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郭小川一度有了去中南局工作的念头,陶铸也想让郭担任中南局副秘书长一职。王震鼓励郭去广州:"毛主席是很重视陶铸的,你可以跟他学习学习。,'郭小川考虑到不应辜负王震、陶祷的一番好心,又觉得当记者到了地方只受到优待,不受到重视。与报社商量后,就想以《人民日报》记者名义长驻中南。
毛泽东的批示传达后,文艺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对文艺界的恐惧也是他远避京城的一个原因:"我自己的问题也伤脑筋, 近来我对文艺界的某些人物实在想避之远远的。要搞创作,不如在文艺界之外搞。否则,不知何时就得叫他们再整一通。我自己,言语又不能噤若寒蝉,容易惹事。这就是我为什么愈来愈坚决地到中南去的主要原因之一。',(摘自郭小川1964年5月5日致杜惠的信)
老友王匡、李普都劝郭小川把组织关系转来,在广州安家落户, 但他还是想等两年后再说。1964年8月随陶铸到广西走了一趟,他发现跟陶铸搞文件也没有什么意思,搞创作在陶铸身边是不行的,而且在华南语言又不通。他遂向陶铸提出到河南灾区的县里锻炼,既与群众接近,又为创作做准备。他向人表示过,他的理想是当一位县委书记,把灾区变为富裕的粮仓成了他企盼达到的一生幸福大事。然而老熟人、省委候补书记兼商丘地委书记纪登奎坚决不同意他到重灾区商丘的任何一个县工作:"我们那里太苦,情况特殊,你还是到一个稳定的地方去。',
这一次河南之行给郭小川不小的震动,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他亲眼看见商丘的农民家中四壁空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在给杜惠的信中心情沉重地写道:"这种景象,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
想到过^以上情况,当然不可与人语。',(摘自1964年8月28曰信件)他反过来又想到纪登奎不让他下去,不让他接触真实的生活, 其用意也是保护他不犯错误;第二是毛泽东的批示使地方干部对文艺界有了恶劣的印象,对文化人的感觉很糟糕,郭小川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戒备心。
1964年9月因中宣部不同意调中南局,郭小川只能返回北京, 随《人民日报》工作队到北京通县参加四清。他后来说,我很喜欢《人民日报》,不想再动了。他对通讯报道和创作又投人很大的精力,似乎无心于其他什么工作。1964年8月在广州,他渐渐地坚定了这个念头:"我想,为了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我还是准备搞下去, 只是决不与文艺界发生什么关系……这一辈子,还是献给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其文艺吧。,,(摘自郭小川1964年8月10曰致杜惠的信)
那段时期,郭小川对形势发展是亦步亦趋,先人一步。毛泽东已有指示,对教育制度提出批评,鼓励学生到大社会中去。郭小川非常认可,觉得自己也不是科班出身,却做出创作成绩。他曾去新疆联系,希望儿子能去自己的老部队锻炼,想让孩子在下面有出息,可以
搞创作。后来北京市劳动局却安排所有报名的北京知青去北大荒支边,在外地出差的郭小川匆匆赶回来送站。 郭小林告诉笔者:4464年9月,整个景山学校就我和另外一个人去,走时全校师生夹队欢送。北大荒真苦,七年没有吃过鸡蛋,一个月内只能吃到一次猪肉。,,0999年10月28日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