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全史分卷《远古暨三代史》TXT下载

中国全史分卷《远古暨三代史》

作者:史仲文(现代)
栏目:历史.地理
类别:古典
大小:3.59M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中国历史有不同于世界各国历史特别是不同于欧洲历史的种种特点。
  特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文明演进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层。
  孔夫子的学说,一直影响中国历史 2000 多年。孔孟传统、老庄精神,以及后来的佛学思想,彼此促进,相互借鉴,常演常新,一脉相传。这种情况在人类文明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亦是独一无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三家都曾出现文化断层,一些古老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的冲击下,几乎散灭已尽。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以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代;但其文化传统同样受到过致命的冲击,以致中世纪的几百年,欧洲人都看不到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国古代文化,虽晚于古埃及等国家,但其历史水平并不逊于任何一个民族,而且一脉相承,其文化传统得到比较完美的保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奇迹。
  特点之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历史性的分裂结局。
  所谓没有出现分裂结局,并非不曾有过分裂。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历代王朝更替,也曾出现过非常复杂的局面。西周统一,东周混乱,战国分裂;秦汉统一,魏晋南北朝分裂;隋唐统一,五代十国分裂;宋、辽、金、夏总在统一与分裂之间;宋元政权更迭,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居于统治地位的全国性政权;明统一,但很快衰落;清兵入关,出现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占据主导地位的全国性政权。中国历史,可谓战乱不断,分裂不断;但战而又治,分而又合。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向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间不但远远长于分裂时间,而且统一是主流,统一合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也合乎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一点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又有很大区别,首先就和西方基督教传统不一样。古罗马也是大帝国,但寿命不长;先是一分为二,后来二分为多;以致不但民族差异日益扩大,语言差异也日见明显。直到中世纪下半叶,欧洲才真正出现走向统一的曙光,但直到今天,欧洲的一些地区还在发生民族战乱。实际上西方自古罗马分裂以来,就不曾统一过。中东也是如此,甚至非洲、拉丁美洲都有与之类似的现象。虽然造成的原因或许截然相反,但分裂的事实,则无须争议。
  特点之三:中国既是一个宗教宽容的历史古国,但又从来不是一个宗教性国家。
  中国历史文化的主导性因素,自然是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尽管在所有文化流派中它的影响最大。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不是孤立出现的文化现象。诸子百家,它为一家。以后因为社会需要,儒学被捧到独尊的地位,但独尊并非独有。即使奉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代,它依然不是独有的。例如,儒学慎言鬼神之事,汉武帝本人却颇有些相信神仙。东汉时代,佛学东来,道教初兴;魏晋时代,玄学又起;于是儒、道、佛同生共在的文化现象成为盛唐文化的基本特色。
  中国人自古对宗教不持绝对化立场。既允许无神论的存在,也允许有神论的存在,还允许各种宗教组织存在。但有一个条件,任何宗教都不能以伤害中央政权、妨害国家政务作为存在的前提;否则,必予以打击或取缔。当然,中国历史漫长,宗教间的冲突,也曾有过,对宗教的迫害也曾有过。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态势分析,“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及其影响毕竟是暂时的,而佛教等宗教的发展却是长久的。中国文化本性宽容,唯其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才从来不曾有过因为宗教问题而发生的全国性大战乱。反倒在战争极其残酷、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关头,宗教活动起过某种缓冲和保护作用。例如佛教之于北朝,道教之于元代,都有安定社会、减少杀戳的意义存在。中国宗教活动论其主要影响,不是表现在政治方面,而是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唯其如此,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更丰富,也更具生命活力。相对于中国而言,整个欧洲乃至整个地中海周边国家,几乎总在宗教信仰、民族兴衰和国家利益之间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导致更深的民族仇恨,或者直接引发地区性甚至世界性战乱。可以这样说,西方国家自古罗马以来,它的所有战争、战乱都和宗教信仰有关,也和民族冲突有关,又和国家利益特别是领土纠纷与经济利益有关,因为西方宗教信仰有强烈的排它性。而在中国历史宗教观念中,更主张求同存异,各自发展。
  特点之四:中华民族历史虽然有过多次民族冲突,但冲突的结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
