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地理 > 太平广记之神鬼精怪卷TXT下载

太平广记之神鬼精怪卷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北宋)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古典
大小:2.37M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龙门山 太公望 四海神 延娟 齐桓公 晋文公 郑缪公
 晋平公 齐景公 妬女庙 伍子胥 屈原 李冰 土羊神
 梅姑 秦始皇 观亭江神 宛若 竹王 刘向 何比干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栾侯 阳起 欧明 李高 黄原 贾逵 李宪 张璞
 洛子渊 陈虞 黄翻 阳雍 钱祐 徐郎 丁氏妇 阿紫
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  度朔君 蒋子文 葛祚 虞道施 顾邵 陈氏女 王表
 石人神 圣姑 陈敏  费长房 胡母班 张诚之
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  王祐 温峤 戴文谌 黄石公 袁双 商康 贾充 王文度
 徐长 陈绪 白道猷 高雅之 罗根生 沈纵 戴氏女 孙盛
 湛满 竺县遂 武曾 晋孝武帝 蔺启之 王猛 封驱之
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  王僧虔 陈悝 宫亭庙 安世高 曲阿神 谢奂 李滔
 树伯道 侯褚 卢循 陈臣 张舒 萧惠明 柳积 赵文昭
 河伯 邵敬伯 吴兴人 刘子卿
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  太室神 黄苗 龚双 萧总 萧岳 尔朱兆 蒋帝神
 临汝侯猷 阴子春 苏岭庙 卢元明 董慎 李靖
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  丹丘子 瀚海神 薛延陀 睦仁茜 兖州人
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  柳智感 李播 狄仁杰 王万彻 太学郑生 赵州参军妻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  韦安道
卷第三百    神十  杜鹏举 河东县尉妻 三卫 李湜 叶净能 王昌龄 张嘉佑
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 汝阴人 崔敏壳 张安 仇嘉福 食羊人 王晙
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 皇甫恂 卫庭训 韦秀庄 华岳神女 王僴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韩光祚 宣州司户 崔圆 郑仁钧 季广琛 刘可大 奴苍璧
 南缵 王常
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 开业寺 女娲神 王籍 畅璀 乔龟年 张光晟 淮南军卒
 元载张谓 颖阳里正
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 王法智 李佐时 韦皋 窦参 李伯禽 肖复第 李纳
 崔汾 卒秘
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 陈袁生 冉遂 魏耽 卢佩陈
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 沈聿 党国清 太原小吏 村人陈翁 乐坤 永清县庙
 崔泽 韩愈 李逢吉 樊宗训 裴度 张仲殷 凌华
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 李回 李序 蔡荣 刘元迥 郑翦 柳澥 马总 崔龟从
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 蒋琛 张遵言
卷第三百十   神二十 张无颇 王锜 马朝 郄元位 夏阳赵尉 卢嗣宗 
三史王生 张生
卷第三百十一  神二十一萧旷 史遂 田布 进士崔生 张偃 裴氏子 韦驺
卷第三百十二  神二十二楚州人 陷河神 謇宗儒 滑能 柳晦 刘山甫 尔朱氏
 李仲吕 新昌坊民 裴氏女 夏候祯 徐焕 罗弘信 李嶢
卷第三百十三  神二十三杨镳 张璟 崔从事 王审知 张怀武 李玫 赵瑜 
关承湍妻 李冰祠 郑君雄 钟离王祠 盘古祠 狄仁杰祠
葛氏妇 马希声 庞式
卷第三百十四  神二十四清泰主 仆射陂 李泳子 谯乂俊 刘峭 袁州父老
 朱廷禹 僧德林 司马正彝 刘宣 黄鲁 张鋋 郭厚
 浔阳县吏 朱元吉 沽酒王氏 鲍回 刘皞 崔练师
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梨山庙 吴延瑫
淫祠  余光祠 鮔父庙 鲍君 张助 著饵石人 洛西古墓
 豫章树 狄仁杰檄 飞布山庙 画琵琶 壁山神梨山庙
建州
卷第三百十六  鬼一  韩重 公孙达 鲜于冀 卢充 谈生 陈蕃 刘照 张汉植
范丹 费季 周式 陈阿登
卷第三百十七  鬼二  吴祥 周翁仲 田畴 文颖 王樊 秦巨伯 宗岱 郑奇
 钟繇 夏侯玄 嵇康 倪彦思 沈季 糜竺 王弼 陈仙
 胡熙 鲁肃
卷第三百十八  鬼三  陆机 赵伯伦 朱彦 桓回 周子长 荀泽 桓軏 朱子之
 杨羡 王肇宗 张禹 邵公 吴士季 周子文 王恭伯
 李经 谢邈之 彭虎子 司马恬 阮德如 陈庆孙 甄冲
卷第三百十九  鬼四  张子长 桓道愍 周临贺 胡茂回 阮瞻 临湘令 顾氏
 江州录事 陈素 胡章 苏韶 夏侯恺 刘他 王戎
 王仲文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蔡谟 姚元起 闾勦 孙稚 索逊 冯述 任怀仁 王明
 王彪之 王凝之 姚牛 桓恭 阮瑜之 刘澄 刘道锡
 赵吉 司马隆
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  郭翻 王瑗之 牵腾 新鬼 刘青松 庾亮 司马义 李元明
 张闿 庾绍之 韦氏 胡馥之 贾雍 宋定伯 吕光
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  陶侃 谢尚 襄阳军人 吕顺 桓恭 庾崇 曹公船 王志都
 唐邦 王矩 周义 袁乞 王恒之 刘遁 王思规 华逸
 张君林 蛮兵 陈皋 袁无忌 新蔡王昭平 远学诸生
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张隆 吉宕石 富阳人 给使 甄法崇 谢晦 谢灵运 梁清
 徐道饶 东莱陈氏 谢道欣 沈寂之 王胡 陶继之 朱泰
 戴承伯 章授 旋续门生 张道虚
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  秦树 竺惠炽 郭铨 驾思令 山都 区敬之 刘隽 檀道济
 石秀之 夏侯祖观 张承吉 梁清 崔茂伯 巢氏 胡庇之
 索颐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王骋之 孟襄 司马文宣 虞德严猛 郭庆之 薄绍之
 索万兴 郭秀之 庾季随 申翼之 王怀之 柳叔伦 刘廓
 王瑶 王文明 夏侯文规
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 袁炳 费庆伯 刘朗之 长孙绍祖 刘导 刘氏 崔罗什
 沈警
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 崔子武 马道猷 顾总 邢鸾 肖摩侯 道人法力 肖思遇
 任胄 董寿之 樊孝谦 李文府 史万岁 房玄龄 魏征
 唐俭
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 慕容垂 李勣女 解袱人 漕店人 张琮 刘门奴 阎庚
 明崇俨 王怀智 沙门英禅师 陈导 王志 巴峡人
 陆余庆
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 夏文荣 张希望 郑从简 房颖叔 刘讽 相州刺史 王湛
 狄仁杰 李皓 张守珪 杨瑒
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 张果女 华妃 郭知运 王光本 幽州衙将 韦氏女 崔尚
 河湄人 中官 王鑑 李令问 僧韬光 僧仪光 尼员智
 杨元英
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 薛矜 朱七娘 李光远 李霸 洛阳鬼兵 道德里书生
 安宜坊书生 裴盛 杨溥 薛直 刘洪
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 唐晅 萧正人 韦镒 赵夏日 茹子颜 刘子贡 刘平
 萧颖士
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 黎阳客 李迥秀 琅邪人 崔咸 季攸 武德县田臾 裴徽
 李陶 长洲陆氏女 刁缅 王无有 王升 高生
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 杨准 王乙 韦栗 河间刘别驾 王玄之 郑德懋 朱敖
