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
周平王姬宜臼(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春秋开始)——周桓王姬林(平王孙)——周庄王姬佗(桓王子)——周釐王姬胡齐(庄王子)——周惠王姬阆(釐王子)——周襄王姬郑(惠王子)——周顷王姬壬臣(襄王子)——周匡王姬班(襄王子)——周定王姬瑜(匡王弟)——周简王姬夷(定王子)——周灵王泄心(简王子)——周景王姬贵(灵王子)——周悼王姬猛(景王子)——周敬王姬丐(悼王弟)——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7年)崩,春秋结束。
郑
郑武公姬掘突——郑庄公姬寤生(武公子)——郑昭公姬忽(庄公子)——郑厉公姬突(昭公弟)——郑文公姬捷(厉公子)——郑穆公姬兰(文公子)——郑灵公姬夷(穆公子)——郑襄公姬坚(灵公弟)——郑悼公姬费(襄公子)——郑成公姬轮(悼公弟)——郑僖公姬恽(成公子)——郑简公姬嘉(僖公子)——郑定公姬宁(简公子)——郑献公姬虿(定公子)——郑声公姬胜(献公子)
卫
卫武公姬和——卫庄公姬扬(武公子)——卫桓公姬完(庄公子)——卫宣公姬晋(桓公弟)——卫惠公姬朔(宣公子)——卫君姬黔牟(惠公兄)——卫懿公姬赤(惠公子)——卫戴公姬申(黔牟之弟姬顽之子)——卫文公姬毁(戴公弟)——卫成公姬郑(文公子)——卫穆公姬遨(成公子)——卫定公姬臧(穆公子)——卫献公姬衎(定公子)——卫殇公姬秋(献公弟)——卫襄公姬恶(献公子)——卫灵公姬元(襄公子)——卫出公姬辄(灵公孙)——卫庄公姬蒯聩(出公父)
楚
若敖熊仪——霄敖熊坎(熊仪子)——鼢冒熊珣(熊坎子)——楚武王熊通(熊珣弟)——楚文王熊赀(武王子)——庄敖熊艰(文王子)——楚成王熊恽(熊艰弟)——楚穆王熊商臣(成王子)——楚庄王熊侣(穆王子)——楚共王熊审(庄王子)——楚康王熊招(共王子)——楚郏敖熊员(康王子)——楚灵王熊围(康王弟)——楚平王熊居(灵王弟)——楚昭王熊珍(平王子)——楚惠王熊章(昭王子)
齐
齐僖公姜禄父——齐襄公姜诸儿(僖公子)——齐桓公姜小白(襄公弟)——齐孝公姜昭(桓公子)——齐昭公姜潘(孝公弟)——齐懿公姜商人(昭公弟)——齐惠公姜元(懿公弟)——齐顷公姜无野(惠公子)——齐灵公姜环(倾公子)——齐庄公姜光(灵公子)——齐景公姜杵臼(庄公弟)——齐悼公姜阳生(景公子)——齐简公姜壬(悼公子)
鲁
鲁孝公姬称——鲁惠公姬弗湟(孝公子)——鲁隐公姬息姑(惠公子)——鲁桓公姬允(隐公弟)——鲁庄公姬同(桓公子)——鲁闵公姬启(庄公子)——鲁僖公姬申(闵公弟)——鲁文公姬兴(僖公子)——鲁宣公姬倭(文公子)——鲁成公姬黑肱(宣公子)——鲁襄公姬午(成公子)——鲁昭公姬裯(襄公子)——鲁定公姬宋(昭公弟)——鲁哀公姬将(定公子)——鲁悼公姬宁(哀公子)
前言 中国人就要读春秋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
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那时候没有皇帝,没有三跪九叩和山呼万岁,没有奴才主子,大家平起平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有百家争鸣,有思考的权利。
那时候,有外族入侵。但是,谁入侵,谁就被消灭,最终成为我们的一个部分。
那时候,有灾难,有战争,有道义,有不道义,有人性,有非人性,有尔虞我诈,然后,有思想的爆发,有霸主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那个时候爆炸性发展,空前绝后。
春秋是一个变法的时代,改革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春秋到战国,变法之声不绝于耳,与时俱进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两个字:春秋。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历史中并行的两条主线,前者是人文和政治的,后者是哲学和宗教的,儒家的奠基者孔子和道家的祖师爷老子都来自春秋时期,那个年代产生伟大的思想。《论语》和《道德经》像两颗太阳悬挂在空中,让我们只能仰视而无法企及。
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管仲来自春秋,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来自春秋。
春秋之后的几千年里,我们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重量级的伟大人物,我们始终在春秋祖先们的成就之内徘徊,再也走不出去,不知是祖先们太伟大,还是他们的后人太不争气。
但是有一点无可争议,没有春秋,我们根本谈不上国学。
你一定知道自己姓什么,但是,你未必知道自己的姓是怎样的来历。翻查百家姓,你会惊诧地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来自春秋。看春秋的历史,也就是在看自己家族的历史,看自己姓氏的光荣或者磨难。
数典忘祖,这是来自春秋的成语,不过用在现代人的身上更恰如其分。
说到成语,春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尔虞我诈、卧薪尝胆、唇亡齿寒等等等等,我们经常在使用,我们不应该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孔子修春秋,真不知道我们今天的文章该怎样写。
事实上,春秋以及随后的战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和人文上的,那份遗产之丰富,足以令全世界嫉妒我们。
《孙子兵法》至今是全世界军校的必读课本,《道德经》则是西方哲人们的膜拜读本。
我们的管仲以一套系统得惊人的治国方案将齐国带上了霸主地位,早期的内阁制、福利社会、减免农业税、控制通货膨胀、鼓励商业、盐铁专卖,这些,都是管仲带给全世界的启示,甚至,全世界公立妓院的鼻祖也是管仲。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全能政治家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
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不要以为几千年前的故事于今已经毫无用处,恰恰相反,中国人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了春秋而不是之后的几千年。
春秋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必修课程,但是请注意,春秋中有大义、有智慧,也有奸诈,要看你从中看什么。看了春秋,往往好人更好,坏人更坏,而聪明人更聪明。三国时期的关羽、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春秋的粉丝,结果关羽看到的是春秋大义,于是有了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诸葛亮看到的是管仲、先轸们的智慧,于是有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曹操看到的是奸诈和权术,于是有了天下奸雄曹孟德。
春秋时期与当今的世界极度相似,有小国,有大国,有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怎样生存,怎样有尊严地生存,在那时候就是一门学问。
落后就要挨打,毛主席说。毛主席就是一个春秋粉丝。
作为一个小国,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作为一个大国,如何生存得有尊严?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凭借什么称霸世界?有了子产,郑国赢得两个超级大国的尊重;没有子产,郑国很快灭亡。几千年前,晋国拖垮了楚国;几千年后,美国拖垮了苏联。
那么,在当今的世界版图上,中国该怎样定位自己,该怎样应对世界形势,这恰恰需要春秋的智慧。
从郑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践的忍,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忍耐力是多么的可贵;从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你能看到祖先们的治国之术;从孙子兵法到商鞅变法,你又能看到国家富强的不同路径。
春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强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暴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
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精彩的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会告诉你。
春秋,世界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