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不明白的是,当一个人放弃某件事之后,想要回头是如此不容易。当他决定不再当个乖学生后,便开始偏离常轨,没过多久就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了。“篮球”是他唯一还在乎和拿手的东西,但他再也无法靠天赋从比赛中脱颖而出。高三时,和他一样优秀,却比他更努力的对手出现了。尽管如此,当年他还是郡内得分排名第三的主力球员。
但是后来,他竟然眼睁睁让一件毁灭性的事情发生。高中的球队晋级州冠军赛时,彼得这位主力前锋却因为成绩不佳,政治课挂了红灯。他的老师破例给他一次机会,只要他写出两页任何和宪法有关的文章,就让他及格。
可惜的是,他却无动于衷。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并没有决定不写,但莫名其妙地就让期限过去了,之后自己也无法解释原由。教练找人替代我,但球队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我让每个人失望——球队、家人,还有我自己。”
篮球失利之后,彼得变得畏惧、退缩,但没有试图振作自己。
他第一次直视我的眼睛。“告诉我,医生,什么样的人会做出这种蠢事?”
我回答不出来,只能深吸一口气,继续聆听。
整段谈话中,彼得始终显得相当困扰。我开始建议他接受治疗——虽然这是制式的回应,但我还是感到很不自在。身为一个心理医生,我了解这样的情况,认为治疗并不会有什么帮助。现在,连我也感受到那种痛楚了,他的绝望感染了我。
在你空虚枯竭之前……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回忆了像彼得这样的案例,其实大有人在。我想到前年来接受治疗的文森,他的故事和彼得的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一模一样。
文森不是众所瞩目的明星,他不像彼得那样拥有天生的魅力。他虽然聪明伶俐,但看起来却很迷惘,跟彼得一样垮着张脸。此外,他身上似乎还有些什么东西,是我无法触及的部分。我记得他温顺地陷在躺椅中,注视着地毯,年纪轻轻,神情看起来却非常老态。他诉说着破碎的梦想和自己的不顺遂——他做的事,没一件成功的。他错失了许多机会,一切都迂回往返,徒劳无功。
正文 前言:你,到底怎么了?(3)
我还想到了跟我谈过心的爱丽丝。她原本生活一帆风顺,但进入法学院的第一年,她突然认为一切都没有继续的价值,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放弃学业之后,她以为花点时间旅行,可以帮助自己理出一点头绪。但后来她发现,自己一无所长,也找不到想去做的事。很快地,爱丽丝感到生活毫无目标,对自己产生极大的怀疑,她觉得自己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正在走下坡路了。
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回到公司开始翻阅旧档案。一个个像彼得、文森和爱丽丝这样的人,来找我时都是一样的失神憔悴。为了找出这些人的关联性,我开始寻找他们童年生活的相似度,然后,我想到了克蕾莉莎。她是我女儿的幼儿园同学,对学校生活充满热情,虽然讲话有点结巴,但她很聪明,并没有任何学习上的障碍。身为康复中心的咨询顾问,我见过很多有严重学习障碍的案例,而克蕾莉莎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也找不出任何事会影响她的热情和专注。但像彼得、文森和爱丽丝一样,她就是退缩了,也不想做任何努力。
我浏览了一堆案例,包括小孩以及他们的父母,并了解我所看到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现象。我的对象是由大人、夫妻和家人组成的。80%的父母将他们十来岁的孩子带来,大都是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他们有些就像彼得,潜力十足却渐渐天资荒废。我成功帮助了一些儿童,但有些结果我并不满意。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需要什么?我不知道,我想别人也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