 裴虬 赵佐 歧州佐史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浚仪王氏 章仇兼琼 李林甫 陈希烈 杨国忠 李叔霁
 新繁县令 姚肖品 梁守威
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常夷 张守一 郑望 宇文觌 李莹 裴晠 李氏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韦璜 薛万石 范俶 李浣 张勍 牛爽 李咸 李昼
 元载 萧审
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卢仲海 王垂 武丘寺 李佐公 窦裕 商顺 李载 高励
 萧遇 朱自劝
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罗元则 李元平 刘参 闫敬立 崔书生 李则 陆凭
 浔阳李生
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韩弇 卢顼 李章武
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李俊 李赤 韦浦 郑驯 魏朋 道政坊宅 郑琼罗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独孤穆 华州参军 赵叔牙 周济川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陆乔 卢江冯媪 窦玉 李和子 李僖伯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王裔老 张弘让 寇鄘 呼延冀 安凤 成叔弁 襄阳选人
 祖价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郭承嘏 张庾 刘方玄 光宅坊民 淮西军将 郭翥
 裴通远 郑绍 孟氏
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利俗坊民 太原部将 成公逵 送书使者 臧夏 踏歌鬼
 卢燕 李湘 马震 刘惟清 董观 钱方义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吴任生 鄥涛 曾季衡 赵合 韦安之 李佐文 胡急
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辛神邕 唐燕士 郭鄩 李全质 沈恭礼 牛生 韦齐休
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房陟 王超 段何 韦鲍生妓 梁璟 崔御史 曹唐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许生 颜浚 郝惟谅 浮梁张令 欧阳敏 奉天县民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邢群 李重 王坤 苏太玄 房千里 韦氏子 李浔
 段成式 鬼葬 董汉勋
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   牟颖 游氏子 李云 郑总 王绍 王鲔 李戴仁
 刘璪 李矩 陶福 巴川崔令 冯生
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   皇甫枚 陈璠 豫章中官 邵元休 何四郎 青州客
 周元枢 朱延寿 秦进忠 望江李令 张飞庙祝
 僧彦翛 建康乐人 黄延让 张瑗 婺源军人妻
陈德遇 广陵吏人
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   杨瑊 袁继谦 邠州士人 王商 谢彦璋 崇圣寺
 任彦思 张仁宝 杨蕴中 王延镐 僧惠进 田达诚
 徐彦成 郑郊 李茵 柳鹏举 周洁
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    杨副使 僧珉楚 陈守规 广陵贾人 浦城人 
刘道士 清源都将 王誗妻 林昌业 潘袭 胡澄
王攀 郑守澄 刘骘
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    哥舒翰 章仇兼琼 杨慎矜 江南吴生 朱岘女
 杜万 韦自东 马燧
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    东洛张生 薛淙 丘濡 陈越石 张融 蕴都师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庞阿 马势妇 无名夫妇 王宙 郑齐婴 柳少游
 苏莱 郑生 韦隐 齐推女 郑氏女 裴珙
 舒州军史
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    武都女 东方朔 双头鸡 张遗 翟宣 臧仲英
 顿丘人 王基 应璩 公孙渊 诸葛恪 零陵太守女
 荥阳廖氏 陶璜 赵王伦 张骋 怀瑶 裴楷 卫瓘
 贾谧 刘峤 王敦 王献 刘宠 桓温府参军 郭氏
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    庾翼 庾谨 商仲堪 寿颁 李势 郗恢 庾实
 乞佛炽盘 姚绍 桓振 贾弼之 江陵赵姥 
诸葛长民 盐官张氏 王愉 朱宗之 虞定国 丁譁
富阳王氏 乐遐 刘斌 王徵 张仲舒 萧思话
傅氏女 郭仲产 刘顺 王谭 周登之 黄寻 荆州人
田骚 邓差 司马申 段晖
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    崔季舒 安阳黄氏 齐后主 王惠照 独孤陀 杨素
 滕景贞 元邃 刘志言 素娥 张易之 李承嘉 泰州人
 梁载言 范季辅 洛阳妇人 裴休贞 牛成 张翰
 南郑县尉 李泮 元自虚
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    长孙绎 韦虚心 裴镜微 李虞 武德县妇人 怀州民
 武德县民 张司马 李适之 李林甫 杨慎矜 姜皎
 晁良贞 李氏 张周封 王丰 房集 张寅 燕凤祥
 王生 梁仲朋
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    韦滂 柳氏 王诉 李哲 卢瑗 庐江民 扬州塔
 高邮寺 刘积中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江淮士人 李鹄 僧智圆 南孝廉 谢翱 僧法长
 河北村正 僧弘济 金友章 于凝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王申子 韩佽 许敬张闲 太原小儿 李师古
 孟不疑 戴詧 杜悰 郑絪 河北军将 宫山僧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杜元颖 朱道士 郑生 赵士宗 曹朗 秄儿 李约
 张缜 马举 韦琛 张谋孙 李黄 宋洵 张氏子
 僧十朋 宜春人 朱从本 周本 王宗信 薛老峰
 欧阳璨
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    东柯院 王守贞 彭颙 吕师造 崔彦章 润州气
 黄极 熊勋 王建封 广陵士人 张銿 宗梦征
 黄仁浚 孙德遵
人妖     东郡民 胡顼 乌程县人 李宣妻 赵宣母 马氏妇
 杨欢妻 寿安男子 崔广宗 许州僧 田瞫 元镐
 无足妇人 娄逞 孟妪 黄崇嘏 白项鸦
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 
杂器用    阳城县吏 桓玄 徐氏婢 江淮妇人 刘玄
 游先朝 居延部落主 僧太琼 清江郡叟 韦训
 卢赞善 柳崇 南中行者 曲秀才 虢国夫人
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 
杂器用    苏丕女 蒋惟岳 华阴村正 韦谅 东莱客
 交城里人 岑顺 元无有 李楚宾
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 
杂器用    国子监生 姚司马 崔 珏 张秀才 河东街吏
 韦协律兄 石从武 姜修 王屋薪者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杂器用    独孤彦 姚康成 马举 吉州渔者 
凶器上    梁氏 曹惠 窦不疑
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
凶器下    桓彦范 蔡四 李华 商乡人 卢涵 张不疑
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
火     贾耽 刘希昂 范璋 胡荣 杨祯 卢郁 刘威
土     马希范
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     鳖灵 玉梁观 湘穴 耒阳水 孙坚得葬地 聂友
 八阵图 海畔石龟 钓台石 汾州女子 波斯王女
 程颜 文水县坠石 玄宗圣容 渝州莲花 玉马
 华山道侣 郑仁本弟 楚州僧 胡氏子 王蜀先主
 庐山渔者 桂从义 金精山木鹤 卖饼王老 桃林禾
 王延政 洪州樵人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龙门山 太公望 四海神 延娟 齐桓公 晋文公 郑缪公 晋平公 齐景公 妬女庙
 伍子胥 屈原 李冰 土羊神 梅姑 秦始皇 观亭江神 宛若 竹王 刘向 何比干


