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心理 >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TXT下载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

作者:佚名(现代)
栏目:励志.心理
类别:现代
大小:471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开篇辞:最高命运--惊险的一跃
  一
  “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是《教父》中冷酷无情的考利昂老头子的名言,简洁而又耐人寻味。
  美国诗人弗洛伊德曾经写过一篇《林中路》,仿佛是在为这句话做精彩的注脚:诗人把人生比作在树林中走路,有无数的岔路口,任你选择,但你永远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沿着你选择的岔路口走下去,你又会遇到无数的岔路口……当你做出了无数选择--错误的,走到路的尽头回头再看,所有的岔路口都不见了,你会发现,其实你只走了一条路--那就是你来时的路,那就是你那唯一的命运。
  “对于这仅有的一个命运,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保尔?柯察津的回答也许只适用于他的时代,但这个问题本身,却早已永恒。
  弱者的命运由别人把握,强者的命运由自己把握。
  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由领袖把握。
  1953年,当政近三十年的“钢铁巨人”斯大林向死神屈服了,1813年,拿破仑在滑铁卢遭遇了他生平最惨重的失败,2000年,叶利钦在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夜晚发表了他的辞职演说,1969年,戴高乐在全民投票中失败,黯然下台……这些和历史巨人道别的时刻,总是令人感慨。很多次,当一个民族的伟大领袖离开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观察家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时代结束了。”
  是的,一个时代结束了。领袖人物是他所在的时代灵魂,因此,他的离开,就是一个时代的谢幕。他的命运,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命运,是“最高命运”。
  而要让个人命运上升为最高命运,就必须得到一样东西。
  最高权力。
  二
  最高权力的游戏,如此残酷,又如此美丽。
  在人类的所有欲望中,没有那一种欲望,比对权力的渴望,尤其是对最高权力的渴望,更为强烈;没有哪一种诱惑,比权力的诱惑,尤其是最高权力的诱惑,更能扭曲人性;没有哪一种斗争,比权力斗争,尤其是最高权力的斗争,更能带来这么多令人不寒而栗的阴谋、背叛、疯狂和屠杀。但同样,也没有那一条道路,比夺取最高权力的道路,更能产生这么多令人心驰神往的传奇、辉煌、成就和雄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场游戏的参与者,是国家总理、政党领袖、地方诸侯、三军统帅……,都是一个国家里那些具有最好的运气、胆略和智谋的人物。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地位显赫,但如果他们就此停步,那就只能和历史上数不清的总理、党魁、诸侯一样,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模糊。当我们翻开史书,偶尔也能见到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曾经说过的一两句话、做过的一两件事--但也仅此而已,时代的主题并不由他们书写,历史的命运也并不由他们把握,他们只是跟班、随从和配角。
  当拿破仑征服意大利返回巴黎的时候,老同学布里昂恭维他说:“波那巴,你已经名闻遐迩、震烁古今了。”这位后来的欧洲征服者轻蔑地一笑,坚定的说:“不,布里昂!如果我今天死去,10个世纪以后,关于我的记载,在世界史上都不会占到半页的篇幅!”
  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评价林肯:“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但如果他不当总统,他的伟大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
  马基亚维利曾经说过:领袖人物是自然数,人民群众只是零。他们只有添在领袖人数后面才具有意义。
  崇高的地位和历史的变迁,为这样一批人提供了从零到自然数的飞跃的机会。这是无比惊险的一跃。一个人数十年的磨炼,一个国家数百年来的机遇,一个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中注定要写下的篇章,突然之间,就在那一刻全部汇聚、冲突、爆发,然后决定。人类所能拥有的所有力量:野心与奉献、知识与智慧、激辩与沉默、妥协与暴力、坚强与忍耐、果断与沉着……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尽情的展现。有的人赢了,他从此属于千秋万代;有的人输了,他从此泯然于芸芸众生。
  0,还是1?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一个个改变命运的瞬间。
  三
  当然,并非所有的失败者都应该被轻视,被否定。“小巨人”道格拉斯输给了林肯,但他仍参加了林肯的就职典礼,向自己的对手表示祝贺。他发现总统在演讲时找不到放帽子的地方,就主动接过来为其保管,并笑着对他的老朋友、现任总统夫人玛丽?托德说道:“尽管我没能成为总统,但我至少得到了总统的帽子。”这种失败者的气度让他同样成为一个英雄。当联邦被分裂时,他坚定的支持林肯为保卫联邦而战。1863年,他在为拯救联邦的四处奔波中因为劳累过度而去世,临终前还在病床上说:“请电告总统,让军队勇往直前!”--和他比起来,很多胜利者也显得渺小。他只是一个不幸和林肯生于同一时代的伟大人物。
