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心理 > 思维决定一切TXT下载

思维决定一切(思维决定一切:企业战略、文化于人力资源)

作者:叶生 (现代)
栏目:励志.心理
类别:现代
大小:494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 言(1)

叶生
思维差距决定管理差距
——思维就是一种战略资源


目前中国管理界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纷纷传道立说,有所谓本土派、海龟派、实践派、学院派等,他们各自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角度阐述了对中国企业如何发展、如何与跨国企业竞争的观点,各有各的精彩。作为一家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经营理念的咨询公司,我们经盛公司力求以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运作思路协助中国企业迅速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与狼共舞”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之梦。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在于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是对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全盘继承,也不是对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全部采纳,它是思考如何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法。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经盛公司形成了以战略为导向、文化为核心、人力资源为机制的企业竞争三环模型,本书就是阐述三环模型的主要管理思维,它可以说是对经盛公司众多咨询项目管理思维精华的高度总结。


任何管理模式都只不过是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如果仅仅去学习一种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工具或方法,你只不过是掌握了它的表层,就是“形似而神不似”。只有你掌握了隐藏在具体操作后面的管理思维,你才可以说是对这种管理模式有了深刻理解,也就是“神形兼备”了。


书中有许多观点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我们喜欢矛盾,因为世界万物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管理就是要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矛盾。这些所谓的矛盾,在平常人看来真的是矛盾,但在具有哲学思维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看来就不是矛盾,而是哲理,是管理的哲理。发现矛盾并善于利用矛盾才是高明的做法,而哲理就是解决矛盾最好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常人的思维,他们不能解决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只能断章取义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他们眼里看到的全是矛盾,甚至是谬论!
理性和感性是不相容的吗,科学与艺术是矛盾的吗?错!本书的立足点恰恰是通过感性思维诠释理性,用理性思维表达感性,用科学的方法表达艺术,用艺术的手法诠释科学。
把白变成黑而令人相信是一种能力,
把白说成黑而令人相信是一种智力!
为什么杨致远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世界首富?
为什么李嘉诚能够在常人都认为是低谷的时候大举进军房地产业而成功?
为什么比尔•盖茨四十多岁就成为垄断世界软件行业的巨头?

前 言(2)

叶生
年轻没有经验并不是问题,经验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低学历也不是问题,学历代表的是系统学习和潜力,并不代表悟性;
没有背景也不是问题,背景代表的是资源,并不代表运作资源的能力;
入行时间短也不是问题,行业时间越长代表其惯性思维越强,创新能力越弱。
因此,企业能否成功,物质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企业有没有具备成就成功事业的思维!


任正非,一个中国企业界的世界级领袖人物,他的成功或者许多人会认为是靠背景、学历或某种特殊的关系,因为在中国,没有背景而能成就伟业的人物实在是凤毛麟角。但从任正非的经历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特殊背景或关系,他没有政府的背景,个人身份一般,成立的又是民营企业,处身的市场又是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必争之地。正如他本人所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华为有什么,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任正非成就了令“中华有为”的伟业,尽管华为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正如张端敏所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从任正非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与其说我们关注的是华为公司,还不如说我们更关注任正非的思想。当然,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具有哲学思维的企业家,如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端敏,他们都是拥有成功思维的企业家。
那么,成功事业应具有的思维是什么?我们这里并不想去分析什么是思维,只想将企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思维方式与读者分享。我们认为:
成功企业的思维就是平衡企业管理过程中各种矛盾并将其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哲理性思维。

前 言(3)

叶生


本书不是一本成功学专著,也不是教你如何做人的醒世绝言,而是一本讲述如何拥有商海致胜思维的管理书籍。书中有很多哲理性的内容,但不要将管理误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管理首先应该是理性的、科学的,然后才是感性的、哲理的。但如果你读完本书后只是记住书中一些管理方式或方法,那你还没有读懂这本书,你必须再认真地阅读一次,感悟在管理科学后面隐藏的管理艺术。


本着遵守行业道德的原则,书中将大部分客户的真实名字隐去,以保障客户的利益;有些企业直接写出了名称,这是经过客户允许的。本书坚持以管理思维为主、案例操作为辅的写作风格,书中并没有太多的表格和流程,而是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


完成书的终稿后作者并没有感到轻松,内心好似还有千言万语没有讲完。书到用处方恨少,写完本书才深刻领悟到自己的渺小与知识上的不足。书的文字内容是静止的,但体现的思维却是动态的,在我结束本书书稿写作的时候,新的思维创新及学习的过程又开始了!
学习无止境,追求不停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曾对自己说过一句话:再穷也不能买不起书!所以与其说此书是对经盛公司经验的总结,还不如说是对前人和客户的经验总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得更高更远!


有人担心我们将经盛公司所有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书中和盘托出,泄漏了公司的商业秘密。我们说,管理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固步自封是对管理思维最大的不理解,当本书出版之时,我们的观点又在创新中扬帆前进了。
把所有的同行视为合作伙伴,这是一种心胸,一种境界。中国咨询业需要中国的咨询界和外国的咨询界共同做大,我们应该关注蛋糕行业而不仅仅是蛋糕本身,这要求所有的咨询公司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共识。
永远站在思维的风口浪尖,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境界。
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句话:思维,决定一切!

