如果觉悟提高,迷信破除,思想解放,那么不但鬼神不可怕,而且帝国主义,反动派,修正主义,一切实际存在的天灾人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都是不可怕的,都是可以战胜的,都是可以克服的。"此外,"序言"还认为,"世界上又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大到帝、修、反,严重的天灾,小到一般工作中的困难、挫折等等,"都可以说是类似鬼的东西"。因此,"彻底扫除这种落后的'怕鬼'思想,对于每个革命者来说,是严重的斗争任务。"正如这本书的编选起因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一样,序言无疑是一篇政治论文。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8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1)
何其芳把这篇序言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于1961年1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了何其芳。谈话中,毛泽东说到:"除了战略上藐视,还要讲战术上重视。对具体的鬼,对1个1个的鬼,要具体分析,要讲究战术,要重视。不然,就打不败它。"接着,毛泽东举了书中收入的《宋定伯捉鬼》和《妖术》两篇为例。
说完这两篇故事,毛泽东特别叮嘱何其芳:"你可以再写几百字,写战术上重视。"据何其芳回忆,谈话结束时,毛泽东还向他谈到自己最近写的两首近体诗,说:现在不能发表,将来是要发表的。这两首诗,都是批判修正主义的。何其芳说,他后来读到了。
这是两首什么样的诗呢?毛泽东是诗人。面对中苏论战和国际共运的分歧,他自然要借诗言志。但并非每首诗他都愿意公开,也并非每首诗都真正把它当诗来写。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写过不少"读报诗"。所谓"读报诗",就是读了一些报纸新闻后的随兴偶感之作。仅1959年11月至12月,毛泽东便写了4首"读报诗",都是七律,属近体诗。内容都是"批判修正主义"的。其中一首便有这样的句子: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地地道道的"打鬼"之作。
毛泽东给何其芳等说的,当是这几首"读报诗"中的两首。何其芳说后来他读过的,也是传抄件。
何其芳回去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序言做了修改。1月16日,他将修改的序言又寄给毛泽东,并附上一信,说:"《不怕鬼的故事》的序文,按照您的指示,做了修改,送上请审阅、批改。"又说:"自己觉得增加的部分"写得不甚满意,"缺乏警策之处。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得较好一些,只有请您审阅后加以删改。"何其芳在这个修改稿上增写的部分,大概是后来发表稿中的这样的一段:"这些故事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总的说来,鬼并没有什么可怕,人是完全能够打败它、制服它的。但对每1个具体的鬼,对于每1个同鬼相周旋的具体的场合,人又必须采取谨慎态度,必须有智谋,然后才能最后取得胜利。这个道理是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虽说世界上并没有鬼,我们古代的传说和迷信既然把鬼描写成为一种能够害人的东西,这些故事的作者就会根据人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根据人同有害的事物做斗争的经验,这样去虚构他们的故事,并从而表现出这样的道理来。当然,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高度的理论上的概括,如果没有他的思想和指引,我们读这些故事是不容易看出这样的意义和教训的。"毛泽东收到这个修改稿时,正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1月18日的会议讲话中,他向与会者谈到了这本书,说:"我也60多岁了,我就是不怕鬼。我们很快要出版一本不怕鬼的书。"与此同时,毛泽东读了何其芳的这个序言修改稿后,又亲自执笔在结尾处以何其芳的口吻增写了这样一大段:这本书从1959年春季全世界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修正主义组织反华大合唱的时候,就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着手编辑,到这年夏季即已基本编成。那时正是国内修正主义起来响应国际修正主义、向着党的领导举行猖狂进攻的时候,我们决定将本书初稿加以精选充实,并决定由我写一篇序。1960年底,国际情况起了很大变化,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了代表会议,发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反动派、反对修正主义的声明。这个"不怕鬼"的声明使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声势为之大振,妖魔鬼怪感到沮丧,反华大合唱基本上摧垮。但是读者应当明白,世界上妖魔鬼怪还多得很,要消灭它们需要一定时间;国内困难也还很大,中国型的魔鬼残余还在作怪,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道路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本书出世也就显得很有必要。当着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于1961年1月对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制定了今后的政策,目前条件下的革命斗争的战略战术又已经为更多的人所了解的时候,我们出这本《不怕鬼的故事》,可能不会那么惊世骇俗了。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89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2)
此外,毛泽东还有两处重要修改。一处是在序言的"难道它们有气,我们反而没有气吗?难道按照实际情况,不是它们怕我们,反而应该是我们怕它们吗?"一段话后毛泽东加写道:"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另一处是在序言谈到一切革命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克服,可以扭转的"时候,毛泽东加写了一句话:"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变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1月23日下午,毛泽东又约见何其芳。见面后,他对何其芳说:"你写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现在的形势联系起来了。"他把上面那段话念给何其芳和在座的其他同志听,像是征求意见,然后又传给大家看。大家传阅后,毛泽东又对何其芳说:"你这篇文章原来政治性就很强,我给你再加强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他让何其芳再增加几句,讲半人半鬼的问题,并说: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经过改造,又会走到人。何其芳临走时,毛泽东又嘱咐把改的稿子誊清打印后,再给他看看。