  中国历史上重大民族冲突,至少发生过三次:一次是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所谓“五胡乱华”;一次是宋、辽、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战乱;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这三次大的民族性冲突,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其结果,则毫无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则形成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民族大融合。所谓“五胡乱华”,华又何曾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乱在一时,和在长久;乱在取治,治后繁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盛唐的兴旺发达获得了更广泛的民族基础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础。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气”,就包含了对唐文化这种品性的肯定与称赞。宋元时代也曾发生各个民族间的猛烈战争,然而终于统一于元,稳固于明,其结果,同样达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关,始则与民族压迫有直接联系,继而出现民族间的侵扰和大战,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屠城惨案,但那结果不是从此开始没完没了的民族冲突,而是清王朝终于接受儒家文化,同时也为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特点之五:中国文化传统最仇恨别人的入侵,也不喜欢向外扩张。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以对外侵略和扩张为特色的国家。中国真正远征其他国家或与境内其他政权发生大规模战争,大约只有汉武帝北伐匈奴这样一段历史,但那不是因为汉武帝对匈奴的土地产生了要求,而是为了保卫大汉帝国的安全与安宁。这不是说,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过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政权或其他周边国家的侵略和伤害。比如唐太宗就侵略过朝鲜。但公正地讲,入侵他人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处于主流地位,而且在国内也大不得人心,所以唐太宗固然英才天纵,一旦兵发异域,照样取辱而还。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五大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所在,因为中国文化有这些特点和优点,它才为人类文化保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遗产,也为人类的民族文化培养出一个独特的模式,它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东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对整个人类文化也作出巨大贡献,而且,未来还将作出更大贡献。
  从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曲线看,中国历史与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民族历史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西方历史的发展曲线相对照,二者的差异,尤为明显。西方文化属跳跃式发展类型,骤起骤落,波峰波谷,对比鲜明。西方文化如果从古希腊算起,直到近、现代文明,其历史发展曲线呈一个斜书的“Z”字。古希腊古罗马处于西方古代文明的高峰期,与中国印度古文化相比,尽在伯仲之间。到了中世纪,则进入低谷时期,思想禁锢,经济涣散,帝国分崩,宗教专制。西方中世纪有人称之为黑暗的世纪,纵然并非没有任何创造,但比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确实失去昔日的辉煌;比之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近代文明,尤其相形见绌;比之东方古代文明同样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和中国的唐王朝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到了元代,西方文化依然处于落后状态。所以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西方后,因为他向同胞讲到中国人的财富,动辄以百万为计量单位,他们就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便给他一个“百万?马可”的恶俗绰号,那意思就和汉语中的牛皮李二哥的意思差不多少。因为那个时代,西方文明确实有一种进入死胡同的感觉,而东方文明至少在外在表现上还处在一花独秀的优越地位。
  但西方中世纪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也绝非一无是处。公道地讲,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所继承的不但有古代文明,也有基督教文明。只不过继承的方式颇有不同,何况物极必反,正因为基督教的统治走到了极端,所以才有宗教改革运动出现。韦伯写的文化学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看到了基督教文明在走向近代文明的转化过程中,确有它自身的某种优势存在。总的讲,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曲线是大起大落的,其文化形态对比强烈。中世纪文化中,很少看到古希腊文化传统,而近代文明,又是在对中世纪文明的激烈抗争和批判中诞生的。所以从历史的宏观发展上讲,西方文明的三个历史阶段,可能说即是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中国则不然。中国文化不是呈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而是以循序渐进方式画下自己的历史发展曲线。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水平虽然也有高低,但反差不很强烈,或者换句话说,不同的朝代虽有强弱兴废之别,但文化传统却一脉相承。自春秋战国算起,儒家文化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自汉武帝之后,儒学地位更其显赫。汉人习经,宋人讲经,明人清人依然不出儒学范畴。如果我们将孔子的书,董仲舒的书,朱熹的书,曾国藩的书一起送给一位西方人看,虽然孔子的时代距离董仲舒的时代相差近 5 个世纪,距离朱熹的时代相差 15 个世纪,距离曾国藩的时代相差 25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