  同样,也并非所有的胜利都值得庆祝。传记作家很恰如其分地给自己最主要的作品起名为《斯大林:胜利的悲剧》,因为在他看来,斯大林个人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全体苏联人民的悲剧。而历史上,这样的悲剧太多太多。
  如果胜利和失败都不是绝对的,那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以前读人物传记,功利性很强,总希望能找出一些领袖成功的“规律”,自己时时仿效。比如毛泽东常年洗冷水浴,我在初、高中的时候确实坚持了三年,但后来看到东北的许多老人冬天在结冰的河里游泳,比洗冷水浴酷多了,也没见他们成为国家领袖,于是也就兴趣索然了。还有一次在报上看见克林顿每天五点起床晨跑五公里,自己也早起围着人大校园跑五圈,但奇怪为什么人家越跑越精神,我跑完以后往床上一趟就睡着,反而把上午的课程耽误了不少。正在纳闷,看见斯诺介绍毛泽东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白天睡大觉,于是就心安理得的继续当我的夜猫子。后来又在拿破仑的传记里发现他作息毫无规律,有工作的时候工作,一旦工作有空闲便可以马上睡着,试着练习了一下,最后终于承认自己确实没这方面的天赋。后来不知听谁介绍说达芬奇的睡觉方式更奇特,工作四十五分中,然后睡十五分钟,这样可以晚上不睡觉。我还真的尝试了一天,拿电子表做精确到秒的定时,发现十五分钟的时间根本睡不着,到了凌晨两点的那个十五分钟总算睡着了,但这一睡着就连电子闹铃也叫不醒了,直到天亮才起床。
  从此以后,我就对单纯的“模仿”失去了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看过一本政治人物传记。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闲的无聊,在图书馆里漫无目的地瞎逛,东翻翻西翻翻,但每本书不会超过五分钟--这有点象女孩子们用逛商场来打发时间而又不打算买任何东西一样。当时我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麻烦,心情遭透了,觉得什么书都看不进去,甚至连看笑话都看得想哭,但当我无意识的拿起叶利钦的回忆录《午夜日记》随便看了两页之后,这种沮丧的感觉竟然完全消失了。《午夜日记》写的是叶利钦第二个总统任期所做的一些工作,与我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毫无关系,但是,我却觉得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和戈尔巴乔夫那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自恋式回忆录不同,叶利钦以一种简洁明快的方式记述了自己的经历,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这种简洁的文风透露的是一个对自己、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的政治家的风格。他在前言中说:“我记叙了我个人这几年的一些经历,也就是俄国的历史”。他很少为自己做过的事辩解,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无须解释,所以把绝大多数文字用来叙事而不是阐明自己的看法。即使在记叙自己遭遇各种困难的时候--竞选的压力、舆论的攻击、心脏病手术,也是平静的缓缓道来。没有夸张、没有文学修辞、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大惊小怪……什么都没有,只有自信、平静和真实。这种风格让我在它面前感到渺小,也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境界,不是一种政治上的境界,而是一种人格的境界。孔子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是在和叶利钦进行了一番对话,他用他的精神和意志征服了我。我想,尽管我绝不会认为我遇到的麻烦微不足道,但至少可以象一个大人物一样坦荡地去接受这一切吧。当我走出图书馆的时候,心情已经轻松了很多。
  我觉得我应该感谢叶利钦。他不仅帮我改善了心情,也给了我对阅读人物传记更高层面的认识:读领袖人物的传记,不应该是对行为的模仿,那太肤浅、太幼稚了。它更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意志的碰撞。因为领袖们所处的时代、国家的特殊性,使我们无法模仿他的具体行动,无法重现他曾立下的功绩,但他们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个性魅力却能够穿越时空,潜入心灵,永不湮没。领袖的命运,是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比枯燥的历史教科书更能直接感受到来自那个时代的“人”的气息;领袖的故事,是一段最真实的传奇,可以让我们比阅读武侠小说更能感受到来自现实世界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的雄心;领袖的意志,是一种最强大和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曾经统摄过千百万的意志,我们分享了这种力量,也将变得强大。尼采曾说:“当你望向无尽的深渊的时候,无尽的深渊也在回望阁下。”已经死亡的精神、意志和个性的力量在书本上残留,一旦这些文字被一个人所阅读,它们就在读者的思想中复活。当所有的帝国已成往事,惟有英雄们的形象永远生动。真的英雄可能会失败,但不能被征服;注定会离开,但绝不会死去--他会在传颂他的故事的人们中间一次次重生。
  李世民:天下英雄莫能当
  背景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战,民心思定,文臣武将无不尽心竭力地为帝国服务,大家都以为又一个盛世已经来临。即使出现一个中等暴君,以隋初国力之强盛,也可以承受得住。但杨广着实出手不凡,远征高丽、营造东都、开拓运河、巡游江南……如此种种惊人之举,每一样都动用人力数百万,登基七年就激起民变无数,只用了十五年就把杨隋帝国成功葬送。