当天回去后,何其芳连夜根据毛泽东对序言的意见进行修改誊清并嘱人打印出来。1月24日一早,他让通信员把稿子送到中南海转交毛泽东,并附上一信:"主席:《不怕鬼的故事》序根据您修改的稿子誊清打印出来了。只有一二处……作了一点文字上的变动,对'半人半鬼'的人也提到几句,不知合适否?送上请您再审阅。1月24日晨。"信中说的对"半人半鬼"的人所"提到的几句",在发表稿里是这样几句:"还有一种'半人半鬼'的人,他们不是被改造为完全的人,就会走到成为完全的'鬼'。当着他们还是'半人半鬼'的时候,他们的反动的一面也会同其他'鬼类'一样总要作祟,总要捣乱。"1月24日当天,毛泽东便审完了这份稿子,退给了何其芳,并附上一信:何其芳同志:此件看过,就照这样付印。付印前,请送清样给刘、周、邓、周扬、郭沫若五同志一阅,询问他们是否还有修改的意见。出书的时候,可将序文在《红旗》和《人民日报》上登载。另请着手翻成几种外文,先翻序,后翻书。序的英文稿先翻成,登在《北京周报》上。此书能在二月出版就好,可使目前正在全国进行整风运动的干部们阅读。以上请酌办。
毛泽东一月二十四日第八页第一第二行有一点修改。
从这封信可看出,毛泽东是很重视《不怕鬼的故事》及其序言的宣传教育效果的。信中提到的"一点修改",是指何其芳送审的《〈不怕鬼的故事〉序》中的一段原文:"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这恰是毛泽东上一次修改加写的话,这次他又画去,改作:"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的地位转化的。"经过这样1个仔细周密的过程,《不怕鬼的故事》,终于在1961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可以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从编选到写序、到出版,毛泽东不仅是以读者的身份介入,而且实实在在的是以"作者"的身份出现的,书中凝聚了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强调的"打鬼"思想。
毛泽东指导编《不怕鬼的故事》,是花了精力的,因此对这本书的印象很深,评价很高,后来曾多次谈到这本书。如1962年1月14日会见1个兄弟国家政府访华代表团时,他说:有斗争,斗争是有困难的。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天是塌不下来的。过去河南有个小国叫杞国,那里的人怕天塌下来,杞人忧天,不该怕的他也怕。我们出版了一本书,叫《不怕鬼的故事》,有英文版和法文版,你们看过吗?如找到英文版和法文版的可以送给你们。这是第一本这样的故事书,很有意思,那里面说帝国主义是大鬼,×××是半人半鬼,××是个鬼,别的鬼还没有谈到,那是1959年春天编的嘛!第四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90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3)
行千里路,倡调查风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便是全国规模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到1960年冬,三年"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开始明显暴露出来,农村中的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相继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在这2次会上都讲了话。
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工作要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第一条是情况明。情况不明一切无从着手。要搞清情况,要做调查研究。这是个大工作,要从实践中认识客观实际。调查研究极为重要。过去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做调查研究比较认真,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凭调查研究、情况明下决心,因此这个决心就大,方法也就对。现在我们对国内情况也不明,决心也不大,方法也不那么对。要分批、分头摸清每个省、市、地委、县委、公社的情况。今后要搞个实事求是年。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但是,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调查做得少了,不大摸底,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今年也来做一点,这个会开完,我就想到1个地方,做点调查研究工作,不然就不摸底。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不去干,用那么一部分时间,搞一点助手,自己去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城市要彻底调查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城市人民公社。只要不做这种调查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只是凭感想、凭想像、凭估计。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1月18日,毛泽东又在八届九中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犯过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右的不做调查研究,"左"的也不做调查研究。民主革命时期情况比较单纯。胜利后,有了全国政权,八亿人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近几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但是比较少,对情况不甚了了。没有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决心就不大。比如,1959年反对刮"共产风",由于情况不明,决心就不大,中间又夹了个庐山会议反右,把纠"左"打乱了,"共产风"又大刮起来。大家回去实实在在的干,不要老是算账搞计划,要做调查研究。我们过去就吃了这个亏,只注意普遍真理,不注意调查研究。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在实践中去做调查研究,专门调查也可以。
