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罗斯是一个让人难以言喻的国家。
19世纪的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曾这样写道:
“普通的智慧无法将俄罗斯理解,
一般的尺度也无法将俄罗斯衡量,
俄罗斯自有它独特的一面,
对于俄罗斯,你唯有信仰。”
大约百年前俄罗斯以世人所不能想象的方式骤然崛起,成为一个名叫“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国。二十多年前,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年争雄、力图主宰世界的苏联又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作为前苏联遗产继承者的俄罗斯在几乎整整十年的时间里陷于深渊,似乎再也难以自拔。这个国家的状况和境遇令所有人心寒——内忧外患,分崩离析,面临进一步分裂的危险,社会中弥漫着衰败和绝望的情绪。
其实希望一直深藏于俄罗斯人的心中。“帝国”的荣耀,东正教“弥赛亚”的救世理念,一切都令俄罗斯人对未来依然有所期许,尽管当时的他们伴随着苏联解体后的动荡几乎一无所有。正如俄罗斯最伟大的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的:“间断性是俄罗斯历史的特点……那么可能还将有新的俄罗斯。”
1999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正当全世界都在忙于迎接新千年到来的时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在总统办公室将一支派克金笔、一个控制核武器的密码箱,连同一个17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和1.45亿人口的大国交给了代总统普京。他告诉普京:“照看好俄罗斯!”然后转身离开了克里姆林宫。
叶利钦告诉外界:“我就要离去了。我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接替我的是新一代领导人,他能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洛维奇·普京,这个来自圣彼得堡的冷面男人,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新总统,俄罗斯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俄罗斯人清楚,他面临着俄罗斯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叶利钦时代“社会转型综合征”与“帝国解体后遗症”并发,造成的乱象难以克服;俄罗斯联邦主体的离心倾向、民族分离主义与宗教极端势力并起,导致国家继续解体的危机持续发酵;政治上“左”与“右”力量争斗不断,政坛动荡不安;经济陷入谷底,转型期社会阶层贫富两极分化让社会矛盾与社会心理难以缓和。一切看上去无解的问题全摆在了新总统普京面前。
俄罗斯政治分析家奥托·拉齐斯为此慨叹:“我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某种类似奇迹的事情上,希望两年之后俄罗斯能有救世主。”
两年时间当然有些短了。普京的说法是:“给我二十年时间,我会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如今,时间才过去十年。十年时间,普京还给俄罗斯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更隐隐是一个重现荣耀光辉的“帝国”。
一个属于普京自己的帝国。
精力旺盛的男孩——列宁格勒的“小捣蛋”
1952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洛维奇·普京出生于圣彼得堡。那时,这座城市还叫列宁格勒。普京出生之时,距离列宁格勒彻底粉碎德军封锁才刚刚过去8年。
普京出生在一个让人难以评判的家庭——普通,但又不太普通。在普京自己的描述中,他的祖父斯皮里顿·普京有些神秘。斯皮里顿·普京早年是圣彼得堡颇有名望的厨师。十月革命之后,斯皮里顿·普京被调到莫斯科郊区的别墅山工作,那里住的是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列宁去世后,祖父被调入斯大林的别墅,在那儿工作了很长时间。作为斯大林的私人厨师,他没有遭遇肃反清洗,而且,斯皮里顿·普京活得比斯大林还长。
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出生于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祖父斯皮里顿·普京带领全家到乡下躲避饥荒。普京的母亲玛丽娅·伊万诺芙娜·谢罗莫娃那时是一个邻村的农家女孩,与普京一家相识,她与弗拉基米尔·普京一起度过了饥饿和战争中的童年。所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1928年,弗拉基米尔·普京与玛丽娅·伊万诺芙娜·谢罗莫娃结为夫妇。那时,弗拉基米尔·普京才刚刚17岁。
