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学成为影响别人的武器
心理代表的是人类的内在世界,而人类的内在世界是变化多端的,波谲云诡、难以把握。于是,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研究心理,并建立了一门学问叫做心理学。那么,我们去学习心理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学习心理学,探求人们的心理秘密,其实最根本的不是为了了解这些知识,而是为了通过对心理的探索,能够看穿心理诡计,善用心理博弈,把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变成我们可以影响别人的武器。因此,心理学其实是一门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的学1司。我们不但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运用,以此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达到改变自已、影响别人的目的,使我们变得更加圆融练达,更加左右逢源,更加光彩四射,更加叱咤风云。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诱惑,一时失去理智,掉进Tll人为你设置的心理陷阱之中。在心理的博弈中,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来分析和看待事物,善于看到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才能够顺利避开雷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受到很多心理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善于利用其积极影响的一面,才能对人们的言行产生促进作用,使我I'IIl够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并有效地影响别人的心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和便捷。
当我们的一些愿望和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当我们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处于一种失落、压抑、痛苦的状态。建立起自身的心理防线,才能把痛苦和忧伤挡在外面,使我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遇到一些很难处理的事情和局面,例如,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进退两难;引起了别人的情绪而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心理战术,巧妙地左右对方的情绪和行为,引导其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从而化解尴尬的场面,解除自身的危机,赢得既有的利益。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要拥有为人处世的心理智慧。有智慧,才能应对一切挑战;有智慧,才能融通人际关系;有智慧,才能在稳健中不断进步。人的心理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要学会将一目挖掘出来,为自己所用。
人生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毛泽东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如何才能在这场人生博弈中取得胜利,那就需要我们善用心理策略和技巧,凭借自己的智慧,通过对对方心理的控制和影响,让其心甘情愿地顺服于自己,取得这场心理较量的胜利。
生活就是一场心理较量,心理学知识和策略会在任何时候都能派_卜用场。我们说话办事,不仅仅要凭自己的诚意和能力,还要有眼力和心计,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看穿别人的心理诡计,避开心理陷阱,走出心理误区,发挥心理优势,使内己避免挫折和损失,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顺利地落实自己的计划,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幸福。
第一章
防不胜防的心理陷阱
——小心自己落入别人的“圈套”
1.算命先生为什么说得那么准..
2.为什么别人的红包更诱人.
3.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对着干.
4.为什么人越多干活效率却越低
5.为什么我们会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6.为什么女性都喜欢穿高跟鞋..
7.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
8.为什么”一俊”能够遮“百丑”.
9.为什么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偶然事件
第二章
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
——不知不觉你就会受到影响
1.为什么受人关注就会表现很积极..
2为什么有时候习惯会让人变得麻木.
3为什么我们会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
4为什么有些报酬反而会抵消人们的积极性
5为什么在关键场合我们往往会发挥失常
6为什么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7.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别人.
8为什么成功的越成功.失败的越失败
9为什么情绪发泄会使内心归于平静
第三章
不可小觑的心理暗示
一一对人对己都有效的心理操纵术
1不经意闻你就会被别人操纵
2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3正确地给自己贴标签.
4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听信流言.
5假装快乐就会使自己真的快乐
6为什么水可以洗去心中的罪恶
7.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心想事成“
8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第四章
自我保护的心理防线
——避免被人伤害的心理防身术
1.转移目标,获得心理补偿.
2自我暴露.更好地保护自己
3.别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4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保护.
5适当地对自己进行善意的欺骗
6相似的人更容易赢得彼此的好感
7.与外界交流能够使我们获得满足
8.恋爱被干涉之后的心理联防.
9说脏话让我们更痛快的心理解释
第五章
神奇有效的心理战术
——左右对方情绪和行为的攻心术
1.以众敌寡,逐渐同化..
2.利用时间的紧迫感扭转局面
3制造强大的共同敌人.引起同仇敌忾
4自我贬低,以退为进
5制造共同体验.使其对你产生好感.
6.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
7.相似的经历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
第六章
影响广‘泛的心理定律
1.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随大流而去
2让你“得寸”可以‘进尺“的方法
3是什么让你的感觉变得麻木
4用新招吸引人们的好奇心.
5“说你行.你就行”是怎么回事
6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7让自己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
8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9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女王...
第七章
捕捉人心的心理透视
~帮助你发现别人的心理秘密
1大千世界.人心各异
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3人们为什么喜欢做白日梦.,
4为什么你感觉社会不公平.
5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故意迟到
6人们为什么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7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
8为什么老婆是人家的好
9.职业病背后的态度问题
10.生活中人们的权力欲望.,
第八章
有效深刻的心理影响
——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1为什么有的人会嗜酒成性..
2为什么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
3有他人在场对我们的影响.+.…
4.让你无法集中精力的衍射心理.
