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世界是一个舞台
世界是一个舞台,任何细微的台词变化都会引发戏剧性的不同。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喜剧演员汉尼·杨曼(HennyYoungman)在提到昨晚的住宿时说:"什么破酒店的大毛巾!连行李箱都塞不进去。"
近几年,这样的道德困境(moraldilemma)有所改观。如今,人们不再考虑是否要撤掉酒店内的毛巾,而考虑是否重复使用毛巾。越来越多的酒店参与了环保计划,他们劝说客人重复使用毛巾以节约资源,减排清洁剂类污染物。酒店常常会在客房内摆放一张小卡片,以起到提醒客人的作用。
这样的小卡片折射出了说服力的秘密。
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卡片能达到最佳的说服效果呢?
在告诉您答案前,先来看看卡片的设计者如何鼓励客人参与环保。一项针对各类酒店的调查显示,此类卡片的重点都是放在环保的重要性上,他们希望以此说服客人重复使用毛巾。卡片上的文字全是老生常谈的一套,如毛巾重复使用有利于保护资源,还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和污染。此外,卡片周围还会配上些醒目的环保图片,如彩虹、雨点、热带雨林……,甚至还有驯鹿。
一般来说,这样的说服策略会有一定效果。某大型环保标志生产商表示,多数客人住宿期间至少会重复使用一次毛巾。看来,这些标志带来的效果还是较为乐观的。
尽管如此,心理学家仍在寻找更有效的说服办法。好像路边"虚位以待"的广告牌一样,卡片也在向我们发出设计邀请:"来试试您的方法吧"。结果,我们发现只要稍稍改变说服方法,整个酒店业的环保计划就会收到更好效果。稍后我们会解释是什么样的改变。
严格说,推行环保属于个案。但从大范围看,我们想告诉人们的是,通过学习有效的说服技巧,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说服力。正如本书提到的,一些简单细小的改变会令您更具说服力。我们会在不同场合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一些实验由我们完成,另一些由其他科学家完成。我们还将共同讨论实验中包含的道理。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更好的掌握说服技巧,让当事双方各取所需。除了教给您各种有效并符合道德标准的说服技巧外,我们还列出了一些要提请注意的事项,它能帮助您做决定时抵制那些细微或明显的外界影响。
本书的实验依据不是伪心理学(poppsychology)或所谓的"个人经历",而是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说服过程中人们心理的变化。我们会用社会影响心理学为您答疑解惑。例如,为何近代一位梵蒂冈天主教主教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就有大批群众涌入千里以外的商店,购买与之毫不相关的纪念品?我们还将为您分析什么样的办公用品对说服他人更有帮助、人们能从影片《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身上学到怎样的领导才能、什么错误会令说服效果适得其反、怎样扭转劣势以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以及自视或被他人视为专家会面临的隐患。
做销售最怕的是没有方法,销售经验的积累特别的重要,为了交流下这些仅有的经验结识更多做销售的朋友,认识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人扩展人脉建立了一个企鹅群,
建这个群仅仅是为了可以分享下经验相互学习一下不作为商业用途杜绝任何广告,
群里有销售资料的共享,晚上也会组织大家一起案例讨论一起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群里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分析分析问题。刷广告的人就不要来了,踢出去挺费事的。
如果大家愿意交流学习想要拓展人脉可以来加我们的群 企鹅群号:494668463 暗号(验证码)务必正确填写:兔子看书
第一部分 2.说服是一门科学,而非艺术
关于说服力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但至今这门学科还有其神秘性,它常常默默无闻地刊登在学术杂志中。虽说关于说服力的实验有很多,但多数人往往会忽视此类研究。面对"怎么影响他人"这个问题时,人们运用的是经济学、政治学及公共规范方面的知识。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何大家做决定时甚少顾及心理学知识。
一种解释是,和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经济、政治及公共规范知识相比,人们认为自己靠直觉就能明白他人心理,这种直觉是在日常生活及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因此,人们在做决定时极少寻求心理学知识,也不会向心理学家咨询。过分的自信让人们错失了说服他人的最佳时机,更糟糕的是,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会把自己和他人陷于困境之中。
除了犯过分依赖个人直觉的错误外,过分的主观引导也会导致说服效果差强人意。例如:为何推广人员以环保做为毛巾重复使用的宣传点?也许他们的出发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在问自己:"什么会让我重复使用毛巾?"通过分析他们认为,能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同样能说服他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稍稍改动宣传语会令说服效果更好。