70%共性与30%个性(1)

叶生
作为管理咨询公司,每年接触到的行业起码在十个以上,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业特性,所以不同行业的企业都会和我们强调说,我们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那是不是所有行业的都只有特殊性而没有共性呢?
答案是否!
在我们看来,所有行业70%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只有30%的特征才可能是个性的!


因此,锻炼通过表象看本质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必须紧紧把握企业管理的根本性规律,结合西方企业发展历史与中国企业的发展轨迹,以70%的共性来看待30%的个性,才不至于陷入行业特性的沼泽。不要为了个性而个性,没有共性,哪来的个性?
在70%共性的指导下处理30%个性的问题!


不同的行业都会强调各自的特殊性。其实,只要是企业,那么你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企业的共性问题。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70%是一样的,只有30%的问题才可能是差异化的。我们重点解决的是30%的差异化问题,而70%的共性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站在70%的角度看30%,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站在30%的角度看70%,那么问题就是问题。


例如钻石行业是资源导向型行业,因为每一颗钻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然的,从事钻石行业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个具有十多年历史的钻石客户就是这样的行家。正如我们所预料的,客户经常会在与咨询公司前期的商务谈判中一再强调本行业的与众不同。而事实上,只要抓住钻石行业是资源导向型行业的基本规律、抓住了战略的基本出发点,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


当我们面对每一个新客户的时候,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是否配备有行业背景的咨询顾问?是否有该行业的咨询成功案例?很多MBA也在谈论做咨询项目时行业背景的重要性。他们简单地认为,做电力行业企业就应配备电力行业工作背景的咨询顾问,做快速消费品就应该配备有快速消费品从业经验的咨询顾问。


我们换个角度考虑:中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具有行业咨询成功经验是否是该项目成功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我们认为,其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关键在于能否以正确而又灵活的咨询思路、本着从客户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去主导客户、主导项目运作。


再回过头看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咨询顾问行业熟悉程度的要求。我们认为这里有个度的问题,专业的咨询顾问应该把握得住自己专业的咨询思维和分析方法,而对于行业的熟悉程度当以了解为限。对咨询顾问来说,他们只要做到能分析国内外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捕捉行业的基本特性、把握所处行业应具备的战略思维方向就可以了。


处于共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企业具有共同的管理缺陷;处于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的全球企业,都面临着许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任何企业管理者,都必须遵循共同的经济规律。我们理解客户公司管理人员追求企业个性的心情,然而,企业的个性是建筑在70%的共性基础上的。

70%共性与30%个性(2)

叶生
学习能力强或弱,决定咨询顾问能否捕捉到该行业的关键信息!
整合行业信息,是咨询顾问能够快速进入某行业的理由。
如果咨询顾问只靠自己的能力学习新行业知识,无论他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将一个行业了解透彻,因此,如何整合行业的信息资源是咨询顾问迅速掌握行业情况的先决条件。
对于咨询公司来说,客户公司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我们的老师。通过访谈、调研、讨论、头脑风暴会等各种形式,加上对行业各种专家的访谈与沟通,咨询顾问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到行业最关键的信息。
80%的信息集中在20%的问题上。咨询顾问并不需要了解所有的行业信息,只要了解20%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就可以了。


因此咨询顾问一定要在培养跳出问题看问题的宏观掌控能力的基础上快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咨询客户涉及多个行业,这需要咨询顾问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的行业关键知识;只从事某一行业的咨询顾问,其视野是狭窄的,而且也极易形成思维惯性与惰性,也无法从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吸取可用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形成不了咨询顾问与行业企业管理者之间真正的价值区别。


有的咨询顾问一进入客户公司,便忙着搜集相关的行业资料,并且坚持说只有成为一个行家里手,才能做好这个咨询项目;结果,他陷入了怪圈,变成和客户公司的经理人一样关心细节问题,关心微观问题,而应做项目报告的本职工作却是一团乱麻,甚至连客户的部门经理都比他明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业背景并不能成为咨询公司成功导入项目的障碍!


咨询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咨询公司团队与客户公司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可能是单方的行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公司的团队应该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涉及行业经验方面则可以向客户专家学习。对于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管理专家为他们做管理咨询,不需要行业专家帮他们做行业咨询。
站在行业专家的肩膀上,运用正确的咨询思维作导向,整合行业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该行业的方案才是咨询公司正确的选择。


在某一个战略规划研讨会上,当客户公司的高管人员对于咨询公司方案沟通稿中提及的行业专业术语纠缠不清、并没有为报告总体框架中提出的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激荡头脑时,企业人员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双方的优势:咨询团队胜在咨询实操的结构化思维模式,而客户团队则胜在行业经验。行业术语怎么讲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们应该如何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分析自身的企业。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