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心理 > 日本商业四百年TXT下载

日本商业四百年

作者:陈伟 (现代)
栏目:励志.心理
类别:现代
大小: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言 那一片贫瘠的土地
  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经刚刚起步,年轻的家族领袖们还在四处寻找商业机会的时候,日本的住友家族、三井家族早已经是富可敌国的一代豪商。他们在深山老林里攫取矿产;在繁华都市中经营金融业务;在鳞次栉比的街道上贩卖酒和白花花的稻米。
  他们有探险的精神,敢于直面纷乱的战争和掠夺;他们有深入骨髓的佛教精神、儒家熏陶,懂得忠信和爱民的重要性。
  他们的特质历史悠久,早已转化成血液里的DNA,不会随着光阴流转而丝毫削弱。如果我们竭尽全力的探寻这股力量的根源,可能是在遥远的明朝。
  在明代之前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加先进。肥沃的土地、广阔的疆域、无限的创造力和极致的可能性。还有勾连全国的庞大的运河体系,让外国人眼红的统一的市场,强大的官僚机器让这个国家稳固发展了几百年。直到蒙古人的铁蹄像雪崩一样逼近,直到这个庞大躯体无法承载自身的文明之后,裂痕才突然出现,衰落成为可能。
  但有趣的是,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大明帝国旁边的那个蕞尔小国悄然崛起,暗露雄心。这个被称为日本的国家偏安一隅,自得其乐,他们的土地原本深陷海底,后来经过几万年的沉浮之后,方才露出水面。其结果就是,这个山峦起伏,总被地震和台风困扰的海岛,就像大英帝国一样,和亚洲大陆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
  这是明朝所不具备的优势。更何况,在过去的千年长河中,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化,日本都如水蛭吸血一样,从中华大陆贪婪地吞食。他们也时刻保持着卓尔不群的特质,偶尔关上大门,抵御他们不喜欢的文化寒流。
  当中国早就已经成为一个大一统的世界之时,日本却陷入战乱。各地的氏族首领你争我夺,兵戎相见;而国家的象征天皇却被束之高阁,无足轻重。这像极了14世纪苏格兰权贵之间的硝烟弥漫。
  按理说,弓箭、权谋并不是商人们喜欢看到的情景。但大量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被无情扼杀,相反,混乱的时代推动了商人冒险精神的勃发,他们继承了武士忠信、勇敢、不屈不饶的精神,争先恐后地在时代的夹缝中创造财富。
  他们甚至将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走上了海盗的道路。诸多企业家精神百倍、目光如炬,和军阀们携手作战,顺延着朝鲜和中国的海岸线一路掠夺,渴望发家致富。同时,他们也热情地和葡萄牙人与荷兰人进行贸易、文化交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比骄傲自大、外表冷漠的大明朝更具有进取精神。
  这又像极了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和那些践踏也更新了东方文明的西方列强。
  但是他们的行为又不是盲目无依的,在这些商人的精神内核中,还有鲜为人知的“禅”性。早在大唐盛世,就有一个叫圆真的和尚从遥远的国度取回真经,落户在近江国滋贺郡(今日本滋贺县内),他重新庙宇、再造金身,供奉大唐佛法。后来这个取经人把寺庙更名为“三井寺”,而其所在的村落也随之改名为“三井村”。
  后来,一代富商三井家族落户于此,并且随着村落的名称改称“三井”,再后来,近江国的商业力量不断膨胀,像一股暗流涌动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
  直到四百年前,这股力量已经日臻成熟,不容小觑。他们身上兼顾着儒学的信义和武士的勇猛,后人习惯将其称之为“武士儒商”。他们起家时颇为不易、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险阻;但他们坚持不懈,愿意游离在权力周围,一步步攀登上财富的阶梯。
  他们冷眼旁观世事变迁,无论这个国家经历战火、灾难还是各种其他的意外,他们都坚决不倒,奋勇而生。
  他们到底为何如此强大?在日本这个局促的国家里,他们是如何平息危难,用武士精神与儒家思想鼓舞自己的?
  当中国人畅谈,自己的GDP很快就要超过日本的今天,我们对日本商业的漫长画卷窥探了多少?我们熟悉东方商人如何布局、如何贩卖、如何思考吗?
  当我们被美国金融危机袭击的无处藏身之时,有没有回头看一看东方哲学是如何指引商界奇才们赚取财富的?
  让我们慢慢打开这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从日本风起云涌的四百年商业史中揭开这个秘密吧。
    