  隋末,天下大乱。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兵多将广,素有问鼎天下之志。公元617年,李渊趁杨广巡游江南、群雄并起之际,起兵造反,夺取首都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9年,乘龙舟南巡的杨广于江都(今扬州)在一次兵变中被杀,李渊于是废杨侑自立,改国号为唐,封长子建成为太子,二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而在洛阳,东都留守官王世充等人拥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延续杨隋一脉,大权尽数落入王世充手中。此外,尚有山西刘武周、河北窦建德、山东李密、领导江都兵变的宇文化及等多股势力虎视天下。
  一天下英雄莫能当--唐宋虎牢关之战
  (一)王世充
  街头小混混出身。据说他小时候就得到了跟曹操一样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他当权后扫荡群雄的威风来看,其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他升官很快,炀帝南巡时,被委之以留守洛阳的重任。江都兵变后,王世充联合元成都拥杨侗为帝,随后发动兵变,杀元成都,威逼隋主封自己为右仆射,总领内外兵事,也颇有点曹公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当时隋立国不到50年,跟立国四百余年的汉朝相比,“'天'子姓杨,'天'自然姓杨”的正统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其威力也就大打折扣。
  兵变以后,王世充为了摆脱洛阳无粮可食、无险可守的窘境,决心夺取洛口仓和虎牢关两大战略要地。他看到唐军的主力正在西北和李轨交战,无暇东顾,于是作了一次军事冒险。顷尽十万大军向东攻击洛口,而把洛阳完全暴露给自己西侧的李渊。
  李密闻讯,立即下令王伯当镇守金墉关,自己亲率大军迎敌。部将裴仁基向李密建议:“王世充悉众前来,东都必然空虚。不妨分兵死守,不与他正面交锋,另遣精兵三万,绕道河西,径袭东都。王世充必然回去救援,到时前后夹攻,可以轻取洛阳。”李密深以为然,但手下的单雄信、陈智略、樊文超等人,主张速战速决,把他犹豫不决的老毛病又逗发了。因为在这以前,他和王世充曾经打过几场硬仗,都是打赢了的。这一次,又有什么理由会输呢?
  他最终决定和王世充正面交锋。
  李密忘了,他对王世充的胜利都是在洛阳兵变以前取得的。世界上这样一种人,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碌碌无为,一旦自己成为领袖,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皆属此类,他们是天生的领袖。
  王世充也是这样的人。
  王世充对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夜遣轻骑潜入北山隐藏起来,又命兵士皆秣马蓐食,天一亮就发动突击。李密仓猝列阵,勉强招架,突然数百骑兵从山上猛冲而下,竟将密军冲作数截。王世充又把准备好的一个极象李密的人,两手反绑,牵过阵前,佯呼道:“李密已擒住了!”军士大呼万岁。李密军本来就被骑兵冲得乱七八糟,怎禁得这番哗乱,不由得误认为真,顿时大溃。
  王世充一鼓作气,取洛口、夺金墉、下虎牢,把李密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投奔李渊去了。一路上,他又收降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隋唐名将。随后班师回洛--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即,王世充又趁唐军主力在山西与刘武周决战之际,联合窦建德西征李渊。唐军节节败退,函谷以东、黄河以南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函谷关。此外,还收降了朱璨等小股势力。其时李轨、刘武周被李世民所灭,宇文化及为窦建德诛杀,而王世充东据洛阳,西占徐州,南达襄阳,北抵黄河,终于实现了自己跟曹操一样,挟天子、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霸理想。
  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不稍逊曹操,政治才能却差得很远。他非常相信巫术,每次征战前都要请巫师来占卜,把卦象看得比手下谋臣的建议更重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又命人捕了一些小鸟,在脖子上挂上小锦囊,里面放着各种令符,无非是王世充奉天承运一统天下之类的鬼话。然后就有农夫山人捕了鸟儿,前来进献,王世充大喜,一一封赏。这种把戏,用来欺骗群氓村夫可以,在洛阳这样的天子之都,只能招来文臣武将的蔑视。有一天,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好作妄语,喜欢装神弄鬼,岂能做扫平乱世、一统天下的明主?我看我们还是早早另谋出路的好。”这个见解是明智的,秦叔宝立即表示赞成。当时王世充正和唐军交战,万万没想到,就在战场上,秦叔宝和程咬金双双请战,待等他们骑马出营以后,下马跪拜:“蒙公厚待,极思报效,只因公猜忌信谗,我等如若久留,恐怕有祸,因此告辞。”头也不会,直奔唐营去了。在两军交战之际,手下大将公然投奔打了败仗的一方,尚属罕见。王世充气得仗也不打了,班师回朝,却去找那个倒霉的皇帝杨侗算帐。在他看来,秦叔宝等人的跪拜之辞无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嫌自己官不如李渊大,没有帝王气魄,难成大业。于是一回洛阳就把杨侗毒死,自己当起皇帝来,改国号为郑。