龙门山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龙原作门,据明抄本改)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色犬,行吠于前。禹计行十余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人面蛇身。(蛇身二字原缺。据许本补。)禹因与之语。仙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于此图之侧。禹问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九原作孔。据明抄本改。)江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以授禹。简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授简披图,蛇身之神,则羲皇之身也。(出《拾遗录》)
【译文】
大禹开凿龙关山,此山也叫龙门。他遇到一个大岩洞,数十里深,幽暗莫测,难以行进。大禹举着火把向前走。忽然,闪出一只像猪的野兽,衔着夜明珠为他照路,那珠光比蜡烛还亮。又来了一只青色的狗,叫着跑在他的前面。大禹估计走了十多里,迷迷糊糊地分不清白天还是夜里。渐渐看到了光亮,只见那跟来的猪状兽和狗都变成了人的模样,全穿着黑色的衣服。这时,又来了一个神仙,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大禹便跟他攀谈。那神仙拿出八卦图给大禹看,然后摆在一块金板上面。又来了八个神仙,站在八封图的两侧。大禹问道:"听说华胥氏生了个圣子,是你吗?"那神仙回答说:"我母亲华胥氏是九江神女,是她生下了我。"然后掏出玉简送给大禹。那玉简一尺二寸长,正符合每天十二时辰这个数。那神仙让大禹用它来度量天地。大禹就带着这玉简,来治理山河水土。送给大禹玉筒并让他看八卦图的这位蛇身神仙,则是伏羲氏呵。


