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房奴之困:房地产绑架了一个民族
住房摧毁了许多人的生活,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房子,等真正拥有房子之后才发现,自己穷得已经只剩下了房子。
4月26日,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他说,解决住房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租房等,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
开发商这样说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租房要有房可租,前提是政府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如果政府不提供廉租房,消费者到市场上租房,必然导致租金的暴涨,将租房者逼入绝境,这种常识何以被漠视?
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及曾经出现了比我们目前还严重得多的住房危机,但是,埃及政府通过建卫星城经济型住宅、建青年公寓(租、售价格都比较低,以收回成本为原则)、低息贷款等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本着类似的思路,我国于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地方走的却是只售不租的路线。房屋的供应结构就决定了,老百姓除了买房,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租售并举的政策,在事实上剥夺了老百姓租房的权利;开发商借助权力之手哄抬房价,又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购房的权利。可笑的是,讥讽公众一味买房不租房的往往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房地产市场不仅颠覆了住房供应结构,也颠覆了人们正常的思维和道德观。强势者在剥夺了公众的权利之后,反过来居高临下地教育他们应该以怎样的观念去生活,这是怎样混乱不堪的一种逻辑?
一对儿青年夫妻为了买房,往往是两个家庭共同出资缴纳首付,从事业心正强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次第沦为房奴。在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尚且建立的情况下,当无数家庭被操纵房地产市场的既得利益集团敲骨吸髓,这些操劳了一生的人被彻底绑架,谁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源于青年人的努力和奋斗,当这些青年人的目标定位于房产,当他们的理想被住房牢牢束缚,当他们为了住房身心力竭,他们的创造力又将被置于何方?因为住房,许多人不得不拼命地工作,甚至不敢往教育上去投资,他们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枷锁,难以分享生活的快乐,等到还完贷款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也已经渡过,下一个接力棒由自己的子孙后代来背负,现状持续下去,他们同样难以摆脱因住房带来的沉重压力……
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获取巨额暴利的背后,是一个被绑架的民族,是一个民族被压抑和摧残的创造力。纵观当今世界,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为了住房而劳作?
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通过媒体(前者用权左右媒体,后者用钱影响媒体)的宣传,不断扭曲人们的观念,告诉人们购买大房子、购买豪华房子生活将是多么有身份,将是多么有品位,将是多么幸福。一些沦为二奶甚至三奶的专家、学者、官员,分析住房投资的重要意义,鼓吹购买第二套、第三套住房。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中,甚至将家家有住房写入规划……这种住房观念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住房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而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是不允许居民购买两套住房的。
鼓吹住房升级的宣传对于青年人的误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观念影响了中国一代有一代人,但这一观念止于住房。当今主流的观念不断告诉年轻一代,拥有住房,才是最重要的。因而,许多月光一族将目光投向父母——这个操劳一生的群体还没能喘口气,又被迫替后辈们背上枷锁。这注定了一个群体的悲壮。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们,试图通过住房高于一切观念的灌输,为自己培养足够多的房奴,有了足够多的房奴,就有了足够丰富的财源。然而,这种做法却是一种近乎杀鸡取卵的疯狂,它在抑制了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同时,也绑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未来。
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持久最稳定的力量,然而,我国内需屡拉不动。为什么?老百姓被掏空了。去年5月,《福布斯》发布的“全球2005税务负担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是全球税负第二重的地方,仅居于法国之后,也是亚洲税负最重的地区。问题是,世界上许多税负重的国家,纳税人都享受到了相应的服务,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带来的压力,无不由老百姓自己承担。
企业税收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而公民税收负担过重,则会严重抑制消费的释放,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因为这一点,西方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实施减税计划,目的就在于休养生息。
而我们正好相反,除了沉重的税费,还有居高不下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其中,住房更是犹如一个巨大的枷锁,既绑架了现实中的人,也绑架了人们的未来。人民银行曾作过一次“储蓄目的”的调查: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此三项被媒体戏称为“新三座大山”。“新三座大山”上涨速度越快,人们对未来的担忧越沉重。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缺位或者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会本能地将可能面对的风险放大。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成为储蓄扩张的强大动力,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从长远来看,这种经济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安居乐业,自古都是为政者的目标,住房本身就应该是带有福利性的,至少,在市场化的同时,一部分带有福利性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不能缺位的。退一步说,即使住房完全市场化,政府也不应该从中获取巨额利润,沿着公众无助的哀嚎堆积财富和虚幻的政绩。
由于住房,原本温情的城市,正因为住房显出其冷酷的一面。在一座座高楼大厦建起来时,穷人被无情地赶出市中心,赶到交通不便的市郊,在事实上催生了“穷人区”和“富人区”的形成。为什么有车的富人非得住在拥挤而噪杂的市中心,却不愿意像外国人那样选择住在更宜居的郊外?住房观念的误导是一个重要因素,仇贫观念、财富炫耀观念大行其道也是重要因素。由于资本无所不能,由于财富可以呼风唤雨,穷人的利益被蔑视。在现实的中国,住在市中心的豪宅,代表着身份和财富。在这种标签下面,则是日渐对立的贫富群体,是可怕的社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