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地理 >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TXT下载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作者:钮先钟 (当代)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现代
大小:48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战国四阶段
  为什么说战国时代的历史应以三家分晋为起点?因为假使晋国不分裂成为三个国家,则七雄并立的局势也就不会形成。在春秋时代的大部分时间当中,所谓霸业者都是靠晋国来维持。由于有晋国这样一个超级强国的存在(梁惠王说“晋国天下莫强焉”),所以北面可以阻止狄人的南侵,南面可以阻止楚人的北上,而西面也可以阻止秦人的东进(在那个时代秦经常是晋的同盟国而且只能以“遂霸西戎”为满足)。
  自从晋国内部发生政变而分裂成为三个国家之后,天下形势(权力平衡)遂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除狄患已经大致被控制外,秦、楚、齐,遂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窥伺中原,想要填补晋国分裂后所留下来的权力真空,而晋国的继承者魏、赵、韩三国,则处于内线的地位(中央位置)以对抗三面的压力。当然这只是概括之论,实际的演变是远较复杂。若是引用现代国际关系学者所使用的名词,战国时代的国际关系属于一种“多元权力系统”(multipolar power system)的典型。国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当微妙而复杂,彼此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燕国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偏在北面,在七雄中它是最不重要的)。
  这七个国家互相斗争,其经过是相当的复杂,我们无法详述,但大致说来,似乎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魏齐争霸;2.齐秦争霸;3.赵抗强秦;4.秦灭六国;现在就分别简述如下:
   1.魏齐争霸
  三家分晋之后,魏所分得的地区也许是最好的。面积虽然没有赵国大,但是赵国比较偏向北面,有夷狄之患,而魏国所占的却是旧晋国的精华地区。至于韩国不仅面积最小,而且易受攻击(韩非说“应天下四击”)。所以在“三晋”中只有魏国最有承袭晋国传统的资格。魏国开国之君文侯及其子武侯,前后统治了76年,励精图治,国势日强。其最大的成功是能够任用人才。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文侯用的李克(悝),他是我国首著《法经》(法律教科书)的学者,可以说是法家的开山大师。以后商鞅在秦国所采取的政策也是以他为模范,其次就是武侯所用的吴起,他后来又把改革的思想带到了楚国。
  武侯之子自称为王,就是孟子所见的梁惠王(因为迁都大梁,所以魏国也就常被称为梁国)。梁惠王企图恢复旧晋国的雄风,他所采取的战略是首先统一三晋,但是当他伐赵伐韩的时候,每次都由齐乘其后而功败垂成。这也由此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曾有杰出的表现)。魏国争霸不成,齐国的阻力最大,但秦楚两国也曾趁火打劫,所以梁惠王亲口对孟子说:“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由此也就可以发现多元权力系统的一项特点,即任何国家若欲破坏现有的权力平衡,则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联合反对。最后,魏终于与齐妥协,彼此相王(即双方承认对方的“王国”地位),而结束了这第一阶段,前后共37年(依照钱氏的计算)。
   2.齐秦争霸
  齐国自田和篡位称侯,传两世到威王,两次击败魏国,其子宣王继位,国势大盛。此时,秦国也日益强大(关于秦国的发展在下文中另行详论)。秦惠王派张仪去离间魏楚两国与齐国的关系,而使后者处于孤立的态势。于是也就形成了齐秦之间的权力平衡。
  到此时,齐国突然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它不集中全力来与秦争天下,反而分散资源去贪图近利,北进侵燕,南进侵宋以自广(扩大权力基础)。这样也就引起了国际间的不安和谴责。于是燕将乐毅联合燕、秦、魏、韩、赵五国的兵力伐齐,齐湣王走死,国势遂一蹶不振,而秦国则坐享渔人之利。这第二个阶段共达48年。
   3.赵抗强秦
  当魏齐两国的争霸先后失败之后,秦国即将要获得独霸的地位。此时幸有赵国崛起,始能勉强地拖延了一段时间。赵国强盛的主因是由于武灵王胡服骑射(武灵王元年为公元前325年),换言之,他把一种新的兵种(骑兵)引入了战斗序列,遂产生了战术优势。此外,赵国在这个阶段名将辈出,例如廉颇、赵奢、李牧等。
  到了这个阶段,东方诸国尚有能力抗秦者也就首推赵国,所以六国合纵常以赵为盟主。秦赵之间的战争是以“长平之战”(前260年)为决定性会战。在这一战中秦将白起击败赵将赵括(赵奢之子),坑降卒45万(这一数字不免夸大),其为战国时代最伟大和最惨烈的会战。从此赵国无能为力。这个阶段大约长29年。
   4.秦灭六国
  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形成,其最后成功不过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孔子的六世孙,曾相魏九月因“陈大计辄不用”而喟然自叹的子顺,在公元前259年(即始皇统一天下前38年)感慨地预言说:“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见《资治通鉴》)
  子顺所预言的时间虽然比实际较短,但秦国统一大业之所以延迟了十多年才完成,那是由于内部的问题,而不是受到外来的阻力。因为一代名将白起受猜忌而死,继秦昭王的两位君王都享国日浅,等秦王政冲龄践祚时,政权又暂时落入母后和相国(吕不韦)之手,所以才会如此,否则子顺所预言的20年也许还会太长。这个最后阶段,照钱氏的算法为36年,其起点是邯郸解围(前257年),即历史上有名的信陵君(无忌)救赵之战,其终点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自上皇帝尊号。
  秦之统一六国,从战略的观点上来看是一个标准的“长期斗争”典型。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算起,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前后经过六个朝代,所以贾谊说他是“奋六世之余烈”(见《过秦沦》)。以时间而论,长达140年(秦孝公元年为公元前361年)。此种战略的运用经验及其成功的理由,的确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战略教材,值得深入分析。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