八届九中全会刚刚闭幕两天,即1月20日,毛泽东就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已告陈(伯达)、胡(乔木),和你一样,各带1个调查组,共三个组,每组组员六人,连组长共七人,组长为陈、胡、田。在今、明、后三天组成。你去浙江,胡去湖南,陈去广东。去搞农村调查。六个组员分成两个小组,一人为组长,二人为组员。1个小组(三人)调查1个最坏的生产队,另1个小组调查1个最好的生产队。中间队不要搞。时间十天至十五天。然后去广东,三组同志,与我会合,向我作汇告。
为了及时听取调查组的汇报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几天后,毛泽东的专列又南下了。
在南下途经天津、济南、南京时,毛泽东分别与当地省市委负责同志谈话,着重调查了解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督促省市的各级干部要到基层做调查研究,以克服官僚主义,克服盲目性、片面性。例如,在南京时,他就言简意赅地对江苏省委的负责同志说:"水是混的,有鱼无鱼不知道。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把浮夸、官僚主义、不摸底,彻底克服掉。过去几年里不大讲调查研究了,是个损失,不根据调查研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是不可靠的,很危险。""上级的局限性,是不易了解下情,比较空。下级的局限性,是比较片面,不了解全局。领导不可能样样清楚,要抓典型、弄清楚个把县、公社、生产队。"2月初,毛泽东一行到了杭州,听取了田家英等人蹲点调查的情况汇报,并对农村中存在的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91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4)
2月下旬,毛泽东到了广州。在那里,他召集浙江、湖南、广东3个调查组,会同部分地方负责同志一起,着手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在去广州的途中,毛泽东在衡阳作了停留,听取了有关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
为了起草好《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即"六十条")毛泽东往往是一连几个日夜看材料、听汇报,思考问题,没有睡过好觉。广东省委的负责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毛泽东到佛山休息一下。毛泽东同意了。
3月初的一天下午,寒雨霏霏,毛泽东驱车来到了佛山。佛山地委第一书记杜瑞芝在地委招待所门前迎接。
根据毛泽东的生活习惯,佛山地委在招待所布置了一间通爽、清静的房间,铺上硬板床,在桌上摆了一些画报和中国古典名著。毛泽东见此摆设,十分高兴,翻看了一阵画报和书便休息了。大约休息了两个小时后,毛泽东便起来要杜瑞芝汇报工作。在此之前,杜瑞芝曾根据南海县大沥公社凤池大队1个生产小队实行"三包一奖"受到群众欢迎的经验,写了一篇题为《单眼仔睇老婆》的调查材料(意思是"三包一奖"办法能体现农民切身利益,犹如单眼青年相亲,一眼就看清楚),当时的省委书记赵紫阳阅后,将这个材料推荐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做了批示,认为这个材料值得注意,特印发给有关同志参考。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杜瑞芝围绕着农村应如何调整政策这一中心问题做了汇报。毛泽东那时虽已是6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听得非常认真。在听汇报过程中,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以后不要叫生产小队了,要把那个'小'字去掉,就叫生产队,有这个'小'字,人家会看不起你们的。"当晚,杜瑞芝陪同毛泽东在招待所吃晚饭。因为知道毛泽东饮食俭朴,所以没有点很多菜色,只做了他喜欢吃的"回锅肉"、炒辣椒,还做了盐鸡。毛泽东很高兴。由于当时一下了找不到更多的丝苗米,就只做了一小锅丝苗米饭给毛泽东,其他人吃普通米饭。毛泽东一看就问:"咦!怎么我这碗饭与你们的不同呢?""这是珠江三角洲的特产,叫丝苗米,是特意做给主席尝尝的。"杜瑞芝做了解释。接着,他又介绍说:"这碟是本地名菜,叫盐鸡,是把粗盐炒烫后裹在鸡外,温火熟的,别有风味,请主席多吃一点。"毛泽东则用筷子指着"回锅肉"说:这个菜也很好吃,你也多吃点……回到广州后,毛泽东对赵紫阳说,佛山地委那个书记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也很敢说。
起草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紧接着便召开了"三南"会议(即由中南、西南、华南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
3月23日,会议结束,毛泽东又指示调查组把调查工作延长到5月,主要任务是了解"六十条"下发后群众的反映和参加"六十条"的试点工作。不久,毛泽东到了长沙,在那里听取中央其他负责同志所做调查的汇报。
5月,毛泽东回到了北京。
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动下,1961年,全国出现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严冬的冰雪仍然覆盖着北国大地。在首都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的讲话一次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会场里充满了春天般的气氛。
"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1个负责的应当是我。我们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直到区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既然做了第一书记,对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就要担起责任。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家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在主会场里(当时由于与会人多还设有几个分会场),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湘音,习惯地用右手手指掐着左手手指,在讲到这段话时,既显得沉稳冷静,又浑然有力,像一股强有力的热流冲击着人们的心扉。从主席台上端坐的其他6位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陈云、邓小平,到台下1000多名与会者,都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92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5)
