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地理 > 大明帝国抗日史TXT下载

大明帝国抗日史

作者:柯胜雨(现代)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古典
大小:177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序

  ——不能忘却的正义之战

  毛佩琦

  历史上发生的事,常常因为现实的关注带上了特别的色彩。历史上的事,也常常因为不被关注,而被遗忘了。人们总说,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但在“为现实服务”的功利心之下,却一再对历史事实或者夸大,或者淡化,或者曲解。这样的历史讲述,没有真实可言。

  真正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功利心的。没有功利心才有可能接近真理。而把握了真理才能切实地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不是影射比附,而是揭示历史的真相,理清其来龙去脉,论证其因果流变,给人以启示教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没有比明史受到的割裂曲解更甚的了。明人对本朝之国史避讳曲笔自不待言。官史不能直言真相,私史不敢直言真相,野史无力直言真相。明朝灭亡后,遗民们追究明亡的责任,东林党人及其后裔掌控了言论主流,对明史作了极具党派色彩的记述。清人修明史,又按照自己的需要作了一番取舍和塑造。国民革命,曾经一度借明朝史事,表达政治理念。到了新中国,不论是宣讲阶级斗争理论还是批判专制主义思想,乃至于呼吁改革开放,明史都派上了用场。普通读者所接触到的明史,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近年来,民间对于历史的“正说”呼声甚高,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相。一些通俗史学的写手,纷纷投入到“正说”历史的行列。他们大力介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不乏自己动脚动手搜索证据,考订事实,打入史学堂奥。于是乎,有了一个小小的明史热。明史之所以热,可能因了某学者的引发,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它回应了百姓的吁求。

  明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277年漫长的历史,享誉世界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足以否定历来对它一片漆黑的论定。每个朝代都有其兴起、发展、鼎盛、衰落的过程,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单一色彩的。一叶障目的观察,刻舟求剑的考索,都不能得到历史真相。观察历史需要多维视角,需要动态跟踪,需要小心的考订,需要精心拼接历史碎片。而深刻地理解历史,还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和广阔宏大的视野。

  在众多的明史读物中,不少作者把目光投射到万历朝。而号称怠政的明神宗直接指挥的一场战争在人们眼前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场改变日本历史走向,决定世界格局的战争。其影响至今仍在。但长期以来,它被人们淡忘了。也许,并不是有意淡忘,而一个经过塑造的的“反面”皇帝的浓重阴影,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无论如何也突显不出来。就是有人提到它,也更多的是从指挥失误,耗费银两,久战不决等等着墨。至于改变日本历史走向,决定东亚政治版图等等,都视而不见了。倒是直接受益者的朝鲜半岛(不分南北)曾经长期记得它。明朝对于朝鲜有救国之恩。受恩思报,明朝灭亡后,朝鲜朝野就呼吁建立祭祀仪礼,祭祀明朝皇帝,以表达感恩之情。他们高呼此“非但一国之大义,乃天下之大义;非但天下之大义,乃万世之大义也”。几经争论,终于在朝鲜肃宗三十年(清康熙十三年,1674)在王宫内建立了“大报坛”,为祭祀之所。祭祀对象曾经考虑明太祖、神宗和思宗三位,而最后确定只设“大明神宗皇帝位”。

  中国明朝为什么要出兵帮助朝鲜驱除日本侵略者?是什么样的理念在支持着它的行动?明朝的抗倭援朝,源于中国自古以来一贯的天下观,也源于继承此天下观的明朝祖训。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说:“自古为天下主者,视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若远若近生人之类,莫不欲其安土而乐生……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各安其所。” 中国认为它有责任维护天下秩序,以使“中外人民各安其所”。然而,明朝并不贪图得到回报,朝鲜对明朝的所谓“朝贡”,也仅在于表达诚意而已。明朝限定其“三年一朝,贡马五十匹”,不按时贡或所贡超额,均予退回。

