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提要
《中国春秋战国文学史》以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以文学自身的特征与发展为线索,分别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21 年)文学发展的状貌、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其中包括《诗经》、《楚辞》、历史散文、哲理散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春秋战国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楚辞》创建了以古代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形成的新诗体,以这种诗体写出伟大诗篇《离骚》的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与人格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直书无隐的优良史学传统;在百家争鸣基础上形成的诸子著作,不仅闪烁着璀璨的思想光辉,而且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影响到后世思想与文学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文学概述研究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一定要与其社会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才可看得清楚。法国文学史家朗宋在《论文学史的方法》一文中说:"一个民族的文学,便是那个民族生活的一种现象,在这种民族久长富裕的发展中,他的文学便是叙述记载种种在政治的社会的事实或制度之中,所延长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的活动,尤其以未曾实现于行动的想望或痛苦的内心生活为最多。"①这就是说,人类的文学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在人们精神领域的一种形象的、情绪的、理想的反映。因此,研究文学的性质、状貌及其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也应该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某种文学形式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一)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姬宜臼迫于内忧外患,从镐京迁都洛邑,从此,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这对周王朝来说,自然有些悲哀;但对中国社会来讲,却是一种进步。从此,封建势力应运而生,诸侯之间霸主兴起。开阡陌,兴私田,奠定了他们的经济基础;"挟天子以令诸侯"增添了他们的政治荣耀。春秋中叶,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诞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奴隶的逐渐解放,作为诸侯家产的私田逐渐超过周天子赏赐的公田。终于由以国家土地公有制的奴隶社会转化为以领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之际,韩、赵、魏三家分晋,中国社会又进一步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秋称霸时期发展到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的战国争雄时期。一时,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争雄,驰骋于历史舞台。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以秦国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概括了战国时期各国激烈争斗的历史状貌: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奉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册,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纵离横,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新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曾经这样热情地赞扬:"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
① 转引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原序》,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想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人,顺应历史潮流,风起云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在资产阶级兴起的千年之前,当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当时,西方的希腊文明与东方的先秦文明相辉映,构成了人类智慧史上的第一次大高潮。正如史仲文、胡晓林先生所说:雅典娜自海上来,向着欧罗巴微笑;太阳从东方升起,发出和熙自然之光①。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相对应的,有中国的孔丘、老聃、墨翟、孟轲、庄周、荀卿、韩非等哲学代表人物。他们如灿烂的群星照耀在古代西方和东方的天宇。历史不仅造就了时代的哲人,而且造就了一代文化,造就了从某一角度反映时代与文化风貌的各种文学作品。总之,正是这种伟大的历史变革,成为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