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名利之外的其他
我并不排斥将成绩或名利视作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同样有价值的成功标准还有许多种,不能因为强调成绩、名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
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在关于李开复的众多故事中,他决定离开微软,加盟谷歌的时候,对比尔?盖茨说的那一句“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一直为人所津津
乐道。尤其对于很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句话已经成为激励他们奋进的格言。
离开微软,加盟谷歌只是李开复众多遵循内心的选择之一。李开复曾经说过,如果不是转学了计算机,他现在也许只是美国某个小镇上一位既
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但在他作出转系的决定的时候,周围许多人都很不解,因为在当时,律师是一份高收入和受人尊敬的职业,更何况哥伦比
亚大学的法学院在全美排名第三,计算机系在全美仅排名第二十位,而且看起来前途暗淡。然而事实却证明,李开复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9年9月,当李开复拒绝谷歌的高薪续约,创办创新工场之时,他曾担心自己的决定不为亲朋好友所理解。因为在大众眼中,谷歌是一家值得
尊敬的公司,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其独特的创新模式激励着员工们不断地推出又新又炫的产品——用一句话说就是“还有比这
更好的工作吗?”
从法律系到计算机系,从微软到谷歌,从谷歌到创新工场,李开复这三次转身都并非为了名利,但都是非常成功的。李开复的经历证明,所谓
的成功更多地在名利之外,如果坚持追寻自己的理想,不断探索,你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行动指南
在名利之外,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物。
星期二 成功是因人而异的
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可以是一个人对他人的帮助或贡献,也可以是
一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和超越。——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决定着他的人生态度。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
是一个真理。”拥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对一个人成长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同样的东西、同一件事情,对不
同人的激励也会不同。因此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还记得当小时候被问到理想时我们的回答么?那时,我们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渐渐趋同
。成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对每一个人来说,要达到成功,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质进行自主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李开复凭借自
己的才智和影响力赢得了中国青年的尊重,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行动指南
更广泛地看待成功;设想不同的成功场景,找到最能打动你的场景。
星期三 创造力与成功人生
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强调背诵记忆、应付考试。应试造成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成绩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未来的职
业发展和成功是背道而驰的。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不允许有创新的想法。因为学生“只背不懂”,这就扼杀了大部分学生
的创造力,把优秀的学生训练成了没有创新和理解能力,没有个人意识的考试机器。——摘自李开复《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