  皇帝瘾还没有过足,战报传来,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刘武周,现在挥师南下,兵出函谷关,旌麾直指洛阳。
  (二)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九岁起(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刘武周时,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追,为时不晚。”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拒绝听命,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
  当李世民战胜宋金刚,来到被刘武周围困以久的孤城张难堡时,守将樊伯通、张德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探子刚刚回来报告刘武周已把唐军赶出了山西,他二人已经准备以死尽忠,没想到第二天秦王就亲率大军兵临山西中部的张难堡,简直是神兵天降。樊、张二人高兴得竟然忘了君臣之礼,象小孩子一样又哭又叫,李世民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说,只看着他们表演。直到左右告诉二人秦王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连忙请罪,伺服秦王进食、洗浴、休息。
  收复山西以后,李世民又马不停蹄,挥师南下,准备一举消灭王世充。
  二月初,唐军步兵、骑兵共五万,已兵临洛阳城下,郑军出城迎击,双方在位于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展开了一场大决战。王世充采用了他消灭李密的突袭战术,待唐军刚刚抵达青城宫、立足未稳,就发起猛攻。不过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比李密高明许多,李世民尚未扎营,就已经先把防线布置好了。王世充突袭未果,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李世民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亲率数十骑兵从侧翼冲入敌阵,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这种战术曾在对西北薛仁杲时发挥过奇效。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非薛仁杲可比,况且他自己就用这招来对付过李密,岂能吃这个亏?李世民奇袭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险境。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爱马“飒露紫”被流箭射死,敌军见秦王落马,一轰而上,准备生擒。他的副将丘行恭赶紧拍马来救,射死离秦王最近的几人,把坐骑让给秦王,自己持长刀步战。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这样,双方的计谋都未能得逞,只能硬碰硬。现比比拼的不是战术,而是在比谁平时治军得力,在持续的混战中,阵形能否保持良好,兵士能否不惜死战。
  李世民遭遇到了他身平最险恶的一场战斗。唐军四次把郑军冲散,但王世充硬是率领众将四次把队伍迅速整合,迎头再战。李世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对手,他深知王世充手下的军队有一半是收降李密的农民起义军,整合军队的时间不到一年,竟能经得住自己久经战阵的正规军的反复冲杀,实在不易。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郑军才开始渐现疲态,无法抵抗唐军的冲击。王世充只得下令退守洛阳,李世民本待敌军退却,立即象他在西北扫荡薛仁杲一样,趁势攻入洛阳。但郑军虽然败退,阵脚不乱,无懈可击。洛阳为隋朝东都,城墙坚固,防御严密,李世民强攻不下,于是将洛阳团团围住,再派兵清扫了洛阳外围据点。
  洛阳被围几个月以后,跟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围城一样,粮源断绝,饥荒蔓延,家家皆有饿死之人,路边尽是倒毙之尸,先吃死人,后吃活人,甚至易子而食,可怜帝王之都,竟成了饿殍鬼城--这样的人间惨象,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混战中,到底上演过多少次,不知可有人统计过?也许,已经多的无法统计。我们赞叹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但有些东西,也实在无法回避。
  围城八个月,洛阳城中三万户人家已经降至三千户--真正的十室九空。王世充仍然在顽强的抵抗着,这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也更加膺服王世充之能。已经饿殍遍地,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出城投降,没有出现人民暴动,这样的人才不论治国治军,都是一流的。唐军现在也疲惫不堪,人心厌战,不断发生军士甚至大将逃亡之事,以李世民的统帅才能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情况之严重。李世民不得已颁下强硬军令:“敢言班师者斩!”以稳定军心。
  当世两大高手对决,颇象《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雪地比武,先使用各种武功招数,谁都无法取胜,于是比拼内力--王世充稍逊一筹。现在,双方都耗尽真气、形同废人,一个武功平平的杨过就能把他们轻松搞定。
  就在这时,夏王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到了。
  他是来帮王世充的。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