1932年,年满2l岁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应征入伍,在苏联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937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复员,回到已改名为列宁格勒的故乡定居。但普京夫妇相聚的时间只有4年,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弗拉基米尔·普京再次入伍上前线作战,夫妇二人又一次分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残酷,完整地体现在弗拉基米尔·普京身上。弗拉基米尔·普京所在部队是内务人民委员会下属爆破营,负责在敌后从事颠覆破坏活动。他们去执行一次德军后方的爆破任务,结果执行任务的28名苏军士兵被德军包围了,最后逃出包围圈的只有4人,其中包括弗拉基米尔·普京。回来后,弗拉基米尔·普京又参加了更加危险的战斗。“在小涅瓦,他们又被德军包围了。我父亲受了重伤,双腿被弹片穿透了,如何穿过涅瓦河,回到我军阵地是他最大的困难。碰巧有个战士是我们家过去的邻居,他看见我父亲,一句话没说,就背着他趟过了结冰的涅瓦河。他们成了敌人的靶子,但竟然谁也没死。那位邻居把父亲背到医院后,告诉父亲:我们不会再见面了。显然他不相信自己还会活着回来,也不相信我父亲能够活下来。”这个故事在普京的讲述里,让人觉得温暖的部分是结果:“后来,我父亲没死,邻居也没死,他搬到了另一座城市。20年后,他回到列宁格勒,在大街上,他们两人竟然相遇了。”因为这次相遇,沉默寡言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向儿子小普京讲述了这个故事。普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故事。
后方的日子同样艰难。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长达872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城里的人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饿死冻死者数以十万计。当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胜利时,据统计,城内共有64万人死于饥饿与严寒,2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所以,在普京的回忆里,父亲上前线后,母亲生活很苦:“全靠我舅舅帮她,他总是从自己的配给中省一份给她。他有一段时间调到外地工作,我母亲就到了饥饿的边缘。有一次她饿昏了,人们以为她死了,把她跟尸体放在一起,所幸她及时醒过来,不住呻吟。她又活了过来,真是奇迹。她就这样从被困的列宁格勒活了下来。”当过高级领导人厨师的祖父也帮不了普京的母亲。“那时人们一般不求人,而且环境也不允许。我祖父有一大帮孩子,而且他的儿子们都在前线。”
弗拉基米尔·普京从涅瓦河撤下来住到医院,普京的母亲竟然在医院找到了他。“父亲看到她瘦成那个样子,就把自己的食物给她吃,还怕护士看见,结果还是让护士发现了,她不让他这样做,甚至有一段时间不让母亲去医院看他。后来,两个人都活了下来,只是父亲伤愈后成了瘸子。”
在战争期间两个孩子夭折后,1952年,41岁的父母生下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洛维奇·普京。
在战后普遍贫穷的苏联,普京的家境称得上宽裕。复员后的老普京是一家火车车厢工厂的技术工人,母亲玛丽亚·普京做的是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但却很辛苦的工作,比如守夜、打扫和装货,所以与普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普京一家住在一幢五层宿舍楼的顶楼,三户人家共用一个煤气炉和洗手槽。普京家的房间是这层共用公寓里最大的一间,大约有20平方米。在那个年代,这几乎算是豪宅了。更令人惊讶的是,普京家里竟然还有电视机、电话和一幢乡间别墅。
相对的优越并不能掩盖实际物质的匮乏。多年后,普京的小学老师跟媒体描述普京家所住的宿舍:“他们的公寓糟糕透了,大家住在一起,没有任何设施。没有热水,没有浴盆,厕所能吓死人。厕所门正对着楼梯,非常冷,楼梯边上安的是冷冰冰的铁扶手,而且楼梯也不安全,没有一处是平的。”
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普京,对自己的童年有不少有趣的描述:“在楼梯的平台上,我深刻理解了‘困兽’一词的含义,而且终生难忘。楼梯入口处有成群的老鼠。我的朋友和我经常拿着棍子追老鼠。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大老鼠,一直从楼道把它追到了角落。老鼠无处可逃了,它突然掉过头向我扑来。我吓了一跳,然后老鼠开始追我,我跳过平台冲下楼梯。还好,我比老鼠快了一步,在它进来之前关上了房门。”
据普京说,父亲是一名“模范共产党员,他坚信共产主义并试图将它应用于日常生活”。由于他的贡献,他成为核心党员的秘书,并在学习了共产主义课程后加入了工厂的党支部。尽管普京的父亲是一名无神论者,但母亲是一名坚定的东正教信徒。普京的母亲并不在家中进行宗教活动,但她经常参与教堂活动。她在普京小时便向他传授东正教思想,普京的父亲尽管对此事心知肚明,却没有进行干涉。普京5岁的时候,母亲为他洗礼了。这件事依然瞒着父亲,因为他是党员,而且已经是车间的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