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原来可以更美
作者: 徐小平
这看上去是一个陈旧的故事。不过,当我要为本期《新东方精神》杂志写一篇纪念留学三十年的编者寄语时,我还是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它。也许,这个故事确实能够说明留学的意义。
那是1987年的最后一天,我初抵美国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第二天,已在美国留学的北大朋友刘江(俞敏洪、王强、包凡一的同班同学),带我上街逛超市。
站在超市的奶制品和水果货架前,看到那些对于1987年的中国人民而言像天堂里的美好丰盛的食品,我再也迈不开我的脚步。这一瞬间,我脑子里飞速旋转了150年,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厂到中国北京的“副食品”柜台,我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答案,甚至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此时此刻,就摆在我眼前触手可及的食品上。
赴美第一天,留学第一课,美国就用这么多过量卡路里和蛋白质告诉了我一个真理:“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的!”
我的留学经历说起来很奇怪。我大学毕业时,心灵深处是不想留学的,因为我想留在祖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去“振兴中华”。1980年代的知识分子,那种被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引发的精神亢奋,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参与意识,是今天的青年很难想象的。
然而,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狂飚突进的读书和工作之后,慢慢地我对自己的事业、理想、生活,包括财务状况都产生了怀疑。1985年,中国社会给一个有才华、有个性的知识青年的出路非常有限。如果你不能当官,又不能搞学术,你的最佳职业可能就是当汽车司机——当时的司机,是中国社会收入最高的人群,以至于引发了北大教授们的集体嫉妒。我记得,当时在北大,人们曾经愤怒地议论一件事:人们把朱光潜教授的去世,与北大校车司机出车抢救太慢挂钩,以达到妖魔化司机的作用。
思想解放了,路却没铺好。我对自己的人生出路失去了信心。中国往何处去?我真的不知道……那时的中国,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一个思想活跃、性格可爱、才华横溢如我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都看不到人生出路的话,其他人——比如刚刚从北大毕业留校任教的俞敏洪——那就更加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我决定出国留学。从此我把人生的所有激情和梦想都投入到了这个努力中,甚至做梦都曾梦见我在国外某个灯光明媚的室内游泳池里,像鱼儿一样自由而欢乐地游泳。我没有梦见过国外的超市,因为那里的超市比1985年任何中国人的梦都美。但是,我确实梦到了游泳池,梦见自己像一条鱼儿,在美国自由而欢乐地游泳……
许多年过去了。我这条向往自由的鱼儿在北美的超市和游泳池游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我的祖国。当我,以及成千上万和我一样有着留学经历的人,用北美的超市、游泳池、图书馆、市政厅、高速公路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国家时,中国的崛起——其实也就是向世界发达国家的迈进,也就变成了过去三十年辉煌的现实。
今日中国的超市,比我当年在美国见到的还要繁华。然而,当时在超市前我感受到的那种发现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活的巨大震惊,已经植入我的记忆深处,成为驱动我追求人生梦想的永恒动力——生活原来可以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