太公望
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妇人言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暴雨去者,皆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出《博物志》)
【译文】
周文王任命姜子牙姜太公为灌坛令,一年来,连把树枝吹得发声的风都没有。一日,文王梦见一个女人容貌艳丽,坐在路中央哭。问其缘故,那女人说:"我是东海边泰山神女,嫁给西海龙王作妻子。我想回东海边去,不料灌坛令挡了我的道。考虑到太公有德。我不敢挟暴风骤雨而过呀!"文王一惊醒来。第二天,他召见姜公。过了三日三夜,果然有狂风暴雨从西向东而去。于是,文王就拜姜太公为大司马。


四海神
武王伐纣,都洛邑。明年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五丈夫乘马车,从两骑,止王门外。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曰:"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且进热粥,以知寒。"粥皆毕,师尚父曰:"客可见矣。五(五原作可。据明抄本改。)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风伯雨师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颛顼、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风伯雨师,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内,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等皆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授命。"顾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也。(出《太公金匮》)
【译文】
周武王伐纣时,曾建都于洛邑。第二年气候阴冷,一连下了十几天雨雪,有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第二天天大亮的时候,五个大丈夫乘着马车而来,后面还跟着两个骑马的,他们停在武王门口。国师吕望让人拿一盆稀粥出来,说:"大夫正在屋里同天子谈话呢!在武王没有出来之前,请那五个人先喝热粥,以避寒冷。"等他们喝完粥,吕望才对武王说:"现在,你可以召见他们了。那五车两骑,是四海之神和河神、风神及司雨之神。南海之神叫祝融,东海之神叫勾芒,北海之神叫颛顼,西海之神叫蓐收。河神、风神、雨神,就这么称呼便可。"他嘱咐传唤谒见者的人,一定要直呼其名召之。武王就坐在大殿之上,使谒者于殿下门内,把祝融领了进去,其余诸神大惊,相视而叹。祝融等都向武王下拜。武王说:"这天气如此不好,你们却远道而来,有何见都教?"诸神皆说:"上天要伐殷立周,我们是来向你领任务的。"周武王看看风神和雨神说:"你们各供其职、各负其责就可以了。"


延娟
周昭王二十年,东瓯贡女,一曰延娟,二曰延娱。俱辩丽词巧,能歌笑,步尘无迹,日中无影。及王游江汉,与二女俱溺。故江汉之间,至今思之,乃立祠于江上。后十年,人每见二女拥王泛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之,以沈于水中。或结五色綵以包之,或以金铁系其上,乃蛟龙不侵。故祠所号招祗之祠。(出《拾遗记》)
【译文】
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


齐桓公
齐桓公游于泽,管仲御。公见怪焉。管仲云:"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拜其首而立,见之者殆霸乎?"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出《庄子》)
又 桓公北征孤竹,来至卑耳之溪十里,见人长尺,而人形悉(人形悉原作立人则。据明抄本改。)具。右祛衣,走马前。以问管仲,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余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走前导也。祛衣前有水也。右祛示从右涉也。"至如言。(出《管仲子》)
【译文】
齐桓公游历于水乡泽国,管仲亲自为他赶车。齐桓公不悦地责怪他,他回答说:"这湖中有大莽蛇,有车轮子这么粗,有车辕这么长。身上是紫色的,头上是红色的,如同穿着紫衣服戴着红帽子。见了人,它就把脖子昂起来,直盯着你。谁如果看见它,谁的霸业就要受到威胁!"齐桓公指指管仲的衣服和帽子,开玩笑道:"这条蟒蛇,我已经看到了!"
又 齐桓公向北征讨墨胎氏的孤竹国,走过卑耳溪十里处,看见一个人只有一尺多高,而人体各部器官俱全。他右身赤着,走在齐桓公的马前。齐桓公问管仲,这人是怎么回事。管仲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个小儿子,只有一尺多高,而人的器物齐全。你今天看见了登山之神,这就是霸业兴盛的预兆。他走在前面是给我们做向导呵。他赤裸着右身,说明前面有水;他右侧没穿衣服,这是暗示我们应从右面涉过河去。"果然,一切都像管仲说的那样。


晋文公
晋文公出,有大蛇如拱,当道。文公乃修德,使吏守蛇。守蛇吏梦天使杀蛇,谓曰:"蛇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之,蛇则臭矣。(出《博物志》)
【译文】
晋文公出巡时,有一条大蛇,如同两手合围的大树,挡住他的路。文公修道积德,命一小吏守护这条蛇。守护蛇的小吏睡着了,梦见天使来杀这条蛇,并说道:"这条蛇为何要挡圣君之道?"小吏醒来看去,那条蛇不但死了,而且臭了。


郑缪公
郑缪公昼日处庙,有神人面鸟身,素服,而状方正,缪公大惧。神曰:"无惧,帝厚汝明德,使锡汝寿十年,使若国昌。"公问神名,(名原作明。据明抄本改。)曰:"予为勾芒也。"(出《墨子》)
【译文】
郑缪公白天住在庙里,有个神仙来见他。这神仙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穿着白衣服,脸型有梭有角。缪公十分害怕。那神人说:"你不要害怕,天帝对你的圣明贤德十分厚爱,派我赐你十年阳寿,为的是使你的国家昌盛起来。"缪公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我就是东海之神勾芒呵。"


晋平公
晋平公至浍上,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狸身而狐尾,去其车而随公之车。公问师旷,师旷曰:"狸身而狐尾,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于霍太山而归,其逢君于浍乎,君其有喜焉!"(出《古文琐语》)
【译文】
晋平公来到田地里的水沟旁,看见有人乘坐八匹白马拉的车匆匆而来。有一个长着狐尾野猫身子的怪物从那辆车上跳下来,紧紧跟在晋平公车子的后面。平公问乐师师旷,这是个什么东西。师旷说:"野猫身子狐狸尾巴,它的名字叫首阳之神。它去霍山饮酒回来,恰与你在水沟旁相遇,看来大王要有喜事了!"


