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知春路上的希格玛大厦—号称“全中国智商密度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也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总部。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北京的张亚勤结束了一天的内部会议,匆匆来到等候已久的摄影师和媒体面前,为研发集团新一版的公司手册拍照片。站在“中国智造,慧及全球”的研发集团口号的背景板前,张亚勤说,“尽管我们现在是‘亚太’了,但这8个字不变。”2010年1月,微软宣布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为亚太研发集团,张亚勤任主席,2010年3月,微软公司宣布将亚太研发集团总部设在北京,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东京、首尔、悉尼和曼谷等地3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举措,不光是体现了微软对中国的承诺,更让人振奋的是事件本身的象征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北京,已然获得了微软亚太地区研发的中心地位!这是空前的,也正是张亚勤孜孜以求的。试想,如果世界五百强的公司都以中国为研发中心,那么,中国作为世界新的科研中心的地位就水到渠成。有人预言,用不了十年,中国北京将成为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如果十年之后,北京真的成为了世界创新之都,再回首,哪些人将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
“我们在打造一个平台,让海外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回到中国之后,能有一个发挥个人价值的空间。”在位于知春路希格玛大厦五层的办公室里,张亚勤对我们说道,语气中流露出的自豪显而易见。
作为世界级科学家的张亚勤所做的是处于世界前沿的科技研究,似乎距离普通人很遥远,但其实又很近,我们现在使用的VCD、DVD、互联网视频、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等,这些背后都包含着张亚勤研发的图像视频压缩传输技术和算法。谈到他在业界获得的诸多奖项,张亚勤从来就感到平常而淡定,但每次谈到研发集团对中国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以及对中国IT产业的带动,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神采—对于一个屡屡在国际学术领域证明了自我价值的科学家来说,单纯学术领域的成功,对张亚勤来讲已远远不够。
开始写这本书之后,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同一个问题:“知道张亚勤么?”就如同约定了一样,大多数人的回答几乎都是“标准答案”:张亚勤这个名字,被拆分成了“神童”和“微软研究院院长”这两个标签。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神’,也不算‘童’了。”在我们采访时,张亚勤笑着来了这么一句开场白。“神童”这个词是老黄历了。在1978年那场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高考中,在610万考生里,冲出了一匹黑马—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他就是张亚勤。
很多朋友对微软的架构并不了解,其实微软在中国分成研发和销售两个板块,张亚勤执掌研发板块,并短期同时负责过销售板块,现仍身兼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因此张亚勤准确的抬头不是“微软中国总裁”,而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人用“明星加教练”来比喻张亚勤的江湖地位,非常有趣。在学术界,他有姚明那样明星般的号召力。迄今为止,张亚勤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并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之初,在仅有的几个核心骨干中,至少有4个是因为张亚勤而加盟的。而在整个微软中国研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张亚勤则一直充当着掌舵者的角色。
2008年,一场以“中国智造,慧及全球”为主题的微软创新之旅大型巡回演讲席卷全国各大重点高校。这场巡回演讲的核心人物就是张亚勤。
张亚勤提出“中国智造,慧及全球”的奋斗目标,是要让十几年来已扎根在中国的微软发挥更大的影响,他要用微软的技术创新实践掀起中国的创新浪潮。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这句口号一经提出,一呼百应。微软中国的创新,或者更广泛地说,所有在华外企的研发和创新,是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微软中国不仅仅是自己成功,而且要和产业合作、共同创新,实现合作与共赢!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正是张亚勤的努力,让中国人更加了解微软,接受微软;也让微软重新认识中国,更加融入中国,从而加大对中国研发力量的投入,把美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放在了北京。微软的这个决定,给世界其他巨头企业投资中国带来的信心和鼓励不言而喻;同时无可否认的,这也是微软总部对张亚勤过去4年成绩的巨大肯定。
如何定义张亚勤?张亚勤从哪里来?张亚勤是怎样炼成的?诸君展读本书,心中自然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