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通常不是因为彼此讨厌而不亲近,往往是本来就缺乏了解和沟通,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通常情况下,当与有权有势的人打交道时,大多数人往往会"畏畏缩缩",比如社长--这是一个让职员"畏畏缩缩"的典型代表。不管多有能力多有自信的人,只要进入社长室,就会吞吞吐吐,坐立不安。因为社长决定着自己的生死存亡,是无限权力的象征。进社长室之前自己仿佛就是全体职员的代表,踌躇满志;出来的时候则像一只落水狗,失魂落魄。这一进一出的巨大反差不禁让人感到可笑。可是谁都不敢保证这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管理者也会知道这些事实,因为他自己也曾是员工。韩非子曾主张以"法"代"礼",应用到现代管理中就是用赏罚而非人情去对待员工。在这样的背景下,倘若原本十分苛刻的人突然对我们有了点好感,我们就会感激涕零。所以一些管理者常常故意表现得很苛刻,让人摸不着头脑,然后施以小小的恩惠,从而激发出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一个案例。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起人质绑架事件。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了人质帮助威胁自己安全的绑架者的病态现象。绑架者流露出富于人情的一面,使人质心理产生变化。人质在封闭的空间里,被掌握自己生死的绑架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这种心理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就是说把枪口对着我们的人,若其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则容易将我们感化。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会经常见到。平常看似讨厌我们的人如果突然亲切起来的话,我们会意外地觉得其实这个人也不错。两个人之间关系淡薄的时候,其中一个忽然对另一个好起来,后者也会对前者逐渐产生好感。如果首先示好的那个是领导或是有一定权力的人,这种情感产生的可能性会更高。对方地位越高,情感酝酿的时间也会越短。
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通常不是因为彼此讨厌而不亲近,往往是本来就缺乏了解和沟通,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相互了解,原来非常讨厌的人之间关系越来越亲密,最终信任取代了猜忌。
讨厌一个人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对方向你强加你不需要的东西,语气粗暴,不守信用等等,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但仔细想想这只是我们在自圆其说,和事实并不一定相符。实际上,法国心理学家蔡恩斯(Zions)甚至已经用实验证明:"人们对反复接触自己的人容易产生好感。"非常熟悉的人要你去做你不喜欢做的事,你也不会讨厌他。大不了说"我不做"就行了。就算他语气粗暴或缺乏礼仪也没关系,因为已经习惯他的语气,明白他其实心口不一。同样,经常迟到--也不会成为让你讨厌的理由。因为相信他很忙,或者知道他本来就是个慢性子,或者觉得这种小毛病可以理解。别的理由也一样。
最终,和别人亲密相处后会觉得别人的弱点和错误不是什么大事。对于别人的错误可以冷静地批评,一旦那人和自己亲近,就看不见他的错误了。所以用亲密为理由闭上眼睛,反而间接成为他犯错的唆使者。但是,在亲密之前却对这一切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