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安大学毕业不久当刑警的小宋,本来寻思当警察的在人民群众面前,那还不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此可以过几年滋润日子了。没想到其实也并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
比如最近,应上司刑警队陈队长的要求去某村调查一起案件,小宋就遇上了麻烦。该村前不久曾发生过一起部分村民跟前来解救被拐卖妇女的警方人员对抗冲突事件,后虽和平协商解决,但从此警民关系一直很紧张。
小宋在走访中发现,由于群众跟自己不熟,同时怀疑小宋是来翻旧账的,几乎都支支吾吾地语焉不详,不肯配合自己的工作。跑了一个下午,小宋只搜集到微乎其微的没有任何价值的情报,眼看就要下班,只好灰溜溜地开车回到警队,进门就冲陈队长叫苦。
陈队长听说了小宋汇报的情况后,不由得大笑说:“这样吧,明天我就有时间了,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结果第二天,小宋在陈队长的带领下,顺利地调查走访了大量某村群众。大多数村民这次都很配合警方的工作,和小宋单独前往的时候的情况真有天壤之别。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一条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此后不久就顺利地逮捕了犯罪嫌疑人。
陈队长究竟有什么样的锦囊妙计,可以迅速安抚住多疑的村民,以争取到他们的信任,帮助自己开展工作的呢?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一些跟小宋和陈队长面对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想从某些人那里了解情况,首先必须赢得对方的信任。接下来,我们结合陈队长的例子,解析一下具体的技巧。
告诉对方一些私密,以交换对方的信任
学者认为,比起人的外部行为来,人的自我认知对人的信念有更强的影响力。在利用外部行为改变交往对象看法不怎么现实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的心理的这一特点,用改变影响对方自我认知的方法,改变对方的某些信念,从而轻而易举地赢得对方的信任。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你的交际对象是一般嘴严的人,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以不招致任何人的反感为前提,告诉对方一个秘密或任何个人的私事,以表现自己对对方的信任。不过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可太主动,必须设法给对方造成一种你的泄密是对方争取的结果的效果。要不然人家就有可能把你当成是嘴没把门的、跟谁都喜欢乱说的傻瓜。如果对方意识你到对自己的信任,他就更倾向于信任你。这不是出于讨好的目的,而是一种投桃报李的自然反应。
比如当日,陈队长领着小宋,遇见第一个在村头闲坐的农民时,采用的就是这一技巧。陈队长先跟村民寒暄了几句,自然过渡到双方都很敏感的警民冲突事件,然后把一些村民很关心、同时不可能了解的警方内部的处理内幕告诉了对方。
村民由于好奇,不免话越说越多,同时觉得这警察连自己的家底都肯告诉自己,也是一个实在人,对陈队长戒意顿消。陈队长于是就跟这个村民建立起某种程度的信任关系。俩人越唠越近乎,村民渐渐看不住自己的嘴巴,也把村里的很多事情——包括陈队长和小宋想了解的情况,知无不言地告诉了陈队长。小宋在旁边不时插言,不等陈队长使眼色,已经掏出记录本,刷刷地记了起来。
一般而言,你告诉了人家一些你的秘事,这不一定就能使对方在心理上变得跟你立刻接近起来,但是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回应你的冲动,不把自己的某些事情告诉你,自己的心理就老觉得不平衡。这样一来,他就不得不跟你坦诚相见,暂时把心机、权术一类的东西置诸脑后。
在这一瞬间对方的心理会发生很微妙的变化。一旦对方把某一件事情告诉你了,虽然人家可以这么做也可以不这么做,立刻就会变得比此前没告诉你的时候更加信任你。对方告诉你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觉得你靠得住。一旦开头,对方就会越来越控制不住形势,忍不住把更多的私密档案交给你的大脑保管。
人们一旦跟你分享了某些私密,就会变得更加信任你。这一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存在这样的心理逻辑:“我为啥告诉他这么多事儿啊?信任他呗。”反之,如果对*得自己告诉你很多事情,还不信任你,就会迅速陷入心理冲突之中——对方当然不肯承认自己是一个傻瓜。为了达到行为、心理的和谐统一,他必须化解不信任你、还跟你说了很多废话这一矛盾,必须变成真正信任你。
与对方讨论怪力乱神,从不易引起猜忌的话题寻找突破口
陈队长一行遇到的第二个村民,是一个嘴巴比较严的人。陈队长意识到对方的戒备心很强,前面的策略不好使,就使用了跟对方闲扯怪力乱神这一技巧。
这个技巧的意思是,如果你的交往对象是一个嘴巴很严的人,从来不随便说任何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你可以跟对方讨论一些神秘新奇事物,比如神仙鬼怪、外星人、投胎转世、试管婴儿等,征求对方对这些事物的看法。
对方多半会跟你说,自己没考虑过这类事情,反正跟自己没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这就算是对方跟你敞开心扉了,因为对方跟你说的绝对是实话:对方刚刚把自己的脾气属性告诉了你,人家是一个很现实、不关心怪力乱神的正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