  四百年前的商业基因(16世纪末到17世纪)
开篇 取经人的商业机缘
  在日本一眼望不到边的商业历史中,最先留下足迹的是一个和尚。
  圆珍枯坐在船上,愁容满面。窗外大雨如注,狂风呼啸。远方的祖国,日本,还掩藏在一片黑雾当中看不到丝毫轮廓。
  圆珍有些绝望了。
  那是公元858年6月,圆珍满载着从大唐王朝带回的四百一十一卷经文返回日本。在没有猴子、猪、一个怪人和一匹白马的保护下,圆珍很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海上波涛汹涌,他分明感觉到船身在慢慢下沉。
  这个去往东土大唐的取经人慢慢闭上眼睛,默默祷告,突然间,他神智有些模糊,眼前色彩斑斓。他仿佛看到自己站在中国南方天台山附近一个叫做三井潭的地方,周围是一群紫袍玉带的高官,也在默默祈祷。
  忽然,天空骤变,蓝色褪去,乌云席卷而来。圆珍恍然间发现自己依然置身于茫茫大海,可天空深处透出淡淡的光芒,一眨眼的功夫,一个老者从天而降。
  这个老者白须飘飘,眉眼细长,目光如炬,仙风道骨。他戴着黑色头巾,右手托着一部经卷,左手则拿着一根锡杖。
  老者微笑着对圆珍说:“我是新罗明神。从现在起,我将护持你的佛法,并将保护你所带回的经文。只是你要答应我,在近江国滋贺郡(今日本滋贺县内)建造一所寺院,并将佛经置于寺内。”
  圆珍和尚大喜,急忙道谢,哪知道这个自称新罗明神的老者突然消失。紧接着,乌云散尽,阳光普照,圆珍回头望向远方,但见海面宽广,碧波荡漾。
  “这不是梦境吧?”圆珍闭上眼睛,又缓缓睁开。
  “还真是个梦!”圆珍大失所望,窗外依旧是恶劣的天气,和尚那颗脆弱的心慢慢沉了下来,他又一次闭上了眼睛。
  “师傅!师傅!”圆珍听见徒弟的呼叫,心想,莫非有妖怪?
  哪料到一个小弟子跑进来,大呼:“师傅,雨停了,风没了!”圆珍一下子怔住了,他跑出船舱望去,果然,海面浩荡,风平浪静。
  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圆珍有些诧异,人生,真是宛若梦幻。
  那个老者到底是谁?他右手拿着经卷,莫非是象征着智慧的文殊菩萨?但他左手拿着锡杖,难道是象征着仁德的普贤菩萨。
  或者,这个老者是创造性的结合了两位菩萨特征的山寨版菩萨?罪过罪过!
  对了,圆珍突然想起,老者说自己叫新罗明神,新罗(朝鲜)的神仙?海上?他是谁?
  猛然间,圆珍想起一个名字——张保皋!
  这是个新罗名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46,早年曾经在唐朝为军,后来得知当时新罗人被卖到唐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位坚决抵制贩卖人口的同志一怒回国,说服新罗朝廷,大力打击人口贩卖。后来,张保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经商头脑,常常出没在唐朝、日本和新罗之间,发展国际贸易,同时积极打击海盗,扩展海路,顺便还打击一下奴婢贸易,让三国的交易往来更加健康。
  在新罗人眼中,张保皋是个民族英雄、进步青年。
  那么,这个人又和圆珍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会给老和尚托梦呢?
  原来,在公元824年,张保皋在赤山浦(今山东石岛湾)修建了赤山法华院。而当时的赤山正是新罗人聚集的地方,堪比今天北京的望京小区,是有名的“韩国村”。因此张保皋为佛教在新罗人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来,另一位日本天台宗大师圆仁也来到赤山法华院,还住了两年多,对这座禅院充满感情。而圆仁和圆珍同是天台宗的信奉者,他们的理念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咱们继续往上追溯,天台宗的开山鼻祖叫最澄,这个和尚也是位著名的取经人,他一路奔波跑到唐朝的天台山地区(今浙江省内温州、台州、宁波)求取佛法,回到日本后,建立了天台宗。
  这样说来,似乎有些复杂了。其实也很简单,圆珍是佛学的使者,他努力把天台宗的经卷带回日本,而张保皋是当时人们心中的海神,心里装着唐朝、日本和新罗人的梦想,同时也是天台宗的粉丝。当这位神仙看到圆珍使者遇到困难时,挺身相助,顺便让老和尚答应他在日本国内修建寺院,弘扬天台宗佛法也就不奇怪了。
  圆珍在“海神”的无偿赞助下,顺利回到自己的故乡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建寺院,他在原有的圆城寺基础上扩大了寺院的规模。同时,他还记得,唐朝天台山的三井潭是官员求雨祈祷的所在,在他眼中,那无异于召唤海神的所在,为了纪念那位海上的救星,圆珍把圆城寺更名为“三井寺”,并且成为该寺第一任主持长吏。
  后来,人们更是把三井寺所在的村落取名为“三井村”。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中日两国都历经沧桑巨变,风云跌荡。但天台山地区与近江国的三井村却保持着某种奇特的联系,甚至这两个地区的人身上有着相类似的基因。那是几百年来两地人士的密切交流、互相侵染的结果。
  到南宋时期,一批批的三井寺和尚奔赴台州地区学习佛法,他们把儒家学说、佛学理论带回近江国,加上当时日本流行的武士文化,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属性,也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商人阶层。他们身上兼顾着儒学的信义和武士的勇猛,后人习惯将其称之为“武士儒商”。
  他们起家时颇为不易、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险阻;但他们坚持不懈,愿意游离在权力周围,一步步攀登上财富的阶梯。
  在今天的温州及其周边地区的人身上,你似乎也可以看到当年近江国滋贺郡三井村人的痕迹。
  莫非DNA真的穿越了时空彼此交融在了一起?
日本商业四百年 在线阅读: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