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前言
前言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和坎坷,有积怨也有突来横祸,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沉重的打击。人生在世总是脱不了与人的干系,即使你出家在外,也逃不出人的定数。宠辱不惊、得失不计是不可能达到的顶巅。只是我们去面对时"糊涂"一点,及时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状态。积极生活,平常工作,有如天边闲云,何处来何处去任其自然。尽可能地把思想放到局外去考量。对人、对已都要放宽去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遇到问题心中几分清醒,言行少许糊涂,进退自如、伸屈悠然,不亦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吗?俗语总结得好:"人情留一线,以后好相见"。
"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正是"难得糊涂"的警醒,才能使人们在当今的纷争世界里,闲看庭前花飞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以豁达之情笑看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糊涂"不是犯傻,不是愚昧;而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必过分认真,过分计较,还需要点糊涂的态度。
当然,装糊涂不是"留一手",不是等"秋后算帐",而是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给矛盾缓解留点余地,给生活也增添一点"朦胧美",有时还会成为恋人之间、情人之间、夫妻之间增进情感的一个机遇。
世间的万物,并非如溪水般清澈见底,人的见地亦不可能完全统一,待人、遇事有些时间不得不糊涂度过。"水至清无鱼,人至精无友"古训的得来,绝非是文人凭空臆造的,而是对人世纷纭的总结,虽然字里行间有些灰调子,但不可置否这是一种经验式的实用主义。这种主义在现实社会中还是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这就是"难得糊涂"生命力的所在。
郑板桥所言的糊涂,并非是懵懂中的一塌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地得过且过。我们面对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我们面对的人们,是一个具有主观情感的变化物;我们面对的事,是一个特定环境综合的结果。人与社会、人与事、人与人,错综复杂,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去理出一个是和非,因和果来。倘若如是,我们整天都会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纵使弄出了头绪,也于社会于事于人无补益。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糊涂便是极为不易的淡泊名利,而板桥先生还要在"糊涂"前加上"难得"两字,可见要达到此种人生境界,并非单单自然的造化,必须经历后天几多的锤炼。先生之言至诚,便是为了天下人少些私欲近利,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谋更多更大的利益。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安身立命,而平平安安地过一生,却并非那么容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多年同事突然反目成仇;昔日朋友突然不欢而散;刚犯错误就有人落井下石;升职加薪有人暗中使坏;妻子说你不顾家庭,领导说你不识抬举。在那一刻,你一定会从心里发出叹息:做人难,处世难,难于上青天。面对这些重重难题,我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技巧来应付呢?完美的答案,就是细读--《难得糊涂》。
这本将古代处世智慧与现代社交精华结合于一体的通俗专著的妙处在于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经商做官、家庭生活等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办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社会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为我们解决家庭、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了针对性的答案。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你将会受益无穷。
第2节:糊涂一下也无妨
第一章:为人--低调生存的糊涂艺术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为官清廉,流传于世的"难得糊涂"便是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想聪明难,想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
"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难得糊涂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傻子的行为,甚至会引人嘲笑,实际上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不仅不傻实乃聪明之至!
糊涂一下也无妨
糊涂是一种心态,一种做人的智慧。世上许多事,本没有搞那么清楚的必要,得过且过,偶尔糊涂几下又有什么大碍呢?
人们一向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东方,中国有盘古开辟天地之说,有夸父身化万物之说,说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有真假;现代科学也论证了,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混沌空间走向明晰和精确:数字逻辑的严密、物理化学的缜密实验和论证、仪器仪表的精确完美。但是就在这精确与严密中,人们发现了人生的苍白与无奈,连人也成了一部精确的机器,凡事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使事实反而更加苍白无力,雾里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艺术审美中,所谓的"神秘"和"空灵",所谓的"尽在不言中",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模糊朦胧产生的巨大效果。
追求精确是没有止境的,研究物质组成,人们发现了分子;深究分子组成,又发现了原子;分析原子结构,又发现了电子和原子核,今后还会有人继续研究下去,但世界的无极与太极,使人们犹如闻到香味而去追寻黄油一样,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但每前进一步都将显得更艰难和代价的昂贵,人们如一架精密仪器在为了寻求准确而工作。
但是,什么是"精确"本身就很模糊,人们认识到"精确"的无限,于是转而研究模糊,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巨大转变和飞跃。混沌学、模糊理论产生了。人们高兴地发现,精确远不如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原。而且这门科学亦开始应用于洗衣机、电脑信息产业等领域,前景广阔。
由此可见,人类的总体认知过程,包括世界本身恰似一螺旋:从混沌开始,归于混沌,中间走过了数字和精确。科学正返朴归真。
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自清朝文坛奇人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这一千古不朽的四字之后,"难得糊涂"便成了许多人的人生箴言、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历史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万千的万花筒般的景象,在这样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很多人处在事业未竞的悲哀、爱情失败的痛苦、人际关系复杂的苦恼与管理头绪的混乱之中,世界虽未走到尽头,但失望、沮丧的情绪却笼罩了这个纷乱的世界,于是乎,"难得糊涂"的书法作品四海泛滥,糊涂的学问五洲尊奉。然而对于糊涂学这一古老的命题阐释,正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其实,糊涂学并非神秘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可以说,它是人生随处可见的学问,回望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灿烂的传统文化,他们早已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惑,提供了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贯通的答案。