5我们对时间的不同感受.
6为什么貌美的人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
7.人为什么总爱钻牛角尖..
8为什么有了鸟笼就要再买只鸟.
9.为什么此处无声胜有声..
第九章
危险重重的心理误区
——不要让错误的认识耽误自己
1其实不是你真的不行
2.越想逃避.越逃避不了.,
3何必让自己这样孤独..
4现有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5嫉妒心理造成的悲剧
6.为什么你总是无法获得成功
7.狭隘让你的世界变得很小
8,过去的事为什么不让它过去呢
9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10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第十章
难以避免的心理较量
——用智慧取得人生对弈的胜利
1让别人屈服于自己的力量
2让人们做出承诺并履行
3因为难得而愈发珍贵
4拿人家的不自觉就会手软
5巧妙让步.以退为进
6产生动机才会采取行动
7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蓑
8用增减法影响人们的心理
第十一章
谁都会做的心理狡辩
——人际博弈中的心灵推脱
1为什么我们总是将责任归咎于别人.
2为什么我们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为什么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4为什么选择越多我们反而无所适从,
5为什么我们总是心存侥幸
6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发牢骚
7一块石头为什么可以卖到天价
8同样的钱为什么感觉不同.
9为什么我们喜欢倾吐苦水..…
第十二章
练达人生的心理智慧
——帮你战胜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1发财的都是些有心人..
2真正的冒险不是赌运气
3既有安全感又要有危机感
4.人际交往需要“心理气泡”
5有时我们需要夹着尾巴做人
6做乌龟胜过做刺猬
7甘傲老二并不是什么坏事.
8生活需要恬淡的心态
9别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
算命先生为什么说得那么准
在!E1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先生,即使是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在立交桥下、公园门.Ll、人行道边,看到算命先生的卦摊,而且为这些算命先生捧场的人也不在少数。
虽然有时候人们明知其是迷信,有“蒙人”的嫌疑,但还是有不少人乐意通过这种方式来预测自己的运程。而且很多受过算命先生“指点”的人,都会被算命先生未h先知的预见力所征服,觉得算命先生说得非常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算命先生真的能够洞察过去,预知未来?
心理学家对算命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够说得如此之准,其实只是利用人们的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把人们引入到自己的“陷阱”之中而已。
算命先生往往善十观察人们的心理,并懂得利用这些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算命先生向被算命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语意不明确的,因为语意不明确的问话,往往容易让人们向自己认定的方向去推测和想象。
例如有时算命先生会问:“你家门口是否有棵大树?”如果有,你就会认为他果然能掐会算;如果没有,他会一本正经地说:“哦,没有最好。”好像他原本便希望没有这棵树。有时算命先生会说:“你这个人和水是比较有缘的。”这样的话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很多联想。如果你的名字中有个“水”字或者带有三点水的偏旁,你便会想:他怎幺知道我的名字和水有联系呢?如果你是在水利部门工作,你也会很奇怪:他怎么知道我的工作和水有关呢?如果你家附近有条河流或池塘,你同样会吃惊:他怎么知道我的住处旁边有水啊?如此等等。不用算命先生说出些什么,你自己已经联想了很多。
人们都有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当其受到某种暗示后,大脑中会立刻浮现出一系列与此暗示有关的内容。因此,当听到算命先生说你“与水有缘”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把自己一切与水有关的经历或事物都找出来,来证明自己确实与水有关,甚至会把自己某一次游泳时发生脚抽筋的事都联系到这里。因此,你会觉得:真是神了!他怎么知道我的命和水有缘呢?
算命先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向人l'1’1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让人们自己去求证,以使信息的模糊性具体化,让被算命的人觉得他们真是神机妙算,可以洞察天机。而事实上这一切却是被正在算命的人自己“算”出来的。
“算”术高超的算命先生往往都是善于设置“心理陷阱”的高手,他们能够从很多细节中发现和总结有效的信,自、,抓住被算命人的心理,在询问以及对话中对被算命人进行不动声色的暗示,使其主动钻进自己设计好的“陷阱”之中。例如,算命先生总会告诉被算命人要心诚,“心诚则灵”,这其实就是对他们的一个肯定性的暗示,让其对自己持赞同的态度。在产生信任的前提n被算命人的思路就容易顺着算命先生的某种提示越走越远。并在算命先生提出的一些模糊性问题下,努力进行回忆与联想,主动证明这些话的准确性。
“自我求证”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而算命先生恰恰是巧妙地利用『i袁一点,达到了自己骗财的目的。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不会轻意被那些算命先生的“伎俩”所迷惑了。
2为什么别人的红包要诱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甲、乙两个工人在一个工头手下干了整整一年,到年底的时候工头为了奖励他们,分别给甲和乙每人发7一个红包。甲、乙二人很高兴,打开看到自己红包里装着1000R钱。然而却不知道对方的虹包里装着多少钱。
这时工头对甲、乙二人说:“红包里的钱,要幺是1000元,要幺是5000元,你们如果愿意跟对方换红包,我可以给你们当来公证,但是,你们每人要给我100元的公证费。”
甲心想:假如我跟乙交换红包,若他是1000元.我就相当于亏了100元公证费;如果他的红包是5000元,扣除公证费100元,我还净赚1900元.而这两种可能性各占50%。和乙交换是划算的。
而乙的想法跟甲一样.也觉得换红包是划算的。
于是,甲、乙二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换。”
工头露出一丝狡诈的微笑说:“真的愿意?”