这几年,由于党的工作指导上的错误,一时盛行的瞎指挥、浮夸风,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还没有完全从困境中走出来。暂时困难的阴云仍然笼罩着年轻的共和国。举国上下,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一面在继续与困难做斗争,同时对一些造成这一灾难的一些领导干部的主观武断、不民主作风,还有许多意见、埋怨,甚至不满。毛泽东似乎已经了解了这些。在他的提议下,中央召开了这次"出气会"。毛泽东决心让大家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把"气"出完。在会上,他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讲话和主动承担责任的自我批评精神,犹如春天的惊雷,震撼京城,响彻中国大地,在这片还处于干旱和古老的土地上,洒下潇潇春雨,带来生机和希望。
我(指陈士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毛泽东常常受命于危难之中。力挽狂澜,拨正航船,使革命转危为安。而当党的工作失误时,他又主动承担责任,带头做自我批评。在延安,他向在审干中被搞错的同志赔礼道歉。现在,他又在为并不完全属于他个人责任的工作失误认真做检讨,从而为我们党培育和造就了特有的优良作风,即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马克思主义作风,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也在党内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在成绩面前,大家不争功诿过;在错误面前,又主动承担责任,争做自我批评,使我们党在斗争实践中自觉进行自我改造,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人们寄希望于党,党给人民带来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根本所在。
任何1个伟大的党和1个伟大的领袖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当着出现错误和失误的时候,光明磊落,严肃认真地承担责任,做自我批评,身体力行的改正错误。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和核心领导人,首先要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就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还认真地解剖自己。他说:"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毛泽东的坦诚、严于律己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对我们是1个极大的鼓舞,使我们更加敬重他。
事实上,一贯正确是不存在的。争功诿过、毫无自我批评精神的人,只能受到人民的蔑视和历史的谴责,这已被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
鉴于全国人民仍然生活在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已经不吃肉、不喝茶,人民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青年时代,"身无半文"的毛泽东就以"心忧天下"的伟大胸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如今革命已经成功,他已经是日理万机的人民领袖,仍然时刻不忘人民的疾苦。每念及此,中国人民无不充满崇敬之心,爱戴之情,遂随之便消除了怨气,增强了信心。
"主席都不吃肉了,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令人感动的是战斗在瀚海沙漠建设导弹、原子弹试验发射基地的特种工程指挥部的指战员,他们既有国内经济困难的压力,又有因苏联终止援助所带来的技术装备上的重大难题,但大家深知这是一项耗资巨大、关系到国威、军威的尖端国防科技工程,全体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战士怀着"冲破万道难关,也要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的凌云壮志,不分昼夜,奋力拼搏,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建成中国的两弹工程。
当时,我是军委工程兵司令员,又是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我咬牙向总后勤部张令彬副部长提出,从我这个司令员开始,全部由薪金制改为供给制,同时取消数量较大的地区补贴。"国家有困难,我们要分担",大家毫无怨言,不仅不认为是吃亏,反而感到光荣。为了节省粮食,有的部队从内地搞到一些树叶掺着吃。直到工程完工,还将剩余的树叶打包装车带回内地吃。为了节省开支,军委工程兵机关和许多工程兵师团将原来的装备器材带到工地上使用。有的同志身上浮肿,还在加班加点;有时一两天喝不上水吃不上饭,但工程任务一刻也没停止过。领袖的榜样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我们创造了奇迹:保质保量提前完了两弹试验发射基地工程任务。聂帅兴奋地对我说:你们提前完成任务,质量很好,意义重大!当我国研制生产的原子弹爆炸、卫星腾空宇宙的时候,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时刻。霎时间,中国沸腾了,全国军民充满了胜利的欢乐,更加坚定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第八卷求索强国路 第93节:第三章高天滚滚寒流急(36)
那是1个伟大的时代,1个艰苦创业的伟大时代。