齐景公
齐景公伐宋,过泰山,梦见二人怒。公恐,谓泰山之神。晏子以宋祖汤与(与原作兴。据明抄本改。)伊尹,为言其状,汤皙容,多髭须,伊尹黑而短,即所梦也。景公进军不听。军彀毁,公恐,乃散军不伐宋。(出《物异志》。明抄本作出《博物志》)
【译文】
齐景公率兵讨伐宋国。过泰山时,他梦见二人大发雷霆,十分恐惧,以为他们是泰山之神。晏子却说他们二位是宋国的始祖商汤和殷商的国政伊尹。接着,晏子又向景公说出他们的模样:商汤脸色白皙,连鬓胡子;伊尹是个黑黑的矮个子。这与齐景公梦见的那两个人相符。然而,他却没有在意,继续向宋国挺进。结果,所率大军中了圈套受到重创,齐景公吓坏了,于是把士兵遣散了,从此永不伐宋。


妬女庙
并州石艾、寿阳二界,有妬女泉,有神庙。泉瀵水深沉,洁澈千丈。祭者投钱及羊骨,皎然皆见。俗传妬女者,介子推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断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取山(山原作仙。据明抄本改。)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并州石艾、寿阳二县的交界处,有一条妬女泉,泉边有座神庙。这泉水是从地下喷出来的,极深,且又极清澈,一泻千丈。来此祭奠的人投进去不少钱和羊骨头,白花花的,谁都看得见。民间传说的妬女,就是郑国贵族介子推的妹妹。她与哥哥比赛,离开该泉一百多里,寒食节不许断火,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女子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披红戴绿的,颇为新鲜。等到有人进山采山丹百合等野花从这里经过时,必然遭到风雨雷电及冰雹的袭击。


伍子胥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余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江水相应焉!(原缺出处。黄本作出《钱塘志》)
【译文】
伍子胥屡次规劝吴王,结果把吴王惹火了,赐给他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而死。临终之前,告戒他的儿子说:"我死之后,把我的脑袋悬挂在南门上,我要亲眼看见越兵的到来。另外,用鮧鱼皮裹住我的尸身,投进江中,我要早晚乘潮而来,亲眼看见吴国的失败。"从这一天开始,自海门山往这里,潮头汹涌异常,比往日高数百尺,一直越过钱塘江入海口的渔场,才渐渐变小。那潮头每天早晚两次,其声音如同人之震怒,雷鸣电闪般地涌过去,足有一百多里呵。当时,有人看见伍子胥乘着白车白马站在潮头之上,所以为他修了一座庙来祭祀他。庐州城的淝河岸上,也有一座子胥庙。每天早晚涨潮时,淝河的水也愤怒地鼓涨起来,一直涌到庙前。那浪头一二尺高,十余丈宽,一顿饭的工夫才能够平定下来。老百姓们说:这是它与钱塘潮相呼应呵!


屈原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采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出《续齐谐记》)
【译文】
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呵!"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呵。


李冰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瀰瀰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虽甚秋潦,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出《成都记》)
【译文】
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有一条蛟龙年年兴风作浪,百姓们常常浸漂水中,遥遥相望。李冰于是下水杀它,欲为民除害。他自己化作一头牛,那江神龙上下跃动;李冰见难以取胜,便及时回到岸上。他挑了好几百名勇敢的士兵,拿着强弓大箭,事先约定说:"我在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江神必定也会变成一头牛,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无记号的。"李冰呼孔着进入水中。顷刻之间,风雷大作,天地一色。稍稍平静下来,只见两头牛正在岸上拼斗。李冰头上的绢带又长又白,十分醒目;士兵们便举起箭来,一齐射向江神,它当即毙命。从此,蜀郡的老百姓再也没有受过水患。直到现在发洪水的时候,那浊浪眼看就要冲及李冰祠堂了,却又减弱下来,向远处滚滚流去。另外,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未必不是起源于这件事。李冰祠南边有好几千户人家,房屋、桥梁均很低矮,虽然显得非常破败荒寂,也都不搬迁。那里有石牛,在庙庭下面。唐代太和五年,洪水泛滥。李冰化作一条龙,又同蛟龙在都江堰的入口处杀起来,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顺水而下。江东的绵、梓、潼诸州大水溢满了所有的河流峡谷,几十个郡都受了灾,只有西蜀安然无恙。


土羊神
陇州汧源县,有土羊神庙。昔秦始皇开御道,见二白羊斗,遣使逐之,至此化为土堆。使者惊而回。秦始皇乃幸其所,见二人拜于路隅。始皇问之,答曰:"臣非人,乃土羊之神也。以君至此,故来相谒。"言讫而灭。始皇逐令立庙,至今祭享不绝。(出《陇州图经》)
【译文】
陇州汧源县境内,有一座土羊神庙。当年,秦始皇到此开御道,看见两只白羊在相斗。他当即派人去逐赶。那人到了跟前,见两只白羊已变成了土堆,不由大惊而回。秦始皇亲自来到那个地方,看见两个人跪拜于路旁。秦始皇问他们有什么事情,回答说:"我们两个不是人,而是土羊之神呵。因为你来到此地,我们故来拜见。"说完便没了踪影。秦始皇随即下令修建了这座土羊庙,至今香火不断,祭祀的供品不绝。


