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心理 > 求职,从大一开始TXT下载

求职,从大一开始

作者:覃彪喜(当代)
栏目:励志.心理
类别:现代
大小:14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细节岂能决定成败(1)
曾几何时,《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等企业管理方面的图书大红大紫。我身边的不少企业管理者曾将这些书人手一册派发给员工,此后就经常用“没有任何借口”之类的话来教导、训斥他们。然而,这些管理者却不曾翻看过那些书,他们需要的只是这么一个书名,用“没有任何借口”之类的话作为训斥员工、奴化管理的借口。
  其实,任何有过真正企业管理、项目决策经验的人都不难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不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犯了决策上的错误,要求员工去实施一个压根儿就没有可行性的项目,不管员工多么注重细节,这个项目也不可能成功。就好比一个人要从武汉去北京,可他沿着京广线往南走,不管他迈出去的每一步是多么优雅多么注重细节,最终也是到不了北京的——除非他飘洋过海绕着地球走了一圈。
  财务上一个小数点的偏差,或者是招待客户时一个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让一家企业濒临绝境,可是,所有这些案例都不过是证明细节能够决定失败,无法证明细节决定成功。注重细节对于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可并不是决定性的。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战略、找对发展方向。只有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下,细节才有意义。管理企业如此,规划人生亦如此。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靖去走韦小宝的路,任凭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样的,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能战略性地把握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不管他端坐在图书馆自习是多么投入,不管他参加社团活动是多么积极,到头来很可能是南辕北辙的无用功。
  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管理层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到现在为止我一共看到了五招:第一招是要求中央直属企业多招大学毕业生;第二招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部队去;第三招是鼓励大学生去西部边远地区就业,去农村基层就业;第四招是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的就业时间;第五招是鼓励大学生创业,以至于在淘宝网开一个店都可能被视为创业而统计到大学生就业率里。
  只要对比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就不会对政府的这些措施抱有过高的期望。去当兵的大学生终究要退伍的,去农村的大学生终究要返城的,读研究生的大学生终究也要毕业的。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经济产业结构,无法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质性需求,也不能让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生扩招看似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了深造充电的机会,其实是对年轻人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在“放羊式”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下,让一个大学毕业生拿一生中最宝贵的几年用来读研究生,而他那位同时带了几十个博士、硕士弟子的导师恐怕到他毕业的时候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如果这不是误人子弟,那什么才算是误人子弟呢?
  既然政府的措施无法奏效,大学生们针对就业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地展开一场救亡运动就显得势在必行。然而,面对人才市场上日益加剧的供求矛盾,大学生既无力减少高校的供应,更无法增加用人单位的需求。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教育政策的改善,又或者是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偏见的消除,对于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无能为力的。大学生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此基础上塑造核心竞争力。“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对于一个具备了充分的内在价值、有足够能力去胜任所应聘职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论是产业结构和教育政策的缺陷,还是部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偏见,都无法阻止他脱颖而出。

细节岂能决定成败(2)
材成才,才生财。每个大学生都是可塑之“材”,但必须通过大学期间的“塑”方能成为用人单位眼中具备使用价值的人“才”,方能在毕业后利用自己的“才”能、“才”华为社会、为企业、为家人创造“财”富。“去木取贝”,这是每个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拿着一块玉璞却不知道要刻成什么模样,一会儿试图雕成龙,一会儿又试图琢成凤,最终也没法成器的。把玉琢成什么样的器,把可塑之材塑成什么类型的才,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有些大学生平时懵懵懂懂过日子,毕业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买了一摞求职技巧、面试宝典之类的书回来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实在是很傻很天真。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求职技巧无关。求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细节不能决定成败。一个玉匠如果在琢玉的时候没有想好要做成什么样子,就算雕琢技法娴熟至极也是徒劳的;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像样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把书上所有的求职技巧都烂熟于胸也逃脱不了吃闭门羹的下场。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有关于此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我并不是什么教授、学者,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不过是一名在企业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过来人。所以,我大可不必“猪八戒戴眼镜”,邯郸学步地将自己打扮成理论专家,喋喋不休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原则、特点、历史渊源和阶级本质。在我看来,传说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远没有那么高深莫测。
  人生是不是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预先规划?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没有规划的人生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应该尽早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职业规划;还有些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因素而发生重大的转折,所以人生是没法设计的。当我在一些高校做讲座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陆续有过多名大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诚然,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是汶川地震那样的天灾还是9?11那样的人祸,都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而这样的情形起初又有谁能预料呢?一个梦想成为诗人的才子可能因为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而做起了海鲜生意,一个死心塌地要在上海定居的人可能为了某个一见钟情的女子而义无反顾地去了新疆。鲁迅曾经想做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为此东渡日本学习西医,职业规划十分明确,可是,一部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却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从此弃医从文。我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一直是考上北大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做一名国际贸易领域的律师,可是,这一理想在毕业后不久便放弃了。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从多个发展方向中选择一个走下去,而生命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去论证究竟哪个方向更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可能沿着一条路走完以后再回到起点去走另外一条路。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这似乎进一步论证了“人生无法设计”这一命题,因为我们就算沿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下去,也没法用直观的、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规划究竟是不是最好的。
求职,从大一开始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