“愿意。”两个工人毫不犹豫地说。
结果,当甲和乙把红包换过来一看,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他们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3000元的红包,还不得不各自给工头1 00元的公证费,而工头正是利用这样一个小小的伎俩,又从两个工人那里榨取了200元钱。
为什么工头可以轻易地使两个工人上当受骗?难道是甲和乙的推理有误?
其实,这是一次工人和工头互动的心理博弈,局势在变换,而双方的思维也应该随其变化,如果不能够敏锐地洞察局势,就很容易遭受失败。
一开始的时候,工头提出他们的红包或者是1000元,或者是3000元,问他ffJ是否愿意交换,这时,甲和乙的推理分析是没有错误的,因此他们都选择了愿意交换。而此时,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既然甲愿意交换,那么乙就应该意识到,甲的红包里肯定也是1000元,否则他是不会愿意交换的,这样的话,就代表两个人的红包都是1000元,交换没有任何益处。而甲听到乙说愿意交换时,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两个人都够明智的话,则应该在工头第二次问“是否愿意”时,选择拒绝交换,这样他们就都不会受到损失。但是因为他们过分渴望得到对方可能拥有的3000元的红包,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最终被工头“算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待和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策略思维,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会利用某种惯性思维或者心理误区而引诱其上当受骗。谁都难免有一叶障目的时候,当人的理智和冷静被其他具有诱惑力的东西(例如名利)扰乱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别人的陷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财”二字总是会牵扯着人们的心理,特别是在人们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它就会像一团烟雾容易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模糊,甚至失去理智,被别人所利用。俗话说:“利字头上一把刀”,如果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获得的多,就难免利令智昏,考虑和分析问题时就不够冷静,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奖购物,或者花样繁多的抽奖活动,往往会抓住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把人们引诱过来,使其为了获得一些极具有诱惑力的奖品而支付一些费用,结果却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大奖,即使获得大奖,却也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最终落个上当受骗的结局。
人生如博弈,如果你与对手的行为相互影响,那么彼此之间就会构成一个博弈局势。身处博弈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你运用策略思维来选择行动,避免落入别人的陷阱。
3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对着干
者师说,上课不许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讲。但是学生却不能安分,总是要找些东西来玩。
老板说,上班时间禁止聊Qq,违者罚款。员工却心想,凭什幺啊,工作做完,你管我做什幺呢!你不让我聊,我偏聊!
妻子说,别抽烟了,看你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丈夫不服气,抽烟怎么了,不抽烟还是男人吗?不愿意闻,就捂住你的鼻子。
爸爸说,写完作业以后再看电视,听见没有?儿于却嚷嚷着.不嘛.不嘛!看完电视再写作业。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你越是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做;你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即使两个陌生人碰面,甲让乙给自己让路,乙要是高兴的话,会很痛快地让开,如果不高兴的话,则会说:“凭什么给你让路啊?这条路是你们家修的?我想站哪站哪,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话分明是在抬扛,但是很多人却偏偏喜欢这么做。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对着千呢?
其实,这是人们逆反心理的一种体现。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也会有这种心理。于是,在口常生活中,常会有“不受教”、“不听话”,与别人tt顶牛”、“对着于”的事情出现。人们常常通过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来抗拒和摆脱某种约束,或者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占有欲。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而想要了解某些事物。当这些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只做出禁止而又不解释禁止原因的时候,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使人们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该事物。因此,你越是禁止,对方越是想知道,形成一种相对的局面。
逆反心理对个人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张扬个性,突破成规,有利于改变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当事人有勇气和信心,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态度。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激发,则有助于一个人潜力的发挥。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运用不当,则会使人形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和偏激的行为习惯,处处与人对着干,使自己变得固执、偏激,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下意识地与常理背道而驰,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
因为逆反心理可以造成这样的译}心理结果,即你越是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他们越是想要这样去做;如果你坚持采取某种行动,结果却会使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利用这种心理效果,我们可以设下一个小陷阱,刺激对方的逆反一L,N,使共主动地钻进来,以达到改变人们某种行为的目的。
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