梅姑
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夫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波漂流,至今庙处。巫人常会(会原作令。据明抄本改。)殡敛,不须坟葬,即时有方头漆棺在祠堂下。晦望之日,时见水雾中,暧然有著履形。庙左右不得取鱼射猎,辄有迷径溺没之患。巫云:"姑既伤死,所以恶见残杀。"(出《法苑珠林》)
【译文】
秦朝的时候,丹阳县的湖畔,有一座梅姑庙。这梅姑活着的时候有道术,能穿着鞋子在水面上行走,后来违背了道法,丈夫一气之下,把她杀死,并抛尸于水。梅姑的尸体随波漂流,一直漂到现在建庙之处。巫师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便将她的尸体收敛出殡,暂时没把她埋葬在坟墓里,而是装入祠堂下面正摆放着的一口方头漆木大棺材里。月亮最亮的日子,时常可以看见在水雾之中,隐隐约约地,梅姑穿着鞋子在行走。在庙的四周,禁止渔猎。违犯者则要遭受迷路或淹死灾祸。巫师们说:"梅姑自己是被杀害致死的,所以她不愿再见到残杀的情景,便采用这些办法来惩罚他们。"


秦始皇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出《三齐要略》)
【译文】
秦始皇造石桥,想跨过海去,看一看太阳升起的地方。传说,那时有个神仙能把石头赶下大海。阳城共有十一座山,如今全都巍然挺立,且向东倾斜,仿佛相随而行。又说,石山走得太慢,那神仙就用鞭子抽打,这些石头便会流出血来,石头没有不全变红的。不信你看,现在还是那个样子。还有人说,秦始皇在海里造的石桥,不是人工所能完成的,而是由海神立的桥墩。秦始皇感谢他的恩惠,便烧香祈祷,请求与之相见。海神说:"我的样子十分丑陋,咱们先约定好了,千万别把我画下来,这样我才能与你相会。"秦始皇当即答应下来,便从石桥上向海中走了三十里,与神相见。皇帝手下有个能人,暗中用脚把海神的相貌画了下来。海神发觉后大怒道:"想不到你这皇帝竟也负约,请你马上回去吧!"秦始皇没有办法,只好打转马头。那马前腿刚刚落地,后腿下面的石桥就崩塌了,仅仅使他登到岸上而已了。


观亭江神
秦时,有中宿县千里水观亭江神祠坛。经过有不恪者,必狂走入山,变为虎。中宿县民至洛,及路,见一行旅,寄其书曰:"吾家在亭庙前,石间悬藤即是也。但扣藤,自有应者。"乃归如言,果有二人从水中出,取书而沦。寻还云:"江伯欲见君。"此人不觉随去。便睹屋守精丽,饮食鲜香,言语接对,无异世间也。(出《南越志》)
【译文】
秦朝的时候,在中宿县千里水处有一座观亭江神祠坛。凡是经过这里而不恭谨者,必定要被弄得神志恍惚,狂走入山,变成一只大老虎。中宿县有一个百姓去洛阳,返回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出外旅行的人。那人让他捎一封书信,并说:"我家在观亭江神祠前面,那悬着枯藤的乱石中间便是了。只要拽一拽藤子,就会有人迎将出来的。"那人返回时一切都遵嘱而行,果然有两个人从水中跳了出来,接过书信又沉入水底。不一会儿,他们又回来说:"江神想见一见你。"这个人不知不觉地就跟了进去。只见眼前的房屋精美华丽,酒菜也颇为讲究;待人接物及言谈举止等,与人世间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宛若
汉武帝起柏梁台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悼痛之,岁中亦死。死而有灵,其姒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主,民人多往请福,说人家小事,颇有验。平原君亦事之,其后子孙尊显。以为神君力,益尊贵。武帝即位,太后迎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责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亦惭。及去病疾笃,上令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乃去。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子三人,与朔俱死。(出《汉武故事》)
【译文】
汉武帝刘彻筑起一座柏梁台,用来供神君居住。神君原来是长陵县令的女儿,后来嫁给人家做妻子。她生了一个小男孩儿,不几岁就死了;她悲痛万分,哀伤不已,当年也死了。她死后常常显灵。她的姐姐宛若为她建起一座祠堂。随即听说宛若在这里做了主持,老百姓不断前来祈祷,并顺嘴说些家里人的小事情,还挺灵验。平原君也来这里祈祷,以后他的子孙果然得到高官显位。他们认为这是神君在相助,对她更加尊崇。汉武帝即位时,太后把神君迎进宫中供奉起来,只能听见她在说话,却看不见神君本人。后来,一直到神君主动提出离宫时,这才营造柏梁台供她居住。当初,霍去病还十分贫寒时,常常到这里祈祷。后来有一次,神君现出原形,且着意打扮了一番,欲与霍去病交媾。霍去病不肯,并斥责神君道:"我总以为你是圣洁的,这才斋戒并向你祈福。可没想到你今天想与我淫乱,这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神明呢?!"从此霍去病决心永不再来,神君也感到十分惭愧。等到霍去病患了重病之后,皇帝让人为此向神君祈祷,神君说:"霍大将军的精气不足,注定短命呵。我曾经想通过男女交媾之法,用太一精给他补充一下,可以延长寿命的;然而,霍将军不懂我的意思,而且再也没有去过我那里……现在,他已经没有救了!"果然,霍去病不久就死去了。卫青被匈奴打败不到一年,神君便走了。东方朔纳宛若为妾,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宛若和东方朔也都死了。