说服是一门科学。尽管它常被误认为是门艺术。很多有才能的艺术家都接受过技能训练,以更好的发挥天分。然而,真正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依靠的是天生的才能和创造力,这些是经他人指点也无法获得的。所幸,说服力不像艺术,它是能通过学习得到提高的。即使是自认为不具说服力的人,或是认为连哄小孩玩玩具都不会的人,也能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有效技巧来增加说服力。
不管您是经理、律师或保健工作者,又或是决策人、餐馆侍应生、销售人员、老师或其它行业的职员,本书都能帮助您成为说服力大师。我们将一起探讨说服方法,这些方法是以《影响力》(该书已于2006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迅速登上全国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一书为基石的,该书的作者也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罗伯特·西奥迪尼。
本书中的说服方法主要围绕六个说服力原则:互惠原则(即以恩报恩)、权威原则(做决定时寻求专家帮助)、承诺/一致性原则(即言行一致或行为与价值观相符)、稀缺原则(即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喜欢原则(我们会对喜欢的人表示赞同)和从众原则(即跟随他人做法)。
我们将为您解释这些原则的内含,它们怎样从细处运作,当然本书的讨论并不局限于以上问题。尽管多数的说服方法都会运用到上述原则,但还是有不少方法是利用其它心理因素的,我们稍后会为您一一讲解。
此外,本书还讲解了说服技巧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不仅仅包括办公室,也渗透到您的个人生活中,如与父母、邻居及朋友的相处。我们给您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符合道德标准并简便易学,无须付出过多努力或花费。
最后,我们要向汉尼·杨曼(HennyYoungman)表达歉意,我们绝对相信在阅读完本书后,您装满各种说服技巧的工具箱,想来是难以关上了。
第二部分 1.怎样通过为观众制造不便来提高说…
如今,电视购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电视频道。科林·斯若特是这行里最炙手可热的节目策划,除了担任美国几大知名电视购物节目的编剧外,她的近作还打破了家庭购物频道近二十年来保持的销售记录。
在节目中,斯若特运用的是最为常见的电视购物营销手段,如浮华的广告词、狂热的听众以及名人的认可。但最近,她通过改变电视购物中的电话用语,使购买产品的客户量大幅上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改变让潜在客户认为将要购买的产品是非常热销的。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呢?它们又是怎样让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呢?
答案非常简单,斯若特将购物专线的电话用语由"接线员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欢迎立刻拨打"改为"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
表面上看,这样的更改未免太过傻气了,没准它会让顾客担心自己在反复重拨上浪费大把时间。其实,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简单说,当人们对一件事抱不确定态度时,他们倾向于观察周围人的做法,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斯若特的案例中,试想当听到"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时,您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意象:那么多清闲的接线生守着电话,或懒洋洋的挫着指甲,或修剪优惠卷。这幅画面传递给人们的是产品需求低迷和销售业绩不佳的信息。
现在再想想当您听到"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时,对产品销售情况会有怎样的推想:脑海里出现的接线员不再是百无聊赖,而是忙于接听一个又一个的购物电话,不得空暇。在修改过的电话用语影响下,顾客受其它匿名顾客行为暗示并进行购买。他们会想"如果电话线忙,肯定是其他同样收看节目的人也在打电话购买产品。"
心理学中还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从众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和同事及一名助手在纽约大街上驻足仰望天空,该姿势足足保持了60秒。其间,大多数行人都匆匆从身旁经过,并未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好奇。后来研究人员把仰望天空的人数增加了四名以上。这时,主动停下来和他们一起抬头看天的行人数翻了四倍。
毋庸质疑,他人的行为是决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要指出的是,通常询问研究对象是否受他人行为影响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点,社会心理学家了解得更为清楚。人们对什么因素会影响自己知之甚少。
也许这就是为何在用卡片提醒客人时,设计人员忽略了从众心理的运用的原因。他们问自己:"什么会促使我这么做?"考虑这个问题时,他们忽视了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