儒家说:"'限我'是糊涂"。
道家说:"'无我'是糊涂"。
佛家说:"'忘我'是糊涂"。
兵家说:"'胜我'是糊涂"。
每个人对于糊涂,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会悟到不同的真谛。
糊涂是大智若愚、宽怀忍让;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刚;是处事不悖,达观权变;是外乱内整,内精外纯;是有所不为,而后有为;是宠辱不惊,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宽容忍让,不计前嫌;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是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与世无争,宁静致远;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保静养神,清心寡欲;是沉默是金,寡言鲜过;是谤我容之,侮我化之……。
难得糊涂,人才会清醒,才会清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说到这里,你总会明白了吧?我们说的"难得糊涂"就是不糊涂。所以,"难得糊涂"也是为人低调生存的一种艺术。
第3节:不要死盯对方的缺点不放
不要死盯对方的缺点不放
难得糊涂是一种为人之道,也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要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事都要一是一,二是二。长此以往,这样做人就会感觉很累,就会深陷这烦恼人生中而不能自拔的。与其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还不如中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来坦然面对。
人们都有这样的毛病,在恋爱的时候总觉得对方的一切都是优点,一切都是独特的。瘦了那叫苗条,胖了那叫丰满,脸上长了一个小斑点,那叫美人痣。难怪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糊涂的。那么婚后就不一样了,日子越长,对方的缺点、错误也就暴露的越多了。原来自己魂牵梦绕的人躺在身边不停地说着梦话,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皮肤越来越粗糙。最受不了的是整天唠唠叨叨,啰里啰唆,反正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乎一场战争一触即发。其实自己可能也在对方心中大打折扣,如果对方从不说你的不是,那是对方懂得难得糊涂的道理。什么叫性格不和,什么叫没有基础,早干嘛呢,其实,就是彼此之间抓着对方的"辫子"不放,最后相持不下。这时,如用能像婚前那样,以难得糊涂的方式来经营家庭,一定会幸福。
经营家庭如此,经营事业也是一样的。有一位中学老师,他带的班级年年都被评为优秀班级,他个人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在记者采访时他说,老师谁不想自己的学生十全十美呀,可哪里有这样的学生呢?孩子总是在不停的奔跑,不停的犯错误。这时,你不能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天天这样,不气死也给累死了。有的老师说人家做生意的叫开门见喜,我们叫开门见"气"。如果你还未进教室就有同学跑来告诉你红墨水瓶翻了,教室讲台上一塌糊涂;或者你还没进教室门有的学生告诉你班里有好几个"调皮"正在校长室里告你状,这时,你一定要沉住气。更为关键的是你不能因为这次犯错就让他们万劫不复。不要马上发火,静默十秒种,对你和学生都有益处。不能一看见调皮的、成绩差的就气不打一处来,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短处和缺陷。不能把学生的不足、无能在全班抖露,这样你就是用好心害了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我们应抱着难得糊涂的态度,不是不要他们改正缺点,而是为了彻底解决。任何一个人都应是扬长避短,只有充分发展了自己的长处之后,才能有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你对一位长跑拿了冠军的学生说:把这种精神放在学习上,你一定也会得第一。他听了会信心倍增。难得糊涂应是把学生的闪光点看得清清白白,无限夸大,让星星之火燎原。而对学生的缺点模糊一下,弱化一下,容忍一下,他们何尝不知自己的不足呢?
看来,"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是对小恩小怨的不执著,不计较,是性存忠厚,是对弱小的体恤宽容,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观世人,多对人斤斤计较,对别人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连毛孔组细都瞧得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于自己,却是糊里糊涂,从不曾拿个照妖镜来照照自己又是何方神圣,这是人性的弱点,若世人都能换个视角,对自己多检点,对别人"难得糊涂",从此天下太平矣!当然,这种"难得糊涂"是用在善良弱小或是亲朋好友的小毛病小缺点或是内部矛盾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绝不可"难得糊涂",这是一个做人的准则问题。
第4节:锋芒太盛易夭折
锋芒太盛易夭折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还有一句古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木长得比林中大多数的树都高了,劲风就会将其折断,锋芒太盛而被夭折,那就太不划算了。
隋唐著名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大业五年,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为了显示自己文章水平,呈上了《高祖颂》,炀帝看了就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而已。"有一次,炀帝与下臣谈天,说自己才高八斗,傲视天下文士,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薛绞死了。看来,薛道衡由于不懂得深藏不露、明哲保身,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有隋炀帝,也有那个进谗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还有其余的那些大臣,否则怎会没人替他求情于炀帝呢?因为锋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了,薛道衡算得上是一个典型。
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悄悄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就逐渐让步了。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对那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郭解的做法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又能说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耍小聪明的人有一点就是工于心计,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念,成天谋算他人。比如《三国》里的那个周瑜,总嫉恨着诸葛亮,用了不少方法去难为他,结果自己倒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为天下人所笑。
正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所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以上举的例子,都说明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前进。这就是做人难得糊涂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