竹王
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于原作有。据明抄本改。)豚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破之,得一男儿。及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所损破竹,于夜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后唐蒙开牂牁,斩竹王首。夷獠威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为立祠。帝封三子为侯。及死,配父庙,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出《水经》)
【译文】
汉武帝当朝的时候,有一位竹王兴起于豚水之间。那年,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只见从上游漂来三节大竹子,流到她的两脚之间,推都推不走。仔细一听,竹子里有响动,她便将其破开,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他长大之后,遂称雄于夷陵濮阳一带。他以竹作姓氏,原来那三节被破开的大竹子,如今已在荒野里长成一片竹林,竹王祠旁边那片竹林便是。竹王曾经带个随从来到一块大石头上,让随从作羹来吃,随从说没有水。竹王用剑刺穿石头,那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就是现在那股竹王水呵。后唐蒙打到牂牁郡,砍下了竹王的脑袋,当地人纷纷怨恨之。大家认为,由于竹王非血气所生,故请求为他修建祠庙。汉武帝封他(竹王)第三个儿子为侯。待他死后,葬在其父庙里。如今的竹王三郎祠就是其神呵。


刘向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汉成帝末年,刘向在天禄阁校阅书籍,正聚精会神地沉思之时,有一个老人趁夜色来到他的身帝。那老人穿一套黑衣服,拄着一根青黎杖,扣门而入。看见坐在暗处读书的刘向,老人吹了吹拐杖的顶端,竟然冒出一道火光,老人就举着拐杖为他照亮,并详说开天之前的事。刘向由于得到宣扬五行学说的《尚书》中《洪范》一文,其文长辞繁,刘向敞开衣带,认真记录他说的话。天亮之后,老人才走。刘向问他姓名,他回答说:"我是太一之神,天帝听说刘氏家族之子十分博学,因此下来教他呵。"然后从怀中掏出竹简,说道:"这里有天文地图之书,我把它送给你吧。"刘向之子刘歆,跟着刘向学习他传授的知识,可刘向却没有弄清楚他是个什么人。


何比干
汝南何比干,通律法。元朔中,公孙洪辟为廷尉右平,狱无冤民,号曰何公。征和初,去官在家。天大阴雨,昼寝,梦有客车骑。觉而一老妪年八十余,头尽白,求寄避雨。雨方甚,而妪衣履不濡。比干异之,延入座。须臾雨止,妪辞去,出送至门。跪谓比干曰:"君先出自后稷,尧至晋有阴德,及公之身,当继一人。今天赐策,以广公子孙。佩印绶者,当随简。"长九寸,凡百九十板。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当随此算。"妪东行,忽不见。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后三岁,复生三男。徙平陵,八男去,一子留。常祭妪如东行,及终,遗令东首。自比干已下,与张氏俱授灵瑞。累世为名族。三辅旧语曰:"何氏策,张氏钧也。"(出《三辅决录》)
【译文】
汝南县有位何比干,精通律令法典。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孙洪征召他作廷尉右平,监狱中没有关押一个受冤的百姓,人们称他为何公。武帝征和初年,他辞职回家。一天正下大雨,他白天就睡着了,梦见来了一辆大马车。接着,就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婆从车上走下来,她的头发全白了。老太婆请求在此避雨。雨下得正急,而她衣服和鞋子却没有湿。何比干十分惊异,请她进屋落坐。一会儿雨停了,老太婆告辞,他出门相送。老太婆跪到地上对他说:"你的祖先是周族始祖后稷,从尧帝到晋文公已积下了阴德。现在到了你这代,应当再找一个继承人。今上天送竹简给你,以宽慰你的子孙后代。将来他们当中有佩以官吏印章的,就当把这竹简送给他。"那竹简九寸多长,一共一百九十块。老太太把它送给何比干,说:"你子孙中佩以印绶的,应当得到这竹简。"老太婆说完向东走,忽然就不见了。何比干这年五十八,有六个儿子;三年之后,他又生了三个儿子。他们迁徙平陵时,只去了八个儿子,另一个儿子却留了下来,常常在这里祭奠向东而去的那位老太婆。何比干临终之前,留下遗嘱,让他的坟墓朝东。自从比干死后,这个儿子同张氏所生之子,都做了官吏,世世代代为名门望族。《三辅旧语》上说:何氏的竹简,张氏的钧陶呵。(钧转陶以成器,比喻造就人才。)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栾侯 阳起 欧明 李高 黄原 贾逵 李宪 张璞 洛子渊 陈虞 黄翻 阳雍 钱祐 徐郎 丁氏妇 阿紫


栾侯
汉中有鬼神栾侯,常在承尘上,喜食鲊菜,能知吉凶。甘露中,大蝗起,所经处,禾稼辄尽。太守遣使告栾侯,祀以鲊菜。侯谓吏曰:"蝗虫小事,则当除之。"言讫,翕然飞出。吏仿佛其状类鸠,声如水鸟。吏还,具白太守。即果有众鸟亿万,来食蝗虫,须臾皆尽。(出《列异传》)
【译文】
汉中郡有个叫栾侯的鬼神,常常住在室内的棚顶上或帐幕后,喜欢吃腌制的鱼类,能卜吉凶。甘露年间,这里闹起了蝗灾,蝗虫经过之处,庄稼全被吃光了。郡守派人将这件事通知了乐侯,并祀奉上不少腌制的鱼类。栾侯对来人说:"小小蝗虫,算不了什么,应当把它们除掉!"说罢,翕然掀动翅膀飞出窗外。来的小吏看见他仿佛一只鸠鸟,还发出水鸟的叫声。小吏回去后,将此事禀报了郡守。当即,果然有成万上亿只鸟来吃蝗虫,顷刻就把它们全除尽了。


