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
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借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
这种悟境令托尔不再执著于物质次元,他放下了所有关系,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园的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在一部近期发行的灵修纪录片里,托尔向采访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于“当下”的日子: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最强烈的至乐感。
但即使是世间最美好的经验,也仍然是无常易变的;他的至乐感逐渐地转化成持续性的祥和与宁静。那种感觉连旁人都能接收到,于是经常有人前来求教于他,希望也能达成同样的心境。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托尔变成了欧美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
虽然托尔的教诲和其他传递终极真理的系统并无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语言的确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历史、宗教、科学、生态及身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最深的实相。也只有成就这样的体悟,人类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状的“新世界”。
导读
本书的作者就是《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的作者。严格来说,他只写过这两本书。第一本书《当下的力量》曾经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多时,在美国心灵成长界掀起一阵旋风。之后,他又出了《当下的力量操练手册》(Practicing The Power of Now)以及《无声胜有声》(Stillness Speaks),但是这两本小书,内容多为《当下的力量》的节录或浓缩,并无太多新意。
他的第二本大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在2005年出版时,成绩也不俗,但是所受到的关注并不大,两年多来只卖了一百万本左右。但是去年底(2007年),美国著名的非洲裔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这本书,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大家分享。她说这本书是她二十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提升人类的意识层次,而她在读后第一次有了“觉醒”的感受。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本书立刻被抢购一空,而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冠军多时,据说销量已达七百万册(截至2008年四月底)。
不仅如此,奥普拉还破天荒地与作者在自己的网站进行了为期十周的网上教学,从三月初开始,每周一晚上(美国芝加哥时间),通过互联网接受网友们提出的问题,盛况空前,据说每周全世界有上百万人上网观看。这些教学内容现在还是可以在奥普拉的网站上下载(www.oprah.com)。
很有幸,我刚好在2008年初完成了此书的译稿,正好赶上这一波热潮。这也说明了,我们华语世界的读者们,已经准备好要接收“提升意识层次,觉醒到自己生命目的”的讯息了。作者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为何写第二本书——因为有人问道,他的第一本书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他所有要表达的观点了,第二本要写什么呢?
作者的回答大致如此:《当下的力量》出版后七八年来,作者在全世界授课、演讲,累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他列举了许多作者个人的经历、故事和其他的轶闻、禅宗公案等,来阐释一些比较深奥的真理。《当下的力量》是用问答的方式,在叙述方式上较为生硬;而《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则是用叙事体,娓娓道来,流畅而平顺。
当然,《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与《当下的力量》内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者开宗明义强调了人类意识进化的迫切性,以及灵性觉醒会为这个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一章)。接着,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小我心智的功能失调。他首先分析了小我的成因(第二章),是来自于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我在第一本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华夏出版社)中,也以图示的方式指出了因为远离真我,我们向外索取身份认同,小我于焉而生,与作者的理论相呼应。
而在“小我的核心”(第三章)这一章中,作者指出,很多人如此认同于他们脑袋里的声音,和伴随那个不间断思想而来的情绪,所以他们被小我的心智完全掌控着。作者继而把小我的各种诡计和习性,都分析得无所遁形,让大家认清小我的真面貌。而对小我的有所觉察,就是我们从小我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
在第四章“小我的多重面貌”中,作者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小我表现的各种方式,和它扮演的各种角色。其中,他谈到了为人父母有时会有的一些错误心态,真如当头棒喝般地精彩!而作者更指出,快乐的秘密,就是与生命合一,与当下合一,在当下每一刻为自己的内在状态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只不过是一种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却是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练习、实践的,直到它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为止。
第五章作者仔细分析了情绪和小我的关系,进而介绍了痛苦之身的形成,以及它赖以维生的各种“食物”——你的负面思想,人际关系冲突,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所起的负面情绪。我就看到身边很多人,时时刻刻都准备好,等待下一个让他们担忧、悲伤、痛苦的事件发生。一旦那个事件发生了,他们立刻投入那种情绪当中,完全地与之认同,无法自拔,然后还要指责其他的人、事、物说:“都是他们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