  然而,万历朝的援朝抗倭,明朝却倾尽了举国之力。日本侵略者被赶回了老巢,明朝也元气大伤。史称“明朝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因而对神宗朝政批评尤厉。朝鲜君臣或许同样认为,“明朝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但他们深知,那是因为明朝在数年之久的抗倭援朝中消耗了国力。以神宗之主设于“大报坛”,数百年祭祀不绝,足见此事之刻骨铭心。

  明朝不惜以亡国为代价,维护天下正义,从而维护了和平也制约了日本历史的走向。然而其后的历史却一再重复。侵略者可能不会接受教训,但是渴望和平的人民却必须接受教训。对于侵略者的野心和蠢动要时刻警惕。但正义的伸张,和平的维护,是要以实力为后盾的。本书作者花大力气,拨开尘埃迷雾,展现了明朝抗倭援朝的这段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历史的教训,为了正义和和平!

  是为序。

  2011-8-1 于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序言:中国改变日本史

  纵观日本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与中国携手并驱的一个漫长过程。从茹毛饮血到衣冠楚楚,中国不能不说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文明启蒙者。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在革新派势力的前呼后拥之下登上历史舞台,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饮食、服饰等都以大唐为标准,开始了全盘“唐”化。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海纳百川,大和民族基因突变,在一夜之间跨进了封建社会,脱胎换骨,转世重生。

  尽管此后的发展道路崎岖不平,统一与分裂、战乱与和平相互交替,但日本总算走上了通往文明的康庄大道。到十六世纪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时,日本已经成为亚洲的强国之一。大和民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向外扩张,追求民族生存空间等,成为统治者最热切的愿望。日本犹如湍急的河川,昼夜不停地向前奔腾。吞并朝鲜,征服明朝,甚至主宰全亚洲的梦想,让那些热衷战争的日本人仿佛看到无比美妙的幻境。

  眼看把朝鲜李氏小朝廷逼得无路可逃,日本人的双足开始准备踏进中国的辽东地区。当时的明神宗审时度势,一旨令下,数万明军雄赳赳、大阔步地开赴朝鲜。如同激情澎湃的交响乐突然降下一个音符戛然而止,局势瞬间逆转,中国再次深度改变日本。

  随着明朝的介入,日本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崩盘。朝鲜战事节节败溃,丰臣秀吉在“莫使十万兵士为外土枯骨”的哀鸣声中撒手西归,留下了孤儿寡母以及虎视眈眈的大名们。

  明军统帅杨镐曾对丰臣秀吉发出警告:“汝已六十余岁,生命还有几多?子未满十龄,孤弱而不可恃。据闻各地之酋皆窥汝之隙,将出复仇报怨之举。”不幸被杨镐言中,一夜之间,日本又回到了兵荒马乱的时代,波澜再起,烽火连年。

  大名们忙于重新瓜分政治版图,抢夺领地和财富。再也没人有心思去惦记“征服朝鲜”这一未竟的大业,取而代之的是对明朝与朝鲜复仇的忧虑与恐惧。

  “万历东征”之后,日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德川家康趁乱崛起,再次统领全国,建立了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江户幕府。

  德川家康急于收拾丰臣秀吉留下的烂摊子。他吸取了征服朝鲜惨败的教训,开始改变对外扩张的策略,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对于头号大敌,德川家康企图化干戈为玉帛,通过种种途径试图同明朝恢复国交。但是由于明朝对丰臣秀吉的侵略一直耿耿于怀,而且此时明朝国内也是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后金势力屡屡扩张,所以尽管德川家康费尽心思,美好愿望终成泡影。

  无比失望的德川家康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明朝的另一个属邦——琉球王国,提出“堪合贸易”,企图加强对琉球的控制。在遭到明朝政府的强烈反对之后,德川家康干脆在1609年命令萨摩藩用武力征讨琉球,这也是朝鲜之役后三百年间日本唯一的一次对外用兵。

  朝鲜之役惨败于明朝的记忆犹新,日本人长期深刻反省,再也不敢主动挑战业已形成的东亚政治秩序,从而保证了东北亚三百年的和平稳定。
大明帝国抗日史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