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二族呼汉族为蛮子康熙丙辰,武定李文襄公之芳任浙闽总督,有德政,闽人感之,呼为蛮子佛。盖其时靖南王耿精忠叛,康亲王率师南征,满、蒙兵士四出,满、蒙二族本呼汉族为蛮子,闽人或袭满、蒙之口吻而称之也。
汉族呼满蒙二族为鞑子汉族对于满、蒙二族辄呼之为鞑子。盖元代汉族所以呼蒙族者,至本朝而更扩其范围矣。鞑靼,本靺輵之别部,唐末始见其名,后乃为蒙古之称.元亡,其宗族走漠北,去国号,称鞑靼,其可汗本雅失里,为明及亚剌所攻,势大衰。达延汗以后复起,屡扰明边。及本朝兴,诸部相继降附。又为地名,则以中古时,鞑靼族侵入中亚细亚,故名。近世学者分为支那鞑靼、 「 即东土耳其斯坦。」 独立鞑靼 「 即土耳其斯坦。」 二部。或更用广义,自满洲、蒙古至欧洲之顿河、尼瓦河间,概与以此称.以是之故,汉族之对于旗人,除确知其为汉军不复称以鞑子外,其它则不问其为满洲,为蒙古,辄以鞑 「 鞑一作达.」 子呼之。且以下流社会之人,但知有满洲,而不知有蒙古耳。
汉满蒙三族呼回族为回子回回,古国名,宋时据有中亚,为元太祖所灭,即花剌子模朝也。然其种人于陈、隋间已入我国,金、元以后,蔓延滋甚。所至,辄相亲,笃守其世传之天方教,陕、甘、新疆最多。居甘肃撒拉尔等处者,曰回户,设土司辖之。其散居各省者,则列于民户,无所区别.然汉、满、蒙三族之人对于回族,固皆称之曰回子也。
满洲之称谓满语以天子为憨,即古称克汗,憨、汗音相近。贝勒为王,昂邦为臣,哈番为官,马德为祖。译以汉音,文义无他异。院子为花,花、鰕同音,为禁卫之称,当即院子近身奉侍之义也。
新疆蒙古家属之称谓新疆蒙古不讲宗法,曾祖以上无称,祖父曰阿布苦,祖母曰阿布苦哀吉,父曰阿博,母曰哀吉,伯父曰阿博喀阿卜,叔父曰阿博喀阿噶,兄曰阿哈,嫂曰毕里肯,姊曰阿格启,弟曰底吕,弟妇曰底摆哩,子曰库本,媳日摆哩,女曰扣肯,孙曰阿奇库本。
缠回之称谓新疆缠回之家族称谓,有名无姓氏,父曰达旦手,母曰阿浪子,祖父、祖母则曰穹达旦子、穹阿浪子。穹者,大也。犹言大父、大母也。兄曰阿干子,弟曰伏干子,夫曰伊引子,妻曰和通。其伯叔舅姊皆以呼兄者呼之,甥壻妹侄皆以呼弟者呼之,余则无尊卑长幼,概呼以名而已。
仲家苗之称童男童女卡尤仲家在贵阳、都匀、镇宁、普安,随处皆有,妇人多美好,谓处女曰囊,男未娶者曰罗汉.僚伶侗之称谓诸蛮有僚, 伶, 侗, 瑶, 僮, 俍数种. 僚人, 俗称山僚, 推其魁曰郎火, 犹汉语伙伴也。 伶, 侗称食曰饘 于, 或曰哽餲, 衣曰登革, 谓父曰扶, 自称曰留, 男谓女曰有助, 女谓男曰友友, 男女相属意曰眉心眉意。 然所作歌词文字, 则与汉族无异。
皇帝称臣冬至郊天,例有表文,焚表时,有汉大学士一人侍帝侧。皇帝称总理山河臣某,汉大学士称协理山河臣某。
皇帝老爷高宗南巡江浙,耆老妇女道左瞻仰,有称皇帝老爷者,前驱卫士将执而治之。高宗亦惊讶,询之江督尹文端公继善。尹奏南方愚民,不明大体,往往呼天为天老爷,天神地只,无不得老爷之称者。高宗大笑,扈从诸臣遂不复言。
阿哥诸皇子皆称阿哥,以行列之大二三四等数目冠之于上。皇帝与人言及,亦称之为阿哥,且有见之于谕旨者。
奴才满洲大臣奏事,同有称臣或奴才者。乾隆戊子下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所以存满洲旧俗也。乃久之,满臣奏折无论公事私事,俱称奴才,以为媚矣。
当未入关以前,满洲曾贡献于高丽,其表文,自称后金国奴才。可见奴才二字之来历,实为对于上国所通用,其后逐相沿成习耳。
然不独满洲也,蒙古、汉军亦同此称,惟与汉人会衔之章奏,则一律称臣。
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奴才,虽与督抚会衔,而称奴才如故,不能与督抚一律称臣也。
王公府邸之属员奴仆,对于其主,亦自称奴才。
笔帖黑答满语称翰林院为笔帖黑衙门,称侍读学士为笔帖黑答,翰林院之长也。
文官上下之称谓属僚对于上官之称谓,称人与自称,京外不同。对于管理各部院之亲郡王,称之为王爷。对于部院之尚书、侍郎,则称之为大人,而冠以姓,以尚、侍不止一人也。其自称,则不论郎中、员外、主事,均称司官,亦有称章京者。 「 章京初为将军之满洲称谓,世祖入关时盛京将军自称章京是也。继而转为委员之满洲称谓,如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属员皆称章京是也。」 虽京堂道府为章京,亦自称章京。尚、侍对于司官、章京之无戚友私谊者,则曰某老爷,某,姓也。此就京曹官言之也。若在外官,则藩、臬、学各司对于督抚,自称本司或司里,巡、守、河、粮、盐、警各道对于督抚自称职道,候补者亦如之。知府自称卑府,直州,散州之知州以及同、通、教佐,下至从九未入,则皆自称卑职,无区别矣,现任、候补,皆从同。
先生大人老先生明时,京官自阁臣以至大少九卿皆称老先生,门生称座主,亦如之,盖称谓之最尊者也。外省,则佥、宪以上悉以此称巡抚。若称按部使者,则止曰先生大人而已。康熙时,京官犹沿明旧称,如内阁部堂,彼此曰老先生,翰、詹亦然。给事曰掌科,御史曰道长,吏部曰印君,曰长官。至同治初,所谓掌科、道长、长官者,绝无如此称谓.惟印君,则六部掌印者皆然,不独吏部也。而老先生三字,则贵贱上下,满朝无一人称之矣。
大人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惟督抚有之,康熙末,则施之于钦差大臣矣。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编、检得差,七品亦大人。至光绪末,则未得差之编、检及庶吉士,并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皆称大人矣。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大人。久之,而知府、直隶州同知亦大人矣。
张叔未称人奴为大人嘉兴张叔未名廷济,精赏鉴,工篆隶,求书者踵相接。润例甚苛,扇、对每件须银若干,如署款欲称大人者,必加银若干。有友某,偶持对联乞书,未加署款之润,张遂不署大人。一日,张诣友,忽见友之仆侍侧,手持一扇,甚精雅。友故问曰:「汝此扇,是何人为汝书?」仆云:「是求张老爷书者。」友掣观之,谓张曰:「汝亦太自亵矣,何至贪润银,乃称奴辈为大人?」张骇视之,果有某某仁兄大人等字,始知为友所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