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基业长青》到《成功长青》
曼德拉效应
世界经济论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我们坐下来等待一天中的最后一场会议时,时间已接近午夜了。场外淅沥的寒雨悄然间转变成了一场暴风雪,而场内的暖气却特别充足,似乎要将与会者置身于正午时分的撒哈拉沙漠之中。当纳尔逊·曼德拉(NelsonMandela)的身影在会场的一角突然出现时,马克·汤普森(MarkThompson)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曼德拉向他伸出汗涔涔的手并露出一丝带着倦意的微笑,然后摊开身子,懒洋洋地摊坐在皮沙发上,与汤普森肩并肩,这时汤普森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
在执掌政权之前,曼德拉是一名活跃的律师,在死亡集中营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但是,他矢志不渝,下定决心要彻底终结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一直饱受暴力和社会动荡之苦,整个国家笼罩在暗无天日的阴霾之中。曼德拉起初一直坚持非暴力的立场,但当和平的道路渺茫无望时,他最终还是拿起了武器。1964年,他被判处终身监禁,罪名是蓄意颠覆国家。
他长期被囚禁在开普敦外海的罗宾岛上,南非当局把反叛分子流放到那里,意在消磨其反抗的意志。在那段艰难的漫长岁月里,政府当局一边对其施以苦役,一边反复威逼利诱,企图让他放弃自己的信仰以早日获得自由,却都被他断然拒绝了。
直到1990年,71岁的曼德拉在度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后终于获释。他有十足的理由在南非采取最凶狠的手段发起反扑,然而他却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坚持以非暴力的方式加速推动其国家的和平变革。
他是怎样克服内心的仇恨,转而寻求调和而不是报复,从而领导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呢?此刻,他端坐在沙发上,精疲力尽,眉宇之间却依然光芒四射;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力求早日抚平祖国的创伤。曼德拉的追随者们有些已经意志消沉,有些已经渺无踪迹,但是他没有因此感到丝毫气馁,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独特的征程,凛然面对社会与政治的层层重压,一生无怨无悔。在他可以告老还乡的时候,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及前任南非总统又将更多的新人聚集到他的伟大事业中,因为这是他毕生孜孜以求的伟业,而不是一曝十寒的奇思异想,那种执著从未因数十载的牢狱煎熬而有丝毫衰减。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对"哪些因素能够让一个人或组织取得持久成功"这一命题饶有兴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不约而同地追寻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激发了一个人不懈的追求,使之做出了像曼德拉那样的抉择——无视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回——为找寻人生的意义锲而不舍呢?他们都不是为了一时一刻,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创造永恒的丰功伟业。尽管历史将曼德拉的行为奉为高尚的义举,但在追求和平与自由的漫漫长路上,他一开始并不是一位圣贤,并非完美无瑕,正因为如此,他的奋斗历程才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启迪和鼓舞。这就是曼德拉效应:你之所以创造了旷世奇功,不是因为你尽善尽美或异常幸运,而是因为你有勇气去做自认为重要的事情。
从《基业长青》到《成功长青》
曼德拉是一个勇于创造永恒人生的榜样,他获得的不仅是成功,更是永不泯灭的丰功伟业,因为它意义非凡。吉姆·柯林斯(Jim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Porras)在商业经典图书《基业长青》(BuilttoLast)的导论中写道:"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探究诸如自我认同和自我革新等基本问题时发现,个人和家庭生活中的某些理念能够提供有益的启发。我是谁?我代表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如何在这个溟朦的世界里保持遗世独立的感觉?我如何把意义融入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如何保持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并激情四溢?"
长盛不衰的社会需要构建长盛不衰的组织,而构建伟大的组织和社会则离不开善于创造丰功伟业的人。如果你和我们一样,也认同这个说法,那就去和那些生平不凡、影响深远的人士攀谈一下,你自然会受益良多。诚如贫民区教育家玛娃·柯林斯(MarvaCollins,与吉姆·柯林斯没有亲缘关系)所言,当你创造了绚丽的人生,也就是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人生时,这个世界会因没有你而变得暗淡无光。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始《成功长青》之旅吧!
与持久成功人士对话
本书是根据对世界上二百多位成功人士的访谈汇编而成的,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行业或社区里取得的成就有大有小,但他们都相信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在这些对话中,我们再次发现了一个在关于组织绩效和领导力的图书中初步得到重视、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理论:长期的成功与是否找到了最佳的创意、组织结构或商业模式没有多大关系,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发现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意义的。回归自我,倾听内心理性与感性的声音,能让我们获得持久成功的动能。我们意识到,本书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追寻远见卓识的旅程,我们力图揭示那些对这个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士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这些人不只限于企业家、革命家或积极意义上的离经叛道者,其中有很多人甚至到今天也不愿把自己看成是领袖或者楷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开始时都没有去追求本民族文化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一些人也许永远不会富有,另外一部分人如今已财运亨通,甚至富可敌国,但是没有人是为了财富而追求成功的。他们出身各异,有些世出寒门,而有些生就属于豪门贵胄。
他们的个性千奇百怪:一些人天生口若悬河,另一些人则始终沉默寡言,很少发表言论,除非面对某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天生具备所谓魅力的人为数不多,很多人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内敛而含蓄的姿态。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他们无一例外地发现内心深处时常陷入矛盾与冲突之中,想要从长远的角度改变行事的方式,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且不管社会对自己做出怎样的评价。
我们一直冥思苦想,试图为这些成功人士找到一种恰如其分的称谓。像"高瞻远瞩的领袖"这样的"标签"听起来有些高高在上,反而会形成一种隔膜,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到望尘莫及,从而放弃从内心发掘更大潜能的努力。最终,我们选定了"持久成功人士"(EnduringlySuccessfulPeople)和"缔造者"(Builder)这两个短语,后者借鉴了《基业长青》一书中"钟表缔造者"(clock?builder)的概念。在《基业长青》中,柯林斯和波拉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阐明了即刻报时的能力与缔造一座钟表的能力之间的区别,钟表即使在缔造者百年之后仍能恒久地报时。他们发现,那些创造了持久成功的领导者都属于"钟表的缔造者"之列,他们的组织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随着个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最终会胜过那些只能起到"报时员"作用的管理者所经营的机构,因为那些管理者们只会用传统的方式追求昙花一现的成功。
缔造者在起步阶段或许险象环生,但最终他们会因独有的创造力而立足于世。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缔造者会感到内心有股难以抑制的冲动,触发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更辉煌更灿烂的事业,并使之在自己百年之后依然放射出熠熠的光芒。缔造者往往只把自己看成是新生事物的创造者,他们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至于是否完全依靠自己亲力亲为则无关紧要,所以他们招募人员组建必要的团队,建立相应的组织,为远大的目标聚合强大的力量。
我们认识到,大多数杰出的人、团队以及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平凡的人做出了一些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而不平凡的事情。言外之意,你也拥有取得非凡成就的素质,你有条件去创造一个对自己充满意义的人生,把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成就一个永恒的奇迹。当你决定致力于某项事业时,你的潜力就会释放出来,就能造就一个令后人世代景仰的组织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