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为實,滑則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臟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問曰: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何謂也?師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臟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于前,寒中于暮,濕傷于下,霧傷于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夫諸病在臟,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餘皆仿此。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为難治。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一云其脈ùù。 暴腹脹大者,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 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而弦,《脈經》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痙病有灸瘡,難治。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痙为病,一本痙上有剛字。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一作緩。者,此名濕痹。《玉函》云中濕,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濕家之为病,一身盡疼,一云疼煩。發熱,身色如熏黃也。