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论:我们可以成为天才吗(2)
我过去有位朋友,被保送到清华数学系读书。一次我把自行车借给他。等到他宿舍要回自己的车时,他就领我到楼下上百辆清一色的蓝色自行车中辨认。我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车,他就先给我找到了。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不是靠记住车的形状,而是车牌的数码,而且在那么多车中,一下子就把这小小的数码捕捉到了,比我靠外形记忆的“形象思维”快得多。我当时感慨:“人家被保送到清华数学系不是没有道理呀!人家是数学天才!”
这样超凡的能力,当然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本钱。巴菲特经常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声称自己根本就没有计算器。Steve Ross创建了Warner Communication这么一个商业传媒帝国,最后卖给了时代公司。他干脆说:“我最恨计算器。它把人的能力给拉平了。”理由是,他一向可以不用计算器处理各种数据。计算器的发明则给没有这种能力的对手提供了便利的武器、削弱了他的竞争优势。通用电气的前总裁、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总裁”的韦尔奇,能一下子从24行充满数字的财政报告中挑出问题。他管理着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公司之一,留下了能够记住每个细节的传奇。比尔·盖茨在哈佛的数学教授Harry Lewis在他那本《没有灵魂的优异》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开篇就写道:他一眼就能看出比尔·盖茨聪明绝顶。他在讲授应用数学时,第一堂课给学生们留了一道看似很简单的数学题。对这个问题,他不仅自己无法解答,也不知道其他什么人能够解答。他只不过想用此向学生们说明: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但是,盖茨几天后就到他办公室来,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后来经过深化,他和教这门课的另一位教授联名把成果发表在一个数学杂志上。
正文 导论:我们可以成为天才吗(3)
俗话说,“没有那个金刚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你如果没有上述这些人传奇般的天份,最好不要幻想着能够成就他们的业绩。天才之所以叫“天才”,就是因为那“才”是“天”给的。这是个有或没有的问题。你得不到就是得不到。
老友郑也夫在美国的侄儿申请大学时几乎被所有名校录取,最后上了哈佛,而且读书从来不费力。我特别问他和那孩子的母亲(也夫的妹妹):“这是怎么培养的?我可是希望复制这种教育呀。”也夫还是那样快人快语:“这孩子还用培养吗?你打牌摸着好牌了。你用不着是高手也能赢。这孩子暑假来北京,我教他下围棋。但走的时候,我就下不过他了。”看来,我等凡夫俗子,最好早早断了天才的成功梦。
但是,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对开篇的那组长数字的不可思议的记忆能力,常人经过大约250小时的训练就能够掌握。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著名案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对数字的记忆能力是有局限的。超过七位数字,就很难被记住。全世界大多数本地的电话号码(不加区号)之所以是七位数,就是根据这样的假设。但是,1978年7月11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实验室,一位寻常的本科生经过训练竟然创造了记住22个毫无规则的数字的纪录。最后,经过了250小时的训练,他竟能够这样记住82个数字!这位在心理学文献中以SF闻名的受试者,并不是个天才。他的一位朋友最后把这个纪录提高到了102位数,也不是天才。他们的业绩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普通人经过训练,会发展出连自己也难以想象的“超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