阳起
河南阳起字圣卿。少时疟疾,于社中得书一卷,《谴劾百鬼法》。为日南太守。母至厕上,见鬼,头长数尺。以告圣卿。圣卿曰:"此肃霜之神。"劾之来出,变形如奴。送书京,朝发暮返。作使当千人之力。有与忿恚者,圣卿遣神夜往,趣其床头,持两手,张目正赤,吐舌柱地,其人怖几死。(出《幽明录》)
【译文】
河南郡有个叫阳起的人,字圣卿,小时候患疟疾,在土神庙祭祀时得到了一部书,书名叫《谴劾百鬼法》。后来他做了日南郡的太守。一日,他的母亲在厕所里看见一个鬼,光脑袋就有好几尺长。母亲回来后告诉了阳起,阳起说:"这是肃霜之神呵。"随即将他喊来。这位肃霜之神就变做了一个奴仆,去京城送信,早晨出发傍晚就回来了。他发威时可以抵挡住千人之力。有一个使阳起愤恨得发怒的人,他便派肃霜之神深夜赶到那人床前,张开两手,眼睛瞪得通红,大舌头拖拉到地上,差一点儿把那人吓死。


欧明
庐陵邑子欧明者,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过,辄以船中所有,多少投湖中。见大道之上,有数吏皆著黑衣,乘车马,云是清洪君使,要明过。明知是神,然不敢不往。吏车载明,须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吏曰:"清洪君感君有礼,故要君。以重送君,皆勿取,独求如愿耳。"去,果以缯帛赠之,明不受。但求如愿。神大怪明知之,意甚惜之,不得已,呼如愿,使随明去。如愿者,清洪婢,常使取物。明将如愿归,所须辄得之,数年成富人。意渐骄盈,不复爱如愿。正月岁朝,鸡初一鸣,呼如愿。如愿不即起,明大怒,欲捶之。如愿乃走于粪上,有昨日故岁扫除聚薪,足以偃人。如愿乃于此逃,得去。明渭逃在积薪粪中,乃以杖捶粪使出。又无出者,乃知不能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复捶汝。"今世人岁朝鸡鸣时,辄往捶粪,云:"使人富。"(出《博异录》。明乐本作出《录异传》。)
【译文】
庐陵郡郡府里有个男子叫欧明。他常常跟随商人们从彭泽湖边的大道上经过。每次路过这里,不论船上有什么,都要多少往湖里投一些。一次,欧明看见大道上有好几个黑衣吏乘车马而来,并说是清洪君的使者,要欧明跟他们走。欧明知道他们是神,但又不敢不去。黑衣吏们用车载着欧明,顷刻之间来到了一座府院,门口站着小吏和士兵。小吏说:"清洪君被你的彬彬有礼所感动,因此把你请来,要重重地谢你呢!不过,你什么都不要拿,只要一个如愿。"小吏说完便不见了。欧明进屋之后,清洪君果然送给他不少绫罗绸缎。欧明不要,只要如愿。清洪君对他了解自己的情况颇觉奇怪,有些舍不得,不得已,只好唤如愿出来。如愿,原来是清洪君的一个婢女,经常听他的差使。清洪君让她随欧明而去。欧明带着如愿返回故里。他需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几年之后就成了富人。于是,他志得意满,渐渐骄横起来,不再爱如愿了。正月初一天刚亮,小鸡又鸣叫起来。欧明喊如愿,如愿没有立即起来,欧明怒气冲天想捶她一顿。如愿跑到粪堆上,那里有扫岁清除的柴草,满可以掩人。如愿就在旁边跑过,方得以脱身。欧明认为她钻进了柴草和粪土中,于是就用木棍猛劲捶打,半天不见人影,才知道她不能出来了。因此,欧明最后说道:"你只要使我富起来,我便不再捶打你。"如今,人们都要在大年初一鸡叫时捶打粪堆,并且说:"让我富,让我富!"


李高
王莽时,汉中太守五更往祭神庙,遗其书刀,遣小吏李高还取之。见刀在庙床上,有一人,著大冠绛袍,谓高曰:"勿道我,吾当祐汝!"后仕至郡守。年六十余,忽道见庙神,言毕而此刀刺高心下,须臾而死。莽闻甚恶之。(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王莽当朝的时候,汉中郡太守五更天去祭拜神庙。返回时,他将一把装订书册的刀子忘在庙中,便派小吏李高回去取。李高回到庙中,看见那把刀放在床上,旁边坐着一个穿深红色袍子、戴顶大帽子的人。那人对李高说:"不要说见到我,我会保祐你的。"后来,李高果然步入仕途,一直升到郡守。他六十多岁那年,忽然把在庙中遇神之事讲了出来。话音刚落,那把刀子就刺进了他的心脏,顷刻便死了。王莽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厌恶。


黄原
汉时,泰山黄原,平旦开门,忽有一青犬,在门外伏,守备如家养。原绁犬,随邻里猎。日垂夕,见一鹿,便放犬。犬行甚迟,原绝力逐,终不及。行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