从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那一声春雷响起,到导弹、原子弹威震寰宇的腾空爆炸,毛泽东率领全国军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走出困境,走向了1个腾飞的年代,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毛泽东俭朴一生,他在生活上的最高愿望就是吃一顿红烧肉,鞠躬尽瘁,行若明月,心里始终装着大多数人民群众。他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他也给我们留下无价的财富,其中,就是艰苦创业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伟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一定要根治海河正当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进一步好转的时候,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中南部连降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海河流域各河堤防相继漫溢溃决,平地行洪,水深数尺,数百里内一片汪洋。这场洪水使101个县、市的5300余万亩土地被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害。毛主席对河北这次遭害非常关注,灾后的八个月里,四次到河北,找省委和灾区地委的负责干部了解灾情,询问救灾工作的安排。毛主席问得很详细,包括受灾面积有多大,哪些县受了灾,哪些县没受灾,灾区群众是不是悲观失望,粮食安排得如何,烧的怎么办,老百姓安定下来没有,外流的有多少,采取了哪些救灾措施,等等。主席一边问一边嘱咐省委陪同干部:要做好宣传工作,讲清全国的形势,也要讲附近的情况,把群众情绪稳定住;对于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有1个表扬1个,有多少表扬多少,要给牺牲的人立碑;运粮、运煤、运菜等是大问题,要安排好,要使灾民体质不下降;要搞些副业生产,大的可以集体搞;今天麦子种了不少,要管好。毛主席满怀信心地激励大家说:"今年受灾了,明年夏收还是会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当时衡水地区受灾最重,毛主席指着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说:"你那个地方的水灾情况,我从照片上看到了,只露着几间房,可惨哩!""衡水是历来遭灾的。为什么叫衡水?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这是禹王之事,书经有载。"毛主席一年一年地计算河北的年景:从1949年到1963年15年间,3年大灾,5年中灾,3年丰收,4年中收,受灾率分占一半多,心情显得很沉重。毛主席一面看着河北省水利工程长远规划图,一面指着阎达开和我(指刘子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河北人,你们就是要把河北的灾救出来,要把水切实地治起来。"主席问了林铁、阎达开和我的年龄以后,深情地说:"你们十年能把水治好吧!"我70岁了,不一定看得见了,你们这一辈子把水治好吧!"我们请主席为展览会题词,主席当即答应,接着又说:"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过了五天,在1963年11月17日,毛主席挥笔题了七个闪光的大字:"一定要根治海河"。
毛主席的题词,为根治河北水患、保障天津市和京广、津浦铁路干线的安全确定了明确的方针。周恩来总理对河北的救灾工作和根治海河工程始终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多次听取汇报,并给予具体指示。灾后不久,李先念副总理就来到灾情最重的衡水地区,深入到深县农村,逐户了解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当即确定增调粮食,以保持农民的体质。同时还对县城的恢复做了具体部署。在国务院、华北局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和帮助下,1964年我们制定了根治海河的全面规划,1965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展开了群众性的根治海河运动。从这一年开始,在1958年以来已修建10余座大型水库的基础上,每年冬春都动员30万以上的劳力,按照统一规划,有步骤、按顺序地开挖中下游河道的工程。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期间,也一直坚持施工。当时正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年代,不少地方拦路设卡,武斗不断,但无论哪个地区,哪个方面,对于根治海河的车辆一律放行,根治海河工地上秩序井然。这固然是由于毛主席的崇高威望,也由于"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经过连续15年的艰苦奋斗,到1980年,大规模排洪、排涝工程基本完成,共开挖、扩挖防洪排涝骨干河道53条,总长3641公里;修筑防洪提防3260公里;修建各种闸涵建筑物2331座;架设各种桥梁1114座,总长91700延长米;完成土方、石方、混凝土方总工程量达13.35亿立方米。这些工程完成后,排洪入海能力由4620立方米/秒扩大到24680立方米/秒,提高4.43倍;排涝河道入海能力从414立方米/秒增加到3180立方米/秒,扩大6.68倍。根治海河工程使河北省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低洼易涝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处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和京广、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也从而基本免除了洪水的威胁。当年经常受灾地区的干部、群众,至今仍然津津乐道根治海河所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第九卷晚年岁月 第94节:第一章发动"文化大革命"(1)
第九卷晚年岁月
1966年经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970年毛泽东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挫败了林彪、陈伯达等人的夺权阴谋。1971年彻底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1972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缓和中美关系,并推动中日建交,从而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1973年起用邓小平。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1976年9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第一章发动"文化大革命"
点燃"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