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8年12月10日,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
前一天,我正在《百家讲坛》录制《风雨张居正》系列的最后几集,那几讲是讲述张居正作为一个改革家所独具的孤独的心路历程。其中,讲到他在父亲去世之后,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当时,因为过于投入,讲述中竟一时情难自抑,潸然泪下。
过后,现场观众和编导们都来对我说:“郦老师,您讲得太感人了!”
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很感谢他们。可当时的我,闷闷不乐,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我以为自己还只是沉浸在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中。
我自觉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讲述对象总喜欢作心灵的感悟与揣摩。在《百家讲坛》讲述明代大改革家张居正的风雨人生,前前后后,共录制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我越来越泥足深陷,不可自拔。很多时候,尤其是漫长的夜里备稿的时候,在昏黄的灯光下,在泛黄的书页上,似乎总能看到那从遥远时空映射来的消瘦身影,似乎总能听见那从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呐喊,也总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孤独与彷徨。
所以那一年里,自己也变得很孤独,很彷徨,甚至很沉默。爱人说我有些走火入魔了,分不清自己是讲述者还是被讲述者!
所以,我一直以为是张居正这个人物命运的沉重让我快乐不起来。尤其是讲到他在推行改革最紧要的关头,父亲的突然去世,竟意外地引发了政治风暴!在亲情与世情之间,在世俗伦理与个人理想之间,他不得不作痛苦的抉择。内心的挣扎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纠结缠绕,让张居正终于有了惊人之举。
我自觉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孤独与痛苦,所以率性讲来,一切皆属当然。
可除了这些,也还有种隐约的预感,让我愈发开心不起来。
十日这天,我坐在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偌大的候机厅里,看着机场上空满天的阴云,麻木地等待着晚点的航班。
突然电话铃响,是父亲的来电。
我很奇怪,父亲已退休多年,平常多是我打电话去问候他,倘若没有什么事儿,他很少会主动打电话给我。
父亲先问了此次的录制,又问了我最近的工作情况,最后又翻来覆去地叮嘱我要注意身体,讲课、写作、孤身在外,都不能累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轻松地回答他说:“您放心,只要是上课,我就很开心,不会累着的。”
他突然笑着说:“呵呵,当初你研究生毕业,我劝你留校当老师,这没错吧!”
当初我毕业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正因为有选择,反而让我痛苦不堪。我去请教父亲,他说:“自己的人生,应当自己选择。不过要是换了我,我会选择一件能让我一辈子都开心的事儿去做。可惜我年轻那会儿没机会选择,换了我是你,我就愿意当个大学老师。”
我知道他说的是心里话,父亲戎马一生,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干过很多工作,但他最喜欢的竟还是去培训班给人上课。他口才好,又很勤奋,别人都喜欢听他的课。可惜的是,他上课的机会实在不多。
其实我知道,他一直都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